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797阅读:1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跖疣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脚底和脚趾的跖面,初起为绿豆大的角质性淡黄色小点,稍微隆起,半透明,如不注意观察可误为水疱,以后成为圆形的扁平角质性损害,中央粗糙不平呈灰黄色,有时可看到黑色的小点,周围绕以黄色角质环;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触痛。现代医学认为跖疣是因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由HPV-l、HPV-2、HPV-4和HPV-7型引起。本发明人经过临床实践,用中药治疗跖疣取得较好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没药,山慈菇,板蓝根,马齿苋,红花,赤芍,当归,薏苡仁,珍珠母,白头翁,山豆根,穿山甲,红芪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发明中药制剂由下述原料药制成:没药40-60份,山慈燕40-60份,板蓝根20-40份,马齿苋10-20份,红花8-12份,赤芍10-20份,当归8_12份,薏苡仁20-40份,珍珠母20-40份,白头翁10-20份,山豆根40-60份,穿山甲8-12份,红芪20-40份。本发明中药制·剂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没药50份,山慈菇50份,板蓝根30份,马齿苋15份,红花10份,赤芍15份,当归10份,薏苡仁30份,珍珠母30份,白头翁15份,山 根50份,穿山甲10份,红苗30份。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没药:苦、平。归肝、脾、心、肾经。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胸腹瘀痛,痛经,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痈肿疮疡,肠痈,目赤肿痛。山慈菇:甘、微辛、性寒。归肝、胃、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等。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等。马齿苋:酸、性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除湿通淋。用于热毒泻痢,热淋,尿闭,赤白带下,崩漏,痔血,疮疡痈疖等。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主治血瘀经闭,胸痹心痛,癥瘕积聚,关节疼痛等。赤芍:苦、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用于温毒发斑,肠风下血,痈肿疮瘍等。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用于心肝血虚、痈疽疮疡。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肺、肾经。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淋浙、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珍珠母:咸、寒,归心、肝经。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用于惊悸失眠、心神不宁。白头翁:苦、寒。归大肠经。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痢疾
坐寸ο山豆根:苦、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热毒蕴结,咽喉肿痛等。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毒。用于癥瘕,风湿痹痛,痈肿疮毒,瘰疬等。红芪:固表止汗,补气利尿,托毒敛疮。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表虚自汗,气虚浮肿,痈疽等。方中没药、山慈菇活血止痛、软坚散结,为君药,板蓝根、马齿苋、白头翁、山豆根、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红花、赤芍、当归活血化瘀、软坚散疣,薏苡仁利湿健脾,舒筋除痹,珍珠母、穿山甲养阴平肝,红芪改善机体微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诸药共用,对治愈跖疣有较好疗效。本发明中药制剂于2008年至2012年临床观察跖疣5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发病时间多在6个月-4年,平均年龄34.5岁。2、诊断标准观察病例诊断符合《临床皮肤病学》相关标准。3、治疗方法3.1处方:没药50g,山慈菇50g,板蓝根30g,马齿苋15g,红花10g,赤芍15g,当归IOg,薏该仁30g,珍珠母30g,白头翁15g,山豆根50g,穿山甲IOg,红苗30g。3.2制备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3.3使用方法:每次I剂,每日2次,用本中药汤剂泡足,每次30分钟左右,水温以50摄氏左右为宜,一个月为一个疗程。4、治疗结果:4.1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I月I日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损消退,无新出皮疹;好转:皮疹较前变平,消退30%及以上者,或有个别新疹出现;未愈:皮疹无变化或消退不足30%。4.2结果:治愈39例(78% ),好转8例(16% ),未愈3例(6% )0总有效率按治愈加好转计,为94%。5、典型病例5.1陈某,男,48岁。主诉:脚板长了个跖疣,刚开始以为鸡眼后来医生确诊是跖疣。做了几次冷冻,结疤后重新长好了。可是总是过段时间就反复,很多治疗跖疣的方法我都用过了,可是总是好了犯。犯了好,后来数量也多了,刚开始有几个,后来是五六个。用本中药20天,消去80%,使用一个疗程后痊愈,无复发。5.2田某,女,37岁。主诉:足底长出一角质性肿物,有黄豆粒大小,中心有细小的黑点或透明的小点,压之疼痛,走路疼痛难忍。使用本中药一个疗程后,疣体消失,压痛感消失。继续使用一个疗程后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实施例1,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是由没药40g,山慈菇40g,板蓝根20g,马齿觅IOg,红花8g,赤苟IOg,当归8g,薏该仁20g,珍珠母20g,白头翁IOg,山豆根40g,穿山甲8g,红苗20g制成。实施例2,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是由没药50g,山慈菇50g,板蓝根30g,马齿觅15g,红花IOg,赤苟15g,当归IOg,薏该仁30g,珍珠母30g,白头翁15g,山豆根50g,穿山甲IOg,红苗30g制成。实施例3,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是由没药60g,山慈菇60g,板蓝根40g,马齿觅20g,红花12g,赤苟20g,当归12g,薏该仁40g,珍珠母40g,白头翁20g,山豆根60g,穿山甲12g,红苗40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没药40-60份,山慈菇40-60份,板蓝根20-40份,马齿苋10-20份,红花8_12份,赤芍10-20份,当归8-12份,薏苡仁20-40份,珍珠母20-40份,白头翁10-20份,山豆根40-60份,穿山甲8-12份,红芪20-4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没药50份,山慈菇50份,板蓝根30份,马齿苋15份,红花10份,赤芍15份,当归10份,薏苡仁30份,珍珠母30份,白头翁15份,山豆根50份,穿山甲10份,红芪30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跖疣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是由没药,山慈菇,板蓝根,马齿苋,红花,赤芍,当归,薏苡仁,珍珠母,白头翁,山豆根,穿山甲,红芪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跖疣。
文档编号A61P17/12GK103251849SQ20131018915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0日
发明者李新玲, 钟立邦 申请人:李新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