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37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及医药可接受的辅料,或进一步包括辅助成分;其中,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包括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比例大于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的辅料比例。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把本来不被接受、不宜直接用于或禁用于嚼服的药物制成受患者欢迎的安全含服的高效药物制剂,用于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的效果。
【专利说明】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是关于一种将传统认为包括不适宜含服、嚼服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制成高效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嚼胶式(咀嚼胶式)服用制剂的技术、所制备得到的嚼胶式服用药物制剂及相关应用。

【背景技术】
[0002]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是早期感冒,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快,如果能及时早期用药,见效也快。
[0003]目前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尤其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的药物通常是吞服给药的,属于全身性给药,主要是经过消化道吸收再起作用,需要的剂量较大,难使药物迅速作用于发病部位,见效慢,效果不够理想,副作用也大,特别是对于早期单纯的口鼻咽喉上呼吸道的局部感染,采取这种全身用药的方式极不科学。
[0004]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和粘膜吸收。口腔粘膜和胃肠粘膜都能吸收药物,胃肠消化系统对食物主要是先进行消化分解食物再吸收,而药物是不需要经过消化分解再吸收的,因而口腔粘膜、咽喉粘膜的吸收作用在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上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使之达到用药直接、用药量少、见效快效果好的目的。药物在还未经胃肠道消化道吸收便起作用治好了早期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保护了上呼吸道抵御感染的屏障,阻止致病菌入侵,恢复人体健康。
[0005]然而,普通用于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多种西药及部分中药成分,效果好的药物成分或口感不好,通常都很苦,具有怪味或重味,不易被用户接受,只能吞服,难以让人接受嚼服,或刺激性大,含服容易灼伤口腔粘膜,以至会增加痛苦和加重病情,灼伤口腔粘膜很容易导致其它病菌感染,以致历来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物都是制成吞服药物,然而空腹吞服这类药物则很容易会对胃粘膜产生一定的损伤。
[0006]现有技术中没有发现咀嚼胶式给药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物及给药情况,把包括本来不被接受、不宜直接用于或禁用于含服的药物成分制成受患者欢迎的安全高效咀嚼胶式服用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及药物制剂,注重局部给药,从而提供一种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咀嚼胶式药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目的是要把各种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扼杀于萌芽状态,从而阻止病情加重和蔓延。任何致病菌,通过上呼吸道屏障抵御能力下降感染致病的,都可以使用本发明的药物进行早期治疗。
[0008]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咀嚼胶式(或简称嚼胶式)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是通过制成咀嚼胶形式的制剂使使用者在咀嚼该制剂时达到口鼻咽喉上呼吸道局部给药的目的,本发明亦称之为咀嚼胶式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
[000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包括:
[0010]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及医药可接受的辅料,或进一步包括辅助成分。
[0011]本发明中,将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制成通过咀嚼形式局部给药的药物制剂,使使用者在咀嚼该制剂时达到口鼻咽喉上呼吸道局部给药的目的,见效快,可减少用药剂量(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比例可大于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的辅料比例。可大于20%以上,优选大于I?10倍,优选地,以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有效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X重量份:y重量份计,则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本发明的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重量份大于1.2y重量份,优选为2?Ily重量份)。
[0012]优选地,其中,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包括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
[0013]具体地,本发明中所述的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是指现有技术中普遍认为不适宜或不能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例如可以为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或味道苦或有异味而不能被接受的成分(即,这些药物成分由于对口腔粘膜有损伤作用或刺激性强或味道苦或有异味而不能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
[0014]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比例可大于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的辅料比例。可大于20%以上,优选大于I?10倍,优选地,以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有效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X重量份:y重量份计,则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本发明的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重量份大于1.2y重量份,优选为2?Ily重量份。S卩,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中所述的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可起到类似于稀释物的作用,用于降低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的相对比例(所述有效成分的用量X重量份可以不变甚至减少),使之成为可接受的可直接含服、嚼服的主要用于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治疗的安全药物组合物。
[0015]本发明中,所述的含服、嚼服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或味道苦或异味不能被接受的一般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可以从现有技术中获知的。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不宜直接含月艮、嚼服的药物成分可以是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6](I)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成分;
[0017](2)味道苦或异味不能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清热、解毒、退热、利咽中草药或其提取物或人造替代物成分;
[0018](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味道好的抗菌药物更适合制造成本发明的嚼服产品)。
[0019]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中可含有一种或两种以上通常被认为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而这种药物成分又是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所必需的),本发明将这些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加上辅料,或进一步加上辅助药物成分,制成适宜嚼服的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物。
[0020]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
[0021](I)所述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成分可以选自阿斯匹林(水杨酸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钠、消炎痛、复方苯巴比妥(安痛定)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2)所述味道苦或异味不能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清热、解毒、退热、利咽中草药或其提取物或人造替代物成分可以是选自牛黄、人工牛黄、连翘、板蓝根、胆酸、穿心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中草药在清热、解毒、退热、利咽上有良好的作用,正所谓良药苦口,历来都是用来吞饮服药,就这样都不少人不情愿接受喝苦药。
[0023](3)所述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可以是选自磺胺类或复方磺胺药剂、喹诺酮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药物成分主要针对用于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并发症的苗头,如并发细菌感染早起出现大风脓涕浓痰和咳嗽,发生咳嗽苗头不用咳嗽药,及早嚼服这种抗菌药物就能治愈。味道好的药物做嚼胶式服用的药物更好,所以各种抗菌素药剂都可以用来制造嚼胶式服用的药物,包括
内酰胺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糖肽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作用于G+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环孢霉素。
[0024]本发明中,主要是选择针对性的高效安全并易被接受的更好的给药技术,将包括本来不被接受、不宜直接用于或禁用于含服的药物成分制成受患者欢迎的安全嚼服的高效咀嚼胶式服用的药物组合物及药物制剂。药物经胃肠吸收稀释到血里运行至全身才发挥作用,肯定是不如在口腔粘膜吸收直接作用于上呼吸道的作用好。药物经过口腔粘膜吸收后,经过血液和淋巴液回流,沿途便发挥了治疗的作用,虽然嚼服的药物绝大部分被咽下消化道,但经口腔粘膜吸收发挥作用的小部分药物的作用,比直接咽服的全身用药效果要好要快。
[0025]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也可含有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或者是在含有前述“ (I)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成分”、“ (2)味道苦或异味不能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清热、解毒、退热、利咽中草药或其提取物或人造替代物成分”、“ (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中的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含有以下⑷?(9)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6](4)抗过敏类药物成分;
[0027](5)抗病毒类药物成分;
[0028](6)血管收缩类药物成分;
[0029](7)镇咳类药物成分;
[0030](8)除上述(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之外的其他抗菌素类药物成分;
[0031](9)能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苗头的其它中草药或其提取物。
[0032]更具体地,上述方案中:
[0033](4)所述抗过敏类药物成分可以选自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巴司丁、咪唑斯汀、酮替芬抗过敏新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通常只选一种即可)。
[0034](5)所述抗病毒类药物成分可以选自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盐酸吗啉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这些物质通常是对因治疗。
[0035](6)所述血管收缩类药物成分可以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盐酸伪麻黄碱、苯丙醇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这些药物成分具有选择性的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消除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减轻鼻塞症状。
[0036](7)所述镇咳类药物成分可以选自氢溴酸右美沙芬(氢溴酸右甲吗喃,美沙芬)、必清、咳平、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或者末梢性镇咳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7](8)除上述(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之外的其他抗菌素类药物成分可以选自各种口服抗菌素,例如:β-内酰胺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糖肽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作用于G+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留醇的抗真菌药物;环孢霉素。
[0038](9)所述能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其它中草药或其提取物选自以下物质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银花、菊花、羚羊角、绵马贯众、虎杖、北豆根、白茅根、黄芩、水牛角粉、鱼腥草、金盏银盘、大青叶、岗梅、薄荷、荆芥、紫苏、淡豆豉、牛蒡子、防风、生姜、藿香、桔梗,炒苦杏仁、炎麻黄、辛夷花、山芝麻、甘草、陈皮、知母、柴胡、生地、半夏、淫羊藿、橘红、川贝、厚朴、淡竹叶、白花蛇舌草、茵陈、芦根、土茯苓、桑叶、苍术、珍珠母粉、郁金、蚕沙、大黄、苍耳子、石菖蒲、红景天、茜草、赤芍、白芷、拳参、大腹皮、西瓜霜、冰片等。这些中草药在清热解毒,退热止咳,利咽平喘,消肿化瘀等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且副作用少。
[0039]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辅助成分主要是配合所述有效成分一起使用的一些药物成分,这些辅助成分本身可以是对于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预防和/或治疗没有直接作用,而是辅助所述的有效成分起作用,或是有利于消减所述有效成分有可能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或是对人体的其他影响,例如,具体地说,所述辅助成分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0](10)中枢兴奋提神类药物成分;
[0041](11)能够保护粘膜(主要是口腔粘膜)的中药成分。
[0042]更具体地,上述方案中:
[0043](10)中枢兴奋提神类药物成分:咖啡因,能祛除疲劳、兴奋神经。这些中枢兴奋提神类药物成分主要是用于对抗抗过敏类药物的嗜睡副作用,在需要使用抗过敏类药物作配伍,又需要减少嗜睡的副作用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中,可加入咖啡因。不含抗过敏类药物的日嚼药(如用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为主要成分配制日嚼药),无需加咖啡因。加抗过敏类药物的夜嚼药有利于睡眠,也无需加咖啡因。
[0044](11)所述能够保护粘膜的中药成分可以是选自以下物质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银花、菊花、羚羊角、绵马贯众、虎杖,北豆根、白茅根、黄芩、水牛角粉、鱼腥草、金盏银盘、大青叶、岗梅、薄荷、荆芥、紫苏、淡豆豉、牛蒡子、防风、生姜、藿香、桔梗,炒苦杏仁、炙麻黄、辛夷花、山芝麻、甘草、陈皮、知母、柴胡、生地、半夏、淫羊藿、橘红、川贝、厚朴、淡竹叶、白花蛇舌草、茵陈、芦根、土茯苓、桑叶、苍术、珍珠母粉、郁金、蚕沙、大黄、苍耳子、石菖蒲、红景天、茜草、赤芍、白芷、拳参、大腹皮、西瓜霜、冰片。即,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些中草药或其提取物成分在本发明中除了可以作为有效成分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外,还可以用作辅助成分,主要是可以保护粘膜,以避免或减轻嚼服西药有可能造成的粘膜损害,即避免或减少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0045]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中,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为医药学上的常规辅料,例如可以包括咀嚼胶体、糊精、淀粉、琼脂、蔗糖或木糖醇、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食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咀嚼胶体,所述的咀嚼胶体例如可以是常规的用于制备口香糖、香口胶等的胶体材料。这些辅料在本发明中主要是起减缓释放、“稀释”的作用,所用的分量要足以达到降低不适宜含服、嚼服成分的损伤刺激作用及改善味道,以降低不适宜直接含服、嚼服药物的相对“浓度”,改善嚼服的口味等。即所使用辅料的目的性不同,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中,所述的医药可接受的辅料的剂量可比传统的吞服类药物中的剂量相对大,可比吞服药物大20%以上。传统吞服的药物要易吞每粒不宜过大,辅料不宜过多,以免难吞;本发明的嚼服的药物每粒一般不要太小,以免误吞。以每粒(片或丸)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有效成分与辅料的用量分别为X重量份与I重量份为例,则本发明的嚼服药物每粒/中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的用量大于1.2y重量份,优选为2?Ily重量份;而有效成分的用量可以不变甚至减少,优选控制嚼服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为吞服药物中浓度的1/6?1/2。即,本发明的嚼服药物大大降低了其中不适宜直接含服药物的浓度。
[0046]本发明的上述部分辅助成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充当辅料,或其保护口腔粘膜的作用可以减少辅料的使用量,部分辅助成分还可调节嚼服药物的口味。
[0047]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嚼服3-20分钟见效,嚼服时长10?20分钟即可。
[0048]在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案中,是其是按照以下规格制备本发明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每次I?2粒或片,每天I?4次。通常,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早期症状治疗嚼服一粒或片约15分钟内即可治愈。
[0049]根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该用于嚼服的药物组合物是由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成分及医药可接受的辅料组成,也可加入辅助成分,其中:
[0050]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成分包括:
[0051]①双氯芬酸钠、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或复方苯巴比妥;
[0052]②牛黄或人工牛黄或其它解热、清热、解毒、退热、消肿、利咽的中药或提取物;
[0053]③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巴司丁、咪唑斯汀或酮替芬;以及
[0054]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成分包括:
[0055]④能够保护粘膜的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6]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包括:
[0057]⑤咀嚼胶体、糊精、淀粉、琼脂、蔗糖或木糖醇、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食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咀嚼胶体,并可选择性地进一步含有糊精、淀粉、琼月旨、蔗糖或木糖醇、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食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0058]在该实施方案中,更具体地,该嚼服药物组合物被制成口香糖或香口胶的形式(本发明的嚼服药物可以认为是以传统的口香糖或香口胶为载体担载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成分而制成)。该嚼服药物组合物优选被制成每片或每粒嚼服3-20分钟见效,嚼服时长10?20分钟即可的口香糖或香口胶的形式。作为更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该嚼服药物组合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牛黄或人工牛黄以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每粒或每片的剂量为:双氯芬酸钠5?20毫克,牛黄或人工牛黄5?2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I?4毫克。更进一步具体地,可加入的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的使用剂量由于属于辅助性或保护性预防粘膜损伤用药,其使用剂量在安全范围内均可,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的使用剂量为通常用药量(这里的通常用药量是指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口服含片中的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的用药百分含量)的1/60至1,优选为1/20至1/5。
[0059]在上述包括双氯芬酸钠、人工牛黄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药物组合物中,所述双氯芬酸钠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可用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消炎痛、复方苯巴比妥(安痛定)替换;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属于抗过敏类药物,可用苯海拉明、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巴司丁、咪唑斯汀、酮替芬替代;人工牛黄也可以用其它解热、清热、解毒、退热、消肿、利咽的中药(或提取物)替代;以配成多种类型的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嚼服的方剂,对于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的公开通过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知识而轻易地完成。
[0060]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是按照以下规格制备而成的口香糖或香口胶:
[0061]每片或每粒嚼服时间10?20分钟即可,每次I?2粒或片,每天I?4次。
[0062]作为本发明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特征,本发明所述的咀嚼胶式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中,所述有效成分在该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百分含量(浓度)小于该有效成分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组合物时百分含量,优选为该有效成分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组合物时百分含量的1/100至1/2,更优选为1/30至1/2,进一步优选为1/6至1/3。即,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浓度可降低至现有技术的吞服药物中这些有效成分的浓度的1/100至1/2。从而,本发明将这些传统认为不适宜含服、嚼服用药的药物有效成分制成了嚼服药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作为嚼服用药,由于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降低,在嚼服时不存在味道太苦、刺激性损伤太强等问题。
[0063]本发明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可以制成例如口香糖或香口胶类的嚼服用的片剂或丸(粒)剂等咀嚼胶式的药物制剂形式。即,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制剂中的应用;优选地,其中所述嚼服药物制剂为咀嚼胶式的片剂或丸剂。
[0064]本发明的咀嚼胶式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组合物或药物制剂的用法:流清鼻涕、咽疼等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即嚼服,从开始嚼服的时间算起通常15分钟内病症即消除。建议作为人人随身携带的保健防治药品。
[0065]嚼服给药既可以使药物较长作用于感染部位的表面,也可以通过粘膜吸收,较集中作用于感染的部位,使病情快速高效地到控制并治愈。口鼻咽喉感染引起的颈部淋巴结炎疼痛、扁桃体炎、鼻炎等,可以通过嚼服本发明的药物得到缓解并治愈。咽喉部位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部位,也是下呼吸道感染的通道,本发明通过嚼服给药足以达到治疗和预防感染的目的。嚼服的药物咽下后,还会经消化道吸收,起到药物二次作用,一次剂量二次作用,有效防止病情反复,使治疗得到巩固。
[0066]直至2013年春,3年多来, 申请人:进行过500余次的咀嚼胶式的嚼服局部给药使用试验,由于药物嚼服的效果好,可以用等于或低于平常感冒片剂1/3量的药而发挥出效果大于3倍的效果,即药量低于半功大多倍的效果。由于嚼服,药物咽下消化道的时间较长,药物血液浓度高峰迟延,峰值降低,边嚼服边分解排出,药物副作用大大减少。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病)嚼服的本发明的药剂给药及其突出的效果,是一般医生和药物研制者未采用及没发现的,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完全意料不到,现有的感冒药多制成片剂或胶囊,既苦又伤口腔粘膜,不能用于含服、嚼服,即使嚼服并不能明显延长药物对口鼻咽喉局部感染部位的局部治疗的作用,而且很难接受其味道,没必要。
[0067]近二个多月来, 申请人:在试验室批量生产含服感冒药剂中,也试制了三种配方的咀嚼胶式药物用于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同样收到了如同含服给药的效果。
[006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属领域众多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长期以来一直没想到的。口香糖或香口胶是生活享受型产品,加入苦不堪言的牛黄等味道不加的药剂,或加入刺激性损伤性的药剂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且,也不会预期到本发明的嚼服药物存在用药剂量少、效果特别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0069]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可以按照现有技术的口香糖或香口胶的常规操作进行。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药剂与辅料混合搅拌,制成口香糖粒或香口胶片,包装。在现有的技术下,制备方法没有难度。
[0070]本发明产品,选用的是入药典的药剂或传统中药,典型药物组合完全可以在原有感冒药的基础上,即在不改变药物组合成份和剂量的基础上,对辅料进行改变,以达到可以安全嚼服并达到味道适宜接受来实现。以免去长时间的药物安全试验,而且嚼服得用药更少,感染部位接触药物快时间长,效果更好,可以免去临床试验,可直接面市销售。也即意味着部分原感冒生产厂在药名都不改变的情况下,利有原有批准文号直接就可以实施,因为批文是不限定辅料的用量的,在特殊情况下,例如非典、HxNy禽流感等,可以快速生产救急,在近来可能发生的疫情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推广使用发挥特有的作用。在口鼻咽喉粘膜屏障保护上,是现有药物制剂无法比拟的。
[0071]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主要是制定嚼服根据需要控制时间定长给药、减少粘膜刺激、口感易被接受、使用安全的嚼服给药的方式使药物尽可能多途径集中作用于发病部位从而快速高效地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以减少用药剂量,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减少并发症,减少耐药性,并降低治疗用药成本。
[0072]本发明的技术,以预防为主,早期防治,通过改变给药方式,以小剂量发挥好作用,减少副作用,减少耐药性,降低治疗成本。制造成能一片(或粒)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药物。
[0073]本发明的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和药物制剂,主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各种病症,例如:鼻塞、流涕、咽疼、头痛、发热、痰多等感冒早起症状,早发的过敏性鼻炎、鼻窦咽喉的细菌感染、咳嗽、扁桃体炎也很容易早期治愈。一旦发生上述一种或多种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就立即嚼服一片本发明的咀嚼胶式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嚼完病症即缓解和治愈,切忌侥幸会自愈的心理,这样就可以用相当于平常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服用一两天的药量保一年的健康。由于方法得当,效果好,产品容易被接受,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大大减少,可以把临时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药物变为常年的保健备用药。流行性感冒、禽流感以及其它病菌引起的早期上呼吸道感染,如非典,均可以使用本发明的上述产品进行早期防治。在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因还没明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嚼服药物,就能及早地给予治愈,及时地防止疾病的传染、流行。
[0074]使用本发明的产品,即使产品价格大大提高,每人一年用于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防治的保健支出相对还是很低微的。在能大幅度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实惠。新药品也需要有足够的附加值才有利于宣传推广。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具有很大的市场,属于小商品大市场产品,因此,本发明的技术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75]产品设计要求:嚼服不伤粘膜、口味容易被接受,嚼服时间长短适宜,嚼服完(约10?20分钟,优选为11?15分钟)即减轻症状,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嚼服一片或一粒即可,病症稍重者可增加嚼服剂量和次数。早使用用药量少,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成本低。主要成分剂量相同的药物,制成本发明的嚼药与普通的吞服药的效果截然不同,嚼服效果绝对优胜。吞服的药,至少要半小时候后才缓慢起作用,2?3天能治愈就算是快的了,常常并发细菌感染。
[0076]安全性:本发明的技术产品早期嚼服用药量(一天)是市面同类吞服用药的全天的1/6到I倍用药量(这里的用药量是指有效成分的用量),一个疗程的用药量可以低至普通吞服药物一次治疗用药量的1/20(本发明的嚼服用药可以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治愈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因而是非常安全。任何具有毒性的东西,只要摄入量远远低于中毒或有害的量,就是安全的。本发明的嚼服药对疾病进行早期治疗,可以用远低于一般安全治疗的用药量进行防治,使用更安全,以至通常的禁忌症都可以忽略。
[0077]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特征要求采用其它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药配方制成通过嚼服方式用药的药物。可以采用中西医、中西药联合治疗;针对抗过敏、解热镇痛、抗炎、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来对症治疗;还可以采用抗病毒,抗菌,减轻鼻塞,镇咳,提神醒脑,抗菌等联合配伍用药,来制成本发明的咀嚼胶式药。目前,西药在抗过敏和解热镇痛类药物中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0078]感冒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很多,在缺乏可靠有效的对因治疗的特效药的情况下,只要及早对症治疗,容易行之有效地快速治愈,就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发展,杜绝并发症,并使机体获得免疫能力。病从口入,在机体抵抗能力低的情况下,容易感染生病,感染的部位多先发生在上呼吸道,及早的通过嚼服药物给药治疗尤为重要。
[0079]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的发展出现早期较轻的并发症,可以按照本发明的药品制作手段及其给药方式,制作成抗上呼吸道细菌感染嚼服药物来快速治愈。目前市面上的抗菌药物,也存在口感难以接受等问题,不宜直接用于含服,即使嚼服也没有咀嚼胶式药物的效果。依照本发明的上述主要技术,制成抗细菌嚼服药物,用于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引起的早期并发细菌感染,如并发细菌感染出现的脓痰、咳嗽、发热等病症,可以在小剂量用药的情况下快速治疗。可以在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后3?5天嚼服一片进行预防性治疗,减少并发症的治疗。
[0080]药物的使用剂量也各有一定的范围,以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和禁忌,现有的技术人员并不难掌握,在此均不多作详细的说明。各种因味道或易刺激损伤粘膜而不宜嚼服的药物,只要嚼服的效果更好,都可以采取本发明的通过增加辅料的手段来制成嚼服的药物。
[0081]普通的药片有的可以嚼服如钙片等,但这些可以嚼服的药物都是嚼烂即吞,没有如本发明中的香口胶类嚼胶药物用于治病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可延缓药物在口腔的时间,因而本发明的技术更适合做成鼻咽喉疾患给药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82]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及特点,但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83]实施例1
[0084]本发明代表型的复方剂主要成分每片(或每粒)含:双氯芬酸钠(双氯灭痛)15mg,人工牛黄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2.5mg ;辅料加用咀嚼胶体、食用色素、食用香精等。辅料用量以达到降低不适宜直接嚼服药剂的相对“浓度”,减缓药物释放,改善嚼服的口味易被患者接受,保护粘膜不被损伤。
[0085]产品设计要求:嚼服不伤粘膜、口味容易被接受,嚼完即减轻症状,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嚼服一片或一粒即可治愈,病症稍重者可增加嚼服剂量和次数,每次I?2片或粒,每天I?4,每天不超过8片或粒。
[0086]制备方法:参考传统口香糖或香口胶制备方法。例如,可以是将药物按配方充分搅拌后制成药品口香糖或香口胶,再包装出售。
[0087]直至2013年春, 申请人:先后做过50多个患者采用嚼服方式给药的使用试验调查,跟踪治疗情况,即:男性患者25个与女性患者28个,采用市售与本发明实施例1中有效成分相同的传统吞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感冒药(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浓度大于本发明的含服制剂)含服或嚼服,92%男性患者可以坚持含服完,含服时间11?14分钟,含服完后早期感冒病症即缓解,一片药物治愈了感冒,有二个患者因觉得味道太不能接受而没含完,经特别叮嘱注意含服避免灼伤仍有80%的患者都发生都发生过口腔粘膜被灼伤,有8个患者试过一次后没再含服或没跟踪结果,有5个患者曾发生过错过早期含服时间,需要含2片以上治愈,甚至并发细菌感染出现浓痰、咳嗽等症状,需要增加抗菌、止咳治疗;只有35.7%(10名)的女性患者坚持含服完,64.3% (18名)的女患者不能接受那么苦的味道而放弃试用,有个别患者对苦的耐受力低,试含服时连黄胆水都吐了出来,10名女性患者都发生过口腔粘膜被灼伤。口腔粘膜被灼伤后,发热会增加,恢复时间一搬要经过三天。
[0088]后来, 申请人:改变复方配制(增加辅助药物和辅料比例,即,按照实施例1的配方制成咀嚼胶式药物制剂)再试,男性患者21个女性患者22个,均没发生过口腔粘膜被灼伤,口感能够被接受,嚼服时间12?14分钟(可根据时间控制咀嚼频率),嚼服完后早期感冒病症即缓解,一片药物治愈了早期感冒。当中有15名使用患者曾在感冒比较重,发烧体温超过38度的情况下嚼服的,效果也比过去使用前使用普通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感冒药要明显恢复的快,连续嚼服二片嚼服药后病情即得到缓解,80% 3?4小时内再增加嚼服一片就治愈了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感冒),通常这种情况需要一周才治愈。该试验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症状治疗,主要不是对因治疗,试验者主要是普通感冒早期症状患者,其它病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同样可以采取对症治疗早期治愈,对症治疗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的感冒药主要也是对症治疗的复方药物。对症治疗不适合所有的疾病,但对上呼吸道感染是很适合的。嚼服药物早期治愈感冒所用的药物剂量是普通口服感冒药一天用药量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是一次普通感冒治疗用药的12?24分之一的用药量。因而用药量很少,但效果却很好,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不容易产生耐药性,上述患者有的已经试验过3年以上,个别患者单个个体试验甚至有超过50次的,用药效果仍保持不变,使用过多次的用户无一例外发生过灼伤口腔粘膜。药物剂量大,副作用也大,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药物才容易产生耐药性。
[0089]在试用人员中,有9位就是医务人员,经常使用效果异常的好。服用吞服感冒药,需要经过胃消化吸收,空腹服用要经过半小时才开始起作用,治愈所需时间更长。这种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不宜空腹服用,餐后服用就会造成见效时间更长,药物被极大“稀释”更难吸收。而试验中本发明的嚼服感冒药15分钟内(通常是13分钟)治愈早期感冒。
[0090]一些早期病症使用咀嚼胶式药物制剂也可以治愈。如:
[0091]1、有患者晚上睡前感到左侧颈部深部淋巴结很疼,手头没有其它药物,只好嚼服一片本发明的嚼服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感冒药,第二天症状明显好转,继而痊愈,如果是过去出现这种情况,要疼很多天,要吃不少抗菌素;
[0092]2、有患者刚觉得喉咙痒,轻咳嗽,立即嚼服一片本发明的嚼服感冒药,咳嗽很快消失,如果是过去治疗不及时,要咳上3个月左右;
[0093]3、有患者使用嚼服感冒药,连续3年都是I来分钟就治愈了早期感冒,但有一次出现上感症状没及时嚼服感冒药,当晚即发了带状疱疹病,明显感觉到当时带状疱疹病毒就是从咽喉入侵的;
[0094]4、有患者得腮腺炎,早期即嚼服了本发明的嚼服感冒药,病症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0095]5、一般的咽喉疼嚼服了本发明的嚼服感冒药,一般含完病症即消除,比平时含普通的咽含片效果明显要好;
[0096]6、甚至是牙龈发炎都有患者及时使用本发明的嚼服感冒药而得到治疗的。
[0097]实施例2
[0098]在近二个多月来, 申请人:在试验室批量生产试制的三种配方的咀嚼胶式药物(这三种药物均是以常规的口香糖原料为载体,分别负载传统的磺胺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药齐U,各原料混合均匀后,按照传统的口香糖工艺制备成每片嚼服时间约15分钟的药物口香糖,药物有效成分在口香糖中的浓度降为原药剂中浓度的1/30左右)用于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进行过62例约300次的嚼服给药试验,均反映嚼服给药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吞服给药。这次咀嚼胶式药物试验者多数是上呼吸道感染早期患者、“空调病”患者、鼻炎患者、喉痛上火患者,也有舌根感染患者,扁桃体炎患者,感冒早期并发咳嗽、脓痰、脓涕患者及癌症术后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0099]其他实施例
[0100]本发明中,也可以将现有技术的各种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冒并发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例如,磺胺类、喹诺酮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药剂,通过加入比传统量大的辅料而降低原始有效成分的浓度为原药浓度的1/2?1/60,改善口味,来制成本发明的咀嚼嚼式的嚼服药剂,所制成的嚼服药剂主要用于针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并发症的苗头,如并发细菌感染早起出现脓涕浓痰和咳嗽,发生咳嗽苗头不用咳嗽药,及早嚼服这种抗菌药物就能治愈。
[0101]本发明也可以是将抗过敏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牛黄、抗菌素加辅料,或再加上其它辅助药物,或加上血管收缩、镇咳、抗病毒、中枢兴奋提神类药物制成嚼服药物,根据治疗的需要,嚼服一种或多种嚼服药。
[0102]另外,本发明的嚼胶式药物上可能会有2%?20%的有效成分残留在咀嚼后的胶体上,但由于有的病症在嚼服不久,药物没嚼完就痊愈了,少量的有效成分残留并不会影响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
[0103]应当理解,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发明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其所掌握的现有技术知识,将本发明所列举的各种药物,制成各种不同的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咀嚼胶式服用的药物,这些嚼服药物制剂对于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具有显著的效果。本发明于此不再一一罗列。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括: 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及医药可接受的辅料,或进一步包括辅助成分; 优选地,其中,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可以包括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所述的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为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或味道苦或有异味而不能被接受的成分; 其中,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比例大于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的辅料比例;优选地,以传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中有效成分与辅料的比例为X重量份:y重量份计,则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在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重量份大于1.2y重量份,优选为2?Ily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不宜直接含服、嚼服的药物成分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1)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成分; (2)味道苦或异味不能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清热、解毒、退热、利咽中草药或其提取物或人造替代物成分; (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 所述对口腔粘膜损伤刺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成分选自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消炎痛、复方苯巴比妥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味道苦或异味不能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清热、解毒、退热、利咽中草药或其提取物或人造替代物成分选自牛黄、人工牛黄、连翘、板蓝根、胆酸、穿心莲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嚼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选自磺胺类或复方磺胺药剂、喹诺酮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咀嚼胶体,还加上糊精、淀粉、琼脂、鹿糖或木糖醇、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食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有效成分含有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4)抗过敏类药物成分; (5)抗病毒类药物成分; (6)血管收缩类药物成分; (7)镇咳类药物成分; (8)除上述(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之外的其他抗菌素类药物成分; (9)能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苗头的其它中草药或其提取物; 优选地,其中: 所述抗过敏类药物成分选自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巴司丁、咪唑斯汀、酮替芬抗过敏新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抗病毒类药物成分选自利巴韦林、阿昔洛韦、金刚烷胺、盐酸吗啉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血管收缩类药物成分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盐酸伪麻黄碱、苯丙醇胺、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所述镇咳类药物成分选自氢溴酸右美沙芬、必清、咳平、可待因等中枢性镇咳药或者末梢性镇咳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除上述(3)味道不易被接受直接含服的抗菌素类药物成分之外的其他抗菌素类药物成分选自各种口服抗菌素,例如:β-内酰胺类,硫酶素类,单内酰环类,内酰酶抑制剂,甲氧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糖肽类抗生素;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作用于G-菌的抗生素;作用于G+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留醇的抗真菌药物;环孢霉素; 所述能够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或早期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苗头的其它中草药或其提取物选自以下物质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银花、菊花、羚羊角、绵马贯众、虎杖、北豆根、白茅根、黄芩、水牛角粉、鱼腥草、金盏银盘、大青叶、岗梅、薄荷、荆芥、紫苏、淡豆豉、牛蒡子、防风、生姜、藿香、桔梗,炒苦杏仁、炎麻黄、辛夷花、山芝麻、甘草、陈皮、知母、柴胡、生地、半夏、淫羊藿、橘红、川贝、厚朴、淡竹叶、白花蛇舌草、茵陈、芦根、土茯苓、桑叶、苍术、珍珠母粉、郁金、蚕沙、大黄、苍耳子、石菖蒲、红景天、茜草、赤芍、白芷、拳参、大腹皮、西瓜霜、冰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辅助成分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中枢兴奋提神类药物成分; (11)能够保护粘膜的中药成分; 优选地,其中: 所述中枢兴奋提神类药物成分为咖啡因; 所述能够保护粘膜的中药成分选自以下物质或其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金银花、菊花、羚羊角、绵马贯众、虎杖,北豆根、白茅根、黄芩、水牛角粉、鱼腥草、金盏银盘、大青叶、岗梅、薄荷、荆芥、紫苏、淡豆豉、牛蒡子、防风、生姜、藿香、桔梗,炒苦杏仁、炙麻黄、辛夷花、山芝麻、甘草、陈皮、知母、柴胡、生地、半夏、淫羊藿、橘红、川贝、厚朴、淡竹叶、白花蛇舌草、茵陈、芦根、土茯苓、桑叶、苍术、珍珠母粉、郁金、蚕沙、大黄、苍耳子、石菖蒲、红景天、茜草、赤芍、白芷、拳参、大腹皮、西瓜霜、冰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为嚼服时长3?20分钟起效的片剂或丸剂。
8.一种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是由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成分、辅助成分、以及医药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中: 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成分包括: ①双氯芬酸钠、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消炎痛或复方苯巴比妥; ②牛黄或人工牛黄或其它解热、清热、解毒、退热、消肿、利咽的中药或提取物; ③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乙氟利嗪、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氮卓斯汀、依巴司丁、咪唑斯汀或酮替芬; 所述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辅助成分包括: ④能够保护粘膜的西瓜霜、冰片、薄荷素油、薄荷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医药可接受的辅料包括: ⑤咀嚼胶体、糊精、淀粉、琼脂、蔗糖或木糖醇、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食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包括咀嚼胶体,并可选择性地进一步含有糊精、淀粉、琼脂、蔗糖或木糖醇、枸橼酸、硬脂酸镁、滑石粉、食用色素、食用香精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被制成每片或每粒嚼服时长3?20分钟见效的口香糖或香口胶的形式,优选地,该药物组合物包括双氯芬酸钠、牛黄或人工牛黄、以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每片或每丸的剂量为: 双氯芬酸钠5?20毫克,牛黄或人工牛黄5?20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I?4毫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防治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有效成分在该嚼服药物组合物中的百分含量小于该有效成分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组合物时百分含量,优选为该有效成分用于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吞服药物组合物时百分含量的1/100至1/2,更优选为1/30至1/2,进一步优选为1/6至1/3 ; 更优选的,所述的预防和/或治疗口鼻咽喉上呼吸道感染的嚼服药物组合物是按照以下规格制备而成的口香糖或香口胶: 每片或每粒嚼服时间10?20分钟即可,每次I?2粒或片,每天I?4次。
【文档编号】A61K45/06GK104338133SQ201310328258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陆媛 申请人:陆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