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苍耳子7~11%、连翘6~9%、柴胡5~7%、厚朴5~8%、地龙6~9%、当归尾10~13%、麻黄5~8%、龙胆草4~7%、蔓荆子4~7%、细辛4~8%、荆芥3~6%、川楝子5~9%、瓜蒌2~6%、橘络3~6%、胆南星3~6%、血竭1~3%,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成本低,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消热,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止痛的功能。
【专利说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发病机制迄今仍在探讨中。周围学说认为病变位于半月神经节到脑桥间部位,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压迫所致;中枢神经学说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异常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或脑干;较多学者认为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局部脱髓鞘产生异位冲动,相临轴索纤维伪突触形成或产生短路,轻微痛觉刺激通过短路传入中枢,中枢传出冲动亦通过短路传入,如此叠加造成三叉神经痛发作。三叉神经痛多见于成年人及老年人,40岁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经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发作时表现为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I~2分钟,突发停止。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严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及痛性抽搐。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随着病程迁延,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期缩短,甚至为持续性发作。临床对症治疗药物有卡马西平,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等。卡马西平无效改用苯妥英钠,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神经错乱、全身瘙痒、复视等。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成本低,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消热,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止痛的功能。无论病程轻重,发作时间长短的三叉神经痛均有效。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苍耳子7~11%、连翘6~9%、柴胡5~7%、厚朴5~8%、地龙6~9%、当归尾10~13%、麻黄5~8%、龙胆草4~7%、蔓荆子4~7%、细辛4~8%、荆芥3~6%、川楝子5~9%、瓜萎2~6%、橘络3~6%、胆南星3~6%、血竭I~3%,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成本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消热,活血化瘀,祛风通络,补肾止痛的功能。无论病程轻重,发作时间长短均适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7]实施例1:
[0008]采用苍耳子、连翘、柴胡、厚朴、地龙、当归尾、麻黄、龙胆草、蔓荆子、细辛、荆芥、川楝子、瓜萎、橘络、胆南星、血竭为原料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苍耳子9、连翘8、柴胡6、厚朴6、地龙6、当归尾13、麻黄6、龙胆草6、蔓荆子7、细辛6、荆芥5、川楝子7、瓜萎
4、橘络5、胆南星4、血竭2。取上述16味原料总重量233克,在室温下将余下15味中草药加水至1000ml左右,浸泡5小时左右,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6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左右,药渣再加水300ml左右,煎熬20~30分钟,去渣得滤液50~70ml,共得滤液250~270ml左右药汁,即制得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汤剂,装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一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服125~135ml。服用至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无发作,再间断服药3周,第一周每日一剂服4天,停3天;第二周每日一剂服3天,停4天;第三周每日一剂服2天,停5天,以巩固疗效。
[0009]本发明苍耳子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窍止痛的功能。苍耳子以消风止痒力强,常用于皮肤痒疹及其他皮肤病;连翘有清热解毒的效果,主要用于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柴胡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厚朴具有燥湿、消痰、除满、下气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湿滞伤中、食积气滞、腹胀便秘等疾病;地龙性寒味咸。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当归尾偏於活血、破血;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龙胆草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蔓荆子味苦、辛,性平。功效:散风热,清头目。主治感冒风热头痛、头风头痛、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多泪等症;细辛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荆芥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除湿热,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瓜萎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橘络通络,理气,化痰,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痈;血竭味甘、成,性平。功效: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生肌。16味中草药巧妙组方,药物相互协调作用,共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之特效。
[0010]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0011]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技术特征是: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比计为,苍耳子7~11 %、连翘6~9%、柴胡5~7%、厚朴5~8%、地龙6~9%、当归尾10~13%、麻黄5~8%、龙胆草4~7%、蔓荆子4~7%、细辛4~8%、荆芥3~6%、川楝子5~9%、瓜萎2~6%、橘络3~6%、胆南星3~6%、血竭I~3%,将上述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洛得滤液。`
【文档编号】A61K36/896GK103494986SQ201310473347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褚金涛, 吕迎丽, 王庆涛 申请人:褚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