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灸疗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82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灸疗药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灸疗药贴,麝香、班蝥、雄黄、冰片研细末后用蜂蜜调敷摊涂布上,贴于相关经络穴位及病灶上。根据痹症形成的原因,中医辩证分为行痹,痛痹,热痹,着痹四型。本发明除湿,清热以及疏经通络,本发明由于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激发经气,故能实现上述功能,而且是实现寒和热,虚和实的双向调节,见效迅捷,立竿见影。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灸疗药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成药,尤其是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外敷灸疗药贴。
【背景技术】:
[0002]痹证是中医病名术语,是中医临床常见病,主要包括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靠内服中西药物治疗,内服药到达病灶后药力已很小限制了药效发挥,而且主要靠肝肾代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冗长,需长期用药,刺激并损伤肝肾,而中医外治疗法绕过肝肾,直达病所。将药物施于病所,及腧穴穴位,药力可直达病灶,奏效迅捷。

【发明内容】
:
[0003]取麝香、班蝥、白芥子、雄黄、冰片研细末后用蜂蜜调敷摊涂于布上,贴于相关穴位及病灶上。待贴处红肿起泡后揭下。本发明是采用特殊的给药形式:用班蝥、白芥子等峻猛药和麝香、冰片等辛香药,。它们除了具有直接作用于体内生物活性外,在内病外治中主要表现是:(1)克服体表屏障,使方药疗效成份产生快速的透皮作用,依据辛灼高效的理化刺激优势,通过皮部神经——体液效应,为机体制造一个良性的外环境,特殊的中枢作用类经络功能性。(2)本发明在机体灸疗穴位上使之红肿起水泡,能提高毛细血管的增生和使其通透性增加,可使活化细胞和免疫活性因子从微血管迁移入创面的水泡水液中,并相互调节促使创面细胞功能增强。细胞外基质增多可调节机体整体免疫机制水平,增强全身的免疫功能。(3)人身特定穴位灸疗起泡后,使菌类在体内产生内毒素,起着穴位,经络药理效应,通过经络传递到机体相应部位或受体。刺激某些脏器或激活有关细胞释放出类似TNF的免疫功能。(4)本发明所用药生猛峻烈。辛辣温热,引赤发泡,芳香走窜,活血化瘀的特点,有着促使穴位兴奋使之推动 经络及气化作用,再则对穴位皮肤刺激,造成穴位皮肤化学性损害致皮肤炎性破坏,最终激动经气和加强皮肤渗透,有利药物从皮渗入作用。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穴位皮肤内的神经系统,引起神经体液调节。(5)本发明可致皮肤潮红,丘疹炎性反应,可致水泡性损害,这种皮肤反应均为可逆性的,不会引起永久损害,停药后即很快恢复正常,用药中主要有效成份中的挥发油和辛辣素可使皮肤产生舒服温热感觉或蚁行感觉,或产生烘烤感觉。本发明可称药物灸,目灸、天灸、水泡灸,其作用机理是引起皮肤发赤潮红,引起细胞膜蛋白质可逆性结构变化,以置换皮肤角质层中的结合水,形成一种疏松的组织,这样影响角质层结构,增加皮肤的渗透性,同样可使药物有效成份增强,在这个过程中局部皮肤中某种酶与神经系统参与,本发明疗法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一般所致水泡3-4日后自行破裂或吸收自愈,可重复应用。发泡范围在1.5厘米左右。
[0004]本药贴所用之药麝香: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消肿止痛,中风痰厥,跌打损伤,痹证麻木,主辟恶风。
[0005]班蝥: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寒热,蚀死肌,破石癃,外用研末贴敷发泡。
[0006]白芥子:利气燥痰,散结消肿,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
[0007]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风痰。[0008]冰片:开窍防腐,辛香走窜,透皮迅速,杀菌灭虫。
[0009]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害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0010]痹证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症的内在因素。因其感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症,根据痹症形成的原因,中医辩证分为行痹,痛痹,热痹,着痹四型。本发明除湿,清热以及疏经通络,本发明由于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激发经气,故能实现上述功能,而且是实现寒和热,虚和实的双向调节,见效迅捷,立竿见影。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取磨香0.5g、班蝥2g、白芥子5g、雄黄2g、冰片3g共五味中药,共研细末以蜂蜜,调和至膏状摊于布上,贴敷于相关穴位,其面积如1.5厘米,厚度如铜钱,按穴位经络对症贴敷。
[0012]组穴配伍:上肢痛取颈5-胸I夹背穴,下肢痛取腰2-骶2夹背穴,上下肢俱痛取上述两组夹背穴。行痹另配风门,隔俞;痛痹配命门,关元,着痹配足三里,阴陵泉,商丘,热痹配大椎,曲池。
[0013]上述经络及穴位贴敷本发明灸疗药贴均以红肿水泡为度,一般贴敷十小时左右即可达上述之效果。如起水泡,以无菌针头刺破放水,涂龙胆紫后结痂,十日为一疗程,十日后脱痂,并在治疗期间避风十日。
[0014]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尚不完全清楚。属中医学“痹症”范畴,是一种疑难症,主要是风寒湿 邪侵入经络,留滞于关节,则历节疼痛,日久累及肝肾,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阻,筋骨受损,则关节肿胀,畸形,屈伸不利,故顽痹不愈。督脉为阳脉之海,统督阳经。华佗夹背络肾贯脊,旁通太阳经。类风湿性关节炎本在肝、肾、督脉、标在肌肉,关节,筋骨。本灸诸可状督阳,温补肝肾,使阳气得布,寒湿自散,筋骨得濡,功能得复。
[0015]典型病例:
[0016]刘某,女,24岁,农民,因帮同事搬家,劳累出汗着风寒而致腕、指、膝、趾关节风袭窜痛,经住院治疗,腕、指、趾关节痛定,而膝关节并跟踺痛疼不已,着凉加重,活动减轻。曾用西药治疗月余乏效。遂琰求治,经用本发明灸疗法一疗程后痛减,二疗程后病愈。
[0017]薛某,男,43岁,工人,主诉:全身关节痛疼4年余,因外感后发生周身关节痛,因涉水昌寒而加重,四肢关节疼痛固定不移,遇阴雨寒冷则症加剧,得热痛减。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功能活动受阻,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经中西医调治网效,常服激素类控制症状,停用后更加严重,痛苦不堪,诊断:风湿性关节炎辩证:寒湿痹证,经本发明灸疗法二疗程而愈。
[0018]汪某,男,48岁,工人,主诉:四肢关节痛疼2年余。2年前因外出居住潮湿之地而引起关节疼痛,病初以五指小关节疼痛为主,逐渐发展至脚趾及腕、膝关节,每日早晨关节僵直沉重明显,遇寒潮湿加重,得热则痛减,经中西医治疗疗效不显,关节开始变型,功能活动受限,经实验室化验,类风湿因子阳性。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象沉退。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辩症:肝肾不足。经本发明灸疗法5疗程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功能活动正常,化验血沉,SA0,类风湿因子均在正常值内,随访未见复发。[0019]本发明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灸疗药贴共临床观察660例病人,其中男300例,女3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其中I年以内180例,1_5年380例,5年以上100例,中医辩证分型,行痹180例,普痹210例,痛痹270例。
[0020]疗效分析:近期控制150例,占22.7% ;显效340例,占51.5%,有效100例,占15.2%,无效70例,占10.6%,总有效例为89.4%。
【权利要求】
1.本发明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灸疗药贴,其特征在于组方配伍和各中药重量为:麝香0.5g、班蝥2g、白芥子5g、雄黄2g、冰片3g。
2.其特征在于组穴配伍:上肢痛取颈5-胸I夹背穴,下肢痛取腰2-骶2夹背穴,上下肢俱痛取上述两组夹背穴。行痹另配风门,隔俞;痛痹配命门,关元,着痹配足三里,阴陵泉,商丘,热痹配大椎,曲池。
3.其特征在于灸疗的法与度:上述经络及穴位贴敷本发明灸疗药贴均以红肿水泡为度,一般贴敷十小时左右即可达上述之效果。如起水泡,以无菌针头刺破放水,涂龙胆紫后结痂,十日为一疗程,十日后脱痂,并在治疗期间避风十日。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3494861SQ201310473822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曹金莲, 卢静 申请人:卢静, 曹金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