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944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人参10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炒枳实15份、瓜萎30份、丹参10份、黄连10份、砂仁10份、炒苦杏仁10份、桔梗10份、牡蛎30份、石斛12份、百合30份、炒远志10份、甘草6份、生地黄24份、栀子10份。本发明选择了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各药材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去痛、促进胃气下降的功效,4年来,通过对96名肝胃不和证型痞满患者的使用表明,总有效率达90%,愈后不再复发。
【专利说明】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痞满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它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一般指胃脘部或胃脘以下部位满闷痞塞不通而言。肝胃不和而致的痞满是常见的痞满病。目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有许多种,但大多数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治愈率较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目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人参10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炒枳实15份、瓜萎30份、丹参10份、黄连10份、砂仁10份、炒苦杏仁10份、桔梗10份、牡蛎30份、石斛12份、百合30份、炒远志10份、甘草6份、生地黄24份、桅子10份。
[0005]本发明配方中所采用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人参【来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脾、肺、心经。【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目民,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0006]麦冬【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性味】甘,微苦,微寒。【归经】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0007]五味子【来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 (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酸、甘,温。【归经】归肺,心、肾经。【功能主治】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目民。
[0008]炒积实【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L.)0sbeck的干燥幼果。炒积实:先将麸皮撤匀于加热的锅内,侯烟冒出时,加入枳实片,拌炒至微呈焦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性味】苦,辛,寒。【归经】归脾,胃,肝经。【功能主治】行气除痞,化痰开痹,消积导滞。用于食积、痰气郁结,中焦气滞,胃部痞满,下气散结。[0009]全瓜萎【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括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括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甘、微苦、寒。【归经】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0010]丹参【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0011]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0012]砂仁【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I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1ngiligulareT.L.Wu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温。【归经】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0013]炒苦杏仁【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山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 Prunus mandshurica (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炒苦杏仁:取嬋苦杏仁,照清炒法炒至黄色。用时捣碎。【性味】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0014]桔梗【来源】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 lorum (Jacq.)A.DC.的干燥根。【性味】苦、辛,平。【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0015]牡贩【来源】本品为牡贩科动物长牡贩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贩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贩 Ostrea rivularis Gould 的贝壳。【性味】咸,微寒。【归经】归肝、胆、肾经。【功能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
[0016]石斛【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马鞭石斛 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0culatum Hook.、黄草石斛 Dendrobiumchrysanthum Wall.、铁皮石斛 Dendrobium candidum.Wall.Ex Lindl.或金钦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的新鲜或干燥莖。【性味】甘,微寒。【归经】归胃、肾经。【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0017]百合【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Lilium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 或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的干燥肉质鳞叶。【性味】甘,寒。【归经】归心、肺经。【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0018]炒远志【来源】本品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 L.的干燥根。【性味】苦、辛、温。【归经】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0019]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 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0]生地黄【来源】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性味】味甘、苦,性寒。【归经】入心、肝、肺经。【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舌绛烦渴、阴虚内热、吐血衄血、骨蒸劳热、内热消渴、热毒斑疹。
[0021]桅子【来源】本品为菌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0022]中医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利条达。肝脏可以调节身体气机,辅助升降脾胃之气,提高脾胃的运化水平。通常情况下,肝脏的疏泄能力会随着人们的情志变化而变化,若情志不舒,烦恼易怒则肝郁气滞,食欲不振,胸胁胀满。从五行上来讲,肝胆属于木,脾胃属于土。正常情况下,脏气上升,腑气下降,在肝气的推动下,脾气为心肺输入气血精微,胃气在下降胆气的推动下才能得以顺利下降,进而消化食物,运送糟柏,这就是经常说的肝木疏土。如果人们长期情志不舒,烦恼易怒,则会出现肝气横逆,导致肝胆无法正常发挥疏泄升降功能,从而对脾胃的运化升降功能造成影响,如果胃气下降不畅,就会导致肝胃不和,从而出现痞满等症状。也即肝胃不和证型痞满是因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痞满。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木喜条达,主疏泄,直接影响着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若情志失调,或因怒导致肝失疏泄,必然影响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其中情志抑郁,郁郁寡欢,或情绪紧张,常可导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可致“木郁土壅”。若恼怒伤肝,疏泄太过,则可致木邪横逆犯胃,从而出现痞满症状。由此可见,肝之疏泄与胃之通降是痞满重要的病理因素。本发明选择了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各药材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去痛、促进胃气下降的功效,4年来,通过对96名肝胃不和证型痞满患者的使用表明,总有效率达90%,愈后不再复发。
[0023]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09年I月-2013年I月间共收集了 96例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门诊患者,其中,男47例,女49例,年龄43-56岁,病情2个月-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0024]2、试验方法
2.1对照组口服柴胡疏肝汤(配方为:柴胡10 g,香附10 g,枳壳10 g,白芍10 g,陈皮10 g,川芎10 g,甘草10 g等。),按照说明书服用。疗程15天。
[0025]2.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胶囊,早、中、晚各一次。疗程15天。
[0026]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得到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27]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28]表1两组疗效比较_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胃不和证型痞满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人参10份、麦冬15份、五味子10份、炒枳实15份、瓜萎30份、丹参10份、 黄连10份、砂仁10份、炒苦杏仁10份、桔梗10份、牡蛎30份、石斛12份、百合30份、炒远志10份、甘草6份、生地黄24份、桅子10份。
【文档编号】A61P1/00GK103520626SQ20131047662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谭钦文 申请人:谭钦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