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所采用的药材及其重量配比为:栀子60份、大黄15份、黄连30份、白芷30份、五倍子20份、血竭10份、冰片20份、珍珠粉10份、麻油1000份。实践证明,肛瘘术后使用本发明中药可以而明显地缩短创面出血时间,促进创面愈合速度,降低创口感染几率。
【专利说明】—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常位于直肠下部或肛管,多为一个;外口在肛周皮肤上,可为一个或多个,以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部潮湿、瘙痒,有时形成湿疹。当外口愈合,瘿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颤、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肛瘘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通常反复发作,不能自愈,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痊愈。
[0003]由于肛管位置和结构特殊、生理功能复杂,术后多为开放创面,因而创面疼痛,且经常发生创缘水肿,创面愈合缓慢,患者术后恢复过程漫长而且痛苦。
[0004]本发明中药所涉及原料药材的研究现状如下:
大黄【来源】本品为寥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 Maxim。ex Balf0 或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莖。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用法用量】3~30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注意】孕妇慎用。
[0005]黄连【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残留须根。【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用法用量】2~5g。外用适量。【备注】(I)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症。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以止呕,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对热病高热、心火亢盛,有良好疗效,常配合山桅、连翘等同用;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丹皮等药同用。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外用以黄连汁点眼,可治火盛目赤;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0006]桅子【来源】本品为菌草科植物桅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9~11月果实成 熟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肺、三焦经。【功能主治】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用法用量】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I~2两。
[0007]血竭【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 Blume.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炮制】除去杂质,打成碎粒或研成细末。【性味】甘、咸,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用法用量】内服:研末,I~2g,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入膏药用。
[0008]珍珠【来源】本品为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蛘科动物三角帆蛘 Hyriopsis cumingii (Lea)或裙纹冠蛘 Cristaria plicata (Leach)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自动物体内取出,洗净,干燥。【炮制】珍珠:洗净,晾干。珍珠粉:取净珍珠,碾细,照水飞法(附录II D)制成最细粉。【性味】甘、咸,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瘍不敛。【用法用量】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0009]冰片【来源】分机制冰片与艾片两类。机制冰片以松节油、樟脑等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艾片为菊科艾纳香属植物大风艾的鲜叶经蒸气蒸馏、冷却所得的结晶,又称“艾粉”或“结片”。【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心、脾、肺经。【功能主治】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用法用量】0.15~0.3g,入丸散用;外用研粉点敷患处。【注意】孕妇慎用。
[0010]五倍子【来源】本品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potaninii Maxim.或红鉄杨 Rhus pun-jabensis Stew.var.sinica (Diels) Rehd.etff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姆Melaphis chinensis (Bell)Baker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性味】酸、涩,寒。【归经】归肺、大肠、肾经。【功能主治】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
[0011]白]E【来源】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Ε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E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 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 (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用法用量】3 ~9g。
[0012]麻油【来源】本品为脂麻科植物脂麻Sesamum indicum L.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棕黄色的澄明液体;气微或带有熟芝麻的香气,味淡。本品与氯仿、乙醚、石油醚或二硫化碳能任意混合,在乙醇中微溶。相对密度应为0.917~
0.923 (附录VDA)。折光率应为1.471~1.475 (附录VDF)。【功能主治】润燥通便,解毒,生肌。治肠燥便秘,蛔虫、食积腹痛,疮肿,溃疡,疥癣,皮肤皲裂。可用作润滑剂及赋形剂。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用法用量】生用或熬熟。口服,一次17~68ml ;外用:涂搽。【注意】脾虚便泄者忌服。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目的。
[001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药材及其重量配比为:桅子60份、大黄15份、黄连30份、白芷30份、五倍子20份、血竭10份、冰片20份、珍珠粉10份、麻油1000份。
[0015]所述的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依次采用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取桅子60份、大黄15份、黄连30份、白芷30份、五倍子20份,加入麻油200份浸润3天;
2)另取麻油800份加热至170°C,此时加入步骤I)所得产物,保持170°C10~15分钟,然后继续升温至220°C,保持220°C I~3分钟,趁热用脱脂纱布过滤,得滤液;
3)待步骤2)所得滤液的温度降至150°C时,加入血竭10份、冰片20份,不断搅拌至完全相溶;然后加入珍珠粉10份,搅拌均匀,放冷成膏即得;
上述份均是指重量份。
[0016]本方明的有益效果:
肛瘘术后使用本发明中药可以迅速而明显地缓解创口疼痛,缩短创面出血渗液时间,促进创面愈合速度,降低创口感染几率。其应用方法简便易行,制备成本低廉,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0017]下面发明人从理论上论述本方明的有益效果:
发明人认为,促进脓腐创口愈合应从清热解毒、祛腐排脓、生肌收口三个方面综合作用入手,本方运用大黄苦寒沉降泻热解毒、活血祛瘀,抗菌消炎,配伍黄连、桅子增强清热解毒作用,白芷消肿止痛,血竭具有止血生肌敛疮,珍珠粉生肌敛疮,冰片散瘀热祛火毒,五倍子止血收敛。诸药合用相互扶持,共同起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的功效,可有效缓解肛瘘术后创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0018]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09年10月-2010年4月间,于烟台中医院肛肠科,共收集70例肛瘘术后的住院或者门诊患者,性别男,年龄18-45岁,创面I O~I 7 c m2。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20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自术后第I天起对创面外敷适量黄连素粉剂涂抹均匀,再覆盖以医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一次,换药时局部用1%双氧水清洗创面并进行碘伏消毒,直至痊愈。
[0019]治疗组患者自术后第I天起对创面外敷适量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膏剂涂抹均匀,每日换药一次,换药时局部用1%双氧水清洗创面并进行碘伏消毒,直至痊愈。
[0020]2.2观察项目:换药时对患者创口疼痛、创面出血渗液、创面愈合、创口感染等情况进行询问、观察和记录。
[0021]2.31疗效判定:在对疗效进行判定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外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将创面完全上皮化之日作为判定的最后愈合时间。
[0022]3、治疗结果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创面疼痛反应程度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统计结果如表1、表2。
[0023]表1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药材及其重量配比为:桅子60份、大黄15份、黄连30份、白芷30份、五倍子20份、血竭10份、冰片20份、珍珠粉10份、麻油100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促进肛瘘术后恢复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依次采用下述步骤制备而成: 1)取桅子60份、大黄15份、黄连30份、白芷30份、五倍子20份,加入麻油200份浸润3天; 2)另取麻油800份加热至170°C,此时加入步骤I)所得产物,保持170°C10~15分钟,然后继续升温至220°C,保持220°C I~3分钟,趁热用脱脂纱布过滤,得滤液; 3)待步骤2)所得滤液的温度降至150°C时,加入血竭10份、冰片20份,不断搅拌至完全相溶;然后加入珍珠粉10份,搅拌均匀,放冷成膏即得; 上述份均是 指重量份。
【文档编号】A61P7/04GK103536741SQ201310548159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8日
【发明者】金福树 申请人:金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