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150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决明子10-15、五味子10-15、桑叶5-6、黄连2-4、牡蛎4-6、炙甘草3-5、麻黄根2-4、苦竹叶5-7、南瓜皮4-5、侧耳根6-8、薅田藨根3-5、浮小麦2-4、桑耳1-2、菌桂1-2、冬葵子3-5、徐长卿5-6、肉苁蓉4-6、菥蓂子1-2、沙参5-7和香蒲1-2;本发明的中药科学配伍,药效具有协同作用,具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益气养阴,凉能除热的功效,治疗盗汗疗效显着,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治疗成本低廉,患者易接受,无任何毒副作用,疗效明显。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0003]
【背景技术】
[0004]医学上将睡眠中出汗,醒后汗自停的现象称之为“盗汗”;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病理性盗汗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备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引起小儿盗汗,中医治疗盗汗症的方剂有“五砂散”、“五屏风散”、“秦芄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等。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7]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决明子10-15、五味子10-15、桑叶
5-6、黄连2-4、牡蛎4-6、炙甘草3-5、麻黄根2_4、苦竹叶5_7、南瓜皮4_5、侧耳根6_8、薅田薦根3-5、浮小麦2-4、桑耳1-2、菌桂1-2、冬葵子3_5、徐长卿5_6、肉苁蓉4_6、菥蓂子1_2、沙参5_7和香蒲1-2。
[0008]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决明子12、五味子12、桑叶
5.5、黄连3、牡蛎5、炙甘草4、麻黄根3、苦竹叶6、南瓜皮4.5、侧耳根7、薅田薦根4、浮小麦
3、桑耳1.5、菌桂1.5、冬葵子4、徐长卿5.5、肉苁蓉5、菥蓂子1.5、沙参6和香蒲1.5。
[0009]用法: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科学配伍,药效具有协同作用,具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收湿敛疮、益气养阴,凉能除热的功效,治疗盗汗疗效显着,经临床应用发现,本发明治疗成本低廉,患者易接受,无任何毒副作用,疗效明显。
[0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实施例1: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决明子12、五味子12、桑叶5.5、黄连3、牡蛎5、炙甘草4、麻黄根3、苦竹叶6、南瓜皮4.5、侧耳根7、薅田薦根4、浮小麦3、桑耳1.5、菌桂1.5、冬葵子4、徐长卿5.5、肉苁蓉5、菥蓂子1.5、沙参6和香蒲 1.5。
[0013]用法: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0014]典型病例:
病例1:许某,女,32岁,三年前出现盗汗症状,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睡觉就会出现盗汗,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服用3天后,其症状明显减轻,又继续服用两个疗程,痊愈,未复发。
[0015]病例2:苗某,男,12岁,出现盗汗症状2年,晚上睡觉时盗汗更多,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每日一剂,服用一个疗程后,其症状明显减轻,又继续服用一个疗程,痊愈。
[0016]病例3:姚某,男,37岁,患有盗汗症5年,睡觉时大汗淋泣,服用本发明的汤剂,月艮用两周后,其症状明显减轻,又·继续服用一个疗程,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决明子10-15、五味子10-15、桑叶5-6、黄连2-4、牡蛎4-6、炙甘草3_5、麻黄根2_4、苦竹叶5_7、南瓜皮4-5、侧耳根6-8、薅田薦根3-5、浮小麦2-4、桑耳1_2、菌桂1_2、冬葵子3_5、徐长卿5_6、肉灰蓉4-6、薪蓂子1-2、沙参5-7和香蒲1_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盗汗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决明子12、五味子12、桑叶5.5、黄连3、牡蛎5、炙甘草4、麻黄根3、苦竹叶6、南瓜皮4.5、侧耳 根7、薅田薦根4、浮小麦3、桑耳1.5、菌桂1.5、冬葵子4、徐长卿5.5、肉苁蓉5、菥蓂子1.5、沙参 6和香蒲1.5。
【文档编号】A61P43/00GK103656281SQ20131061902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发明者】董良清 申请人:当涂县科辉商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