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荆芥、蝉蜕、地肤子、防风、蒲公英、薄荷、茵陈、石榴皮、重楼、升麻、蒿本、山海螺、昆布、香薷、小蜡树和栀子;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杀毒灭菌之功效,对治疗皮炎、湿疹、汗疹等皮疹病症以及消除或减缓因蚊、蜂、虱、臭虫等毒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痕痒等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制作简单,安全性能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对皮疹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且适用人群广泛。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
[0003]皮疹主要分为斑疹、丘疹、玫瑰疹、斑丘疹、荨麻疹等。
[0004]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包括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登革热斑疹伤寒、恙虫病、伤寒、副伤寒、丹毒、野兔热、马鼻疽等多种疾病,其特点是发疹多伴有不同形式的发热。由于病种的不同,此类疾病又各有特色,如猩红热的皮疹常于发病第I~2天,先出现于胸上部与颈底部,继而迅速蔓延全身,面部发红而唇周苍白,有脱屑现象,发病以急性发热、咽喉炎开始,可伴有白细胞增多及典型的杨莓样舌;麻疹的皮疹常发于病后的第3~4天,发疹开始于面部、耳后、发际、以后遍布全身,呈斑疹或斑丘疹,后期有脱屑及色素沉着、伴有白细胞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口腔内的麻疹粘膜症状;风疹发疹于病后第I~2天,皮疹迅速出现迅速消退,呈散在性小斑丘疹,由面部向下蔓延,无脱屑及色素沉着,一般病程短而症状轻;水痘的皮疹常于发病数小时或I~2天内分批陆续出现,初为红斑,次为斑疹,再次为丘疹,继后则转为水疤。此外,斑疹伤寒、伤寒、恙虫病、副伤寒、野兔热也为发疹伴有发热的传染性疾病,但发病率较低,其典型的发热类型及病史可协助诊断。
[0005]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还能成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依据。目前临床上治疗皮疹的药物有西药和中药,西药能很快消除患者表面症状,但是不能根治,易复发且副作用大,长期使用会产生抗药性,严重时甚至影响患者健康;中药治疗皮疹的中药,但大多数具有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和治疗周期长等缺点。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杀毒灭菌之功效,对治疗皮炎、湿疹、汗疹等皮疹病症以及消除或减缓因蚊、蜂、虱、臭虫等毒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痕痒等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制作简单,安全性能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价格低廉,对皮疹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且适用人群广泛。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0008]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09]荆芥54~84份蝉蜕54~79份地肤子49~79份防风49~74份
[0010]蒲公英44~74份薄荷39~69份茵陈39~39份石槽皮34~64份[0011 ] 重楼34~64份升麻29~59份蒿本24~54份山海螺24~49份
[0012]昆布19~49份香薷14~44份小蜡树10~39份桅子10~34份。
[0013]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4]荆芥59~79份蝉蜕59~74份地肤子54~74份防风54~69份
[0015]蒲公英49~69份薄荷44~64份茵陈44~64份石槽皮39~59份
[0016]重楼39~59份升麻34~54份蒿本29~49份山海螺29~44份
[0017]昆布24~44份香薷19~39份小蜡树14~34份桅子14~29份。
[0018]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19]荆芥64~74份蝶lfe兑64~69份地肤子59~69份防风59~64份
[0020]蒲公英54~64份薄荷49~59份茵陈49~59份石槽皮44~54份[0021 ] 重楼44~54份升麻39~49份蒿本34~44份山海螺34~39份
[0022]昆布29~39份香薷24~34份小蜡树19~29份桅子19~24份。
[0023]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0024]荆芥69份蝉蜕 66份地肤子64份防风62份
[0025]蒲公英59份薄荷54份茵陈54份石榴皮49份
[0026]重楼49份升麻44份蒿本39份山海螺36份
[0027]昆布34份香薷29份小蜡树24份桅子22份。
[0028]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29](I)将荆芥、薄荷、升麻和桅子去杂质,加入10倍量体积浓度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放置过夜,回收乙醇,将滤液浓缩至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浓液备用;
[0030](2)将蝉蜕、石榴皮、重楼、昆布和香薷去杂质,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31](3)将地肤子、蒲公英、茵陈、蒿本、山海螺和小蜡树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浓缩至7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液备用;
[0032](4)将防风去杂质切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0033](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
[0034]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0035]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滇南本草》载:“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0036]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纲目》载:“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0037]地肤子:味甘、苦,性寒;入肾、膀胱经。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别录》载:“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0038]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入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长沙药解》载:“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
[0039]蒲公英:味甘、微苦,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热度症,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高热不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0040]薄荷:味辛,性凉;入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主治外感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温病初起,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药品化义》载:“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薄荷可以调理不洁阻塞的肌肤,其清凉的感觉,能收缩微血管、舒缓发痒、发炎和灼伤,也可柔软肌肤,对于清除黑头粉刺及油性肤质也极具效果。
[0041]茵陈: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等。药理学研究证实,茵陈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弗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枯草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0042]石榴皮:味酸、涩,性温;归大肠经。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药理实验表明,石榴皮碱对绦虫有很强的杀灭力,煎剂对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 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以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菌等皮癣真菌等10种皮癣真菌也具有抑制作用。
[0043]重楼:味苦、性凉,小毒;归心、肝、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主治痈肿疮毒,咽肿喉痹,乳痈,蛇虫咬伤,跌打伤痛,肝热抽搐。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重楼对治产妇乳汁不通有良好效果。
[0044]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主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纲目》载:“升麻引阳明清气上行,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素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压、抑制心肌以及减慢心率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
[0045]蒿本:味辛,性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痹痛。《珍珠囊》载:“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蒿本中性油有镇静、镇痛、解热及抗炎作用,并能抑制肠和子宫平滑肌,还能明显减慢耗氧速度。
[0046]山海螺:味甘、辛,性平;归肺、肝、脾、大肠经。益气养阴,解毒消肿,排脓通乳。主治神疲乏力,头晕头痛,肺痈,乳痈,产后乳少。《植物名实图考》载:“发乳汁,壮阳道。”
[0047]昆布: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软坚散结,小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痛,痰饮水肿。《现代实用中药》载:“肿,淋疾,湿性脚气。又治甲状腺肿,慢性气管炎,咳
嗽。”
[0048]香薷: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纲目》载:“主脚气寒热。”
[0049]小蜡树: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抑菌杀菌,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痢疾,肺热咳嗽;外用治跌打损伤,创伤感染,烧烫伤,疮疡肿毒等外科感染性疾病。
[0050]桅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桅子可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005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2]1、本发明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杀毒灭菌之功效,对治疗皮炎、湿疹、汗疹等皮疹病症以及消除或减缓因蚊、蜂、虱、臭虫等毒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痕痒等具有显著的疗效。
[0053]2、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制作简单,安全性能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对皮疹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并且适用人群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55]实施例1
[0056]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57]荆芥79g蝉蜕74g地肤子74g防风69g
[0058]蒲公英69g薄荷64g茵陈64g石槽皮59g
[0059]重楼59g升麻54g蒿本49g山海螺44g
[0060]昆布44g香薷39g小腊树34g桅子29g。
[0061]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0062](I)将荆芥、薄荷、升麻和桅子去杂质,加入10倍量体积浓度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放置过夜,回收乙醇,将滤液浓缩至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
1.12-1.15的浓液备用;
[0063](2 )将蝉蜕、石榴皮、重楼、昆布和香薷去杂质,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0064](3)将地肤子、蒲公英、茵陈、蒿本、山海螺和小蜡树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浓缩至7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液备用;
[0065](4)将防风去杂质切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0066](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0067]用法用量:口服即可,每日I次,每次I片,饭后温开水送服;6天为I个疗程,轻者I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痊愈。
[0068]实施例2
[0069]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0]荆芥74g蝉蜕69g地肤子69g防风64g
[0071]蒲公英64g薄荷59g茵陈59g石槽皮54g
[0072]重楼54g升麻49g蒿本44g山海螺39g
[0073]昆布39g香薷34g小腊树29g桅子24g。
[0074]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75]实施例3
[0076]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77]荆芥69g蝶脱66g地肤子64g防风62g
[0078]蒲公英59g薄荷54g茵陈54g石槽皮49g [0079]重楼49g升麻44g蒿本39g山海螺36g
[0080]昆布34g香薷29g小腊树24g桅子22g。
[0081]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2]实施例4
[0083]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84]荆芥64g蝉蜕64g地肤子59g防风59g
[0085]蒲公英54g薄荷49g茵陈49g石槽皮44g
[0086]重楼44g升麻39g蒿本34g山海螺34g
[0087]昆布29g香薷24g小腊树19g桅子19g。
[0088]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89]实施例5
[0090]本发明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0091]荆芥59g蝶脱59g地肤子54g防风54g
[0092]蒲公英49g薄荷44g茵陈44g石槽皮39g
[0093]重楼39g升麻34g蒿本29g山海螺29g
[0094]昆布24g香薷19g小腊树14g桅子14g。
[0095]本实施例的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0096]临床资料:
[0097]1、病例选择:
[0098]作为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皮疹患者3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50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76例,年龄10~45岁,平均年龄25.5岁,病程最短者I个月,最长者5年,平均2.5年。对照组150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11~46岁,平均年龄42.5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6年,平均3年。
[0099]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0100]2、药物选择:[0101]治疗组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口服,每日I次,每次I片,饭后温开水送服;6天为I个疗程,轻者I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可痊愈。
[0102]对照组服用氯雷他定,口服,每日I次,每次I片,饭后温开水送服;8天为I个疗程,轻者2个疗程,重者3~4个疗程可痊愈,病情严重者通常无效。
[0103]3、疗效判定:
[0104](I)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
[0105](2)显效:症状基本缓解,皮肤有所恢复。
[0106](3)有效:症状有所缓解,需要继续治疗。
[0107](4)无效:症状未见任何改善。
[0108]4、结果:
[0109]选用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治疗组中,治愈79例,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治愈率52.7%,总有效率98%。
[0110]对照组中治愈35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67例,治愈率23.3%,总有效率55.3%。
[0111]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112]典型病例举例:
[0113]1、戚某,男,16岁,销售员,山东日照人。患者夏季淋雨,复受夜寒,随即感两下肢内侧作痒,搔之起疹块,呈片状分布,很快蔓延全身。入院诊断为荨麻疹。曾服用西药及注射针剂,仅暂时收效,未能根除。后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疗程后,疹块已明显减少,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皮疹全部消退,瘙痒已除。随访,未再复发。
[0114]2、郭某,女,27岁,推销员,江苏徐州人。患者全身起疹块、瘙痒难忍,以四肢内侧及胸背部为多,搔痕明显,因痒甚而不得安眠,患者大便干燥,小便发黄,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缓。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疗程后,全身疹块、瘙痒有所减轻,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皮疹全部消退,瘙痒消失,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0115]3、董某,男,40岁,工程师,山东济南人。患者自诉周身皮肤瘙痒,溃破流水,散见针尖样丘疹,丘疹处多形成溃疡,溃破后流出透明状黏液,曾服激素、维生素,静脉点滴奴弗卡因以及中药治疗,均未能收效。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瘙痒减轻,分泌物亦少,已能安睡和正常工作;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2个疗程后,皮疹已基本不痒,尚有极少数疹点;继续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I个后,皮肤湿疹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荆芥54~84份蝉蜕54~79份地肤子49~79份防风49~74份 蒲公英44~74份薄荷39~69份茵陈39~39份石槽皮34~64份 重楼34~64份升麻29~59份蒿本24~54份山海螺24~49份 昆布19~49份香薷14~44份小腊树10~39份桅子10~3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荆芥59~79份蝉蜕59~74份地肤子54~74份防风54~69份 蒲公英49~69份薄荷44~64份茵陈44~64份石槽皮39~59份 重楼39~59份升麻34~54份蒿本29~49份山海螺29~44份 昆布24~44份香薷19~39份小腊树14~34份桅子14~2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荆芥64~74份蝶1?兑64~69份地肤子59~69份防风59~64份 蒲公英54~64份薄荷49~59份茵陈49~59份石槽皮44~54份 重楼44~54份升麻39~49份蒿本34~44份山海螺34~39份 昆布29~39份香薷24~34份小蜡树19~29份桅子19~2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荆芥69份蝉蜕66份地肤子64份防风62份 蒲公英59份薄荷54份茵陈54份石榴皮49份 重楼49份升麻44份蒿本39份山海螺36份 昆布34份香薷29份小蜡树24份桅子22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荆芥、薄荷、升麻和桅子去杂质,加入10倍量体积浓度80%乙醇提取三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放置过夜,回收乙醇,将滤液浓缩至6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2-1.15的浓液备用; (2)将蝉蜕、石榴皮、重楼、昆布和香薷去杂质,微波烘干,置于研钵内,研末,过200目细粉,备用; (3)将地肤子、蒲公英、茵陈、蒿本、山海螺和小蜡树洗净,放入容器内,加入8~10倍量的蒸馏水,浸泡5~6小时后,煮沸3~4小时,提取;再次加入6~8倍量蒸馏水,煮沸2~3小时,提取;最后,加入4~6倍量蒸馏水,加热煮沸I~2小时,提取;合并三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将滤液浓缩至70°C环境下相对密度为1.15-1.25的浓液备用; (4)将防风去杂质切片,置锅内微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置于研钵内研末,过160目细粉,备用; (5)将上述步骤(1)~(4)所制得的稠膏、细粉以及汁液混合,利用现代先进的制药科技,制成片剂,即得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皮疹的中药制剂。
【文档编号】A61K36/896GK103610885SQ201310660557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李建霞, 辛荣 申请人:李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