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262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医用配置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该载体为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载体棒,其中载体棒为碳棒。该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载体棒置于由硝酸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铵、水合肼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使载体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银,并用水清洗。该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具有制备简单、放射性核素利用率高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医用配置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恶性肿瘤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利用放射性粒子进行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放射出的射线对肿瘤部位进行近距离持续照射,杀死肿瘤细胞,达到缓解和治疗病症的目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实体肿瘤的治疗,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脑瘤、眶内肿瘤等。该项技术具有低能量、低活度、半衰期短、操作简单、易于防护、安全性好、设备费用低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上能够提闻肿瘤治愈的彻底性,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放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0003]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核素有125I和ltl3PcL 125I半衰期59.43 d,平均射线能量27~28 keV,铅半减层厚度0.025 mm,初始剂量率0.07 Gy/h,适用于治疗增殖缓慢、分化较好的肿瘤。ltl3Pd半衰期16.96 d,平均射线能量21~23 keV,铅半减层厚度0.008mm,初始剂量率0.20~0.24 Gy/h,对增殖较快、分化较差的肿瘤更有优势。
[0004]放射性粒子的外壳一般采用密封性好且与人体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高纯钛或钛合金,其源芯载体多采用银。其优势为:(1)作为125I的载体,能够定量的吸附125I;
(2)能够被X射线和超声检测到,利于术后跟踪。如中国专利ZL00103075.2、中国专利ZL01105243.0、中国专利ZL201010104700.7分别公开了一种125I粒子的制备方法、ici3Pd粒子的制备方法及,ltl3Pd-125I复合粒子的制备方法,这三种方法中均采用银棒作为载体。但是由于ltl3Pd和125I能量较低,使用银棒作为载体对ltl3Pd或125I的吸收率高,导致ltl3Pd或125I的利用率降低。如# 0.5 mmX3.0 mm的银棒对125I的吸收约为34%,对ltl3Pd的吸收高达60%,ici3Pd和125I的利用率均较低。

【发明内容】

[0005](一)发明目的
根据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放射性核素利用率高的源芯载体及其制备工艺。
[0006](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该载体为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载体棒,其中载体棒为碳棒、氧化招棒、氧化硅棒、碳酸韩棒、粘土棒或高岭土棒。
[0007]优选地,所述载体棒为碳棒。
[0008]优选地,所述碳棒的直径为0.3~0.5mm。
[0009]优选地,所述碳棒表面均匀覆盖的银层厚度为0.1~20 μ m。[0010]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载体棒置于由硝酸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铵、水合肼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使载体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银,并用水清洗;
优选地,所述硝酸银的浓度为I~2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浓度为25~250mmol/L、氢氧化铵的浓度为2~13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6~40mmol/L,搅拌反应的时间为 5 ~120min。
[0011]优选地,所述的硝酸银的浓度为9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浓度为150mmol/L、氢氧化铵的浓度为10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30mmol/L,搅拌反应的时间为60min。
[0012]优选地,所述的放射性粒子为ltl3Pd粒子、125I粒子、ltl3Pd-125I复合粒子或其他含有一种或多种核素的放射性粒子,如131Cs、169Yb或32P。
[0013](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以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载体棒作为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在放射性粒子制备过程中,放射性核素在其表面沉积时可以收到与银棒同样的效果,并且由于本技术方案中的载体棒尤其是碳棒的原子量低,对于ltl3PcU125I等低能核素的能量的吸收远低于同规格的银棒,如选择表 面覆盖有银层的Φ0.5*3.0mm的碳棒为源芯载体的材料时,其对125I低能射线的吸收约为7%~9%,而同样规格的银棒对125I低能射线的吸收约35%,因此选用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源芯载体可以极大的提高放射性核素的利用率。在生产相同规格的放射性粒子的时候,可以减少放射性核素的操作量,从而减少操作人员的吸收剂量。另外由于银的原子序数较高,原子量较大,因此沉积在载体表面的银层可起到一定的X射线标识物的作用,不需要额外添加X射线标识物。
[0014]另外,本发明中银层的厚度选择为0.f 20 μ m,因为银层过薄(低于0.1 μ m)不利于起到X射线标示物的作用,也不利于125I的吸附;过厚(高于20 μ m)又会造成对放射性粒子低能射线的吸收增大。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0016]实施例一
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该载体为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
[0017]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的制备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直径为Φ0.3mm的碳棒置于由lmmol/L硝酸银、25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mol/L氢氧化铵6mmol/L水合肼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反应时间为5min,使碳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银,银层厚度为0.5 μ m,然后用水清洗,备用。
[0018]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251,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125I的吸收为8.9%。
[0019]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03Pd,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ltl3Pd的吸收为11.0%。
[0020]实施例二
步骤和方法同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碳棒直径为0.4mm,硝酸银的浓度为12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为100mmol/L,氢氧化铵浓度为7.5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20mmol/L,反应时间 90min。
[0021]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251,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125I的吸收为7.8%。
[0022]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03Pd,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ltl3Pd的吸收为12.2%。
[0023]实施例三
步骤和方法同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碳棒直径为0.5mm,硝酸银的浓度为12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为150mmol/L,氢氧化铵浓度为10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40mmol/L,反应时间 60min。
[0024]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251,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125I的吸收为8.5%。
[0025]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03Pd,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ltl3Pd的吸收为13.3%。
[0026]实施例四
步骤和方法同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碳棒直径为0.5mm,硝酸银的浓度为2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浓度为250mmol/L,氢氧化铵浓度为13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40mmol/L,反应时间 120min。
[0027]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251,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125I的吸`收为9.2%。
[0028]以上述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碳棒作为放射性粒子源芯的载体,在其表面沉积103Pd,反应完成后测量其对ltl3Pd的吸收为12.8%。
[0029]实施例五
步骤和方法同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载体棒的种类不同,如下表:
表1不同种类的载体棒对不同放射性粒子的吸收率
【权利要求】
1.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其特征在于,该载体为表面均匀覆盖银层的载体棒,其中载体棒为碳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棒的直径为0.3~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银层的厚度为0.1~20 μ m。
4.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碳棒置于由硝酸银、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氢氧化铵、水合肼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反应,使碳棒表面均匀覆盖一层银,并用水清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硝酸银的浓度为I~20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浓度为25~250mmol/L、氢氧化铵的浓度为2~13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6~40mmol/L,搅拌反应的时间为5~120min。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放射性粒子的源芯载体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银的浓度为9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浓度为150mmol/L、氢氧化铵的浓度为10mol/L、水合肼的浓度为 30mmol/L,搅拌反应的时间为60min。
【文档编号】A61K49/04GK103705948SQ201310663321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崔海平, 李忠勇, 高惠波, 周棱, 张文辉, 韩连革, 金小海 申请人: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