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215阅读:9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天门冬12—15份,黄柏15—20份,蔓荆子8—10份,栝楼10—12份,栀子12—15份,菊花15—20份,龙齿3—5份,夏枯草10—15份,远志15—20份,天麻12—15份,苦参8—10份。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心火亢盛证型心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97%,治愈率达到94%。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心的主要功能一是主血脉,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的作用;二是主神明,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心病,主要反映在心脏本身及其主血脉功能的失常,心神的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异常,临床常见心悸、怔忡、心痛、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脉结代或促等症状。心病的证候包括心血虚证、心气虚证、心火亢盛证、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等多种类型。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心火亢盛证型心病,该证型系因心火内炽所表现的实热证候,临床表现有心烦失眠、面赤口渴、身热、便秘、舌尖红、苔黄、脉数等症状,或见口舌赤烂疼痛,或见小便赤、涩、灼、痛,甚者有狂躁乱语、神识不清等症 状。中医理论认为,本证多因情志抑郁、气郁化火,或火热之邪内侵,或过食心热、温补之品,久蕴化火,内炽于心所致。目前,西医治疗该病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清心泻火、镇静安神”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4]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天门冬12—15份,黄柏15—20份,蔓荆子8一10份,括楼10—12份,桅子12—15份,菊花15—20份,龙齿3—5份,夏枯草10—15份,远志15—20份,天麻12—15份,苦参8—10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天门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采用的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采用的蔓荆子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的功效;采用的栝楼具有润肺燥、降气火的功效;采用的桅子具有护肝、利胆、镇静、消郁等作用;采用的菊花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采用的龙齿具有安神的显著功效;采用的夏枯草具有清肝火的功效;采用的芦根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的功效;采用的远志具有安神益智的功效;采用的天麻具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的功效;采用的苦参具有清热燥湿、镇定、消气积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心火亢盛证型心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97%,治愈率达到94%。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6]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火亢盛证型心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天门冬12—15份,黄柏15—20份,蔓荆子8—10份,栝楼10—12份,桅子12—15份,菊花15—20份,龙齿3—5份,夏枯草10—15份,远志15—20份,天麻12—15份,苦参8一 10份。
【文档编号】A61P13/00GK103690796SQ201310696867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8日
【发明者】孙丽 申请人:孙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