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4918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灵仙藤15—20份,台湾马兜铃12—15份,延胡索15—20份,杏仁12—15份,生姜15—20份,紫苏15—20份,天麻20—25份,细辛25—30份,巴豆5—8份,红花12—15份,蜈蚣1条,土鳖虫12—15份,荜拨15—20份。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寒滞肝脉证型肝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94%,治愈率达到91%。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其性升发,喜调达恶抑郁,以舒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肝病常见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胸胁少腹胀痛,眩晕,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目疾,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症状,可分为肝血虚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阳上亢证、寒滞肝脉证、肝郁痰扰证、肝风内动证、肝阴虚证等多种证型。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寒滞肝脉证型肝病,该证型系因寒邪侵袭,凝滞肝经,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症的证候,临床表现有少腹冷痛,阴部坠胀作痛,或阴囊收缩隐痛,得温则减,遇寒加甚,或见巅顶冷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脉象沉紧或弦紧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治标不治本,副作用极大,且容易形成依赖性。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疏肝散寒、温经通络”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4]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灵仙藤15 — 20份,台湾马兜铃12—15份,延胡索15—20份,杏仁12 —15份,生姜15—20份,紫苏15—20份,天麻20—25份,细辛25— 30份,巴豆5— 8份,红花12 —15份,蜈蚣I条,土鳖虫12 —15份,荜拨15—20份。本发明的加工工 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油腻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灵仙藤具有通经络、止痛的功效;采用的台湾马兜铃具有散寒、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采用的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采用的杏仁具有解肌、散风、降气、润燥、消积的功效;采用的生姜具有散风寒、通神气的功效;采用的紫苏具有散风寒、行气血的功效;采用的天麻具有祛肝风、通血气的功效;采用的细辛具有散湿寒、利窍节的功效;采用的巴豆具有泻寒积、通关窍、行水的功效;采用的红花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采用的蜈蚣具有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采用的土鳖虫具有消肿散结的功效;采用的荜拨具有温中下气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寒滞肝脉证型肝病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94%,治愈率达到91%。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6]表一:患者人员结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滞肝脉证型肝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灵仙藤15—20份,台湾马兜铃12—15份,延胡索15—20份,杏仁12—15份,生姜15—20份,紫苏15 — 20份,天麻20— 25份,细辛25— 30份,巴豆5— 8份,红花12 —15份,蜈蚣I条,土鳖虫12 —15份,荜拨15 —` 20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751736SQ20131071568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3日
【发明者】孙丽 申请人:孙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