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别或同时用于颈椎和腰椎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127570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别或同时用于颈椎和腰椎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与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一套至少包括颈椎双辊康复器、颈椎康复床,也可增设红外发射器为辅助部分的机构。颈康辊平放于床面中部,长度方向与床一致,大端位于床面阶梯下部,床面上部敷有一层弹性材料。人体仰卧平躺于颈康辊上,使两根长辊骑跨于脊柱两边,两膝弯曲双脚踏于床面。以四肢、躯干和头颈部的力量,让颈康辊在床面上作往复滚动并产生震动。控制动程,以两根长辊不触压脊柱感觉舒适为宜。来自颈康床下方的红外光透过床面空隙辐射到病体组织内,配合上述过程对病体部位在三维空间上产生自由牵引、推拿、穴位按摩及红外线刺激作用,适用于颈椎病、腰椎病的单独或同步治疗,亦可作为锻炼颈背部韧带及肌肉组织力量预防颈椎和腰椎病发生的手段。
【专利说明】一种分别或同时用于颈椎和腰椎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颈椎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与使用方法,也可单独或同时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及其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0002]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0003]国内外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第一类,非手术治疗;第二类,微创介入治疗;第三类,手术治疗。这三类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最常用的是第一类,只有在病情严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后两类方法。非手术治疗的原理,着眼于缓解颈椎对椎间盘的压力,解痉通络,活血理气,一般难以实现椎间盘突出物的消除或复位,所以又称为保守治疗;而后两者的原理则着眼于消除突出物,直接根治。
[0004]颈椎病的病情症状十分复杂,微创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之所以在临床上谨慎使用,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中的每种方法对病症的适应性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二,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操作不慎易造成并发症,给患者的痛苦雪上添霜,风险大,患者有畏惧心理不敢轻 易接受;第三,费用较高。例如,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目前北京只有极少数几家大型综合医院开始了这项技术,我国大多省会城市还没有医院开展。
[0005]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如:牵引、推拿、针灸、外敷、骶疗、颈围支持带、物理疗法、消炎镇痛药物,等等。非手术疗法适合于大部分颈椎病人,即使是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术前术后,非手术疗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鉴于这些方法在医治原理上无法突破“以缓解为主”的症结,很难做到根治,易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费用不断增加。同时,对于颈椎病而言,不恰当的反复牵引,反复盲目按摩、复位,会使颈部的肌肉韧带等长期处于非生理状态,导致颈椎附着的韧带组织松弛等,从而加重病情。所以,在病情复发或程度严重时往往不得已选择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
[0006]在众多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医院和社会专业诊所最常用的方法是牵引、推拿和针灸三种。牵引疗法因为使用专业器械,操作方便,应用尤为普遍;推拿疗法的效果往往与医生个人的技术“悟性”直接相关,某些高手对其中某些病症施治,有时会特别有效,但很难继承和推广;针灸疗法的效果不及前两者理想。
[0007]医院和社会专业诊所使用最多的牵引器械是电动牵引椅,需要每天治疗,因疗程周期较长,对患者来说不但有时间不便的问题,而且费用亦较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患者可以自行治疗的牵引装置,如:气压型颈椎校正枕、气压型颈椎牵引器等。无论是专业牵引床,还是各种可以自行治疗的牵引装置,其对病体部位的牵引“治疗”作用都相当有限,不可能起到“复位”作用。况且,专业牵引器械牵引力度的大小需要专业医生掌握,控制不当易造成伤害,甚至有瘫痪的可能。至于各种自行治疗装置,其原理基本是模仿专业牵引器械的牵引功能,其牵引动能非常有限,效果可想而见。此外,牵引器械所施加的牵引力是强制性的机械力,作用在颈椎之上,可使颈椎关节周围韧带松弛,日久造成慢性损害,引发不良后果。
[0008]颈椎病患者期盼着一种在治疗原理上突破现有牵引、推拿、针灸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出现,既能方便有效地治愈病症,解除痛苦,而且不需要手术或介入治疗手段,远离风险,防患于未然。本发明,即是此背景下的产物。
[0009]腰椎及相关疾病的【背景技术】与此类似,不重复赘述。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向颈椎病患者提供一组方便有效的康复治疗器械及其使用方法,也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及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或用于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及相关疾病的同步治疗。
[0011]本发明的核心优点是,突破了传统非手术治疗颈椎及腰椎病的原理,在融合牵引、推拿、手法复位、针灸、外敷等方法功能原理的基础上,创新出一种全新的治疗原理及其功能,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单一方法的弊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无副作用。
[0012]本发明利用人体自重的力量作用于器械之上,通过身体的运动配合,实现自由状态下的牵引、推拿 和穴位刺激,其功能体现为将颈椎间隙拉宽,恢复颈椎间的正常生理间隙,同时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促使突出的髓核回纳复位,解除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的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致痛炎性物质的刺激,患者能明显感觉到症状的减轻或消失。其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相关疾病的原理亦然。
[0013]本发明的机构及其应用方法,具有借鉴传统医学手法中的牵引、按摩、推拿复位和针灸等多种功能原理的特点,使牵引、按摩推拿和穴位刺激等多种功能作用同时发生,促使病变椎体间三维方向的改变,使之恢复生理曲度,纠正椎间盘受力不均,达到椎间三维结构新的平衡,减轻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从而使疼痛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0014]本发明机构及其应用方法,使用中具有自动找位,自调平衡的功能,即可以自动找准病体部位,无须人工调整位置,也无须人工调整作用力度,安全无不良副作用。
[0015]本发明的红外线装置作用于颈椎或腰椎病变部位可透至皮下组织3-5厘米或更深处,红外波与骨骼、韧带及肌肉组织发生共振并产生温热效应,能改善血液循环,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和康复。
[0016]本发明机构及其应用方法,具有锻炼颈部及腰部肌肉力量,增加颈椎、腰椎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功能。通过加强颈部、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和腰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病症。
[0017]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是经济和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完全在家里自己治疗,每次使用时间在5分钟左右即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附视图两幅,其中:[0019]图.1为侧向示意图。图中数字所指部分的名称意义分别是:1 一颈椎双辊康复器(简称“颈康辊”),2—颈椎康复床(简称“颈康床”),3—专用红外发射器(简称“红外发射器” ),4一床尾横撑(虚线),5—人体(虚线)。
[0020]图.2为设想从图.1中人体的颈部垂直横向剖开,左视观察得到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数字所指部分的名称意义同图.1。
[0021]颈康辊-1,是由两根相同的平行长辊通过连杆并联成一体的机构,长辊由四段组成,自左至右依次为:尾辅辊、长辅辊、颈主辊、颈端辊,各段横截面形状可分别为圆形或外缘由多个圆弧组成的多边形,也可统一为其中一种,颈主辊和颈端辊的纵截面形状则恰好满足与人体脖颈后部相吻合。经过特殊设计的颈康辊机构可以灵活地往复滚动,并同时产生振动效应。
[0022]颈康床_2,床面的一端呈阶梯状,以确保能够平稳支撑颈康辊-1,床面中部和一端的人体脖颈处分别留有空隙,可让下方的红外线穿过;床面按其与颈康辊配合产生震动程度的需要,可有三种形式:普通平面,平面上分布有纵向凹槽或纵向凸条;床尾附有一定高度的横撑,颈康床与颈康辊配合可分别或同时用于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康复治疗;同时,床面上部敷有一层弹性材料,可以减缓颈康辊-1与床面动态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和噪音。
[0023]红外发射器-3,是经专门设计用于本发明的红外线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阅附图。
[0025]将颈康辊-1平 放于颈康床-2的床面上,使其长度方向与床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尾辅辊、长辅辊处在阶梯上部,颈主辊和颈端辊位于阶梯下部。
[0026]人体-5仰卧平躺于颈康辊-1之上,两根长辅辊支撑上体并骑跨于脊柱两边,颈主辊和颈端辊支撑脖颈,头呈后仰状,两膝弯曲,两只脚踏放在床面或床尾横撑-4上。
[0027]人体的两只手臂平摊在身体两边,并让双手分别握住颈康床-2的两边床帮。
[0028]人体依靠双手、双臂、双脚及整个肢体的力量,让颈康辊-1在颈康床-2的床面上作往复滚动,并控制其动程。动程的大小,以颈康辊-1的两根长辊都不触压脊柱,感觉舒适为宜。
[0029]在往复滚动过程中,人体的重量作用到颈康辊-1上,颈康辊-1同时对人体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随着往复滚动的过程对病体部位同时进行牵引、穴位按摩和推拿复位作用。调整人体头部后仰角度和脚部支撑位置,则可调节作用力度和效果。
[0030]牵引作用的原理,类似于擀面杖对面团的擀牵。不同于一般牵引器械之处在于,这种牵引是没有两端约束的非强制性牵引,牵引力度的大小能自动适应性地控制在病体组织生理可承受范围内,牵引过程也是动态变化的,在变化中自动调整颈椎或腰椎间隙,引导椎间盘纤维环突出复位。
[0031]穴位按摩和推拿复位的功能原理,源于颈康辊-1的横截面形状与颈康床床面的组合设计效果。随着往复滚动的进行,在自由牵引进行的同时,颈康辊-1的外缘在与床面动态接触过程中引发颈康辊-1的整体振动,并在压力的作用下把这种振动传递给人体颈部或腰部,从而对病体组织产生按摩、推拿和穴位刺激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在三维空间进行立体辐射的,既引导椎间盘突出的髓核回纳复位,又促进机体组织的血液循环,消除致痛炎性物质的刺激。
[0032] 位于颈康床-2下方的红外发射器_3,发射出波长为0.75~1000 μ m红外光,透过颈康床-2的床面空隙辐射到病体部位的机体组织内,可穿透至皮下组织3-5厘米或更深处,伴随上述治疗过程同步作用,进一步发挥改善血液循环,强化血液及细胞组织代谢,消除肿胀,促进炎症消散和康复的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主要用于颈椎病康复治疗的装置,亦可单独或同时用于腰椎及其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它至少包括颈椎双辊康复器(以下简称“颈康辊”)和颈椎康复床(以下简称“颈康床”)两个部分,也可以增设专用红外发射器(以下简称“红外发射器”)作为辅助部分: —颈康辊,一种由两根相同的平行长辊通过连杆并联成一体的机构,该机构的两根长辊可在阶梯平面上同步灵活地往复滚动,同时产生振动效应; —颈康床,一种为颈康辊的往复滚动提供支持的具有阶梯平面的床体,且在必要时可以透过红外线辐射; —红外发射器,一种放置于颈康床下方可以垂直向上发射红外线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颈康辊的每根长辊各由四段组成,分别为:尾辅辊、长辅辊、颈主辊、颈端辊,各段横截面形状可分别为圆形或外缘由多个圆弧组成的多边形,也可统一为其中一种,颈主辊和颈端辊的纵截面形状则恰好满足与人体脖颈后部相吻合,连杆分别在尾辅辊与长辅辊之间和颈主辊与颈端辊之间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颈康辊的四段组成部分尾辅辊、长辅辊、颈主辊和颈端辊,各自的转动围绕同一轴线,转速不一定同步。
4.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颈康床的床面一端呈阶梯状,对颈康辊形成稳定支撑;同时,床面按其与颈康辊配合产生不同震动效果的需要,可有三种形式:普通平面,平面上分布有纵向凹槽或纵向凸条。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颈康床的床面上部敷有一层弹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在颈康床的尾端附加高出床面一定高度的横撑,则颈康床与颈康辊配合可分别或同时用于颈椎病、腰椎病及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
7.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红外发射器可以垂直向上发射波长为0.75~1000 μ m的红外光波。
8.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装置,如果使用红外发射器辅助部分,其特征在于,颈康床的床面位于人体颈部(治疗腰椎时包括腰部)下方设有空隙区域。
9.一种多功能分别或同步用于颈椎病、腰椎及相关疾病康复治疗的方法,该方法为患者利用人体自重和整个肢体的控制作用使颈康辊在颈康床上产生往复滚动及振动,再通过颈康辊对人体的反作用过程实现对患病部位的康复治疗,操作步骤包括: a.将颈康辊平放于颈康床的床面上中部位置,使其长度方向与床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尾辅辊、长辅辊处在阶梯上部,颈主辊和颈端辊位于阶梯下部; b.人体仰卧平躺于颈康辊上,两只长棍平行支撑人体,并骑跨于脊柱两边,两膝弯曲,两只脚踏放在床面或床尾横撑上,颈主辊和颈端辊支撑人体脖颈,头后仰; c.两只手臂平摊在身体两边,并让双手分别握住颈康床的两边床帮; d.人体依靠双手、双臂和双脚的力量,让颈康辊在床面上作往复滚动,并控制其动程,动程的大小以两根长辅辊都不触压脊柱,感觉舒适为宜; e.在颈康辊往复滚动发生作用的过程中,如果感觉颈部作用力度过强不适,可减小头部的后仰程度,从而减轻人体头颈重量对颈主辊和颈端辊的作用负荷; f.调节双腿和双臂在床面上的支撑力度,则可调整人体作用到整个颈康辊上的负荷强度;g.开启位于颈康床下方的红外发射器,波长为0.75~1000 μ m红外光透过床面空隙福射到人体颈部或腰部 的机体组织内,配合上述过程产生综合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N5/06GK104013519SQ201310730795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王同勇 申请人:王同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