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腰突症家庭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127620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腰突症家庭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腰突症家庭自我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属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仰角牵引器、头枕在家用硬板睡床构成的凹形结构功能主体,其特征在于在凹形结构自具的“飞燕式”牵引功能基础上,通过手动充气筒提供的压缩空气,推动门形支架上的微型气缸带动托足板作往复运动,发挥中高位区的仰角牵引功能,低位区的小角度牵引功能,构成多项牵引功能。改变了传统装置牵引功能单一状况,提高了腰突症治疗效果,兼顾了腰曲变直防治,并可作为背部肌肉日常锻炼和高危人群预防器械使用。使用方法包括凹形结构功能体的设置调配方法、快速装拆方法和气动系统的操控方法。具有功效突出,使用成本低,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一器多用的特点。
【专利说明】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腰突症家庭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家庭自我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属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脑、汽车和工厂流水线普及率的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下同)的发病率成上升趋势,且有向年轻化发展的倾向。
[0003]人体腰段脊柱生理构造决定,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向后突出。
[0004]腰突症和腰曲变直两种腰病,互相关联、相互伴有,处理不当会形成互相加重的恶性循环态势。有的腰突症治疗装置,两者兼顾性不足,甚至有对立因素。
[0005]腰突症的牵引治疗在保守治疗中占比较大,普遍采用的“拉伸”、“吊伸”、“撑伸”等传统轴向牵引装置,原理是用外力让腰椎间盘伸张减压,从短期看,在腰椎间盘减压上有明显效果,但不利腰段脊柱生理曲度的恢复,从长远看,存在加剧腰曲变直的因素,为两种腰病形成互相加重的恶性循环态势埋下隐患。
[0006]近年来,有人根据“飞燕式”(即俯卧,头胸部和腿脚部上翘,腰部下曲的姿势)锻炼姿势和康复理论,总结提出了“飞燕式”牵引概念(即俯卧,下曲腰,头胸部和腿脚部上翘姿势的牵引)。“飞燕式”牵引减压是以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的位移为目标,来达到减压康复的目的,兼顾了腰曲 直变的防治,从这一角度讲比轴向牵引减压进了一步。其局限表现在,一是对位于腰段脊柱生理曲度末端的SI / L5和L5 / L4椎间盘来说,存在弯曲曲度不够,减压不足的问题,关键节点减效果不佳,制约了其推广和发展。二是为克服关键节点减压不足的局限,普遍采用超常程度曲腰的手段,增加了患者的治疗痛苦度,存在腰部损伤和对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脱突病例加重脱突物外突的潜在风险。
[0007]腰椎间盘突出在膨出和中轻度突出阶段通过牵引,复位康复率是很高的,难点是二次复发和职业高危人群的预防,现在预防工作停留在纠正不良习惯和平时锻炼层面,是十分必要的,期待一种适宜日常预防性康复器械,至少可以丰富预防内容,增强预防效果。
[0008]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牵引装置,未发现具有同时执行两项以上牵引功能的装置,许多标注多功能的装置,其多功能表现在与牵引相关的其它功能方面,其作用于腰椎间盘的牵引功能仍然是单一功能,或不能对腰椎间盘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对腰突症具有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家庭自我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针对传统器械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取长补短设计的以椎间盘内髓核组织从后向前位移的“飞燕式”牵引减压为基础,以仰角式综合牵引减压作突破的至少两项牵引减压功能体,与现有器械相比,一是在保持了传统牵引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牵引减压功能,切实提高了减压效果,同时兼顾了腰曲变直的防治。二是专用器件少,使用成本低,本发明在器械的筛选上,尽可能选用普通家庭拥有的家具和用具,减少专用器件的份额,方案中选用的专用器械,在整个装置中的份额不足十分之一。三是装置简易,装拆方便,安全性高,局限性小,使用者和被使用者是同一主体,被使用者可以在家里自我操作。四是一器多用,适应性强,既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曲变直的治疗装置,又可作为腰背部肌肉锻炼和职业高危、二次复发人群日常预防器械使用。
[0010]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仰角牵引器,胸枕(也可用家用头枕替代),家用硬板睡床(铺硬床板和全棕床垫)和固定在家用睡床足端的仰角牵引器、对应置放的胸枕在硬床睡面构成的凹形结构功能主体。所述凹形结构胸端凸峰的构成体胸枕至少兼有支撑作用和保障安全的双向调节作用,相对自由的位置迁移特点,构成足端凸峰的仰角牵引器,是本发明的核心装置,既是凹形结构的支撑体,又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体,通过至少一个手动动能输出装置,串联至少一种动力转换装置,轴连至少一种工作执行装置,并与横向平衡装置、导轨和门形支撑装置组合,构成一个工作执行体系,此工作执行体系是至少一项牵引功能的执行载体,至少具有中高位区的仰角牵引功能和低位区的小角度牵引功能,结合凹形结构自身就能执行的“飞燕式”牵引减压功能,构成具有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减压功能的执行载体。
[0011]前述至少两项牵引减压功能是这样实现统一的,它包括第一步的“飞燕式”基础牵引减压功能和第二步仰角牵引器发挥的综合牵引减压功能。所述“飞燕式”牵引减压功能,是牵引用凹形结构功能体自身独具的功能,无须外力作用就能实现,其特征是被使用主体按“飞燕式”锻炼姿势,俯卧凹形结构功能体,腰段脊柱向生理曲度方向自然曲变,腰椎前部连同腰椎间盘前部纤维环相应伸张,腰椎后部连同腰椎间盘后部纤维环相应收缩,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前部应力减小,后部应力增大。根据物体应力大的点处向应力小的点处应变的力学原理,在人为外力和地心引力作用下,腰椎间盘内的髓核组织从后部向前部应变复位,实现了第一步的“飞燕式”减压目标。但是,因SI / L5和L5 / L4椎间盘处于腰段脊柱下端,腰部生理曲度的末端,所在的生理位置决定其在“飞燕式”曲腰牵引减压过程中,存在弯曲不够,减压不足的局限,而SI / L5和L5 / L4椎间盘是腰部载荷更大,发病率更高,病变更严重的节点。这是所有治疗腰突症装置必须首要解决的重点。为解决这一难题。本发明创新设计的仰角牵引器,针对性地解决SI / L5和L5 / L4椎间盘的牵引减压。第二步的牵引减压是通过安装在门形支撑装置横梁上的工作执行装置实现的。其特征是启动仰角牵引器的外伸功能,使此节点椎间盘在实现第一步曲腰牵引减压目标基础上,叠加第二步仰角牵引器微型气缸工作轴带动工作执行装置外伸形成的牵引减压作用。在两种牵引减压功能双重作用下,显著提高了此节点椎间盘的减压效果。所述第二步的牵引,是在“飞燕式“状态下的仰角式牵引,所作用的椎间盘,不是简单的轴向伸张,表现在既有伸张空间,减轻内压的作用,又有所作用的椎间盘前部伸张空间大于后部的特点,有利髓核组织从椎间盘后部向前部应变复位,是一种综合性复位减压功能,有效解决了传统牵引减压不利腰段脊柱生理曲度恢复的矛盾,兼顾了腰曲变直的防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012]所述凹形结构的两个凸峰,通过调整仰角牵引器支撑杆上的调节装置和胸枕的充气放气或头枕数量的增减以及胸枕位置的设置,至少可以在30~300的高度范围和800mm~1500mm的间隔距离内调整高度和间距,相应设置出低位区、中位区、高位区三个功能区。
[0013]所述凹形结构胸端凸峰和凹底包括但不限于由头枕和睡床构成,作为备选方案,沙发特别是扶手适合做胸枕和/或膝垫的沙发是不错的选择,包括其它足以构成凹形结构的物体所构成的凹形结构或类似装置,且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其中两端凸峰处至少发挥一项牵引功能的凹形结构或类似装置,都是本发明的备选方案。
[0014]所述仰角牵引器至少包括动能输出装置、动力转换装置、横向平衡装置、工作执行装置和门形支撑装置,所述门形支撑装置包括左、右两根支撑杆和横梁,所述横梁末端至少包括“『”形和“ I ”形结构,所述横梁水平面至少安装有导轨,垂直面至少安装有动力转换装置和/或横向平衡装置,所述动力转换装置至少可以是微型气缸或弹簧式三套结构横向平衡装置的单一结构,可以是微型气缸和横向平衡装置的复合结构。所述微型气缸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结构,可以是单轴或双轴结构,所述横向平衡装置可以是套管、导轴构成的两套结构或套管、导轴、压缩弹簧构成的弹簧式三套结构。
[0015]所述微型气缸和/或横向平衡装置总成至少连接固定在门形支架横梁垂直面上,工作轴和/或导轴端至少连接固定工作执行装置,至少通过微型气缸工作轴和/或横向平衡装置导轴的伸缩来带动工作执行装置在导轨中做往复运动,执行牵引工作。通过调节横向平衡装置导轴端头的限位装置(28),至少可以调节工作执行装置的行程。所述微型气缸同门形支架横梁垂直面的连结方式,至少可以是工作轴伸出总成面同横梁垂直面接触连结固定,可以是总成底座面同横梁垂直面接触连结固定。
[0016]所述微型气缸总成至少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另一端至少分段连接动能控制装置和动能输出装置,所述动能输出装置至少包括手动充气筒或脚动充气筒或空气压缩机和/或弹簧式三套结构的横向平衡装置。优选地,所述手动充气筒提供的压缩空气是本装置的工作介质。所述工作介质至少可以是手动充气筒或脚动充气筒或空气压缩机提供的压缩空气,或压缩弹簧产生的机械力。所述动能控制装置至少包括气动控制器,优选地,通过至少一个手动动能输出 装置,串联推动至少一种动力转换装置,带动至少一种工作执行装置,执行至少一种牵引功能。
[0017]所述工作执行装置至少包括装置基架、托足板和膝垫,所述装置基架侧面观为 型结构,且垂直面安装固定在微型气缸工作轴和/或横向平衡装置导轴的端头,水平
面至少在门形支撑装置横梁水平面的导轨中运行,所述装置基架看面(即与人体足背接触基面)至少安装有根据人体足背生理曲线仿制的托足板,所述装置基架至少连结有同其联动的膝垫,所述膝垫至少可以是夹层槽形体和/或夹层半球体,通过充气放气至少可以随装置基架按比例调节高低。
[0018]前述门形支撑装置至少包括两根支撑杆和横梁,至少两根支撑杆下套管可以长期固定在睡床足端的结构件上,支撑整过仰角牵引器至少可以满足执行全部功能的支撑需要。所述两根支撑杆上部连接横梁,所述连结方式至少包括套管螺旋杆调节装置穿插式连接且上套管长期固定在横梁,使用时,所述横梁连同两支撑螺杆至少可在I分钟快速安装固定,不用时,除长期固定在睡床足端结构上的支撑杆下套管外,包括螺旋杆、横梁在内的所有凹型结构功能体可在I分钟全部拆除。所述横梁通过调节两根支撑杆上的调节装置,至少在30mm-300mm的范围内无级调节高度,所述支撑杆结构和调节装置可以是套管套螺旋杆螺帽结构调节方式,和/或大管套小管夹具结构调节方式,和/或单纯螺旋杆螺帽结构调节方式。
[0019]前述胸枕至少可以是头枕式专用充气气囊和/或家用头枕替代。所述胸枕与仰角牵引器和睡床无机械连结,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独立体,根据被使用主体的身高、腹围和使用目的的不同,至少可以在800mm~1500mm范围内调节与工作执行装置基架的间距,通过充放气,至少可以调节高低。
[0020]作为备选方案,凹形结构胸端凸峰可以具有至少一项牵引功能,方案内容包括,在睡床头端结构件上安装一个滑轮,滑轮中穿有主牵引绳,主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捆扎带,且所述捆扎带可围扎在被使用主体液下,主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单向绞轮的绞轴上,所述单向绞轮设置在滑轮与捆扎带之间并靠近捆扎带处,在绞轮上连接两根副牵引绳,所述副牵引绳的另一端头同主牵引绳的一端共同连接在捆扎带上,使用时绞动单向绞轮的绞轴,就可以缩短滑轮到困扎带之间的距离,达到牵弓旧的。
[0021]本发明的结构件,至少可以是金属件,塑料件,橡胶件构成,和/或金属件、塑料件、橡I父件结合构成。
[0022]前述凹形结构功能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凹形结构功能体的设置调配方法,一分钟快速安装拆除方法,气动系统的操控方法。
[0023]所述三个功能区包括中位区120mm~220mm(指托足基架同导轨接触处至睡床睡面的间距,下同)区间,低位区50mm~90mm区间,高位区220mm~300mm区间,分别对应有仰角牵引功能,小角度牵引 功能,背部肌肉锻炼功能。
[0024]所述工作执行装置基架与膝垫和胸枕相对平横高度和间距的调节,其特征是以基架同导轨接触处到床铺睡面的高度为参照标准,膝垫承压高度比参照标准减50mm的前提下,随基架上下调节高度,胸枕的承压高度与参照标准大约相等,允许误差在+20mm~-50mm的范围内,所述基架下口与膝垫和胸枕的中心距,比照人体踝关节到膝关节中心距和踝关节到心窝(胸骨剑实下正中凹陷处)中心距调节。
[0025]所述一分钟快速安装拆除表现在,将上次使用拆卸后,且未调动过调节装置的螺旋支撑杆下端,插入长期固定在睡床足端结构件的导管中,把固定在门形支撑装置横梁的套管穿套在螺旋支撑杆上部端头,把输气管连接的气动控制器和手动充气筒置放于凹形结构胸端并超过胸枕,将上次使用过且未调整过高度的胸枕和膝垫分别置放在上次置放的相应位置,即完成了安装调配工作。拆除即按相反顺序做一遍。全部过程分别只需I分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仰角牵引器(背面观)示意图。
[0029]图3是大管套小管支撑杆示意图。
[0030]图4是弹簧式三套结构横向平衡装置示意图。
[0031]图5是胸端凸峰具有牵引功能的凹形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仰角牵引器;2-胸枕;3-睡床;4-睡面;5-凹形结构功能主体;6_门形支撑装置;7_门形支撑装置横梁;8_托足板;9-膝垫;10_支撑杆套管;11-支撑杆螺旋杆;12-支撑杆调节装置;13-输气管;14-气动控制装置;15_手动动能输出装置;16_动力转换装置;17_横向平衡装置;18_门形支撑装置横梁端头;19-工作执行装置;20_导轨;21_工作执行装置基架;22_套管式支撑杆大套管;23_套管式支撑杆小套管;24_套管式支撑杆螺旋夹具;25_横向平衡装置套管;26_横向平衡装置导轴;27-压缩弹簧;28-调节装置;29_滑轮;30_单向绞轮;31_主牵引绳;32_捆扎带;33-副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列出的五个实施例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体是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凹形结构功能体(5),所示凹形结构功能体包括家用硬板睡床(3)、家用头枕替代的胸枕(2)和仰角牵引器(I)。凹形结构的两个峰凸分别由仰角牵引器和家用头枕构成,凹底是床铺睡面(4)。
[0036]如图2所示仰角牵引器包括动力转换装置(16)横向平衡装置(17)、工作执行装置(19)和门形支撑装置(6),所示门形支撑装置由两根支撑杆和横梁(7)构成,所示支撑杆包括上下两端套管(10)、穿插在套管中的螺旋杆(11)和调节装置(12),所示下套管与睡床足端结构件长期固定,不随仰角牵引器的其它构件安装拆卸,上套管与门形支架横梁长期固定,前述凹形结构功能体的所有结构件(除支撑杆下套管外)均可I分钟实现安装或拆除,以方便使用。所述穿插在下套管中的螺旋杆的另一端同固定在门形支撑装置横梁上的上套管穿插连结横梁,通过调节螺旋杆上的调节装置,能使横梁连同横梁上的所有装置在30MM~300MM的范围内无级调节高度,以满足多种使用的需要。
[0037]如图2、图1所示门形支撑装置的横梁(7)上安装有动力转换装置微型气缸(16)和横向平衡装置(17),所述微型气缸工作轴穿出总成面接触横梁垂直面且工作轴从横梁导孔中穿过并固定在横梁上, 横向平衡装置的套管穿过横梁垂直面导孔并固定在横梁上,微型气缸工作轴和横向平衡装置的导轴连接固定工作执行装置(19),微型气缸总成连接有输气管(13),输气管另一端分段连结气动控制器(14)和手动动能输出装置小型手动充气筒
(15),把气动控制器手柄拨到接通位置,通过小型手动充气筒提供的工作介质压缩空气,推动微型气缸工作轴,带动固定在工作轴端头的工作执行装置在导轨中作往复运动,实现工作目的。通过调整横向平衡装置的导轴端头的限位装置,可以调节工作执行装置的行程。
[0038]如图1图2所示工作执行装置(19)包括装置基架(21)、托足板⑶和膝垫(9),所示装置基架侧面观为“一”形构造,垂直面同微型气缸工作轴和导轴连接固定,水平面在横梁水平面的导轨(20)上运行,装置基架看面(对应足背面)安装有根据人体足背生理曲线仿制的托足板,装置基架对应足踝处连接有同装置基架联动的夹层槽形结构膝垫,且通过充气放气可调节高度。
[0039]如图1所在距工作执行装置基架850mm~1300mm处有构成凹形结构胸端凸峰的胸枕,所述胸枕由至少两个家用头枕替代。
[0040]实施例二
[0041]实施例二主体结构同实施例一,主要结构件多数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0042]如图1所示构成凹形结构(5)胸端凸峰的胸枕(2),可以使用头枕式气囊,所述气囊通过充气可以调节高度。
[0043]如图1图2所示构成凹形结构(5)足端凸峰的仰角牵引器(1),其支撑物为门形支撑装置(6),如图3所示门形支撑装置支撑杆可以是大管(22)套小管(23)夹具(24)式结构,所述大管套小管包括处于下部的大管和处于上部的小管且小管可以穿套在大管之中,在大管和小管之间设有螺旋式抱锁装置,通过旋紧抱锁装置,可将小管固定在大管上部,小管的另一端头,穿插在门型支架横梁(7)上固定的套管中,支撑仰角牵引器。
[0044]如图2所示在门形支撑装置的横梁(7)上固定有动力转换装置,所述动力转换装置为微型气缸(16)单一结构,所述固定方式包括微型气缸总成底面同门形支撑装置的横梁(18)垂直面接触连接固定。
[0045]如图1所示膝垫(9),可以是夹层半球体,所述夹层半球体连结工作执行装置基架且同基架连动,通过充气放气可以调节夹层半球体的高度。
[0046]实施例三
[0047]实施例三的主体结构同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
[0048]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仰角牵引器动力转换装置、手动动能输出装置和气动控制装置全部取消,保留横向平衡装置(17),如图4所示在横向平衡装置上加套弹簧,设置为导管(25)、导轴(26)、压缩弹簧(27)三套件横向平衡装置,且同横梁的固定方式同实施例一,在弹簧式三套结构横向平衡装置的导轴端连接固定工作执行装置,通过调整调节装置(28),可以控制工作执行装置的行程,此实施例的工作动力为压缩弹簧产生的机械力。除此之外的其它设置同实施例一。
[0049]实施例四
[0050]如图1所示的凹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形结构的胸端凸峰和凹底的构成包括但不限于头枕和睡床,沙发特别是扶手适合做胸枕和/或膝垫的沙发,并包括其它足以同仰角牵引器组合构成凹形结构的物体构成的凹形结构或类似装置,都是备选方案。与实施例一相比,有所不同的是所述仰角牵引器是固定在沙发或类似装置的结构件上。
[0051]实施例五
[0052]实施例五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补充构成。
[0053]如图5所示,在保留实施例一结构的基础上,在睡床头端结构件上安装一个滑轮
(29),滑轮中穿有主牵引绳(31),主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有捆扎带(32),且所述捆扎带可围扎在被使用主体液下,主牵引绳的另一端固定在一单向绞轮(30)的绞轴上,所述单项绞轮设置在滑轮与捆扎带之间并靠近捆扎带处,在绞轮上连接两根副牵引绳(33),所述副牵引绳的另一端头同主牵引绳的一端共同连接在捆扎带上,使用时绞动单向绞轮的绞轴,就可以缩短滑轮到捆扎带之间的距离,达到牵弓旧的。
[0054]此方案同样可以在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补充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的腰椎间盘突出家庭自我牵引凹形装置和使用方法,包括固定在睡床足端的仰角牵足器(1)、对应设置的胸枕(2)(可用家用头枕替代)在家用硬板睡床(3)睡面(4)构成的凹形结构功能主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结构是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其中两端凸峰处至少发挥一项牵引功能的执行载体,所述凹形结构自身就是一项牵引功能的执行载体,构成凹形结构足端凸峰的仰角牵引器,既是支撑体,又是独立工作体,通过至少一个手动动能输出装置(15),串联至少一种动力转换装置(16),轴连至少一种工作执行装置(19),并与横向平衡装置(17)、导轨(20)和门形支撑装置(6)配套,构成至少执行一项牵引功能的执行载体,胸端凸峰和凹底的构成包括但不限于头枕和睡床,包括沙发及一切足以构成凹形结构的物体构成的凹形结构或类似装置,且同时执行至少两项牵引功能,其中两端凸峰处至少发挥一项牵引功能的凹形结构或类似装置,均在本方案的范围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形结构功能主体(5),其特征在于构成胸端凸峰的胸枕(2)兼有支撑和保障安全的双向调节作用及相对自由的位置迁移特点,至少通过仰角牵引器(I)支撑杆上的调节装置(12)的调整和胸枕(2)的充气放气或头枕数量的增减,凹形结构的两个凸峰,至少可在30mm~300mm的高度范围和800mm~1500mm的间隔范围内调整高度和调整间距,相应设置至少三个功能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仰角牵引器(1),其特征在于其构成至少包括动能提供装置(15)、动力转换装置(16)、横向平衡装置(17)、工作执行装置(19)和门形支撑装置(6),所述门形支撑装置的横梁(7)上至少安装固定有动力转换装置和/或平衡控制装置,所述动力转换装置的工作轴和/或横向平衡装置的导轴端头至少连接固定有工作执行装置,至少支配并控制工作执行装置在导轨(20)作往复运动,通过调节横向平衡装置端头的调节装置(28),至少控制工作执行装置的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仰角牵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仰角牵引器至少包括微型气缸或弹簧式三套结构横向平衡装置的单一结构和微型气缸和横向平衡装置的复合结构,所述微型气缸至少包括单向或双向结构和单轴或双轴结构,所述横向平衡装置至少包括套管、导轴两套结构或套管、导轴、压缩弹簧的弹簧式三套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能提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能提供装置至少包括手动充气筒或脚动充气筒或空气压缩机和/或弹簧式三套结构横向平衡装置,工作介质至少包括手动充气筒、脚动充气筒、空压机提供的压缩空气,和/或压缩弹簧产生的机械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执行装置(19),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装置基架(21)、托足板(8)、和膝垫(9),装置基架垂直面至少固定在动力转换装置(16)工作轴和/或平衡控制装置(17)导轴端头,至少水平面与横梁水平面上的导轨(20)接触且可在导轨中作往复运动,所述装置基架看面至少安装有根据人体足背生理曲线,仿生制造的托足板,所述装置基架至少连结有同基架联动的膝垫,所述膝垫至少包括双层槽形体和双层半球体,至少可以通过充气放气调节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形支撑装置至少包括两根支撑杆和支撑杆上部端头连接的横梁(7),所述支撑杆结构和连接方式至少包括套管(10)螺旋杆(11)调节装置(12)穿插式连接且连接横梁的上套管长期固定在横梁上,至少下套管长期固定在睡床足端结构件上且螺旋杆下部穿插连接下套管,所述支撑杆的构成和调节方式至少包括套管螺旋杆调节装置结构调节式,和/或大管(22)套小管(23)夹具(24)结构调节式和/或单纯螺旋杆螺帽结构调节式。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凹形结构功能主体的使用方法包括凹形结构的设置调配方法、一分钟快速安装拆卸方法和气动系统的操控方法。
9.本发明的结构件,至少可以是金属件,塑料件,橡胶件构成,和/或金属件、塑料件、橡胶件结合 构成。
【文档编号】A61H1/02GK104027222SQ20131074354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程毅然 申请人:程毅然, 程文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