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24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该中药由下述原料制成:柴胡、生地、天麻、水菖蒲、香附、陈皮、半夏、砂仁、川朴、丁香、麦芽、甘草、昆布、半枝莲、枸杞子、当归、麦冬、蝉衣、白僵蚕、红藤、贯众、紫草、虎杖、萆薢、滑石、茵陈、茅根、腹皮、垂盆草、功劳叶、桂枝、泽泻、木香、玉米须、苁蓉、川断、穿山甲、桑寄生、丹参、玉竹、皂角刺、杜仲、覆盆子、菟丝子、刘寄奴。本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三叉神经痛,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抽痛。目前,对于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主要是多先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氯硝西泮等口服,为单纯止痛治疗,药物副作用明显,患者眩晕、走路不稳、嗜睡等,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本中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柴胡6-13、生地7-15、天麻8-14、水菖蒲8-17、香附7-15、陈皮3-14、半夏4-15、砂仁5-12、川朴7-16、丁香6-19、麦芽9_14、甘草4_16、昆布6_13、半枝莲8_15、枸杞子6_14、当归4-12、麦冬6-17、蝉衣7-15、白僵蚕5_13、红藤3_14、贯众4_16、紫草6_17、虎杖7_12、萆蘚5-13、滑石3-17、茵 陈7-14、茅根4-16、腹皮6-12、垂盆草2_18、功劳叶8_14、桂枝4-16、泽泻6-15、木香5-14、玉米须4-13、苁蓉3-14、川断5-14、穿山甲7-15、桑寄生5-14、丹参4-13、玉竹3-12、皂角刺5-17、杜仲7_16、覆盆子6_12、菟丝子7_13、刘寄奴3_15。
[0007]优选地,所述柴胡11、生地12、天麻10、水菖蒲12、香附11、陈皮10、半夏8、砂仁
9、川朴11、丁香13、麦芽12、甘草8、昆布9、半枝莲11、枸杞子12、当归9、麦冬10、蝉衣11、白僵蚕8、红藤9、贯众11、紫草12、虎杖9、萆蘚8、滑石12、茵陈11、茅根13、腹皮10、垂盆草9、功劳叶11、桂枝12、泽泻10、木香9、玉米须10、苁蓉12、川断11、穿山甲10、桑寄生9、丹参11、玉竹8、皂角刺9、杜仲11、覆盆子9、菟丝子10、刘寄奴12。
[0008]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9](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柴胡、生地、天麻、水菖蒲、香附、陈皮、半夏、砂仁、川朴、丁香、麦芽、甘草、昆布、半枝莲、枸杞子、当归、麦冬、蝉衣、白僵蚕、红藤、贯众、紫草、虎杖、萆蘚、滑石、茵陈、茅根、腹皮、垂盆草、功劳叶、桂枝、泽湾、木香、玉米须、灰蓉、川断、穿山甲、桑寄生、丹参、玉竹、皂角刺、杜仲、覆盆子、菟丝子、刘寄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9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45分钟。
[0010](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0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11](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7的比例混合,再煎煮7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12]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0013]本发明选取柴胡、生地、天麻、水菖蒲、香附、陈皮、半夏、砂仁、川朴、丁香、麦芽、甘草、昆布、半枝莲、枸杞子、当归、麦冬、蝉衣、白僵蚕、红藤、贯众、紫草、虎杖、萆蘚、滑石、茵陈、茅根、腹皮、垂盆草、功劳叶、桂枝、泽泻、木香、玉米须、苁蓉、川断、穿山甲、桑寄生、丹参、玉竹、皂角刺、杜仲、覆盆子、菟丝子、刘寄奴等多味中药制成中药汤剂。
[0014]其中,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0015]生地,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0016]天麻,息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
[0017]水菖蒲,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
[0018]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0019]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0020]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0021 ]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0022]川朴,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0023]丁香,温中、暖肾、降逆。
[0024]麦芽,消食化积。
[0025]甘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0026]昆布,软坚散结、消肿利水、润下消痰。
[0027]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肿。
[0028]枸杞子,具有补肝益肾之功效。
[0029]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0030]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0031 ]蝉衣,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
[0032]白僵蚕,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0033]红藤,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功效。
[0034]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0035]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0036]虎杖,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
[0037]萆蘚,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0038]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
[0039]茵陈,清热利湿,退黄。
[0040]茅根,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0041 ]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
[0042]垂盆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排脓生肌。
[0043]功劳叶,清虚热、益肝肾、祛风湿。
[0044]桂枝,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
[0045]泽泻,利水渗湿。
[0046]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健脾消滞。
[0047]玉米须,利尿消肿,清肝利胆。
[0048]苁蓉,补肾壮阳、益精、润肠。
[0049]川断,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0050]穿山甲,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
[0051]桑寄生,养血安胎、补肾固胎元。
[0052]丹参,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
[0053]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0054]皂角刺,消毒透脓;搜风;杀虫。
[0055]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0056]覆盆子,补肝益肾,固精缩尿,明目。
[0057]菟丝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
[0058]刘寄奴,破瘀通经;止血消肿;消食化积。
[0059]将上述多味中药原料经过煎煮制备成汤剂,诸药相伍,共奏清肝泻火、熄风止痛之功,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
[0060]临床资料:
[0061]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10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100例病例均来源青岛市开发区医院。
[0062]治疗组:按随机 方法选取5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停用所有治疗药物,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月。
[0063]对照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口服腺苷钴胺片,治疗I个月。
[0064]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0065]服用方法:治疗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汤剂200毫升,疗程为I个月。对照组:口服腺苷钴胺片,一次1.0mg, 一日3次,餐后服用,疗程为I个月。
[0066]观察指标和方法
[0067]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0068]治疗组,治愈45例,显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28例,显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69]实施例1
[0070]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71]柴胡6、生地7、天麻8、水菖蒲8、香附7、陈皮3、半夏4、砂仁5、川朴7、丁香6、麦芽9、甘草4、昆布6、半枝莲8、枸杞子6、当归4、麦冬6、蝉衣7、白僵蚕5、红藤3、贯众4、紫草6、虎杖7、萆蘚5、滑石3、茵陈7、茅根4、腹皮6、垂盆草2、功劳叶8、桂枝4、泽湾6、木香
5、玉米须4、苁蓉3、川断5、穿山甲7、桑寄生5、丹参4、玉竹3、皂角刺5、杜仲7、覆盆子6、菟丝子7、刘寄奴3。
[0072]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73](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柴胡、生地、天麻、水菖蒲、香附、陈皮、半夏、砂仁、川朴、丁香、麦芽、甘草、昆布、半枝莲、枸杞子、当归、麦冬、蝉衣、白僵蚕、红藤、贯众、紫草、虎杖、萆蘚、滑石、茵陈、茅根、腹皮、垂盆草、功劳叶、桂枝、泽湾、木香、玉米须、灰蓉、川断、穿山甲、桑寄生、丹参、玉竹、皂角刺、杜仲、覆盆子、菟丝子、刘寄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9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45分钟。[0074](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0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75](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7的比例混合,再煎煮7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76]实施例2
[0077]—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78]柴胡13、生地15、天麻14、水菖蒲17、香附15、陈皮14、半夏15、砂仁12、川朴16、丁香19、麦芽14、甘草16、昆布13、半枝莲15、枸杞子14、当归12、麦冬17、蝉衣15、白僵蚕
13、红藤14、贯众16、紫草17、虎杖12、萆蘚13、滑石17、茵陈14、茅根16、腹皮12、垂盆草18、功劳叶14、桂枝16、泽泻15、木香14、玉米须13、苁蓉14、川断14、穿山甲15、桑寄生14、丹参13、玉竹12、皂角刺17、杜仲16、覆盆子12、菟丝子13、刘寄奴15。
[0079]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80](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柴胡、生地、天麻、水菖蒲、香附、陈皮、半夏、砂仁、川朴、丁香、麦芽、甘草、昆布、半枝莲、枸杞子、当归、麦冬、蝉衣、白僵蚕、红藤、贯众、紫草、虎杖、萆蘚、滑石、茵陈、茅根、腹皮、垂盆草、功劳叶、桂枝、泽湾、木香、玉米须、灰蓉、川断、穿山甲、桑寄生、丹参、玉竹、皂角刺、杜仲、覆盆子、菟丝子、刘寄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9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45分钟。
[0081](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0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82](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7的比例混合,再煎煮7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0083]实施例3
[0084]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85]柴胡11、生地12、天麻10、水菖蒲12、香附11、陈皮10、半夏8、砂仁9、川朴11、丁香13、麦芽12、甘草8、昆布9、半枝莲11、枸杞子12、当归9、麦冬10、蝉衣11、白僵蚕8、红藤9、贯众11、紫草12、虎杖9、萆蘚8、滑石12、茵陈11、茅根13、腹皮10、垂盆草9、功劳叶
11、桂枝12、泽泻10、木香9、玉米须10、苁蓉12、川断11、穿山甲10、桑寄生9、丹参11、玉竹
8、皂角刺9、杜仲11、覆盆子9、菟丝子10、刘寄奴12。
[0086]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87](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柴胡、生地、天麻、水菖蒲、香附、陈皮、半夏、砂仁、川朴、丁香、麦芽、甘草、昆布、半枝莲、枸杞子、当归、麦冬、蝉衣、白僵蚕、红藤、贯众、紫草、虎杖、萆蘚、滑石、茵陈、茅根、腹皮、垂盆草、功劳叶、`桂枝、泽湾、木香、玉米须、灰蓉、川断、穿山甲、桑寄生、丹参、玉竹、皂角刺、杜仲、覆盆子、菟丝子、刘寄奴,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9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45分钟。
[0088](2)将所述步骤(1)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0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89](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7的比例混合,再煎煮7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柴胡6-13、生地7-15、天麻8-14、水菖蒲8_17、香附7_15、陈皮3_14、半夏4_15、砂仁5-12、川朴7-16、丁香6-19、麦芽9_14、甘草4_16、昆布6_13、半枝莲8_15、枸杞子6_14、当归4-12、麦冬6-17、蝉衣7-15、白僵蚕5_13、红藤3_14、贯众4_16、紫草6_17、虎杖7_12、萆蘇5_13、滑石3_17、茵陈7_14、茅根4_16、腹皮6_12、垂盆草2_18、功劳叶8_14、桂枝4_16、泽泻6-15、木香5-14、玉米须4-13、苁蓉3_14、川断5_14、穿山甲7_15、桑寄生5_14、丹参4-13、玉竹3-12、皂角刺5-17、杜仲7_16、覆盆子6_12、菟丝子7_13、刘寄奴3_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柴胡11、生地·12、天麻10、水菖蒲12、香附11、陈皮10、半夏8、砂仁9、川朴11、丁香13、麦芽12、甘草8、昆布9、半枝莲11、枸杞子12、当归9、麦冬10、蝉衣11、白僵蚕8、红藤9、贯众11、紫草12、虎杖9、萆蘚8、滑石12、茵陈11、茅根13、腹皮10、垂盆草9、功劳叶11、桂枝12、泽泻10、木香9、玉米须10、苁蓉12、川断11、穿山甲10、桑寄生9、丹参11、玉竹8、皂角刺9、杜仲11、覆盆子9、菟丝子10、刘寄奴·12。
【文档编号】A61K36/9064GK103705833SQ201310744424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姜妮娜, 高承香, 刘春花, 韩月欣, 张凌云, 王占晖, 徐秀云 申请人:姜妮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