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03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所述药物为纯中药配方,所述配方中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菱角50-100克、薏苡55-80克、陈皮35-75克、三七50-100克、西洋参20-50克、生地黄50-70克、远志45-60克、仙灵脾80-100克、苏木30-80克、桂心40-70克、当归20-40克、白茅根10-15克、通草20-30克、复盆子10-15克、杜仲60-80克、杜丹皮10-20克、没药5-15克、沉香40-65克、五味子40-70克、杏仁15-30克、香附子30-60克和白僵蚕10-30克;该治疗脾亢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具有无副作用、复发概率低、购买价格低,且制作简单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人体内有很多的内脏器官,它们组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内脏系统。各个器官之间相互作用,分工合作。肝脏作为主要的消化系统,对人们每天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分解;胆作为一个肝脏的支持者,为肝脏的消化工作提供帮助,减轻肝脏的负担;胰腺作为一个外分泌功能的内脏,它对胃酸、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起到重要作用;脾作为储血器官,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器官在对人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工作,尤其在现在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肝胆胰脾每天的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这就让其容易出现一些疾病,比如炎症、结石、肿瘤和脾亢等,这些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多,让人们的健康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而现有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治疗,这样的治疗过程非常繁琐复杂,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并且费用相当昂贵,大部分人都无法负担,而且一旦切除器官,对人体必然有很大的影响,带有很大的副作用,另外如果更换器官或者采取一些治标不治本的基本控制,很容易就会使病情复发。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副作用、复发概率低、购买价格低,且制作简单的治疗脾亢的药物。
[0004]为解决上述问 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主要由菱角、薏苡、陈皮、三七、西洋参、生地黄、远志、仙灵脾、苏木、桂心、当归、白茅根、通草、复盆子、杜仲、杜丹皮、没药、沉香、五味子、杏仁、香附子和白僵蚕制作而成,为纯中药配方;所述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菱角50-100克、薏苡55-80克、陈皮35-75克、三七50-100克、西洋参20-50克、生地黄50-70克、远志45-60克、仙灵脾80-100克、苏木30-80克、桂心40-70克、当归20-40克、白茅根10-15克、通草20-30克、复盆子10-15克、杜仲60-80克、杜丹皮10-20克、没药5-15克、沉香40-65克、五味子40-70克、杏仁15-30克、香附子30-60克和白僵蚕10-30克。
[0005]作为优选,所述原料重量配比为:菱角50克、薏苡55克、陈皮35克、三七50克、西洋参20克、生地黄50克、远志45克、仙灵脾80克、苏木30克、桂心40克、当归20克、白茅根10克、通草20克、复盆子10克、杜仲60克、杜丹皮10克、没药5克、沉香40克、五味子40克、杏仁15克、香附子30克和白僵蚕10克。
[0006]作为优选,所述原料重量配比为:菱角100克、薏苡80克、陈皮75克、三七100克、西洋参50克、生地黄70克、远志60克、仙灵脾100克、苏木80克、桂心70克、当归40克、白茅根15克、通草30克、复盆子15克、杜仲80克、杜丹皮20克、没药15克、沉香65克、五味子70克、杏仁30克、香附子60克和白僵蚕30克。
[0007]作为优选,所述原料重量配比为:菱角70克、薏苡65克、陈皮50克、三七80克、西洋参35克、生地黄60克、远志50克、仙灵脾90克、苏木50克、桂心56克、当归35克、白茅根13克、通草25克、复盆子12克、杜仲70克、杜丹皮15克、没药10克、沉香58克、五味子50克、杏仁26克、香附子45克和白僵蚕20克。
[0008]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副作用、复发概率低、购买价格低,且制作简单的治疗脾亢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0009]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0010]A、将菱角、薏苡、陈皮、三七、西洋参、生地黄、远志、仙灵脾、苏木、桂心、当归、白茅根、通草、复盆子、杜仲、杜丹皮、没药、沉香和五味子按规定比重进行加工,并提取汁液;
[0011]B、将香附子进行醋炒加工;
[0012]C、将杏仁和白僵蚕分别进行干炒加工;
[0013]D、将最先加工后提取的汁液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汁液另存到容器内;
[0014]E、将加工后的香附子、杏仁和白僵蚕放入过滤后的汁液内,搅拌至均匀,静放18-24个小时;
[0015]F、最后对其进行浓缩,将密度调整到1.3-1.5制作成药丸。
[0016]本发明治疗脾亢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治疗脾亢的药物采用纯中药制作而成,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另外,中药是以调理和治疗相结合的治愈方式,这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把自身的抵抗力也调理回正常的范围了,有效降低了患者治愈后的复发概率;该发明产品采用的`中药原料都是常见的原料,原料成本低,故将销售价格控制在了大众范围;并且该产品的制作方法简单,操作过程容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主要由菱角、薏苡、陈皮、三七、西洋参、生地黄、远志、仙灵脾、苏木、桂心、当归、白茅根、通草、复盆子、杜仲、杜丹皮、没药、沉香、五味子、杏仁、香附子和白僵蚕制作而成,为纯中药配方;所述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菱角50-100克、薏苡55-80克、陈皮35-75克、三七50-100克、西洋参20-50克、生地黄50-70克、远志45-60克、仙灵脾80-100克、苏木30-80克、桂心40-70克、当归20-40克、白茅根10-15克、通草20-30克、复盆子10-15克、杜仲60-80克、杜丹皮10-20克、没药5_15克、沉香40-65克、五味子40-70克、杏仁15-30克、香附子30-60克和白僵蚕10-30克。
[0018]上述原料药的优选重量配比如下:
[0019]实施例1,配方:
[0020]菱角50克、薏苡55克、陈皮35克、三七50克、西洋参20克、生地黄50克、远志45克、仙灵脾80克、苏木30克、桂心40克、当归20克、白茅根10克、通草20克、复盆子10克、杜仲60克、杜丹皮10克、没药5克、沉香40克、五味子40克、杏仁15克、香附子30克和白僵蚕10克。
[0021]制备方法为:
[0022]A、将菱角、薏苡、陈皮、三七、西洋参、生地黄、远志、仙灵脾、苏木、桂心、当归、白茅根、通草、复盆子、杜仲、杜丹皮、没药、沉香和五味子按规定比重进行加工,并提取汁液;
[0023]B、将香附子进行醋炒加工;
[0024]C、将杏仁和白僵蚕分别进行干炒加工;[0025]D、将最先加工后提取的汁液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汁液另存到容器内;
[0026]E、将加工后的香附子、杏仁和白僵蚕放入过滤后的汁液内,搅拌至均匀,静放18-24个小时;
[0027]F、最后对其进行浓缩,将密度调整到1.3-1.5制作成药丸。
[0028]实施例2,配方:
[0029]菱角100克、薏苡80克、陈皮75克、三七100克、西洋参50克、生地黄70克、远志60克、仙灵脾100克、苏木80克、桂心70克、当归40克、白茅根15克、通草30克、复盆子15克、杜仲80克、杜丹皮20克、没药15克、沉香65克、五味子70克、杏仁30克、香附子60克和白僵蚕30克。
[0030]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1]实施例3,配方:
[0032]菱角70克、薏苡65克、陈皮50克、三七80克、西洋参35克、生地黄60克、远志50克、仙灵脾90克、苏木50克、桂心56克、当归35克、白茅根13克、通草25克、复盆子12克、杜仲70克、杜丹皮15克、没药10克、沉香58克、五味子50克、杏仁26克、香附子45克和
白僵蚕20克。
[003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34]实验例1:
[0035]入选病例65人,其中35人男性,30人女性。整个疗程为期6个月,每期为时I个月。
[003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其特征在于:主要由菱角、薏苡、陈皮、三七、西洋参、生地黄、远志、仙灵脾、苏木、桂心、当归、白茅根、通草、复盆子、杜仲、杜丹皮、没药、沉香、五味子、杏仁、香附子和白僵蚕制作而成,为纯中药配方;所述各原料重量份配比为:菱角50-100克、薏苡55-80克、陈皮35-75克、三七50-100克、西洋参20-50克、生地黄50-70克、远志45-60克、仙灵脾80-100克、苏木30-80克、桂心40-70克、当归20-40克、白茅根10-15克、通草20-30克、复盆子10-15克、杜仲60-80克、杜丹皮10_20克、没药5_15克、沉香40-65克、五味子40-70克、杏仁15-30克、香附子30-60克和白僵蚕10-3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重量配比为:菱角50克、薏苡55克、陈皮35克、三七50克、西洋参20克、生地黄50克、远志45克、仙灵脾80克、苏木30克、桂心40克、当归20克、白茅根10克、通草20克、复盆子10克、杜仲60克、杜丹皮10克、没药5克、沉香40克、五味子40克、杏仁15克、香附子30克和白僵蚕10克。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重量配比为:菱角100克、薏苡80克、陈皮75克、三七100克、西洋参50克、生地黄70克、远志60克、仙灵脾100克、苏木80克、桂心70克、当归40克、白茅根15克、通草30克、复盆子15克、杜仲80克、杜丹皮20克、没药15克、 沉香65克、五味子70克、杏仁30克、香附子60克和白僵蚕30克。
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脾亢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重量配比为:菱角70克、薏苡65克、陈皮50克、三七80克、西洋参35克、生地黄60克、远志50克、仙灵脾90克、苏木50克、桂心56克、当归35克、白茅根13克、通草25克、复盆子12克、杜仲70克、杜丹皮15克、没药10克、沉香58克、五味子50克、杏仁26克、香附子45克和白僵蚕20克。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脾亢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菱角、薏该、陈皮、三七、西洋参、生地黄、远志、仙灵脾、苏木、桂心、当归、白茅根、通草、复盆子、杜仲、杜丹皮、没药、沉香和五味子按规定比重进行加工,并提取汁液; B、将香附子进行醋炒加工; C、将杏仁和白僵蚕分别进行干炒加工; D、将最先加工后提取的汁液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汁液另存到容器内; E、将加工后的香附子、杏仁和白僵蚕放入过滤后的汁液内,搅拌至均匀,静放18-24个小时; F、最后对其进行浓缩,将密度调整到1.3-1.5制作成药丸。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3751634SQ201310753570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政, 晋利华, 逄锦忠, 柴春, 黄永文 申请人:李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