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自充气式的喉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充气式的喉罩。
技术背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普通喉罩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耗材,一端置入病人喉腔,另一端连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普通喉罩是由通气导管、远端的可充气喉罩、接头、与可充气喉罩连通的充气细管、充气指示囊、单向阀及注射接口构成。临床操作应用时,各类喉罩均是由医护人员另外接插注射器向喉罩的气囊充气或放气。此类结构的喉罩在临床使用时不仅需要用掉一个甚至多个注射器,浪费了大量的注射器,而且还会给医护人员的操作增加了诸多麻烦,延长置入喉罩的时间,尤其在危重病人操作时浪费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充气式的喉罩,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廉,操作简便。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可充气罩1、通气气管2、充气细管3、充气阀门4、充气气囊5、接头6,其特征在于谈还包含有气囊1-1、气囊座1-2、气囊座通气孔1-3、螺旋加强衬管2-1,所述的可充气罩I边缘为气囊1-1,在气囊内圆设置有向上开口通气孔气囊座1-2,通气导管2与气囊座1-2连接,可充气罩I的右侧连接有充气细管3,充气细管3右侧设置有充气阀门4,充气阀门4的右侧设置有充气气囊5,气囊座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座通气孔1-3,所述的通气气管2内部设置有螺旋加强衬管2-1。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先通过充气管3、充气阀门4和充气气囊5将气囊1-1放气,再将可充气罩I的背部抵于患者硬腭,施压将可充气罩I送入喉咽,置于声门之上,然后通过充气管3、充气阀门4、充气气囊5对气囊充气,充气后,可充气罩I按喉咽的轮廓充满形成封闭。通气导管接头6与人工呼吸机连接实施人工通气呼吸。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和方便充气操作及防止交叉感染等特点,可安全迅速置入病人喉咽,置入时对病人的刺激小,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少,既可用于常规手术病人,又可作为紧急气道处理装置用于气管插管遭遇困难或心肺复苏急救中的病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K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可充气罩1、通气气管2、充气细管3、充气阀门4、充气气囊5、接头6,其特征在于谈还包含有气囊1-1、气囊座1-2、气囊座通气孔1-3、螺旋加强衬管2-1,所述的可充气罩I边缘为气囊1-1,在气囊内圆设置有向上开口通气孔气囊座1-2,通气导管2与气囊座1-2连接,可充气罩I的右侧连接有充气细管3,充气细管3右侧设置有充气阀门4,充气阀门4的右侧设置有充气气囊5,气囊座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座通气孔1-3,所述的通气气管2内部设置有螺旋加强衬管2-1。本具体实施方式
工作原理:先通过充气管3、充气阀门4和充气气囊5将气囊1-1放气,再将可充气罩I的背部抵于患者硬腭,施压将可充气罩I送入喉咽,置于声门之上,然后通过充气管3、充气阀门4、充气气囊5对气囊充气,充气后,可充气罩I按喉咽的轮廓充满形成封闭。通气导管接头6与人工呼吸机连接实施人工通气呼吸。本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它结构简单和方便充气操作及防止交叉感染等特点,可安全迅速置入病人喉咽,置入时对病人的刺激小,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少,既可用于常规手术病人,又可作为紧急气道处理装置用于气管插管遭遇困难或心肺复苏急救中的病人。
权利要求1.一种自充气式的喉罩,它包含可充气罩(1)、通气气管(2)、充气细管(3)、充气阀门(4)、充气气囊(5)、接头(6),其特征在于谈还包含有气囊(1-1)、气囊座(1-2)、气囊座通气孔(1-3)、螺旋加强衬管(2-1),所述的可充气罩(I)边缘为气囊(1-1),在气囊内圆设置有向上开口通气孔气囊座(1-2),通气导管(2)与气囊座(1-2)连接,可充气罩(1)的右侧连接有充气细管(3),充气细管(3)右侧设置有充气阀门(4),充气阀门(4)的右侧设置有充气气囊(5),气囊座(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座通气孔(1-3),所述的通气气管(2)内部设置有螺旋加强衬管(2-1)。
专利摘要一种自充气式的喉罩,具体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含可充气罩、通气气管、充气细管、充气阀门、充气气囊、接头,其特征在于谈还包含有气囊、气囊座、气囊座通气孔、螺旋加强衬管,所述的可充气罩边缘为气囊,在气囊内圆设置有向上开口通气孔气囊座,通气导管与气囊座连接,可充气罩的右侧连接有充气细管,充气细管右侧设置有充气阀门,充气阀门的右侧设置有充气气囊,气囊座的内部设置有气囊座通气孔,所述的通气气管内部设置有螺旋加强衬管。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低廉,操作简便。
文档编号A61M16/00GK203001631SQ20132001002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谢文吉, 谢文钦, 郭如意, 康振明, 赵桀, 刘乃真 申请人:谢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