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胸腔穿刺引流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胸腔穿刺引流鞘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胸腔穿刺引流鞘,适用于各种气胸和胸腔积液的治疗。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内科胸穿抽液不能将胸腔积液全部或大部分排尽,反复胸穿可因胸腔积液排空不彻底,导致胸腔积液分隔使治疗失败;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虽然引流彻底,但创伤大,操作复杂,需要外科医师施术,术后患者活动受限,且胸腔积液排空后不能按需随时胸腔内给药,患者不易接受;很多人尝试利用普通动脉鞘,但普通动脉鞘管太长,也比较细,容易划伤肺脏,使用不安全,而且没有固定翼,不容易固定;也有人尝试中心静脉导管,但中心静脉导管又太细,很容易发生堵塞,且使用不方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胸腔穿刺引流鞘,主要解决现有的穿刺引流方法治疗不彻底、操作不方便、普通动脉鞘易划伤肺脏、使用不安全、不易固定及中心静脉导管易发生堵塞且使用不方便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胸腔穿刺引流鞘,其特殊之处在于由引流鞘管、扩张管、导引导丝和穿刺针四部分组成,所述的引流鞘管尾端为单向阀,单向阀外为螺旋卡口结构;引流鞘管尾部设侧管,侧管尾部设三通,引流鞘管尾部与侧管相对一侧设固定翼,固定翼中心有小孔,便于缝线通过;所述扩张管的外径与引流鞘管的内径相等,其中央为空腔,空腔内径与导引导丝的直径相当,扩张管尾端外面为螺旋卡口结构,并与引流鞘管尾部的内螺旋卡口相匹配;所述的穿刺针为常用穿刺针,中心与导引导丝相匹配;所述的导引导丝头形状为软头J型。进一步,所述的扩张管与引流鞘管之间呈楔形过度,扩张管长度大于引流鞘管长度 20mm。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鞘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操作简单,一般医师均可完成;不作切口,创伤小,痛苦少,放置后关闭三通,不影响患者活动,拔除后不留疤痕,患者易于接受;2.排空胸腔积液彻底,并可根据需要控制胸腔积液排空速度,避免一次大量排出胸腔积液所带来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肺水肿等;3.使用安全,因鞘管前端为钝性,且进入胸腔较少,很少会损伤肺脏;4.因管腔较大,很少发生堵塞;5.采用固定翼,不会使鞘管脱落;6.胸腔内给药方便,可一次或分次给药,不易发生逆行感染;
7.可长期留置,也可连接水封瓶后可作闭式引流,对年老、体弱者非常适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引流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扩张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导引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参见图1、2、3、4,采用硬质塑料制作引流鞘管I和扩张管5,引流鞘管I管壁比较厚,以免管腔因胸壁挤压而变形,引流鞘管I尾端为单向阀2,单向阀2外为螺旋卡口结构,引流鞘管I尾部安装侧管,侧管上安装三通3,引流鞘管I尾部与侧管相对一侧安装固定翼4,用于固定引流鞘,固定翼4中心有小孔,便于缝线通过;扩张管5的外径与引流鞘I的内径相等,其中央为空腔,空腔内径与导引导丝6的直径相当,扩张管5尾部外面为螺旋卡口结构,扩张管5与引流鞘管I尾部的内螺旋卡口相匹配,扩张管5长度大于引流鞘管I长度20mm,以减少穿刺阻力,两者以安全的螺旋固定,防止穿刺时扩张管滑落;导引导丝6头端为J型软头结构,避免损伤肺脏;穿刺针7为常用的穿刺针,中心与导引导丝6相匹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鞘,使用方法如下:患者穿刺处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治疗巾,戴无菌手套。利多卡因局麻后,穿刺针尾端接IOml注射器,穿刺进入皮肤、皮下组织后注射器抽成负压,继续穿刺,有明显落空感后往往见胸腔积液进入注射器,记录进针深度,选择引流鞘型号,助手将引流鞘和扩张管装配好,并利用螺旋卡口卡紧。去除注射器,经穿刺针送入J型导引导丝,去除穿刺针,将导引导丝留在胸腔内,沿导引导丝切开皮肤约4mm,并沿导引导丝送入已装配的引流鞘和扩张管,引流鞘完全进入皮下组织后,撤出扩张管,丝线固定引流鞘,三通接引流管,操作完成。
权利要求1.胸腔穿刺引流鞘,其特征在于由引流鞘管(I)、扩张管(5)、导引导丝(6)和穿刺针(7)四部分组成,所述的引流鞘管(I)尾端为单向阀(2),单向阀(2)外为螺旋卡口结构;弓丨流鞘管(I)尾部设侧管,侧管尾部设三通(3),引流鞘管(I)尾部与侧管相对一侧设固定翼(4),固定翼(4)中心有小孔,便于缝线通过;所述扩张管(5)的外径与引流鞘管(I)的内径相等,其中央为空腔,空腔内径与导引导丝(6)的直径相当,扩张管(5)尾端外面为螺旋卡口结构,并与引流鞘管(I)尾部的内螺旋卡口相匹配;所述的穿刺针(7)为常用穿刺针,中心与导引导丝(6)相匹配;所述的导引导丝头(6)形状为软头J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引流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张管(5)与引流鞘管(I)之间呈楔形过度,扩张管(5)长度大于引流鞘管(I)长度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穿刺引流鞘,其特点是由引流鞘管(1)、扩张管(5)、导引导丝(6)和穿刺针(7)四部分组成,所述的引流鞘管(1)尾端为单向阀(2),引流鞘管(1)尾部设侧管,侧管尾部设三通(3),引流鞘管(1)尾部与侧管相对一侧设固定翼(4);所述扩张管(5)的外径与引流鞘管(1)的内径相等,其中央为空腔,空腔内径与导引导丝(6)的直径相当;所述的穿刺针(7)为常用穿刺针,中心与导引导丝(6)相匹配;所述的导引导丝头(6)形状为软头J型;该引流鞘使胸腔穿刺变得简单、方便,治疗彻底,患者行动方便而又安全。
文档编号A61M1/04GK203017549SQ2013200260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8日
发明者亓树莹, 刘伟, 康尔恂 申请人:亓树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