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31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支架,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其作用为用于解决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专用支架。
背景技术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最早由Cockett于60年代提出,其病因主要为解剖学因素,即左右髂静脉在第五腰椎平面汇合为下腔静脉,该处左髂总静脉受到右髂动脉和其后方的第五腰椎或骶骨岬的挤压,导致腔内的粘连或内膜增生,左髂总静脉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导致左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障碍,易引起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等疾病。近年来,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在慢性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据统计,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与左下肢静脉疾病的关系尤为密切,左下肢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右侧,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约50%存在左髂静脉狭窄;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左髂静脉病变甚至高达70% 100%。因此积极治疗髂静脉病变对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治疗主要有外科手术或腔内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有切除血管置换、髂动脉提拉术、髂动脉后置术等等,但创伤大、并发症多、远期疗效欠佳等缺点,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近年发展迅速,髂静脉病变的支架植入简便、微创、远期通畅率高,目前已经成为髂静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一般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等。根据其解剖学特点,即双侧髂静脉向上汇入下腔静脉呈现倒“Y”形态,其中右髂静脉走行较陡直,与下腔静脉成角约20度,左髂静脉与下腔静脉成角呈大约40度。目前用于植入髂静脉的支架基本是采用直管型的网状支架,尚缺乏一种专用的髂静脉支架。另外因左髂总静脉处于右髂动脉和腰椎之间,支架植入时准确定位释放不易,支架释放时极易前跳进入下腔静脉,因此,这种直管型的支架前端很容易部分进入下腔静脉,支架头端的下缘容易遮挡对侧的髂静脉,从而可能影响对侧髂静脉的血液回流,甚至导致对侧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另外,髂静脉前壁由于右髂动脉的搏动、以及闭塞部位和远端髂静脉常成“漏斗状”,支架头端进入下腔静脉过少,支架上缘又不能完全覆盖髂静脉病变,支架极易被挤压到髂静脉远端,从而导致治疗失败,因此,直管型支架具有不完全适应该部位解剖的明显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适合髂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专用的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以克服目前所用的传统支架的不足:即支架释放后易进入下腔静脉,造成支架头端下缘遮挡对侧髂静脉血流的潜在风险。或者支架易被挤压到髂静脉远端,而不能覆盖髂静脉病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网管,网管前端管口面为斜面,斜面与网管断面的夹角为40度,斜面外缘设有呈礼帽沿形态结构的合金框架,合金框架与斜面在同一平面内,网管前端最高处和最低处的管壁上分别设有椭圆形的标记圈。所述网管由镍钛合金丝编织制成,网管直径12 14cm,网管长度6 10cm。所述网管上的网格均匀分布,大小相同。所述椭圆形的标记圈为纵椭圆形,由钼金丝制成。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性能好。镍钛合金网状支架的近心端(前端)设计呈斜形,其与支架主体径向断面的角度为40度,且有“礼帽沿”形态结构,适应左髂静脉与下腔静脉的解剖角度,该支架前端呈斜形,可以避免支架前端进入下腔静脉和对侧的髂静脉,造成支架头端下缘遮挡对侧髂静脉血流。保证下腔静脉和髂静脉的血液回流,有利下肢深静脉通畅。支架头端的“礼帽沿”状结构,又可以阻止支架受压被挤向髂静脉的远端。在支架头端(前端)的上缘和下缘,分别设计有由钼金丝制成的椭圆形的标记圈(Mark),便于释放时“X”射线下支架前端上下缘的准确辨认、定位。

图1、图2分别为传统支架植入髂静脉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植入髂静脉的示意图。图中:1网管、2斜面、3合金框架、4标记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该方案中技术特征的明显变形和等同替代方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3、图4、图5,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由镍钛金属丝编织绕成的网格状网管1,网管前端管口面为斜面2,斜面与网管断面的夹角为40度,斜面外缘设置由合金丝制成的呈礼帽沿形态结构的合金框架3,合金框架与斜面在同一平面内,网管前端最高处和最低处的管壁上分别设置椭圆形的标记圈4。网管直径12 14cm,网管长度6 IOcm0网管上的网格均匀分布,大小相同。椭圆形的标记圈为纵椭圆形(椭圆长轴与网管的管心线平行),由钼金丝制成,以利于支架植入时的准确定位。将制好的支架压缩在合适的输送器中(6 8F)。本实用新型用于治疗髂总静脉狭窄的安装过程如下:沿导引导丝将支架送入病变部位,根据椭圆形的标记圈,通过旋转输送器前端标记调整支架上下缘,使上下缘的椭圆形的标记圈呈纵“I”形,也可释放少部分支架前端再旋转调整,提示支架的上下缘与髂静脉的上下缘对应吻合,将支架头端进入下腔2 3mm处释放,当“礼帽沿”状结构的合金框架完全展开后,将支架向远端后退,使支架前端“礼帽沿”状部分紧贴下腔静脉侧壁,然后再完全释放支架剩余部分。由于捏钛合金的金属特性和编织型结构共同产生的预应力作用,支架将出现向心回拉力,致使“礼帽沿”逐渐紧贴下腔静脉侧壁,远端因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又不会导致支架前移进入下腔静脉, 如此,支架就不会阻挡对侧的髂静脉血液回流,又不易退入髂静脉远 端。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网管,网管前端管口面为斜面,斜面与网管断面的夹角为40度,斜面外缘设有呈礼帽沿形态结构的合金框架,合金框架与斜面在同一平面内,网管前端最高处和最低处的管壁上分别设有椭圆形的标记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由镍钛合金丝编织制成,网管直径12 14cm,网管长度6 1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管上的网格均匀分布,大小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的标记圈为 纵椭圆形,由钼金丝制成。
专利摘要用于治疗髂静脉狭窄的预应力支架,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由镍钛金属丝编织绕成的网格状网管1,网管前端管口面为斜面2,斜面与网管断面的夹角为40度,斜面外缘设有呈礼帽沿形态结构的合金框架3,合金框架与斜面在同一平面内,网管前端最高处和最低处的管壁上分别设有椭圆形的标记圈4。网管直径12~14mm,网管长度6~10cm。网管上的网格均匀分布,大小相同。椭圆形的标记圈为纵椭圆形,由铂金丝制成。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简单,使用性能好,该支架前端呈斜型及“礼帽沿”状结构,既能避免支架前端过多进入下腔静脉遮挡对侧的髂静脉,又不致支架滑入髂静脉远端,保证下腔静脉和髂静脉的血液回流,有利下肢深静脉通畅。
文档编号A61F2/90GK203089465SQ2013200534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张喜成, 陈兆雷, 马兵兵, 潘广锐 申请人:张喜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