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8191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动脉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脉支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椎动脉支架。
背景技术
国内外诸多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及闭塞占30.05%。目前,通过血管治疗,可重建病变血管结构,恢复脑组织正常灌注,防止微栓子脱落,能起到预防缺血事件发生的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由于国内外尚无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专用支架,因此,在椎动脉起始部使用的支架绝大部分为肾动脉或冠脉狭窄设计的球囊扩张支架,主要有裸支架、冠脉药物洗脱和涂层支架。国际上没有专用的支架用于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病变,临床上用治疗椎动脉起始狭窄的支架多采用肾动脉支架或心脏支架,因上述支架针对的血管与椎动脉起始部血管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特征不同,故临床实践中椎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欠佳。目前针对椎动脉狭窄使用的肾动脉或冠脉的支架中,主要为球囊扩张支架,其中裸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狭窄的疗效欠佳,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为30% 50% ;近期有部分学者采用冠脉药物洗 脱支架或药物涂层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术后再狭窄有降低趋势,但由于冠脉支架的设计不是针对椎动脉起始特殊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特性,故疗效仍然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椎动脉支架,能够降低椎动脉血管的再狭窄率,提高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椎动脉支架,该椎动脉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单元,支撑单元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相邻两组支撑单元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连接单元连接在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进一步地,支撑单元的周向展开结构呈正弦曲线。进一步地,连接单元包括多个折弯件,折弯件沿中心轴线呈波纹形。进一步地,折弯件的波纹形为正弦曲线。进一步地,折弯件与相邻两组支撑单元的连接部位处于折弯件的顶点位置处,且折弯件长度为一个半波长。进一步地,折弯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波形顶点对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折弯件的中心位于中心线上。进一步地,支撑单元的外径为1.623±0.005mm,壁厚为0.12±0.0lmm,波纹形结构的宽度为0.11mm。进一步地,椎动脉支架还包括底部涂层和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其中,底部涂层涂覆在支撑单元和连接单元的外表面上,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涂覆在底部涂层的外表面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椎动脉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单元,支撑单元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相邻两组支撑单元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连接单元连接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该椎动脉支架包括支撑单元和连接单元,通过手术将该支架植入椎动脉之后,支撑单元能够有效防止已经病变的椎动脉发生再狭窄,波纹形结构的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布置,保证了支架的支撑面积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椎动脉的负荷,连接单元布置在相靠近的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不仅能够起到连接支撑单元的作用,同时还提高了对椎动脉的支撑效果,进而有效防止椎动脉的再狭窄。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的周向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图1中的箭 头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转换为立体结构时的弯曲方向。参见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椎动脉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10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之间的连接单元20,支撑单元10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连接单元20连接在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手术将该支架植入椎动脉之后,支撑单元10能够有效防止已经病变的椎动脉发生再狭窄,波纹形结构的支撑单元10沿同一轴线依次布置,保证了支架的支撑面积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椎动脉的负荷。连接单元20布置在相邻支撑单元10的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不仅能够起到连接支撑单元10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对椎动脉的支撑效果。而在相邻的两组支撑单元10的相靠近的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均布置有连接单元20则加大了整个支架对椎动脉的支撑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椎动脉的再狭窄率。优选地,椎动脉支架是由外径为1.6mm,壁厚为0.16mm的不朽钢管316L (AISI标准)上进行雕刻而制成的。雕刻后的形状参见图1所示,其中,图中的尺寸公差为:尺寸>lmm,公差〈0.1mm ;尺寸〈1mm,公差〈0.01mm。经电解抛光后,椎动脉支架的外径为1.623±0.005mm,壁厚为0.12±0.01mm,支撑单元10中波纹形结构的宽度为0.11mm,这样形成的支架结构能够有效降低椎动脉内的剪切力,从而防止椎动脉的再狭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10的周向展开结构呈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的结构均匀,容易实现,对椎动脉的支撑力也比较均匀,有效防止椎动脉局部再狭窄现象的发生。连接单元20包括多个折弯件21,折弯件21沿支架的中心轴线方向呈波纹形。波纹形的折弯件21能够增加其对椎动脉的支撑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能够保证对椎动脉支撑时具有足够的弹性形变,可以根据椎动脉的结构使椎动脉支架相应地发生变形,不会对椎动脉的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优选地,折弯件21与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的连接部位处于折弯件21的顶点位置处,且折弯件21长度为一个半波长,即10.55mm。这样,使得整个支架在其轴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优选地,折弯件21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相应波形顶点对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折弯件21的中心位于中心线上,其中,折弯件21的宽度为0.1mm,这样的结构匀称,稳定性相对较高,与支撑单元10连接后,能够有效消除椎动脉内部受到的剪切力,降低椎动脉的再狭窄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椎动脉支架还包括底部涂层和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图中未示出),底部涂层涂覆在支撑单元10和连接单元20的外表面上,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涂覆在底部涂层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的底部涂层包括降聚甲丙烯酸正丁酯(PBuMA)高分子,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底部涂层的完整性能便于上皮细胞在支架上的覆盖及创伤愈合。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包含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和雷帕霉素(Rapamycin),其中聚乳酸-羟基乙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在人体中可实现完全降解,其最终代谢产物为C02、H20等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排出体外。雷帕霉素具有很强的抗增生、抗过敏、抗凝、抗炎以及免疫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本实施例的支架置入人体后,药物在病变部位慢慢释放,集中作用于病变部位,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既能给局部组织提供足够的治疗药物浓度,又能避免因血浓度过高而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椎动脉术后再狭窄,提高治疗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时,首先将其压缩到快速交换球囊导管输送系统(图中未示出),快速交换球囊导管输送系统的有效长度为145mm。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有两个位于球囊内管上的显影点(图中未示出),在X光下可以准确标明支架的位置,有助于支架定位及检查支架打开 的长度。快速交换球囊导管近端有两个标记(距离导管最远端分别为93厘米和103厘米),用以确定股动脉和上臂动脉不同穿刺情况时,扩张导管相对于导引导管前端的位置。位于快速交换球囊导管前端还设置有导丝,导丝出口距快速交换球囊导管的最远端为24厘米。系统可配用最小内径为1.42毫米(5Fr/0.056英寸)的导引导管及最大外径为0.36毫米(0.014英寸)的导丝。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椎动脉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的连接单元,支撑单元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相邻两组支撑单元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支撑单元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连接单元连接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该支架包括支撑单元和连接单元,通过手术将该支架植入椎动脉之后,支撑单元能够有效防止已经病变的椎动脉发生再狭窄,波纹形结构的支撑单元沿同一轴线布置,保证了支架的支撑面积的同时还有效降低了椎动脉的负荷,连接单元布置在相邻支撑单元的相靠近的波形顶点之间,不仅能够起到连接支撑单元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对椎动脉的支撑效果,而在相邻的两组支撑单元的相靠经的波形顶点之间均布置有连接单元则加大了整个支架对椎动脉的支撑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椎动脉的再狭窄率。椎动脉支架还包括底部涂层和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既能给局部组织提供足够的治疗药物浓度,又能避免因血浓度过高而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椎动脉起始部位支架术后再狭窄,提高治疗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 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10)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所述支撑单元(10)之间的连接单元(20),所述支撑单元(10)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相邻两组所述支撑单元(10)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所述支撑单元(10)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所述连接单元(20)连接在每个所述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周向展开结构呈正弦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20)包括多个折弯件(21),所述折弯件(21)沿所述中心轴线呈波纹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21)的波纹形为正弦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21)与相邻两组所述支撑单元(10)的连接部位处于所述折弯件(21)的顶点位置处,且所述折弯件(21)长度为一个半波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件(21)的两端分别连接到相应的所述波形顶点对的中心线的两侧,且所述折弯件(21)的中心位于所述中心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的外径为1.623±0.005mm,壁厚为0.12±0.01mm,所述波纹形结构的宽度为0.11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部涂层,涂覆在所述支撑单元(10)和所述连接单 元(20)的外表面上;生物降解药物涂层,涂覆在所述底部涂层的外表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动脉支架。该椎动脉支架包括沿同一中心轴线布置的多组环形的支撑单元(10)和连接在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之间的连接单元(20),支撑单元(10)的周向展开结构为波纹形结构,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镜像对称布置,且相邻两组支撑单元(10)之间具有相靠近的多个波形顶点对,连接单元(20)连接每个波形顶点对中的两个波形顶点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椎动脉支架,能够降低椎动脉血管的再狭窄率,提高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治疗效果。
文档编号A61F2/915GK203122690SQ20132008024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1日
发明者缪中荣, 王拥军, 莫大鹏, 马宁, 高峰 申请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