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保健敲击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保健敲击棒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保健敲击棒。
背景技术:
[0002]人体血管中常常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血瘀或血滞,阻塞血液输送养分与排毒,导致身体各部位酸胀、麻痹、疼痛。拍打保健是中国古老的保健方法,利用拍打疗法可加速血液循环,去除血中的血瘀或雪滞,且在拍打过程中可促进新陈代谢活化细胞并促使关节分泌滑液,对于关节僵硬也有疗效。[0003]现在使用的保健敲击棒大多是为塑料制成的击杆式敲击棒,或者在击杆前端再附加一圆球成为击槌的敲击棒,这种槌击时击杆的弹性变化小,敲击棒在使用时只能作单一点的槌击按摩,而且敲击棒的硬度过大,会造成槌击按摩处有疼痛感,无法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的功效。另外一种保健敲击棒有若干竹棒组成,外面包覆绒布套的棒状本体, 这种敲击棒使用时可获得较佳的舒适感,但由于其将竹棒束缚过紧,沿轴向的大小一致,因而不能根据需要来改变敲击棒着力面积和击打强度,保健效果较差。[0004]如一专利号为ZL98209550.3(公告号为CN2374178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通经活血棒》,及一专利号为ZL03223680.8(公告号为CN263507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拍打保健棒》,它们均披露了这种传统的保健敲击棒结构。[0005]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动类型的保健按摩敲击器被发明出来,这种保健按摩敲击器价格高,使用时需要有电源提供动力,使用即不方便,也不环保。发明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且有多种敲击模式的保健敲击棒,该敲击棒在敲击按摩时不会造成疼痛,具有较佳的舒适感。[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健敲击棒,包括具有一定弹性且呈长条状的骨架,骨架的外面包覆有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多根长条状的棒体,所述各棒体的尾端通过布条扎紧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握柄部,各棒体的头部撒开,各棒体的头部被一布袋包裹在一起,该布袋内填充有填充物。[0008]上述各棒体等分成多组,每组由若干根棒体组成,每组的若干棒体通过捆扎线扎在一起,同时该捆扎线通过8字捆绑法将多组棒体依次捆扎在一起。这样能使各棒体保持一定的规则布置,不会杂乱无章,另外确保多根棒体的尾端比较收拢,使整体骨架更好地呈现出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状态,这样通过骨架的不同位置敲击身体能产生不同的力度效果,实用性更强。[0009]上述棒体共有12根,每3根棒体为一组共4组。[0010]上述填充物为海绵或中药材。海绵取材方便而且成本低,无需认证,中药材能使敲击棒具有理疗棒的作用,让中药的药气渗入皮肤,更好起到舒 筋活血的效果。[0011 ] 上述布袋通过针线缝制在各棒体的头部。[0012]上述各棒体的尾端沿外周均布有多根辅助支撑棒体,所述布条将辅助支撑棒体与棒体的尾端扎紧在一起形成所述握柄部。通过增加辅助支撑棒体能使握柄部变的更粗壮牢靠,方便握持,还增强握柄部的强度。[0013]上述布套的尾端缝制有挂环。设置挂环能将该保健敲击棒挂设在墙壁上,方便收纳。[0014]上述棒体为竹棒或塑料棒。竹棒能使该敲击棒更贴近自然,且环保,而塑料棒则具有适合批量生产,有利于降低成本。[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保健敲击棒主要采用棒体、布套和布袋构成,成本低廉;棒体的尾端扎紧,棒体的头部散开,使骨架整体呈现出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状态,通过骨架的不同位置敲击身体能产生不同的力度效果,实用性更强;棒体的头部包裹有布袋,布袋内填充有填充物,布袋和棒体一起形成击槌,这种击槌的硬度比较适中, 这种击槌在敲击按摩时不会造成疼痛,具有较佳的舒适感。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骨架头部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骨架尾部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棒体的捆绑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2]如图1 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0023]一种保健敲击棒,包括具有一定弹性且呈长条状的骨架,骨架的外面包覆有布套 1,布套I的尾端缝制有挂环8。[0024]骨架包括多根长条状的棒体2,本实施例中的棒体为竹棒,且棒体2共有12根,各棒体2等分成4组,如图4、5所示,每组由3根棒体2组成,每组的3根棒体2通过捆扎线 6扎在一起,同时该捆扎线6通过8字捆绑法将多组棒体2依次捆扎在一起。[0025]如图3、4所示,各棒体2的尾端通过布条9扎紧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握柄部3,各棒体2的尾端沿外周均布有多根辅助支撑棒体7,前述布条将辅助支撑棒体7与棒体2的尾端扎紧在一起形成前述握柄部3。[0026]如图2、4所示,各棒体2的头部撒开,各棒体2的头部被一布袋4包裹在一起,布袋4通过针线缝制在各棒体2的头部。该布袋4内填充有填充物5,填充物5为海绵或中药材。[0027]本保健敲击棒主要采用棒体2、布套I和布袋4构成,成本低廉;棒体2的尾端通过布条9扎紧,棒体2的头部散开,使骨架整体呈现出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状态,通过骨架的不同位置敲击身体能产生不同的力度效果,实用性更强;棒体2的头部包裹有布袋4,布袋4内填充有填充物5,布袋4和棒体2 —起形成击槌,这种击槌的硬度比较适中,这种击槌在敲击按摩时不会造 成疼痛,具有较佳的舒适感。
权利要求1.一种保健敲击棒,包括具有一定弹性且呈长条状的骨架,骨架的外面包覆有布套(I),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多根长条状的棒体(2),所述各棒体(2)的尾端通过布条(9)扎紧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握柄部(3),各棒体(2)的头部撒开,各棒体(2)的头部被一布袋(4)包裹在一起,该布袋(4)内填充有填充物(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棒体(2)等分成多组,每组由若干根棒体⑵组成,每组的若干棒体⑵通过捆扎线(6)扎在一起,同时该捆扎线(6) 通过8字捆绑法将多组棒体(2)依次捆扎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2)共有12根,每3根棒体⑵为一组共4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5)为海绵或中药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袋(4)通过针线缝制在各棒体⑵的头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棒体(2)的尾端沿外周均布有多根辅助支撑棒体(7),所述布条将辅助支撑棒体(7)与棒体(2)的尾端扎紧在一起形成所述握柄部(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套(I)的尾端缝制有挂环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敲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2)为竹棒或塑料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敲击棒,包括具有一定弹性且呈长条状的骨架,骨架的外面包覆有布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多根长条状的棒体(2),各棒体(2)的尾端通过布条扎紧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长度的握柄部(3),各棒体(2)的头部撒开,各棒体(2)的头部被一布袋(4)包裹在一起,布袋(4)内填充有填充物(5)。本保健敲击棒主要采用棒体、布套和布袋构成,成本低廉;棒体的尾端扎紧,棒体的头部散开,骨架整体呈现出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状态,通过骨架的不同位置敲击身体能产生不同的力度效果,实用性更强;棒体的头部包裹有布袋,布袋内填充有填充物,布袋和棒体一起形成击槌,这种击槌的硬度比较适中,这种击槌在敲击按摩时不会造成疼痛,具有较佳的舒适感。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3154266SQ20132009063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朱增祥 申请人:朱增祥, 马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