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肠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9227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胆肠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胆肠吻合的吻合器。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设备,它用于胃肠吻合已有近一个世纪。吻合器的工作原理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订书机,不过它在一次吻合操作中是利用多个吻合钉对身体组织进行缝合。由于现在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程度及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较少有副作用及手术并发症的优点使得其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亲睐和推崇,有时吻合器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灶切除。目前常见的吻合器有皮肤吻合器、消化道圆形吻合器、直肠吻合器、圆形痔疮吻合器、环形吻合器、包皮环切吻合器、血管吻合器、疝气吻合器和肺切割缝合器等。关于吻合器的结构,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210249832.8、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5178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10月31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直线型自动吻合器,也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29787.2、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5179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10月31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圆形吻合器和吻合钉线增强材料。不过,目前市场上尚无针对胆肠吻合的专用吻合器,常用的圆形吻合器及线性切割闭合器均不能在胆肠吻合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便于理解,在此先对胆肠吻合术和圆形吻合器进行说明。当胆管因结石梗阻、疤痕狭窄、肿瘤等原因引起阻塞时,外科医生常常将阻塞部位近侧的胆总管和小肠吻合起来,使胆汁能经过这个接口直接流到肠内,就好像马路的一头阻塞不通后,在马路的当中另开一条便道一样,这种手术就称为胆肠吻合术。它的具体做法有许多种,平时最常做的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和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三种: (I)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这种方法就是将胆总管和空肠(小肠的上段)作“Y”形吻合,手术操作比较复杂、费时。但这种手术使胆总管的下面存较长的一段空肠专门用来输送胆汁,食糜逆流到胆总管内需经过较长的距离,故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较小,这是本手术的最大优点。胆总管空肠吻合术主要适用于胆总管有狭窄(外伤性或炎症性)的病人和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人。胆总管下端癌肿不能作手术切除的病人,有时也可做这种手术。(2)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这种手术是将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第一段直接接起来,手术后胆汁就可通过吻合口顺利地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和十二指肠靠得很近,故这个手术的操作较为简单。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因无括约肌的作用,食物经过十二指肠时,可通过吻合口而进入胆总管内,有引起“反流性”胆管炎的可能,但实际上只要吻合口做得足够大,食物进去容易,出来也容易,引起胆道感染的机会就较小,手术后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手术的适应症基本与胆总管空肠吻合术相同。[0008](3)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这种手术方法是将十二指肠切开,找到胆总管的开口处乳头,将奥狄氏括约肌切断。括约肌是环形肌肉,切断后就不能再关闭,胆总管和十二指肠之间的交通就通畅。这个手术主要适用于伴有奥狄氏括约肌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有时结石堵在胆总管下端也可以作这一手术取出结石。奥狄氏括约肌部位的解剖结构非常精细,同时还有胰管的开口,故这种手术的操作比较复杂,有时手术后会伴有肠瘘、胰腺炎等并发症。关于圆形吻合器的吻合操作过程,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29787.2、申请公布号为CN102755179A、申请公布日为2012年10月31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和图3。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示出了一种弯轴型消化道圆形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般的,圆形吻合器都包括圆形抵钉座I',圆形抵钉座I'的圆形抵钉平面上垂直伸出有中心杆21',圆形抵钉座I'的抵钉平面上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双排抵钉凹槽组(图中未示出,但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2978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图4,抵钉凹槽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订书机的抵钉凹槽),还包括圆形钉仓套3',圆形钉仓套3,连接在管状主体4,的一端,管状主体4,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旋钮7,,管状主体4'上还连接有击发杆6',击发杆6'与管状主体4'之间还设有保险杆5',圆形钉仓套3'的形状与圆形抵钉座Γ的形状对应,圆形钉仓套3'及管状主体4'均是中空的(图中未示出,但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2978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圆形钉 仓套3'内伸出有器身穿刺头22',器身穿刺头22'能够对应插入中心杆21'内而与圆形抵钉座I'固定连接,圆形钉仓套3'的端面上设有呈圆周阵列的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图中未示出,但可以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2978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吻合钉容纳槽组与圆形抵钉座P上的抵钉凹槽组对应。在吻合操作时,参见申请号为201210129787.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和图3,将待吻合的其中一个管路剖开并将圆形抵钉座P置入,将中心杆21'从剖口处穿出并将剖口处周围的组织结扎到中心杆21'上,将圆形钉仓套3'置入待吻合的另一个管路容腔内并将器身穿刺头22'穿出,将器身穿刺头22'插入中心杆2Γ,器身穿刺头22'与中心杆21'固定连接,旋转调节旋钮7',器身穿刺头22'运动并带动圆形抵钉座Γ运动,当圆形抵钉座P与圆形钉仓套3'之间达到适当距离时停止旋转调节旋钮7',拨动保险杆5'解除保险,握紧击发杆6'进行击发,吻合钉嵌入待吻合的两管路组织内并像订书钉一样将组织钉接起来,同时吻合钉阵列圈内的组织被切断,之后将管状主体4'、圆形钉仓套
和圆形抵钉座P —起轻轻拉出,即将两个待吻合管路连接起来了。目前的圆形吻合器在胆肠吻合中使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胆总管的直径较细,而吻合口不能太小,正常胆总管的直径约为8mm(外科手术中很少有直径在20mm的扩张胆总管),常规圆形吻合器的抵钉座难以置入,在做胆肠吻合时抵钉座的中心杆得基本垂直于胆总管的轴线,这样若要保证吻合口足够大,圆形的抵钉座由于厚度和宽度的限制不易放入胆总管内;另外由于胆道壁不像肠壁一样具有足够的弹性,在将抵钉座置入后,将剖口处的胆道壁结扎到中心杆上时会有过多的胆管壁向中心杆靠拢,并且结扎后的胆道壁也不平整,这样在吻合后会切除过多的的胆道壁,容易损伤位于3、9点位的滋养动脉、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而且由于结扎后的胆道壁不平整导致术后胆道壁不能较好的维持切割时的形状,吻合质量不高,容易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胆肠吻合、操作简便、能够提高吻合质量的胆肠吻合器。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包括钉仓套,钉仓套的端面上设有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从钉仓套内伸出有穿刺头,穿刺头上可拆卸地插接有中心杆,中心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钉座,抵钉座的与钉仓套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双排抵钉凹槽组,所述钉仓套的端面的形状、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的阵列轮廓形状、抵钉座的与钉仓套相对的端面的形状和双排抵钉凹槽组的阵列轮廓形状均相同,其中:所述钉仓套的端面的形状为一个矩形与两个半圆形的组合,所述两个半圆形分别位于所述矩形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半圆形的弧形边分别与所述矩形的长边相切;所述中心杆上固定有两个片状的荷包耳,两个荷包耳均与所述矩形的长边平行,且两个荷包耳位置相对地位于所述中心杆的两侧;每个所述荷包耳上均设有两个结扎孔。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其中所述抵钉座的长度为22mm,所述抵钉座的宽度为IOmm,所述抵钉座的厚度为5mm。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其中每个所述荷包耳的长度均为5mm,每个所述荷包耳的宽度均为3mm。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其中每个所述结扎孔的直径均为1.5mm。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其中所述穿刺头的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中心杆的端部设有豁口,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豁口内。
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的抵钉座的抵钉端面、钉仓套的端面、抵钉凹槽阵列、吻合钉容纳槽阵列的形状均为一个矩形与两个半圆形的组合,这两个半圆形分别位于矩形的两端且两个半圆形的弧形边分别与矩形的长边相切(即组合成的形状类似于一般学校操场跑道的外形),这样形状的抵钉座相比圆形的抵钉座更加“狭长”,在同样大小的吻合口情况下,这样的抵钉座更加容易置入胆总管内。另外,中心杆上固定有两个片状的荷包耳,两个荷包耳均与抵钉座端面的长边平行,且两个荷包耳位置相对地位于中心杆的两侧;每个荷包耳上均设有两个结扎孔,这样在剖开胆道壁并将抵钉座置入后,可以通过这四个结扎孔将剖口周围的胆道壁结扎在(可以理解为系在)这两个荷包耳上,由于剖口的形状本身就“狭长”,抵钉座、荷包耳和剖口的方向会基本平行,这样在结扎时将能够保证结扎后的胆道壁更平整,在切割时也能够减少胆道壁的切割量,从而减少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能够提高吻合质量,同时操作简便,适用于胆肠吻合。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中穿刺头的侧壁上设有凸块,中心杆的端部设有豁口,凸块位于豁口内时,凸块和豁口用于防止抵钉座相对于穿刺头转动,给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可拆卸的插接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中抵钉座的长度为22mm、宽度为10mm、厚度为5mm时,抵钉座的大小适用人群更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作进一步说明。

[0023]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弯轴型消化道圆形吻合器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第一个实施例中抵钉座和钉仓套部分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第一个实施例中抵钉座的右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第一个实施例中抵钉座的正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第一个实施例中抵钉座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与现有技术一样,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第一个实施例包括钉仓套3,钉仓套3连接在管状主体4的一端,钉仓套3的端面上设有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图中未示出),从钉仓套3内伸出有穿刺头(图中未示出),穿刺头上可拆卸地插接有中心杆21,中心杆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钉座1,抵钉座I的与钉仓套3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双排抵钉凹槽组11,钉仓套3的端面的形状、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的阵列轮廓形状、抵钉座I的与钉仓套3相对的端面的形状和双排抵钉凹槽组11的阵列轮廓形状相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钉仓套3的端面的形状为一个矩形与两个半圆形的组合,两个半圆形分别位于矩形的两端且两个半圆形的弧形边分别与矩形的长边相切(即类似于一般学校操场运动跑道的形状,可以参见图3,图3中示出了抵钉座I的与钉仓套3相对的端面的形状);另外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中心杆21上固定有两个片状的荷包耳23,两个荷包耳23均与钉仓套2端面形状中矩形的长边平行,且两个荷包耳23位置相对地位于中心杆21的两侧;每个荷包耳23上均设有两个结扎孔231。本实施例中,抵钉座I的长度为22mm、宽度为10mm,、厚度为5mm。每个荷包耳23的长度均为5mm、宽度均为3mm。每个结扎孔231的直径均为1.5mmο另外,本实施例中,穿刺头的侧壁上设有凸块(凸块在图中未示出),中心杆21的端部设有豁口 211,凸块位于豁口 211内。本实施例中与管状主体4相连接的其他零部件的构造采用图1中所示的 构造。在做胆肠吻合术时,在胆总管前壁正中纵行切开15mm,将本实施例的抵钉座I置入胆总管内(尽管抵钉座的长度为22_,长于切口的长度,但置入时可以先置入一半的长度再置入余下的长度),将切口两端位置处的胆道壁分别经过两荷包耳23上位于外侧的结扎孔231缝合结扎,将切口两侧的胆道壁经过两荷包耳23上位于内侧的结扎孔231缝合结扎,这样结扎后的胆道壁将比较平整。将穿刺头穿过肠壁(十二指肠或空肠)并插入中心杆21内,穿刺头侧壁上的凸块位于豁口 211内以限制抵钉座I的旋转,待穿刺头锁定在中心杆21内后,旋转吻合器后方的调节旋钮,使得肠壁和胆道壁对合,在组织对合满意后打开保险,用力捏紧击发杆,闻听“咔嚓”声即表示切割吻合完毕,检查吻合满意后,旋松吻合器,并轻轻自远端拉出。本实施例中与管状主体4相连接的其他零部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为公知技术,与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无关。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各尺寸应当理解为适用于广泛人群的尺寸,针对不同的人群(如大人和小孩),可以选择不同的尺寸。本实施例中凸块和豁口也并非是必要的,因为现有技术中,即使是圆形吻合器,其穿刺头在插入中心杆内锁定后,抵钉座也是不能够相对穿刺头转动的,否则抵钉凹槽的位置将与吻合钉的位置不对应。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 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胆肠吻合器,包括钉仓套(3),钉仓套(3)的端面上设有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从钉仓套(3)内伸出有穿刺头,穿刺头上可拆卸地插接有中心杆(21),中心杆(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抵钉座(1),抵钉座(I)的与钉仓套(3)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双排抵钉凹槽组(11),所述钉仓套(3)的端面的形状、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的阵列轮廓形状、抵钉座(I)的与钉仓套(3)相对的端面的形状和双排抵钉凹槽组(11)的阵列轮廓形状均相同,其特征在于: 所述钉仓套(3)的端面的形状为一个矩形与两个半圆形的组合,所述两个半圆形分别位于所述矩形的两端且所述两个半圆形的弧形边分别与所述矩形的长边相切; 所述中心杆(21)上固定有两个片状的荷包耳(23),两个荷包耳(23)均与所述矩形的长边平行,且两个荷包耳(23)位置相对地位于所述中心杆(21)的两侧;每个所述荷包耳(23)上均设有两个结扎孔(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胆肠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钉座(I)的长度为22mm,所述抵钉座(I)的宽度为IOmm,所述抵钉座(I)的厚度为5mm。
3.根据权利 要求2所述的胆肠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荷包耳(23)的长度均为5mm,每个所述荷包耳(23)的宽度均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胆肠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结扎孔(231)的直径均为1.Smni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胆肠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头的侧壁上设有凸块,所述中心杆(21)的端部设有豁口(211),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豁口(21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涉及一种外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胆肠吻合的吻合器。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胆肠吻合、操作简便、能够提高吻合质量的胆肠吻合器。本实用新型胆肠吻合器包括在端面上设有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的钉仓套(3),钉仓套内伸出有穿刺头,穿刺头上可拆卸地插接有中心杆(21),中心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抵钉座(1),抵钉座上设有双排抵钉凹槽组(11),钉仓套端面的形状、双排吻合钉容纳槽组的阵列轮廓形状、抵钉座端面的形状和双排抵钉凹槽组的阵列轮廓形状相同,其中钉仓套的端面的形状为一个矩形与两个半圆的组合;中心杆上固定有两个片状的荷包耳(23),每个荷包耳上均设有两个结扎孔(231)。
文档编号A61B17/115GK203122504SQ2013200997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5日
发明者李延豹 申请人:李延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