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15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
背景技术
妇科吸管是妇产科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还可以用于子宫内膜增生、可疑肿瘤、不孕症、宫颈息肉等多种病变情况下用于从子宫中吸出宫内物。一般的吸管为一端侧壁具有长条形吸引口、有或无顶端开口,吸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源。这种吸管的问题是吸引口很容易被子宫内膜或者其它宫内物堵塞,医务人员不得不在吸引过程中多次取出吸管进行清除堵塞物的操作,这大大增加了宫腔内污染、导致宫内炎症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堵塞、能够不取出吸管即可清除堵塞物的防堵塞的妇科吸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具有与外管内腔连通的吸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有滑动槽,所述外管内套接有内管,内管上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动槽的滑动块,内管的一端具有与吸引槽相应的切削口。切削口具有一定的锐度,且紧贴外管的内壁。在使用时,内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源,可以正常吸管一样操作,一旦出现子宫内膜等吸引物堵塞吸引槽的情况,只需要向吸引槽方向推动滑动块,内管的切削口就会将堵塞在吸引槽中的吸引物切下,并通过内管排出,从而解除吸引槽的堵塞。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管的具有吸引槽的一端具有吸引孔,所述吸引孔与吸引槽连通。外管顶部的吸引孔有利于宫腔底部的吸引。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吸引孔的直径小于内管的直径。吸引孔的直径小于内管的直径可以保证经吸引孔吸入的物体能够顺利通过内管排出,而不会堵塞内管。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滑动块上设有数道防滑槽。防滑槽有利于推动滑动块时防止滑脱。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明显减轻宫内吸引过程中的堵塞情况、能够在不取出吸引管的情况下清除堵塞物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包括外管3,外管3的一端具有与外管3内腔连通的吸引槽2,外管3的另一端设有滑动槽4,外管3内套接有内管7,内管7上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动槽4的滑动块5,内管7的一端具有与吸引槽2相应的切削口 8,内管7的另一端连接负压源。切削口 8具有一定的锐度,且紧贴外管3的内壁。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外管3的具有吸引槽2的一端具有吸引孔1,吸引孔I与吸引槽2连通。外管3顶部的吸引孔I有利于宫腔底部的吸引。在本实施例中,吸引孔I的直径小于内管7的直径。吸引孔I的直径小于内管7的直径可以保证经吸引孔I吸入的物体能够顺利通过内管7排出,而不会堵塞内管7。在本实施例中,滑动块5上设有数道防滑槽6。防滑槽6有利于推动滑动块5时防止滑脱。使用方法:将内管7的末端连接负压源,像正常妇科吸管一样操作,一旦出现子宫内膜等吸引物堵塞吸引槽的情况,只需要向吸引槽2方向推动滑动块5,内管7的切削口 8就会将堵塞在吸引槽2中的 吸引物切下,并通过内管7排出,从而解除吸引槽2的堵塞。
权利要求1.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包括外管(3),所述外管(3)的一端具有与外管(3)内腔连通的吸引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另一端设有滑动槽(4),所述外管(3)内套接有内管(7),内管(7)上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动槽⑷的滑动块(5),内管(7)的一端具有与吸引槽⑵相应的切削口(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3)的具有吸引槽(2)的一端具有吸引孔(I),所述吸引孔(I)与吸引槽(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孔(I)的直径小于内管(7)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5)上设有 数道防滑槽(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妇科吸管,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一端具有与外管内腔连通的吸引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另一端设有滑动槽,所述外管内套接有内管,内管上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动槽的滑动块,内管的一端具有与吸引槽相应的切削口,所述内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堵塞妇科吸管,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明显减轻宫内吸引过程中的堵塞情况,而且能够在不取出吸引管的情况下清除堵塞物。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3074834SQ201320121129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5日
发明者张建荣, 李霞 申请人:张建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