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071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医用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院病人用的床一般都为普通的不可移动的医用床,病人长时间躺卧会感到浑身不适,在寒冷季节病人只能躺在冰凉的床上接受治疗,患者或家属自带电热毯、热水袋等为患者的床褥加热,电热毯容易引起火灾,医院通常禁止使用,热水袋不是恒温,用一段时间就得换水,不小心还容易烫伤,而且一般床体是固定不动的,对于一些特殊的不方便移动的患者使用这样的床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床。通过床体上面设有折叠板,床体能够根据病人的需要调节到一定角度用来倚靠,减轻病人长时间躺卧造成的不适。通过在床腿下面设有万向轮,使得床体随时能发生位置移动,通过电源插头与外电源连接,可随时对空腔内的加热管进行加热,以保证床体具有恒定温度,避免烫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医用床,包括床体、床头、床腿,所述床体一侧设有床头,所述床体上面设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两端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设有滑轮,所述床体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滑轮连接,所述折叠板上端两侧设有把手,所述折叠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水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导线、电源插头连接,所述床体一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面设有挂钩,所述床体下面设有床腿,所述床腿下面设有万向轮。所述床体、床头、床腿、折叠板、支架由钛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使用简单方便,成本低,利于推广,易于操作。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床结构示意图。图中:1-床体;2_床头;3_床腿;4_折叠板;5_轨道;6_滑轮;7_支架;8_手柄;9_把手;10_空腔;11_水;12-加热管;13_导线;14_电源插头;15_支杆;16_挂钩;1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医用床,包括床体1、床头2、床腿3,所述床体I 一侧设有床头2,所述床体2上面设有折叠板4,所述折叠板4两端设有轨道5,所述轨道内设有滑轮6,所述床体I内部设有支架7,所述支架7与滑轮6连接,所述折叠板4两端设有手柄8,所述手柄8与所述支架7用螺纹连接,方便辅助抬高折叠板4,所述折叠板4上端两侧设有把手9,当病人长时间躺卧不舒服时,可拉动把手9将折叠板4提起,支架7带动滑轮6在轨道5内滑动,调整到适当角度后固定,以减轻病人痛苦。所述折叠板4内部设有空腔10,所述空腔10内部设有水11和加热管12,所述加热管12与导线13、电源插头14连接,在温度较寒冷时,将电源插头14与外电源连接对空腔10内加热管12加热,具有恒温效果,避免病人烫伤或引起火灾。所述床体一侧设有支杆15,所述支杆15上面设有挂钩16,所述床体I下面设有床腿3,所述床腿3下面设有万向轮17,床腿3下部的万向轮17可随时移动床体,使得病情较重患者无需自己行走即可进行移动,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挂钩16用于挂住点滴时的药瓶,在移动的同时挂杆16也随之移动,不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输液工作。所述床体
1、床头2、床腿3、折叠板4、支架7由钛合金制成,钛合金具有材质轻、刚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在使用时,检查电源插头14与导线13是否完好无损,折叠板4与支架7能否正常使用。这种新型医用床使 用方便,功能齐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床头、床腿,所述床体一侧设有床头,所述床体上面设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两端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设有滑轮,所述床体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滑轮连接,所述折叠板上端两侧设有把手,所述折叠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水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导线、电源插头连接,所述床体一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面设有挂钩,所述床体下面设有床腿,所述床腿下面设有万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床头、床腿、折叠板、支架 由钛合金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医用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床体、床头、床腿,所述床体一侧设有床头,所述床体上面设有折叠板,所述折叠板两端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设有滑轮,所述床体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与滑轮连接,所述折叠板上端两侧设有把手,所述折叠板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水和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与导线、电源插头连接,所述床体一侧设有支杆,所述支杆上面设有挂钩,所述床体下面设有床腿,所述床腿下面设有万向轮。所述床体、床头、床腿、折叠板、支架由钛合金制成。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使用简单方便,成本低,利于推广,易于操作。
文档编号A61G7/00GK203122821SQ20132013629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紫坤, 李岩松 申请人:李紫坤, 李岩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