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可是孩子睡觉经常会发生防不胜防的事情,如蹬被、被子滑落,造成孩子着凉感冒;另一方面,由于孩子睡觉时盖被太多而易流汗,同样也容易着凉感冒。据医学界权威专家介绍,儿童因蹬被引起受凉感冒,约占儿童感冒的80%左右。传统的方法是让孩子使用睡袋,但大部分孩子不愿意用睡袋,并且盖被子更利于孩子皮肤新陈代谢、舒缓及四肢活动。另外,小孩在非睡眠时,由于天寒时衣服太少、或玩耍时活动量大而流汗,同样也容易着凉感冒。上述原因其实是由于小孩衣服内体表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如果父母知道自己孩子体表温度过高或过低,可以通过增减衣服、被子等来避免孩子着凉感冒。因此,急需一种能帮助父母监控孩子睡眠、玩耍时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报警装置,为父母省去了频繁查看的麻烦,又能保障孩子良好的睡眠或玩耍时间。目前,市面上已有“儿童婴儿宝宝蹬被报警器”等类似的产品出现,该报警器包括一个测温装置和一个报警提醒装置,使用时将蹬被报警器绑在儿童婴儿身上或身边,当使用者将被子蹬开或者被子无意间掉在地上时,此时蹬被报警器的周围温度发出变化,当温度下降到设定温度以下时,报警提醒装置就会发出报警声音,提醒家长及时为孩子盖好被子,防止受凉感冒;还有一些儿童体温报警器产品,其运用人体常规体温标准对幼儿进行实时监控。当婴幼儿睡眠踢被时,环境温度小于28° C时智能报警,当婴幼儿由于身体温度过高流汗时,体温环境高于35° C时智能报警。但前者采用I个固定温度门限,后者采用2个固定门限,由于小孩所处的环境(如季节、地区)、身体素质不同,设定固定门限的报警提示值不太适合。如,夏季时房间温度25-27° C室温比较舒适,放置在衣物外面的报警装置温度可能一直在37° C以下, 如果使用前者对孩子温度进行检测就会一直报警提示;而在冬季时被子里面温度在30° C左右时,小孩会感觉冷而受凉感冒,如果采用后者无法得到及时报警提示。另外,由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不一样,设置固定值的报警门限不能适合所有小孩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该装置能根据需要调整温度门限值,能适合不同环境、不同需求的孩子使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提示报警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及提示报警装置连接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还包括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和读写接口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通过所述读写接口模块与所述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相连。[0007]作为改进,所述读写接口模块至少包括读写收发电路、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所述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至少包括与所述读写收发电路配合的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和与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连接的上下温度门限值输入模块。再改进,所述读写接口模块还包括与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连接的温度显示模块。这样使用者可以通过读写接口模块读出数字温度传感器中当前所测到的即时温度值,以便家长实时查看即时温度值。再改进,所述提示报警装置为一包括发光二极管与蜂鸣器的声光提示电路。所述温度传感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和读写接口模块这三个模块在物理结构上独立分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允许使用者可以根据小孩体质、习惯、环境、天气、地区等情况,对上下门限温度值进行修改,修改后上下门限温度值一直寄存在温度传感模块中,无须每次使用时都再作写入,直至下次进行新的修改,使得该装置适用性广。温度传感模块安置在婴幼儿需要监测温度的身体部位,而读写接口、手机模块无须放置在小孩身上,只是需要对温度传感器读写时连接温度传感模块。由于温度传感模块电路简单,因此其体积很小、功耗低,便于安置与长时间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的模块连接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温度传感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声光提示电路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读写接口模块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的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其包括温度传感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和读写接口模块,三个模块在物理结构上独立分开,温度传感模块安置在小孩需要监测温度的身体部位,读写接口模块无须安置在小孩身上,只是需要对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读写时通过插针直接连接温度传感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同样也无须安置在小孩身上,只是需要对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读写时通过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连接读写接口模块。上述温度传感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声光提示电路和电池,其作用是获取周围环境温度,并保存有上下门限温度值,当所获得的周围环境温度值大于上门限或低于下门限时,给出声音或光线提示;该模块的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电池一般采用3.6V的纽扣锂电池。该模块中温度传感器采用具有双门限报警功能的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一般上门限的值要高于下门限,如上门限35° C、下门限28° C。当所测温度变高并刚好越过上门限时,芯片引脚的电平会出现翻转以给出提示;当所测温度变低并刚好越过下门限时,芯片引脚的电平也会出现翻转以给出提示。另外,由于芯片内部拥有上下门限寄存器,可以保存设置好的上下门限温度值,也可以对寄存器中的上下门限温度值进行修改;比如具体实现时,可以选用Microchip公司的MCP9808传感器,该器件工作电压范围为2.7V至5.5V,能够在-20° C到+100° C范围内保证0.5° C的高精度,采用小型8引脚封装,是空间受限型应用的理想之选。其内部拥有温度上门限、下门限寄存器。当所测温度升高越过上门限、或下降越过下门限时,芯片Alert引脚会输出提示。芯片Alert引脚与声光提示的连接电路如图3所示,虽然温度越过门限时Alert低电平的时间很短,由于芯片Alert引脚是漏极开路的,声光提示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延长,其时间长短与RC参数有关。另外,MCP9808芯片由2线的I2C串行接口与控制芯片连接,可以通过I2C接口对该芯片上门限、下门限寄存器的值进行读写,也可以读出所测得的温度值。上述读写接口模块包括读写收发电路、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和与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连接的温度显示模块,参见图4所示,也可以包括电池,如果该模块中无电池,则从温度传感模块取电。本实施例中读写收发电路为蓝牙通信电路,模块中蓝牙通信电路实现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选用CSR公司的BlueCore5-Multimedia芯片组方案,该方案遵循蓝牙
2.1+EDR协议标准,支持USB、I2C、UART、SPI等外部接口,目前市面也有该方案设计好的蓝牙模块销售,如深圳市启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的高性能CSR蓝牙模块、杭州易随科技有限公司的EB-50模块,可以分别与相应接口的芯片直接相连。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的设计根据温度传感模块选用的温度传感器芯片而定。如果温度传感器芯片的读写接口为UART、SP1、USB或I2C标准,则该读写电路可以省去,蓝牙通信电路直接与温度传感器芯片连接。如MCP9808芯片,可与蓝牙模块的I2C接口直接连接,无须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如果是其它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则需要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进行接口协议转换。 上述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包括与所述读写收发电路配合的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和与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连接的上下温度门限值输入模块,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也为蓝牙通信电路,上下温度门限值输入模块可以为键盘输入或触摸屏输入模块。另外,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具有蓝牙功能的其它设备(如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手机等)与读写接口模块连接·,对上下门限温度值进行修改、以及读出即时温度值。
权利要求1.一种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提示报警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及提示报警装置连接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还包括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和读写接口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通过所述读写接口模块与所述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接口模块至少包括读写收发电路、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所述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至少包括与所述读写收发电路配合的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和与温度门限设置收发电路连接的上下温度门限值输入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写接口模块还包括与温度传感器读写电路连接的温度显示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报警装置为一包括发光二极管与蜂鸣器的声光提不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 置模块和读写接口模块这三个模块在物理结构上独立分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包括温度传感模块,温度传感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提示报警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及提示报警装置连接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并且所述婴幼儿温度报警装置还包括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和读写接口模块,上下温度门限设置模块通过所述读写接口模块与所述双门限数字温度传感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允许使用者可以根据小孩体质、习惯、环境、天气、地区等情况,对上下门限温度值进行修改,修改后上下门限温度值一直寄存在温度传感模块中,无须每次使用时都再作写入,直至下次进行新的修改,使得该装置适用性广。
文档编号A61B5/01GK203089096SQ20132015340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9日
发明者刘叶 申请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