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引导导管和导管连接件,该引导导管包括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的远端适于植入到人体内,该导管连接件至少包括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连接的固定翼片和接头,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导管从固定翼片的翼片管远端插入,从所述接头的近端穿出,从而使得向所述导管近端注入的药物能够到达所述导管的远端,进而到达所需要注入的人体内部位。采用上述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可以方便、简单的实施介入治疗,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还可用来输精管造影,从而对精道疾病作出诊断。
【专利说明】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输精管进行治疗的介入式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微创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也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
[0003]目前,现代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常用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术和经皮消融治疗。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及介入技术的选择、操作要点与技术难点等均成为现代介入诊疗技术的难点。而实施微创介入诊疗技术所依据的医疗器械则是能否执行现代介入诊疗的重中之重,也是各大医院推行现代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犯难之处。前列腺疾病是目前难以治愈的男科疾病,主要表现在前列腺外围的包膜阻止了药物的进入,达不到有效的治疗效果。
[0004]鉴于此,基于输卵管介入复通术的微创介入治疗原理,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介入给药装置,其可以用于对输精管的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前列腺部位,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介入式给药装置,是基于临床实践的需要,结合微创介入诊疗技术而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经皮穿刺装置,对治疗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输精管造影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操作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经静脉药物途径,能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从而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各型前列腺炎、对精囊炎,睾丸炎,血精,以及因输精管不通造成的男性不孕不育等,也可用于对精囊和输精管的内部造影。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临床疗效可靠。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式给药装置。该装置包括引导导管和导管连接件,该导管的远端适于植入到人体内,该导管连接件至少包括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连接的固定翼片和接头,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导管从固定翼片的翼片管远端穿入,从所述接头的近端穿出,从而使得向所述导管近端注入的药物能够到达导管的远端,进而到达所需要注入的人体内部位。导管连接件进一步具有连接管,用于连接固定翼片的翼片管和接头。该导管连接件进一步具有端帽,注入药物通过端帽被注入到导管内。进一步地,该端帽在其近端具有密封隔离塞,注入针可刺入隔离塞中。进一步地,该端帽的远端具有内螺旋与连接件的近端的凸起螺纹配合连接。进一步地,该固定翼片上具有通孔,用于将翼片固定在人体表面。进一步地,通过微桥线将该固定翼片固定在人体表面。进一步地,该通孔在固定翼片的四个顶点附近。进一步地,固定翼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上表面上具有贯通翼片的凹槽。进一步地,凹槽为两条。进一步地,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上开始延伸。进一步地,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进一步地,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用于与连接管连接。进一步地,接头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远端接头和近端接头,远端接头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内壁上带有螺纹,近端接头具有向远端突伸的螺纹中空管。进一步地,该远端接头的管腔内含有胶塞,胶塞具有中间轴向延伸的通孔,适于导管从其延伸穿过。该胶塞为圆柱形。进一步地,该胶塞可压缩构件,当被轴向压缩时,通孔的内径被挤压,进而固定了沿通孔中穿过的导管,以防止导管的轴向移动。进一步地,远端接头和近端接头外表面均设有翼状凸起,方便医生在外科治疗时将上述两个接头进行螺旋连接。进一步地,该装置用于对输精管进行治疗。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上述介入装置,可以方便、简单的实施介入治疗,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还可用来输精管造影,从而对精道疾病作出诊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结合如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的具体结构进一步的说明和解释;
[0009]图1为导管针的示意图;
[0010]图2为针芯和针芯手柄的不意图;
[0011]图3为引导导管的示意图;
[0012]图4为导管连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近端指靠近操作者使用的一端,而远端指的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
[0014]参照图1和2,该一次性导管针I包括中空的平头针体2、针座3、针芯4和针芯手柄5构成。针体2上可具有外护套6。针体2具有中心通孔7。针芯4可插拔地套合在针体2的中心通孔7中。针芯4的前端为平口,插入到针体2后,其前端不会从针体2的前端突出。针座3为适于手指捏持的形状,在其两端有向外凸出的凸缘8,在其近端凸缘8上具有凹口 9。针芯手柄5的近端具有凸起10,该凸起10与针座3上的凹口 9配合,使得针座3和针芯手柄5套合在一起,以防止针座3和针芯4在垂直于导管针I的轴向方向上的移动,仅允许针座3和针芯手柄5在导管针I轴向拔插。针芯4可由不锈钢丝制成,其直径比针体2的中心通孔7的内径略小。
[0015]依据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引导导管11,其用于替换针芯4和针芯手柄
5。参见附图3,引导导管11包括导管12和导丝13。单凭导管12在人体管道内插入是非常困难的,将导丝13内嵌于导管12中,便于将导管12送入需要引流的位置。导管12为塑料材质。在导丝13的近端设有手柄14。该手柄14的形状可替换地为任意适于手持的形状。导丝13材质可为镍钛合金,其保证了一定的韧度,在插入导管12后,使得导管12可以在体腔内顺利地推进,在导管12顺利抵达患处后抽出导丝13弃置。手柄14用于控制导丝13的操作,手柄与导丝13之间用胶固定连接。[0016]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导管连接件15,用于将注射液引入导管12中,进而使得注射液到达患者所要治疗的部位。参见附图4,该导管连接件15包括固定翼片16、连接管17、接头18以及端帽19,上述结构顺次连接。固定翼片16大体上为梯形,具有上表面20和下表面21,其梯形四个顶点附近分别具有一个通孔22,该通孔22用于将固定翼片通过缝线等方式缝合在人体表面。固定翼片16的形状可不局限于梯形,其可以为任意适于贴附在人体表面的形状,翼片16上的通孔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部位和需要而选择性的增加或减少。在翼片16的上表面20具有贯通翼片16的凹槽23,该凹槽23使得翼片16在贴附在人体表面时能够弯曲,使其具有与人体表面相适应的弧度。在翼片16的下表面21的中间位置上具有延伸的中空翼片管24,该翼片管24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25,该凸出管段25用于与连接管17固定连接。
[0017]连接管17为中空的管体,其管内径适于导管12穿过,其一端与翼片16的凸出段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接头18的远端通过胶等方式固定连接。连接管17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性为所需长度。
[0018]参见附图4,接头18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远端接头26和近端接头27两个部分,其中该远端接头26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内壁上带有螺纹28,管腔内含有圆柱形胶塞29,该圆柱形胶塞29具有中间轴向延伸的通孔30,该通孔30的直径大小为适于上述导管12从其延伸穿过。该圆柱形胶塞29可以从远端接头的管腔中取出。该圆柱形胶塞29为可压缩的构件,当胶塞29被轴向压缩时,通孔30的内径被挤压,进而固定了沿通孔30中穿过的导管12,以防止导管12的轴向移动。近端接头27如图4所示具有向远端突伸的螺纹中空管31。该螺纹中空管31上的螺纹与远端接头26管腔内壁螺纹28相配合,进而将远端接头26和近端接头27连接在一起。远端接头26和近端接头27外表面均设有翼状凸起32、33,方便医生在外科治疗时将两个接头26、27进行螺旋连接。当两个接头26、27相互螺旋连接时,圆柱形胶塞29被挤压,从而将导管12固定于接头18内。胶塞29为弹性体,其由弹性材料制成。
[0019]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导管连接件15还可进一步包括端帽19,该端帽19的近端具有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密封隔离塞34,端帽19的远端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35与近端接头27的凸起36进行螺纹配合,进而将端帽19旋接于近端接头27上。密封隔离塞34为医用弹性材料制成,与端帽19形成密封配合。
[002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0021]打开一次性输精管介入治疗包,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常规消毒铺巾以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固定住一侧输精管,穿刺点旁浸润麻醉及高位精索封闭,接着以输精管外固定钳钳夹住输精管,套牢后钳柄倒向患者脚端。用拇、食指捏住固定钳尖之输精管,使该段输精管被挤压在操作者手指之间,以常规医疗用7号破皮针用手指捏住的输精管最突出部位正中向阴囊皮肤垂直刺入,直到刺通输精管前壁为止,拔出该7号破皮针后保持固定手势不动,立即用导管针I沿已刺开的孔道顺势插入输精管腔内。
[0022]拔出导管针I近端的衬芯4和衬芯座5,然后从导管针I的手持柄的近端开口插入引导导管11,由于引导导管11内有导丝13,进而利用导管12在输精管内推进,在到达预定位置后,大约长度为15cm左右,将引导导管11中的导丝13拔出,并进一步将引导针I的针体2、针座3从近端退出,仅留导管12于输精管腔中,然后将导管12的近端插入固定翼片16的翼片管24,并由远端到近端进一步顺次插入到连接管17、远端接头26内胶塞29的通孔30和近端接头27,使导管12的近端从近端接头27的近端伸出约Icm的长度,多余的导管12被剪去,然后旋转翼片32和33,将导管12固定于接头18内,但仍保证导管12内能够通过流体。将固定翼片16的翼片管24的远端对准皮肤刺入点,固定翼片16,用4.0的微桥线将固定翼片16与阴囊缝合固定,以0.5%的碘伏局部消毒,无菌纱布拭净后再连同固定翼片16用透明胶贴封贴。导管12的近端伸出约Icm的长度,并与端帽19的密封胶塞34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使得从端帽19的近端插入的注射针注入液体后,该液体能够进入导管12中,并最终到达输精管中,起到治疗的作用。输精管介入成功后可依据病情需要从端帽19处注入造影剂进行精道造影,或注入抗生素等类药物进行针对精囊炎、前列腺炎的治疗。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介入装置,可以方便、简单的实施介入治疗,使药物直达病灶,局部药物浓度高,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各型前列腺炎、血精(精囊炎)等疾病,还可用来输精管造影,从而对精道疾病做出诊断。
[0024]尽管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原则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适度修改和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权利要求是属于进行限定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微创介入式给药装置,包括导管和导管连接件,该导管的远端适于植入到人体内,该导管连接件至少包括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连接的固定翼片和接头,所述固定翼片上具有翼片管,所述导管从固定翼片的翼片管远端穿入,从所述接头的近端穿出,从而使得向所述导管近端注入的药物能够到达导管的远端,进而到达所需要注入的人体内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导管连接件进一步具有连接管,用于连接固定翼片的翼片管和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导管连接件进一步具有端帽,注入药物通过端帽被注入到导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端帽在其近端具有密封隔离塞,注入针可刺入隔离塞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该端帽的远端具有内螺旋与连接件的近端的凸起螺纹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固定翼片上具有通孔,用于将翼片固定在人体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通过微桥线将该固定翼片固定在人体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通孔在固定翼片的四个顶点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固定翼片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其上表面上具有贯通翼片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凹槽为两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上开始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翼片管从翼片的中间位置向近端延伸,形成凸出管段,用于与连接管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接头包括相互旋转连接的远端接头和近端接头,远端接头具有中空的管腔,其管腔内壁上带有螺纹,近端接头具有向远端突伸的螺纹中空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远端接头的管腔内含有胶塞,胶塞具有中间轴向延伸的通孔,适于导管从其延伸穿过。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胶塞为圆柱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该胶塞可压缩构件,当被轴向压缩时,通孔的内径被挤压,进而固定了沿通孔中穿过的导管,以防止导管的轴向移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介入式给药装置,其中远端接头和近端接头外表面均设有翼状凸起,方便医生在外科治疗时将上述两个接头进行螺旋连接。
【文档编号】A61M25/095GK203408347SQ201320308876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1日
【发明者】袁爱玲 申请人:相良顺, 袁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