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61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在前方部(A)的主体(5)的肌肤相对面(2a)上,形成有沿纵向(X)延伸的一对纵凹槽(51)、(51)和从该纵凹槽(51)的纵向前端(51a)连续地向横向Y内侧延伸的横凹槽(52)。立体褶裥(10)的弹性伸缩部(12)从基壁部(11)的上端部(11a)向横向Y外侧伸出,其内侧缘(12p)与上端部(11a)连接,外侧缘(12q)形成自由侧缘。在前方部A和后方部C存在弹性伸缩部(12)与主体(5)接合而其伸缩性被阻碍的非伸缩区域(12A)、(12B)和伸缩区域(12C)。在前方部A的非伸缩区域(12A)和伸缩区域(12C)的边界(12D),在纵向X与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位于相同位置或比纵向前端(52a)更靠纵向(X)的后侧。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已知为了提高防漏性和穿戴性,在其肌肤相对面侧形成正面片和吸收体朝向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成的凹槽。此外,作为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还已知具备:具有液体保持性的吸收体主体;和分别配置于该主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部的一对立体褶裥的吸收性物品。另外,还已知这种以凹槽为起点或利用立体褶裥的收缩力,使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向肌肤相对面侧弯曲,使该弯曲部适合于穿戴者的身体而实现防漏的技术。
[0003]例如,在特开2002 - 291806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技术,即,在吸收性物品的肌肤相对面且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前端部区域和/或后端部区域,跨越纵向中心线在两侧分别形成随着通向吸收性物品的端缘侧而逐渐与该纵向中心线接近的线状压花(凹槽)。根据专利文献1,由于在穿戴时从短裤侧受到很小的挤压力,位于比吸收性物品的上述线状压花更向纵向外侧的前端部和/或后端部,折弯成沿着短裤(穿戴者的身体)的曲线形状的形状,俯视时成为以沿着短裤形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因此与身体的紧贴度提高而防止了前后渗漏。
[0004]另外,特开2003 - 180734号公报中还记载有一种吸收性物品,从提高对身体的合身性并且有效地防止前渗漏的观点考虑,在肌肤相对面侧的两侧部具备沿着纵向的前后遍及规定区间通过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而在肌肤相对面侧立起的立体褶裥,其中,使该立体褶裥的立起区间的大致中心点位于比吸收性物品的体液排出部位更前方侧,通过该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力使吸收性物品的前端部分呈曲线状立起。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和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主体,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沿纵向具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的腹侧的前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背侧的后方部。在上述前方部的上述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上,作为上述正面片和上述吸收体朝向上述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成的线状凹槽,形成有沿着纵向延伸的一对纵凹槽和从该纵凹槽的纵向前端连续向横向内侧延伸的横凹槽,在上述主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部,至少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设置有当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褶裥,该立体褶裥包括:基壁部;和与该基壁部的上端部连接、弹性部件沿着纵向以拉伸状态配置的弹性伸缩部。上述弹性伸缩部从上述基壁部的上端部向横向外侧伸出,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内侧缘与该上端部连接,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外侧缘不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其它构成部件接合而形成自由侧缘。在上述前方部和上述后方部分别存在有:上述立体褶裥的纵向的端部的上述弹性伸缩部与上述主体接合而其伸缩性被阻碍的非伸缩区域;和位于比该非伸缩区域更靠纵向内侧的该弹性伸缩部的伸缩性没有被阻碍的伸缩区域。在上述前方部的上述非伸缩区域与上述伸缩区域的边界,在纵向与上述横凹槽的纵向前端位于相同位置或位于比该纵向前端更靠纵向后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的肌肤接触面侧(正面片侧)的平面图。
[0007]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 一 I线剖面的剖面图。
[0008]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II 一 II线剖面的剖面图。
[0009]图4 (a)?图4 (e)分别是示意性地表示吸收性物品前方部的纵凹槽和横凹槽的配置方式的平面图。
[0010]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卫生巾的自然状态的前方部的立体图。
[0011]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将图1所示的卫生巾的前方部局部断开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特开2002 - 291806号公报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与形成于前方部和排泄部相对部的边界或边界附近的、作为所谓的防漏凹槽的弧状压花(特开2002 — 291806号公报的图1中用符号8A表示的部分)不同,在比该压花8A更靠纵向前侧,形成俯视时为八字状的上述线状压花,利用该线状压花使吸收性物品的前端部在穿戴时强制性地以沿着短裤形状的方式弯曲,因此其弯曲的前端部整体性地较硬,活动的自由度低,不能说对身体的合身性充分,其结果是,在防止前渗漏性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另外,在特开2003 — 180734号公报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曲线状立起的该吸收性物品的前端部分的肌肤相对面,形成有在俯视时朝向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前端凸的大致U字状的压花(凹槽),但该压花的形成位置与立体褶裥的关系不恰当,因此不能说曲线上的立起的前端部分对身体的合身性充分,且难以说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渗漏。
[0013]本发明涉及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渗漏的吸收性物品。
[0014]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和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主体,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沿纵向具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的腹侧的前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背侧的后方部,在上述前方部的上述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上,作为上述正面片和上述吸收体朝向上述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成的线状凹槽,形成有沿着纵向延伸的一对纵凹槽和从该纵凹槽的纵向前端连续向横向内侧延伸的横凹槽,在上述主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部,至少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设置有当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褶裥,该立体褶裥包括:基壁部;和与该基壁部的上端部连接、弹性部件沿着纵向以拉伸状态配置的弹性伸缩部,上述弹性伸缩部从上述基壁部的上端部向横向外侧伸出,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内侧缘与该上端部连接,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外侧缘不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其它构成部件接合而形成自由侧缘。在上述前方部和上述后方部分别存在有:上述立体褶裥的纵向的端部的上述弹性伸缩部与上述主体接合而其伸缩性被阻碍的非伸缩区域;和位于比该非伸缩区域更靠纵向内侧的该弹性伸缩部的伸缩性没有被阻碍的伸缩区域。在上述前方部的上述非伸缩区域与上述伸缩区域的边界,在纵向与上述横凹槽的纵向前端位于相同位置或位于比该纵向前端更靠纵向后侧。
[0015]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有效地防止前渗漏。
[0016]下面,基于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具备: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2、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3和设于两片2、3之间的吸收体4的主体5,该卫生巾I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X和与纵向X正交的横向Y。
[0017]进一步说明,卫生巾I在纵向X上具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B、穿戴时配置于比排泄部相对部B更靠穿戴者腹侧(前侧)的前方部A、穿戴时配置于比排泄部相对部B更靠穿戴者的背侧(后侧)的后方部C。在此,所说的“穿戴时”意思是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不包含吸收性物品处于从该穿戴位置偏移的状态的情况。如图1所示,俯视时,卫生巾I (主体5)形成在一方向(纵向X)是较长的形状,实质上为纵长。
[0018]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例如主体5)的、在吸收性物品穿戴时朝向穿戴者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在吸收性物品穿戴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侧(穿着的衣服侧)的面。另外,纵向X与沿着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长边的方向(长边方向)一致,横向Y与吸收性物品或其构成部件的
宽度方向一致。
[0019]另外,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如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那样具有翼部的情况下,通常,排泄部相对部是在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吸收性物品的长边方向,图中的X方向)具有翼部的区域(被翼部的纵向一侧的根和另一侧的根夹着的区域)。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的排泄部相对部是关于将吸收性物品以单包装方式折叠时产生的将该吸收性物品沿横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图中的Y方向)横切的两个折叠线(图1中,由符号LI表示的第一折叠线和由符号L2表示的第二折叠线),与从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的前端开始数的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所包围的区域相同或比该区域窄的区域。另外,在吸收性物品的纵向长度长而产生三个折叠线的情况下,与从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前端开始数的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所包围的区域、或与从该前端开始数第一折叠线和第三折叠线(未图示)所包围的区域相同或比该区域窄的区域。
[0020]如图2所示,正面片2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在横向Y上位于同位置、或比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更靠宽度方向Y内侧,正面片2容纳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所夹着的区域内。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为吸收体4中在横向Y最突出的缘,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后述的下层吸收体45的沿着纵向X的侧缘。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背面片3包覆吸收体4的非肌肤相对面的整个区域,并且从吸收体4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伸,与后述的侧片(侧防护片)16一起形成侧襟翼部6。
[0021]如图1所示,侧襟翼部6在排泄部相对部B中朝向横向Y外侧大幅度地伸出,由此在主体5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一对翼部7、7。另外,侧襟翼部6在后方部C也向横向Y外侧大幅度地伸出,由此在主体5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延伸设置有一对后方襟翼部8、8。另外,如图1所示,正面片2和背面片3分别从吸收体4的纵向X的前端和后端向纵向X的外侧延伸,在这些延伸部,通过粘接剂、热封、超声波密封等公知的接合方法相互接合而形成端封部。
[0022]主体5的非肌肤相对面(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3b)在穿戴时朝向短裤的档部等穿着的衣服侧。在非肌肤相对面3b设有用于将卫生巾I固定于短裤等穿着的衣服的档部的粘合部(未图示)。另外,在一对翼部7、7的非肌肤相对面设有用于将该翼部7固定于短裤等穿着的衣服的外面(非肌肤相对面)的粘合部(未图示)。另外,一对后方襟翼部8、8在卫生巾I的穿戴时配置于穿着的衣服的内面(肌肤相对面)上,在其非肌肤相对面上设有粘合部(未图示)。这些粘合部是通过在规定部位涂敷热熔粘合剂而设置,在使用卫生巾I前,利用由膜、无纺布、纸等形成的未图示的剥离片覆盖。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吸收体4具有其横向Y的中央部的厚度比其周围区域的厚度厚且向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2侧)突出的中高部40,该中高部包含通过排泄部相对部B在纵向X上延伸的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高部除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以外,还包含位于比该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更靠纵向X的后侧的后方中高区域42。后方中高区域42的面积比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的面积小。
[0024]更具体地说,吸收体4具备:俯视时为角带有圆形的大致矩形形状且从前方部A经由排泄部相对部B延伸遍及到后方部C的下层吸收体45 ;横向Y的长度比下层吸收体45短的所谓的窄宽度且在排泄部相对部B配置于下层吸收体45的横向Y的中央部的肌肤相对面上的前侧上层吸收体46 ;宽度比下层吸收体45窄且在后方部C中配置于下层吸收体45的横向Y的中央部的肌肤相对面上的后侧上层吸收体47。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由前侧上层吸收体46和下层吸收体45中的位于前侧上层吸收体46下方的部分形成,后方中高区域42由后侧上层吸收体47和下层吸收体45中的位于后侧上层吸收体47下方的部分形成。上层吸收体46、47分别为俯视时角带有圆形的大致矩形形状,使其长边方向与下层吸收体45的纵向X—致,配置于下层吸收体45上。在形成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的两个吸收体45、46之间;形成后方中高区域42的两个吸收体45、47之间;以及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上层吸收体46、47)与正面片2及背面片3之间,也可以分别利用粘接剂接合。
[0025]如图1?图3所示,在主体5的沿着纵向X的左右两侧部,至少在排泄部相对部B设有在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褶裥10、10。各立体褶裥10包含:基壁部11 ;和与该基壁部11的上端部Ila连接且沿着纵向X以拉伸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15的弹性伸缩部12而构成。
[0026]若对立体褶裥10进一步说明,立体褶裥10除弹性部件15以外还包含在纵向X具有一定宽度的一个侧片16而构成,如图2和图3所示,侧片16以具有在基壁部11及其上端部Ila连接设置有弹性伸缩部12的形状的方式翻折。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将侧片16翻折而形成的立体褶裥10在基壁部11和弹性伸缩部12形成双层构造。构成该双层构造的侧片16、16之间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接合。
[0027]基壁部11在吸收体4的上方与主体5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接合,如图2所示,具有以该接合部13为起点在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立起部14。基壁部11的立起部14以外的部分按照沿着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的纵向X的侧缘卷下,再从吸收体4的该侧缘向横向Y的外侧延出,该延出部通过粘接剂或热封等公知的接合方法与背面片3的自吸收体4的该侧缘的延出部接合。俯视时,基壁部11 (立起部14)和正面片2的接合部13为线状,沿着纵向X遍及立体褶裥10的大致全长而延伸。接合部13通过涂敷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而形成。线状的接合部13也可以是沿着纵向X连续地涂敷有粘接剂的连续线,或者也可以是不连续地涂敷有粘接剂的虚线,另外,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本实施方式中的线状接合部13为直线且为连续线。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伸缩部12从基壁部11 (立起部14)的上端部Ila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弹性伸缩部12的沿着纵向X的内侧缘12p与基壁部11的上端部Ila连接,弹性伸缩部12的沿着纵向X的外侧缘12q不与卫生巾I的其它构成部件接合,形成自由侧缘。
[0029]在弹性伸缩部12,沿纵向X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弹性部件15以拉伸状态接合固定在侧片16,由此被赋予伸缩性,其伸缩方向与纵向X —致。弹性伸缩部12(后述的伸缩区域12C)至少遍及排泄部相对部B的纵向X的全长,在本实施方式中,还遍及后方部C和前方部A各自的靠近排泄部相对部B的部分。弹性部件15以拉伸状态配置于构成弹性伸缩部12的两个侧片16、16之间,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剂与两侧片16、16接合。弹性伸缩部12通过在横向Y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沿纵向X延伸的多个弹性部件15,如图1?图3所示那样形成面状,该面状部分(弹性伸缩部12的上面)与卫生巾I的穿戴者的肌肤接触。
[0030]从合身性和防漏的观点考虑,弹性伸缩部12的宽度(内侧缘12p和外侧缘12q之间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IOmm以上,而且,优选为25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更具体地说,优选为5mm以上25mm以下,更优选为IOmm以上20mm以下。另外,从弹性伸缩部12的上面可能与穿戴者的肌肤面状接触的观点考虑,弹性伸缩部12的弹性部件15的个数优选为两个以上,更优选为2个以上6个以下。
[0031]如图1所示,在前方部A和后方部C分别存在:立体褶裥10的纵向X的端部的弹性伸缩部12与主体5接合而其伸缩性被阻碍的非伸缩区域(前侧非伸缩区域12A、后侧非伸缩区域12B);和位于比该非伸缩区域12A、12B更靠纵向内侧的弹性伸缩部12的伸缩性没有被阻碍的(弹性伸缩部12不与主体5接合)伸缩区域12C。伸缩区域12C位于前侧非伸缩区域12A和后侧非伸缩区域12B之间,至少连续遍及排泄部相对部B的纵向X的全长。图3表示前侧非伸缩区域12A的沿着横向Y的示意剖面图。如图3所示,通过弹性伸缩部12与基壁部11 一起通过粘接剂或热封等公知的接合方法接合于构成主体5的正面片2上而形成前侧非伸缩区域12A。另外,后侧非伸缩区域12B未图示,但与图3所示的前侧非伸缩区域12A —样地构成。
[0032]卫生巾I通过主体5的沿着纵向X延伸的左右一对立体褶裥10的弹性伸缩部12、12分别在纵向X的前后端部与主体5接合而形成前侧非伸缩区域12A和后侧非伸缩区域12B,由此在自然状态下在两非伸缩区域12A、12B之间发生弯曲。卫生巾I通过弹性伸缩部12的收缩,纵向X的整体形状在自然状态下在肌肤接触面侧(正面片2侧)弯曲成凹状。
[0033]如图1所示,在主体5的肌肤相对面(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作为正面片2和吸收体4朝向背面片3侧一体凹陷而成的线状的凹槽,形成沿纵向X延伸的一对纵凹槽51、51和从该纵凹槽51的纵向前端51a连续地向横向内侧延伸的横凹槽52。在此,“线状”不限于凹槽(凹陷部)的形状在俯视时为直线,也包含曲线,各线也可以是连续线,也可以是虚线。横凹槽52位于主体5 (卫生巾I)的纵向X的最前方,在比横凹槽52更靠纵向X的前侧未形成上述线状的凹槽(正面片2和吸收体4向背面片3侧一体凹陷而成的凹槽)。
[0034]在此,“横凹槽从纵凹槽的纵向前端连续”包含下述方式A和B双方。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具备下述方式A,横凹槽52连续遍及一对纵凹槽51、51的纵向前端5la、5Ia之间。
[0035]?方式A:—对纵凹槽51、51和横凹槽52在该纵凹槽51的纵向前端51a连接的方式。
[0036]?方式B:—对纵凹槽51、51与横凹槽52不连接,但将横凹槽52向横向Y外侧假想地延长时的其假想延长线通过一对纵凹槽51、51各自的纵向前端51a的方式。
[0037]图4中例示了纵凹槽和横凹槽的配置方式。图4 (a)~图4 (C)所示的配置方式均在一对纵凹槽51、51与横凹槽52不连接的方面是共同的。图4 (a)所示的方式中,将横凹槽52向横向Y的外侧假想地延长时的其假想延长线T通过一对纵凹槽51、51各自的纵向前端51a,与上述方式B相当,可以包含于本发明。与此相对,图4 (b)和图4 (c)所示的方式中,横凹槽52的假想延长线T均不通过一对纵凹槽51、51各自的纵向前端51a,与上述方式B不相当,为本发明的范围外。
[0038]如图4 Ca)所示,在纵凹槽51、51与横凹槽52不连接的情况下,从更可靠地形成后述的凹陷部S的观点考虑,纵凹槽51的纵向前端51a和位于该纵向前端51a附近的横凹槽52的端部(假想延长线T的始点)的横向Y的离开距离W (参照图4 (a))优选为50mm以内,更优选为IOmm以内。
[0039]另外,如图1所示,横凹槽52不限定于一个连续线,如图4 (d)所示,也可以包含左右一对的横凹槽52A、52A而构 成,或者,也可以如图4 (e)所示的横凹槽52B那样为虚线状。在图4 (d)所不的方式中,一对横凹槽52A、52A中的一方与另一方未连接,在该一方与该另一方之间形成有正面片2和吸收体4未朝向背面片3侧一体凹陷的非凹陷部。如图4Ce)中横凹槽52B那样的虚线状的凹槽,可以通过例如在一方向(凹槽的线状方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个压花部而形成。
[0040]如图1所示,一对纵凹槽51、51分别从前方部A通过排泄部相对部B遍及至后方部C,沿着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和后方中高区域42在纵向X上连续,除了在前方部A与排泄部相对部B的边界附近向横向Y的内侧收缩的部分,形成连续的直线状,而作为纵凹槽51整体为大致直线状。横凹槽52位于前方部A,俯视时朝向主体5 (卫生巾I)的纵向X的前端弯曲成凸状。横凹槽52的凸的顶部(横凹槽52的纵向X的前端)52a位于主体5的横向Y的中央。横凹槽52的整体位于一对纵凹槽51、51各自的比纵向前端51a更靠纵向X的前侧。
[0041]另外,如图1所示,在前方部A的弹性伸缩部12的前侧非伸缩区域12A与伸缩区域12C的边界12D,在纵向X上与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位于相同位置或比纵向前端52a更靠纵向X的后侧。即,在纵向X上,横凹槽52与边界12D位于相同位置或比边界12D更靠纵向X的前侧。另外,在一对立体褶裥10、10各自的边界12D的纵向X的位置互不相同的情况下,两边界12D、12D中的相对位于纵向X前侧的边界12D在纵向X上只要与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位于相同位置或比纵向前端52a更靠纵向X的后侧即可。[004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作为上述凹槽,除纵凹槽51和横凹槽52以外,从主体5的纵向X的前侧朝向后侧依次还形成有俯视时朝向主体5 (卫生巾I)的纵向X的后端弯曲成凸状的三个弯曲凹槽53、54、55。弯曲凹槽53、54、55通过使它们的凸的顶部53b、54b>55b与横凹槽52的凸的顶部52a (即主体5的横向Y的中央)一致,且在纵向X上隔开规定间隔而形成。弯曲凹槽53形成于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与后方中高区域42之间,弯曲凹槽54以包围后方中高区域42的纵向X的后端侧的方式形成,弯曲凹槽55位于主体5(卫生巾I)的纵向X的最后方。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被一对纵凹槽51、51、横凹槽52和弯曲凹槽53包围。弯曲凹槽53、54不与一对纵凹槽部51、51连接,与此相对,弯曲凹槽55分别与一对纵凹槽51、51连接,这些凹槽51、55和横凹槽52在它们的端部连接而形成环状的凹槽,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 (前侧上层吸收体46)和后方中高区域42 (后侧上层吸收体47)位于该环状的凹槽中。
[0043]在上述的凹槽51?55中,正面片2和吸收体4通过热熔合等而一体化。凹槽51?55可以通过伴随或不伴随热的压花或超声波压花等压花加工按照常用方法而形成。
[0044]在本实施方式中,卫生巾I (主体5)在自然状态(不使配置于卫生巾I的弹性部件拉伸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在卫生巾I (主体5)的比横凹槽52位于纵向X的前侧的前端侧区域Al的横向Y的中央区域,具有从肌肤相对面(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朝向非肌肤相对面(背面片3的非肌肤相对面3b)凹陷的凹陷部S。S卩,在卫生巾I (主体5)的前端侧区域Al,其横向Y的左右两侧部侧以相对于被这些左右两侧部夹着的靠近宽度方向Y中央的区域(下面,称为中央区域),位置向肌肤相对面侧(正面片2侧)的方式变形,作为该变形的结果,中央区域凹陷而形成凹陷部S。另外,图5中,如凹陷部S的边界线记载的大致八字状的一对弯曲线,是用于表示凹陷部S及其周边的立体形状的画线,不是像本发明的线状的凹槽那样刻意形成的线,另外,不限于实际上形成这种弯曲线。前端侧区域Al包含正面片2、背面片3和设于两片2、3间的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而构成,凹陷部S也与前端侧区域Al同样地构成。该凹陷部S柔软地适合于穿戴者身体的前侧(腹侧),并且通过形成口袋型构造,有效地防止前渗漏。
[0045]在形成凹陷部S时,立体褶裥10 (弹性伸缩部12)和形成于前方部A的线状凹槽即一对纵凹槽51、51和横凹槽52,发挥以下面叙述的特别大的作用。首先,在穿戴卫生巾I时,通过在纵向X上具有伸缩性的弹性伸缩部12、12产生的纵向X的拉伸力强度,如图2所示,至少在排泄部相对部B,基壁部11 (立起部14)以接合部13为起点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该基壁部11立起时,横凹槽52作为使主体5在该部分可容易地向正面片2侧折弯的可挠性轴发挥作用。另外,如上所述,一对弹性伸缩部12、12分别具有从基壁部11的上端部Ila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的形状(构成弹性伸缩部12的侧片16向横向Y的外侧折弯的外折形状),因此,基壁部11立起时,一对弹性伸缩部12、12各自的外侧缘12q(自由侧缘)向横向Y内侧较强地被拉伸。由此,一对纵凹槽51、51,特别是纵向前端51a、51a及其附近向横向Y内侧被拉伸,该拉伸力作用于横凹槽52。通过如后文所述那样横凹槽52与弹性伸缩部12的关系恰当地被配置,才发现这种弹性伸缩部12与纵凹槽51以及横凹槽52向横向内侧连动的动作。这样,在立体褶裥10的基壁部11立起时,横凹槽52作为可挠性轴发挥作用,并且,在位于该横凹槽52附近的一对纵凹槽51、51各个上,由于弹性伸缩部12的外折形状,作用将该纵凹槽51向横向Y内侧拉伸的力,因此,如图5所示,主体5的前端侧区域Al在前方横凹槽52或横凹槽52附近向正面片2侧折弯而弯曲,从一对纵凹槽的纵向前端51a、51a的前端部起,在纵向X前侧形成凹陷部S。
[0046]如上所述,在形成凹陷部S时,需要一对弹性伸缩部12、12分别具有从基壁部11的上端部Ila向横向Y的外侧伸出的形状(外折形状),因此,在弹性伸缩部12具有外折形状以外的其它形状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凹陷部S。例如,弹性伸缩部由从基壁部的上端部向横向外侧伸出的外侧弹性伸缩部和向内侧伸出的内侧弹性伸缩部构成,如图2所示,在沿着横向的截面看,在以与基壁部的立起部对准而形成T字状的方式立起的情况下,难以产生上述的将纵凹槽51 (横凹槽52)向横向Y内侧拉伸的拉伸力,因此,难以形成凹陷部S。
[0047]另外,如上所述,在形成凹陷部S时,需要纵凹槽51和横凹槽52在与弹性伸缩部12的关系中被恰当地配置,具体地说,需要在前方部A中的弹性伸缩部12的前侧非伸缩区域12A和伸缩区域12C的边界12D,在纵向X上与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横凹槽52的凸的顶部)52a位于相同位置或比纵向前端52a更靠纵向X的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边界12D在纵向X上与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处于相同位置。当边界12D在纵向X上处于比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更靠纵向X前侧时,难以发现上述的弹性伸缩部12与纵凹槽51以及横凹槽52的向横向Y内侧的连动的动作,难以形成凹陷部S。
[0048]前侧非伸缩区域12A和伸缩区域12C的边界12D,在纵向X上位于比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更靠纵向X后侧的情况下,边界12D与横凹槽52的纵向前端52a的在纵向X上的离开距离优选在IOmm以内,更优选在5mm以内。
[0049]在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的位于前端侧区域Al (位于自横凹槽52起向纵向X前侧的区域)的部分,形成有沿横向Y延伸的可挠性轴。沿横向Y延伸的可挠性轴使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在该部分在纵向X容易折弯,从而更可靠地形成凹陷部S。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的横凹槽52的形成部分(横凹槽52)作为可挠性轴起作用。
[0050]另外,作为上述可挠性轴的形成方法,如本实施方式,i)通过压花加工等在吸收体上形成凹槽,将该凹槽作为可挠性轴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举出例如:ii)在吸收体上形成狭缝、宽度窄的缺失部、刻痕等,将它们作为可挠性轴的方法,iii)在吸收体上连续线状或间断线状地形成使构成材料减少的部分,并将该部分作为可挠性轴的方法等,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这些方法之一或组合两个以上使用。
[0051]作为可挠性轴起作用的横凹槽52的深度优选为I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优选为IOmm以下,更优选为5mm以下,更具体地说,优选为Imm以上IO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5mm以下。另外,横凹槽52的深度是指横凹槽52自正面片2的未凹陷的肌肤接触面2a的凹陷深度。
[0052]另外,本发明的凹槽的各部尺寸(宽度、深度等)可以用肉眼使用规尺等进行测定,但优选使用设置有高速、高精度CCD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高精度形状测定系统KS - 1100(KEYENCE社制:基恩士公司制)进行测定。设测定间距为5 iim、移动速度为IOcm / S,以将正面片的未凹陷的肌肤相对面和测定对象的凹槽全部包括的方式指定测定范围进行测定。通过使用上述KS - 1100附属的形状解析应用程序KS - Analyzer (KEYENCE社制:基恩士公司制)对测定的数据进行解析,能够算出凹槽的各部尺寸。
[005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 (前侧上层吸收体46)的纵向后端41b,位于比在后方部C的立体褶裥10 (弹性伸缩部12)的非伸缩区域12B与伸缩区域12C的边界12E更靠纵向X前侧,且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的纵向后端41b与在后方部C的边界12E的离开距离P (参照图1)比立体褶裥10的立起高度Q (参照图2)长。在此,“立体褶裥的立起高度”意思是指卫生巾I的自然状态下的弹性伸缩部12的外侧缘12q(自由侧缘)距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 (在形成有中高区域的情况下,该中高区域的肌肤相对面)的高度。在立体褶裥10的立起高度局部不同的情况下,立起高度Q是该立起高度为最大的部分的该最大立起高度。通过卫生巾I具备该结构,立体褶裥10容易立起,因此,使得立体褶裥10的防漏效果更可靠,并且凹陷部S的形成更加容易。
[005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前侧上层吸收体46)的纵向前端41a位于比在前方部A的立体褶裥10 (弹性伸缩部12)的非伸缩区域12A与伸缩区域12C的边界12D更靠纵向X后侧。通过卫生巾I具备该结构,与上述的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的纵向后端41b与边界12E的特定的位置关系的采用产生的作用效果相辅,使得立体褶裥10的立起性和由此产生的防漏效果更加可靠,并且更进一步容易形成凹陷部S。
[0055]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的纵向后端41b与在后方部C的边界12E的离开距离P(参照图1)优选为5mm以上,更优选为IOmm以上,而且,优选为IOOmm以下,更优选为60mm以下,更具体地说,优选为5mm以上IOOmm以下,更优选为IOmm以上60mm以下。
[0056]立体褶裥10的立起高度Q (参照图2)优选为Imm以上,更优选为2mm以上,而且,优选为40mm以下,更优选为35mm以下,更具体地说,优选为Imm以上40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上30mm以下。
[0057]分开距离P和立起高度Q的差(P — Q)优选为4mm以上6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上30mm以下。
[005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的位于凹陷部S (位于从横凹槽52起向纵向X前侧的前端侧区域Al)的部分的肌肤相对面4a上,分散性地形成有多个点状凹部48。点状凹部48俯视时形成大致正圆状,在位于下层吸收体45的凹陷部S (前端侧区域Al)的部分的整个区域均匀地形成。凹部48在下层吸收体45的肌肤相对面4a和非肌肤相对面(未图示)之间具有底部,而不是沿厚度方向贯通下层吸收体45的贯通孔。凹部48只在下层吸收体45上形成,不在正面片2上形成,因此,用肉眼观察卫生巾I的肌肤相对面侧,也难以确认凹部48。这样,若在下层吸收体45的位于凹陷部S的部分分散性地形成有多个点状凹部48,则该部分的柔软性变高,因此,凹陷部S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凹部48可以通过伴随或不伴随热的压花或超声波压花等压花加工按照常用方法形成。
[0059]点状凹部48的直径优选为0.1mm以上,更优选为0.2mm以上,而且,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下,更具体地说,优选为0.1mm以上50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20mm以下。
[0060]点状凹部48的每单位面积(Icm2)的个数优选为0.01个以上,更优选为0.08个以上,而且,优选为3185个以下,更优选为796个以下,更具体地说,优选为0.01个以上3185个以下,更优选为0.08个以上796个以下。
[006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在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上,沿与纵向X和横向Y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凹部21形成为栅格状,正面片2由凹部21划分成多个区域。凹部21设于正面片2上,不与吸收体4 一体设置,且与纵凹槽51、横凹槽52、弯曲凹槽53、54、55不同。凹部21形成于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的整个区域。通过凹部21划分的区域成为比该凹部21更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突出的凸部。凹部21通过正面片2的构成纤维被压接或粘接而形成。作为压接纤维的方法,举出伴随或不伴随热的压花加工、超声波压花加工等。
[0062]这样,当在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上栅格状形成有沿着与纵向X和横向Y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凹部21时,在卫生巾I的自然状态或穿戴时,在卫生巾1(主体5)的前端侧区域Al,容易作用沿着凹部21的线状方向(与纵向X和横向Y两个方向交叉的方向)向卫生巾I内侧拉伸该前端侧区域Al的拉伸力,因此,该前端侧区域Al容易向正面片2侧弯曲,凹陷部S的形成变得容易。另外,由凹陷部S和位于其左右两侧的一对立体褶裥10、10—体构成的杯状构造的形成变得更加容易,合身性和防漏性进一步提高。假设线状凹部21沿纵向X或横向Y延伸的情况,则难以发现这种凹部21产生的前端侧区域Al的诱导折弯的效果。另外,作为在正面片2的肌肤相对面2a上栅格状形成线状凹部21的其它优点,可举出与在肌肤相对面2a上完全不形成这种栅格状图案的情况相比,用肉眼可以容易地确认凹陷部S的形状和上述杯状构造的形成。
[0063]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与这种生理用卫生巾同样,在使用前,制成在纵向X上折叠形成单个包装体。卫生巾I中,如上所述,横凹槽52作为沿横向Y延伸的可挠性轴起作用,因此,能够在通过横凹槽52沿横向Y延伸的第一折叠线LI,将卫生巾I (主体5)在纵向X上容易地折弯。另外,卫生巾I中,比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 (前侧上层吸收体46)的纵向后端41b更靠纵向后侧,特别是被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和后方中高区域42 (后侧上层吸收体47)夹着的区域,相比该区域的纵向X的前后,刚性低,因此,通过该区域沿横向Y延伸的假想直线作为沿横向Y延伸的可挠性轴起作用,因此,卫生巾I (主体5)除在第一折叠线LI以外,还在与该假想直线一致的第二折叠线L2 (参照图1),也能够在纵向X上容易地折弯。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折叠线L2通过形成于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41和后方中高区域42之间的弯曲凹槽53的纵向X的后端在横向Y上延伸。
[0064]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与具有翼部和后方襟翼部的公知的生理用卫生巾一样,粘贴在短裤等穿着的衣服上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I具备如上所述的结构,在穿戴时,在前方部A,由左右一对立体褶裥10、10和凹陷部S形成上述杯状构造,该杯状构造柔软地适合于穿戴者的身体前侧(腹侧),因此,即使在穿戴者保持容易引起前渗漏的姿势的情况下(例如在趴着或侧向就寝的情况下),经血等排泄液也被封闭于杯状构造内而难以漏出到外部,可有效地防止前渗漏。
[0065]对卫生巾I的各部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作为正面片2和背面片3,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作为正面片2,可以使用例如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各种无纺布或开孔膜等透液性的片材。另外,作为背面片3,可以为非透液性,也可以为透液性,例如可以使用不具有透湿性的树脂膜或具有微細孔并具有透湿性的树脂膜、憎水无纺布等无纺布、它们和其它片材的层叠体等。
[0066]作为构成吸收体4 (下层吸收体45、上层吸收体46、47)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目前所使用的各种材料,例如,可以使用由木材纸浆、合成纤维等亲水性纤维构成的纤维聚合体,或该纤维聚合物中保持有粒子状的高吸水性树脂的材料等。另夕卜,吸收体4也可以包含由该纤维聚合体等构成的液保持性的吸收性芯(未图示)和包覆该吸收性芯的透液性的芯包覆片材(未图示)而构成,在该情况下,在吸收性芯和芯包覆片材之间也可以在规定部位通过热熔粘合剂等的接合方法而接合。作为包覆吸收性芯的芯包覆片材,例如,可以使用薄纸(tissue paper)等纸、各种无纺布、开孔膜等。
[0067]作为构成立体褶裥10的侧片16,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在该【技术领域】中目前所使用的各种片材,例如:憎水性无纺布、树脂膜制的片材、无纺布和树脂膜的层叠体等。从触感的舒爽度和防侧漏方面考虑,特别优选使用憎水性透气无纺布。另外,作为在弹性伸缩部12配置的弹性部件15,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该【技术领域】中目前所使用的各种部件,可以为丝状,也可以为带状。
[0068]以上,基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没有弯曲凹槽53、54、55。另外,本发明的生理用卫生巾也可以不具有翼部,也可以不具有后方襟翼部,也可以不具有翼部和后方襟翼部。另外,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可以为护垫(白带垫片)、失禁垫等。
[0069]另外,关于本发明,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如下。
[0070]〔I〕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和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主体,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沿纵向具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的腹侧的前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背侧的后方部,在上述前方部的上述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上,作为上述正面片和上述吸收体朝向上述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成的线状凹槽,形成有沿着纵向延伸的一对纵凹槽和从该纵凹槽的纵向前端连续向横向内侧延伸的横凹槽,在上述主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部,至少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设置有当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褶裥,该立体褶裥包括:基壁部;和与该基壁部的上端部连接、弹性部件沿着纵向以拉伸状态配置的弹性伸缩部,上述弹性伸缩部从上述基壁部的上端部向横向外侧伸出,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内侧缘与该上端部连接,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外侧缘不与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其它构成部件接合而形成自由侧缘,在上述前方部和上述后方部分别存在有:上述立体褶裥的纵向的端部的上述弹性伸缩部与上述主体接合而其伸缩性被阻碍的非伸缩区域;和位于比该非伸缩区域更靠纵向内侧的该弹性伸缩部的伸缩性没有被阻碍的伸缩区域,上述前方部的上述非伸缩区域与上述伸缩区域的边界,在纵向与上述横凹槽的纵向前端位于相同位置或位于比该纵向前端更靠纵向后侧。
[0071 ] 〔 2〕如上述〔I〕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自然状态下,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位于自上述横凹槽向纵向前侧的前端侧区域的横向中央区域,具有从上述肌肤相对面向非肌肤相对面凹陷的凹陷部。
[0072]〔3〕如上述〔2〕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体的位于上述前端侧区域的部分,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可挠性轴。
[0073]〔4〕如上述〔3〕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横凹槽作为可挠性轴起作用。
[0074]〔5〕如上述〔I〕?〔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横凹槽的深度为Imm以上IOmm以下。
[0075]〔6〕如上述〔2〕?〔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吸收体的位于上述凹陷部的部分的肌肤相对面上,分散地形成有多个点状凹部。
[0076]〔7〕如上述〔6〕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点状凹部的直径为0.1mm以上50mm以下。
[0077](8〕如上述〔6〕或〔7〕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点状凹部的每Icm2的个数为
0.01个以上3185个以下。
[0078]〔9〕如上述〔I〕?〔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具有该吸收体的横向中央部的厚度比其周围区域的厚度厚且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中高部,该中高部包括通过上述排泄部相对部沿纵向延伸的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上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位于比在上述后方部的上述非伸缩区域与上述伸缩区域的边界更靠纵向前侧,且该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与在该后方部的该边界的离开距离比上述立体褶裥的立起高度长。
[0079]〔10〕如上述〔9〕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与在上述后方部的上述边界的离开距离为5mm以上IOOmm以下。
[0080]〔11〕如上述〔9〕或〔10〕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在通过比上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更靠纵向后侧且沿横向延伸的假想直线,可在纵向折弯。
[0081]〔12〕如上述〔I〕?〔1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上述纵向和上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0082]〔13〕如上述〔9〕?〔12〕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具备:从上述前方部经由上述排泄部相对部延伸遍及到上述后方部的下层吸收体;和在该排泄部相对部配置于该下层吸收体的横向中央部的肌肤相对面上且横向长度比该下层吸收体短的上层吸收体(前侧上层吸收体)。
[0083]〔14〕如上述〔13〕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还具备在上述后方部配置于上述下层吸收体的横向中央部的肌肤相对面上且横向长度比该下层吸收体短的上层吸收体(后侧上层吸收体)。
[0084]〔15〕如上述〔9〕?〔14〕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前端,位于比在上述前方部的上述非伸缩区域与上述伸缩区域的边界更靠纵向后侧。
[0085]〔16〕如上述〔13〕?〔1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俯视时,上述下层吸收体为角带有圆形的大致矩形形状。
[0086]〔17〕如上述〔13〕?〔16〕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吸收体俯视时为角带有圆形的大致矩形形状,且使其长度方向与上述下层吸收体的纵向一致而配置。
[0087]〔18〕如上述〔I〕?〔1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立体褶裥除上述弹性部件以外,还包含在纵向X具有一定宽度的侧片,多个上述弹性伸缩部的弹性部件以拉伸状态接合固定于上述侧片。
[0088]〔19〕如上述〔18〕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侧片以具有上述弹性伸缩部连接于上述基壁部的形状的方式翻折,由此,上述立体褶裥在该基壁部和该弹性伸缩部成为双层构造。
[0089]〔20〕如上述〔I〕?〔19〕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弹性伸缩部的宽度为5_以上25_以下。
[0090]〔21〕如上述〔I〕?〔20〕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弹性伸缩部的弹性部件的个数为2个以上6个以下。
[0091]〔22〕如上述〔I〕?〔2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一对纵凹槽和上述横凹槽在该纵凹槽的纵向前端连接。
[0092]〔23〕如上述〔I〕?〔21〕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一对纵凹槽和上述横凹槽不连接,但将该横凹槽向横向外侧假想性地延长时的其假想延长线通过该一对纵凹槽各自的纵向前端。
[0093]〔24〕如上述〔I〕?〔23〕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主体具有从上述吸收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向横向外侧延伸的侧襟翼部,且该侧襟翼部在上述排泄部相对部向横向外侧伸出,由此,在上述主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形成一对翼部。
[0094]〔25〕如上述〔24〕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翼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上,设有用于将该翼部固定于穿着的衣服上的粘合部。
[0095]〔26〕如上述〔I〕?〔25〕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主体具有从上述吸收体的沿着纵向的两侧缘向横向外侧延伸的侧襟翼部,且该侧襟翼部在上述后方部向横向外侧伸出,由此,在上述主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后方襟翼部。
[0096]〔27〕如上述〔26〕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后方襟翼部的非肌肤相对面上,设有用于将该后方襟翼部固定于穿着的衣服的粘合部。
[0097]〔28〕如上述〔I〕?〔27〕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比上述横凹槽更靠纵向前侧,不存在上述线状凹槽。
[0098]〔29〕如上述〔I〕?〔28〕中任一项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为生理用卫生巾。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包括形成肌肤相对面的正面片、形成非肌肤相对面的背面片和设置于两片之间的吸收体的主体,具有对应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沿纵向具有:穿戴时与穿戴者的排泄部相对配置的排泄部相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的腹侧的前方部、配置于比该排泄部相对部更靠穿戴者背侧的后方部, 在所述前方部的所述主体的肌肤相对面上,作为所述正面片和所述吸收体朝向所述背面片侧一体地凹陷而成的线状凹槽,形成有沿着纵向延伸的一对纵凹槽和从该纵凹槽的纵向前端连续向横向内侧延伸的横凹槽, 在所述主体的沿着纵向的左右两侧部,至少在所述排泄部相对部设置有当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立体褶裥,该立体褶裥包括:基壁部;和与该基壁部的上端部连接、弹性部件沿着纵向以拉伸状态配置的弹性伸缩部, 所述弹性伸缩部从所述基壁部的上端部向横向外侧伸出,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内侧缘与该上端部连接,该弹性伸缩部的沿着纵向的外侧缘不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其它构成部件接合而形成自由侧缘, 在所述前方部和所述后方部分别存在有:所述立体褶裥的纵向的端部的所述弹性伸缩部与所述主体接合而其伸缩性被阻碍的非伸缩区域;和位于比该非伸缩区域更靠纵向内侧的该弹性伸缩部的伸缩性没有被阻碍的伸缩区域, 在所述前方部的所述非伸缩区域与所述伸缩区域的边界,在纵向与所述横凹槽的纵向前端位于相同位置或位于比该纵向前端更靠纵向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自然状态下,在所述吸 收性物品的位于自所述横凹槽向纵向前侧的前端侧区域的横向中央区域,具有从所述肌肤相对面向非肌肤相对面凹陷的凹陷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的位于所述前端侧区域的部分,形成有沿横向延伸的可挠性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的位于所述凹陷部的部分的肌肤相对面,分散性地形成有多个点状凹部。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该吸收体的横向中央部的厚度比其周围区域的厚度厚且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中高部,该中高部包括通过所述排泄部相对部沿纵向延伸的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 所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位于比在所述后方部的所述非伸缩区域与所述伸缩区域的边界更靠纵向前侧,且该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与在该后方部的该边界的离开距离比所述立体褶裥的立起高度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具有该吸收体的横向中央部的厚度比其周围区域的厚度厚且向肌肤相对面侧突出的中高部,该中高部包括通过所述排泄部相对部沿纵向延伸的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 所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位于比在所述后方部的所述非伸缩区域与所述伸缩区域的边界更靠纵向前侧,且该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与在该后方部的该边界的离开距离比所述立体褶裥的立起高度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通过比所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更靠纵向后侧且沿横向延伸的假想直线,可在纵向折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在通过比所述排泄部相对中高区域的纵向后端更靠纵向后侧且沿横向延伸的假想直线,可在纵向折弯。
9.如权利要 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的肌肤相对面,沿与所述纵向和所述横向分别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线状的凹部形成为栅格状,该正面片由该凹部划分成多个区域。
【文档编号】A61F13/472GK203483579SQ201320338024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1日
【发明者】嶋本达男, 木村毅, 长原进介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