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78599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包括控制器、X球管和壳体,控制器和X球管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主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相连接,主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为其提供电源;驱动模块包括高频主逆变电路和高频灯丝逆变电路;所述高频主逆变电路包括脉宽调制器、反馈设定电压模块、报警控制模块、反馈输入模块和输出电压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移动方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
【专利说明】 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
【背景技术】
[0002]X射线机在医疗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医疗诊断、治疗、防护,受到了医疗行业及工作者的青睐,因此X射线机医疗设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003]但现有的X射线机存在诸多缺点,如体积和体重庞大,不易移动,在现场医疗中难以应用,导致病人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可靠性差,准确性不高,采用工频的X射线机输出波形纹波系数大,曝光参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差,使病人病情有时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判断;结构复杂,成本高,增加了一些医疗场所购置该医疗设备的费用。现有的X射线机存在诸多缺点使得X射线机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移动方便、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的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
[0005]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06]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包括控制器、X球管和壳体,控制器和X球管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主控制模块与驱动模块相连接,主控制模块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为其提供电源;驱动模块包括高频主逆变电路和高频灯丝逆变电路。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
[0008](I)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采用了高度集成各电路模块,具有体积小、移动方便的特点,特别适合对任何不便移动的病人或野外作X射线摄影。
[0009](2)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驱动模块采用了高频主逆变电路和高频灯丝逆变电路,使X球管的高压电源、灯丝电路电流稳定,从而保证了 X射线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主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控制器的原理框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电路图。
[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中高频主逆变电路反馈设定电压模块的电路图。
[0016]图中:1为壳体、2为主控制模块、3为驱动模块、4为电源模块、5为X球管、6为显示器、7为限速器、8为U型手提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2、3所示:
[0018] 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包括控制器、X球管5和壳体1,控制器和X球管5设置在壳体I内,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模块2、驱动模块3和电源模块4,主控制模块2与驱动模块3相连接,主控制模块2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 ;电源模块4分别与主控制模块2和驱动模块3相连接,电源模块4为其提供电源;驱动模块3包括高频主逆变电路和高频灯丝逆变电路。
[0019]所述高频主逆变电路包括脉宽调制器U3、反馈设定电压模块、报警控制模块、反馈输入模块和输出电压模块;
[0020]所述反馈设定电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运算放大器Ul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 ;信号输入端a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同时,信号输入端a分别与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同时,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输入端、控制信号b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都与地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VCCl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三管脚相连接,同时,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二管脚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与电源+VCCl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l、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一VCC相连接。
[0021]所述报警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六电容C6、第一极性电容C7和第一三极管Ql,信号输入端c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同时,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四管脚、第十五管脚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i 电阻Rll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 电阻Rll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负极都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同时,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负极都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四管脚相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
[0022]所述反馈输入模块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滑动变阻器RPl和第八电容CS,信号输入端d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一管脚连接,同时,第八电容CS、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
[0023]所述输出电压模块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二极性电容C9、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 ;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一管脚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脉宽调制器U3的第八管脚分别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CC2、第二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第二极性电容C9的负极与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输出端信号e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输出端信号f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都与电源+VCC2连接,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都与地相连接。
[0024]所述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一管脚为误差采样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二管脚为误差采样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三管脚为补偿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八管脚和第十一管脚为两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四管脚为基准电压输出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五管脚为控制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0025]所述壳体I 一侧成弯形状,壳体I内靠近弯形状一侧上端固定主控制模块2的印板,下端固定驱动模块3的印板;壳体I内弯形状另一侧上端固定电源模块4的印板,下端固定X球管5。
[0026]所述壳体I弯形状一侧上端设有开口,在开口处设有与开口大小相同的显示器6,显示器6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将信号传输给显示器6。
[0027]所述壳体I下端连接有限速器7,限速器7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限速器7。
[0028]所述壳体I异于弯形状一侧的相对应两侧活动连接U型手提架8。
[0029]所述壳体I采用不锈钢或铝制成。
[0030]所述壳体I表面采用油漆喷涂。
[00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32]所述主控制模块2采用单片机芯片,将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控制驱动模块3的输出,其中主控制模块2将反馈设定电压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信号输入端a上,驱动模块3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信号输出端b将控制信号传输给主控制模块2,主控制模块2将曝光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信号输入端c上,主控制模块2将反馈输入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信号输入端d上。
[0033]所述驱动模块3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脉宽调制器U3采用TL494芯片,其第一管脚、第二管脚分别为误差采样放大器的同向、反向输入端,第三管脚为补偿端,第四管脚为死区电平控制端,第五管脚、第六管脚分别为锯齿波发生器定时电容、电阻输入端,第七管脚为接地端,第八管脚、第九管脚、第十管脚第十一管脚为两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端,第十二管脚为工作电压输出端,第十三管脚为输出相位控制端,第十四管脚为5V基准电压输出端,第十五管脚、第十六管脚分别为控制放大器的同相、反向输入端。TL494芯片的第四管脚依次连接电容CIO、极性电容Cll后,再连接到L494芯片的第五管脚;TL494芯片的第六管脚依次连接滑动变阻器RP2、电阻R19后,再接地;TL494芯片的第七管脚、第九管脚、第十管脚、第十六管脚都接地JL494芯片的第十二管脚接24V电源;TL494芯片的第十三管脚通过电阻R18连接到TL494芯片的第十四管脚,同时,TL494芯片的第十三管脚连接电容C12后,再连接到地。
[0034]所述驱动模块3中高频主逆变电路的反馈设定电压模块控制反馈输出量,报警控制模块使脉宽调制器U3工作,在脉宽调制器U3正常工作状态下,脉宽调制器U3的第八管脚、第十一管脚分别输出50Hz脉宽调制信号,控制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的导通关断,得到输出端信号e和输出端信号f,从而控制X球管5中X球管两端的电压;曝光过程中,反馈输入模块与反馈设定电压比较,调整输出电压,使其稳定输出;高频灯丝逆变电路与高频主逆变电路所含模块形同,其功能是稳定灯丝逆变电源,提供稳定的电流给灯丝正常工作。
[0035]所述电源模块4连接其它模块,为其提供电源,可输出高频主逆变电路所需的15V的电源VCCl、24V的电源VCC2,以及其它模块所需的电压。
[0036]所述的各模块的印板均可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I上。
[0037]所述显示器6为液晶显示器6,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显示检测信息。
[0038]所述壳体I异于弯形状一侧的相对应两侧通过翻转定位装置活动连接U型手提架8。
[0039]所述壳体I采用不锈钢或铝制成。
[0040]所述壳体I表面采用油漆喷涂,美化本实用新型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壳体I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包括控制器、X球管(5)和壳体(I ),控制器和X球管(5)设置在壳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模块(2 )、驱动模块(3 )和电源模块(4),主控制模块(2)与驱动模块(3)相连接,主控制模块(2)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模块(3);电源模块(4)分别与主控制模块(2)和驱动模块(3)相连接,电源模块(4)为其提供电源;驱动模块(3)包括高频主逆变电路和高频灯丝逆变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频主逆变电路包括脉宽调制器(U3)、反馈设定电压模块、报警控制模块、反馈输入模块和输出电压模块; 所述反馈设定电压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一运算放大器(Ul)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信号输入端a与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同时,信号输入端a分别与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同时,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同时,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输入端、控制信号b相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电阻(R2)、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都与地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与电源+VCCl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三管脚相连接,同时,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二管脚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电源端与电源+VCCl相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电源端与电源一VCC相连接;所述报警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六电容(C6)、第一极性电容(C7)和第一三极管(Ql),信号输入端c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正极相连接,同时,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四管脚、第十五管脚相连接,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第十一电阻(Rll)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负极都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同时,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ll)的另一端、第一极性电容(C7)的负极都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四管脚相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反馈输入模块包括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一滑动变阻器(RPl)和第八电容(CS),信号输入端d分别与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一管脚连接,同时,第八电容(CS)、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动变阻器(RPl)的一端连接,第一滑动变阻器(RPl)的另一端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地相连接;所述输出电压模块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二极性电容(C9)、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和第五三极管(Q5);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一管脚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脉宽调制器(U3)的第八管脚分别与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VCC2、第二极性电容(C9)的正极相连接,第二极性电容(C9)的负极与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输出端信号e相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输出端信号f相连接,第二三极管(Q2)、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都与电源+VCC2连接,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的都与地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一管脚为误差采样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二管脚为误差采样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三管脚为补偿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八管脚和第十一管脚为两路脉宽调制方波输出晶体管的输出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四管脚为基准电压输出端,脉宽调制器(U3)的第十五管脚为控制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成弯形状,壳体(1)内靠近弯形状一侧上端固定主控制模块(2)的印板,下端固定驱动模块(3)的印板;壳体(1)内弯形状另一侧上端固定电源模块(4)的印板,下端固定X球管(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弯形状一侧上端设有开口,在开口处设有与开口大小相同的显示器(6),显示器(6)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将信号传输给显示器(6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端连接有限速器(7),限速器(7)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将控制信号传输给限速器(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异于弯形状一侧的相对应两侧活动连接U型手提架(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采用不锈钢或铝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高频X射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表面采用油漆喷涂。
【文档编号】A61B6/00GK203458393SQ201320431646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9日
【发明者】薛永兴, 毕谢伟 申请人:上海雄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