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034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机芯组件、传动机构及电器控制组件,行程控制组件,本体外设有按摩头组件与传动机构配合,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及揉捏机构,由电机带动柔性传动组件动作,再由柔性传动组件带动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进而由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带动行走机构及揉捏机构,采用同步带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蜗轮蜗杆,保留了蜗轮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大,噪音低的优点,克服了其传动效率低的缺点,且成本降低,再配合行程控制装置、及电器控制组件的改进,更能进一步的实现成本低,节能的效果。
【专利说明】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保健器材,涉及一种揉捏按摩垫,尤其与一种大大降低成本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有关。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健康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各种健身保健器材也因此被广泛使用,各种按摩产品以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而现有市场上的按摩揉捏机结构大致结构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机芯组件、传动机构及电器控制组件,行程控制组件,本体外设有按摩头组件与传动机构配合,纵观现有技术的按摩揉捏机构,其缺点在于:
[0003]1,传动机构:现有技术的传动机构中,其减速机构是由电机带动蜗轮蜗杆机构实现的,此种机构优点在于传动比大,噪音低,但最大的缺点在于传动效率低。
[0004]2,电器控制组件:现有技术的电器控制组件包括电源连接本体控制器,本体控制器通过弹弓线与机芯控制器连接,由于弹弓线成本高,导致整个按摩垫的成本增高。
[0005]3,行程控制组件:现有技术中,行程控制组件是设置在本体外壳上,在机芯及行程控制组件间需连接多条线路,且机芯在行走,所需的连接线也比较长,结构复杂,成本高。
[0006]4,按摩头组件:现有技术中,按摩头组件中设有使按摩头加热的加热灯板,加热灯板是设置在按摩头上,因此,按摩头上需要连接电线,也使结构变复杂,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揉捏按摩机芯,其结构简单,体积小,结构紧凑,最重要的是,其提供了一种新结构排列方式,且因其高速配合为单个齿轮传动,更简单,噪音小,静音效果更好。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
[0009]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机芯组件、传动机构及电器控制组件,行程控制组件,本体外设有按摩头组件与传动机构配合,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及揉捏机构,由电机带动柔性传动组件动作,再由柔性传动组件带动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进而由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带动行走机构及揉捏机构。
[0010]进一步,所述的柔性传动组件为由电机带动动作的同步带轮,梯开带,V带,楔带等带传动。
[0011]进一步,所述的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为与柔性传动组件配合的锥齿轮,斜齿轮,伞齿交错轴的传动机构。
[0012]进一步,所述的揉捏机构包括:电机的转轴连接带动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与锥齿轮配合,锥齿轮另与第一减速齿轮组配合,第一减速齿轮组的末级齿轮与按摩头组件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组末级齿轮轴同轴输出设置一减速齿轮,所述的减速齿轮带动第二减速齿轮组减速,第二减速齿轮组的末级齿轮与本体内的齿条配合带动整个机芯组件行走。
[0014]进一步,所述的电器控制组件包括:电源连接本体控制器,本体控制器通过排线与机芯控制器连接,(排线一般为3芯,4芯或多芯)。
[0015]进一步,所述的行程控制组件设置在机芯组件的机芯壳体中。
[0016]进一步,按摩垫上与所述的按摩头组件配合设有加热灯板,所述的加热灯板设置在所述的机芯组件的外壳上。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带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蜗轮蜗杆,保留了蜗轮蜗杆传动的传动比大,噪音低的优点,克服了其传动效率低的缺点,且成本降低,再配合行程控制装置、及电器控制组件的改进,更能进一步的实现成本低,节能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包括:本体1,本体I内设有机芯组件2、传动机构3及电器控制组件4,行程控制组件5,本体2外设有按摩头组件6与传动机构3配合,所述的传动机构3包括行走机构31及揉捏机构32,由电机带动柔性传动组件动作,再由柔性传动组件带动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进而由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带动行走机构31及揉捏机构32。
[0021 ] 其中,所述的柔性传动组件为由电机321带动动作的同步带轮322,采用同步带轮的传动,可以保留原有的蜗轮杆传动传动比大,噪音低的优点,且同时克服其传动效率低的缺点,又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采用V带或其它柔性传动组件来实现。
[0022]进一步,所述的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为与柔性传动组件配合的锥齿轮323,也可以为90度斜齿轮等其它实现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
[0023]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揉捏机构32包括:电机321带动同步带轮322,同步带轮322与锥齿轮323配合,锥齿轮323另与第一减速齿轮组324配合带动第一减速齿轮组324减速,第一减速齿轮组的末级齿轮与按摩头组件6连接带动按摩头组件6动作。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组末级齿轮轴同轴输出设置一减速齿轮311,所述的减速齿轮311带动第二减速齿轮组312减速,第二减速齿轮组312的末级齿轮与本体内的齿条313配合带动整个机芯组件行走。整个传动减速装置由上述的揉捏机构及行走机构配合,保留现有技术的优点的同时,也克服了其最大的缺点,同时达成降低成本,节能减排的效果。
[0024]进一步,所述的电器控制组件4包括:电源连接本体控制器41,本体控制器41通过排线42与机芯控制器43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弹弓线的连接方式,使结构更简单,成本也大大降低。
[0025]进一步,所述的行程控制组件5设置在机芯组件的机芯壳体中,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行程控制组件设置在本体内,导致线路长,结构复杂,从而也导致了增加成本,而本实用新型由于行程控制组件5设置在机芯组件的机芯壳体中,使连接的线路短,结构简单,成本低。[0026]进一步,与所述的按摩头组件配合设有加热灯板7,所述的加热灯板7设置在所述的机芯组件的外壳上,由于现有技术的加热灯板是设置在按摩头组件内,使按摩头组件内有线路连接,导致其成本增加,寿命低,而本实用新型由于加热灯板7设置在所述的机芯组件的外壳上,按摩头组件内不再有线路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寿命长。
[0027]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包括:本体,本体内设有机芯组件、传动机构及电器控制组件,行程控制组件,本体外设有按摩头组件与传动机构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行走机构及揉捏机构,由电机带动柔性传动组件动作,再由柔性传动组件带动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进而由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带动行走机构及揉捏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传动组件为由电机带动动作的同步带轮或梯开带或V带或楔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转换的传动机构为与柔性传动组件配合的锥齿轮或斜齿轮或伞齿交错轴的传动机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揉捏机构包括:电机的转轴连接带动同步带轮,同步带轮与锥齿轮配合,锥齿轮另与第一减速齿轮组配合,第一减速齿轮组的末级齿轮与按摩头组件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组末级齿轮轴同轴输出设置一减速齿轮,所述的减速齿轮带动第二减速齿轮组减速,第二减速齿轮组的末级齿轮与本体内的齿条配合带动整个机芯组件行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器控制组件包括:电源连接本体控制器,本体控制器通过排线与机芯控制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程控制组件设置在机芯组件的机芯壳体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行走揉捏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按摩垫上与所述的按摩头组件配合设有加热灯板,所述的加热灯板设置在所述的机芯组件的外壳上。
【文档编号】A61H7/00GK203591425SQ201320495772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张天斌, 王曲波 申请人:张天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