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助障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324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多用助障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多用助障车,它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若干个滑动轮、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至少一根限位固定带和手扶面。利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安装的滑动轮着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铰接处为圆心展开,在限位固定带的作用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保持一定的角度,限位固定带直接作用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可以防止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受力形变,病人在使用时,上半身略微前拱双手支撑在手扶面上,或者坐在手扶面上,本多用助障车利用滑动轮向前滑行,本多用助障车不会在病人行走时不会对腰腿部位产生额外的压力负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大大减轻腰椎、脊椎病患者行走时产生的痛楚。
【专利说明】多用助障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助障车。
【背景技术】
[0002]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经常受到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疼等疾病的困扰,移动和行走受到很大影响,行动时,会照成腰部受力,进而剧烈疼痛,而且很多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因素不能进行手术,必须忍受上述病症带来的不便。
[0003]目前,患有上述病症的老年人行走时通常需要外部的辅助器械帮助其行走,一般都使用手杖,但是手杖只能起到方便行走的目的,并不能减缓痛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多用助障车,该多用助障车在日常行走时,分担身体上部给腰椎带来的压力,减轻病人行走时的疼痛。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助障车,它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若干个滑动轮、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至少一根限位固定带和手扶面;
[0006]所述的第一支架为倒置的U型杆,包括平行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一连接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平行放置,并且第一杆体上端和第二杆体上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体固定,第一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杆体下端和第二杆体下端,第一支撑轴上安装有若干滑动轮;
[0007]所述的第二支架为倒置的U型杆,包括平行的第三杆体、第四杆体和第二连接杆体,第三杆体与第四杆体之间平行放置,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架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距离,并且第三杆体上端和第四杆体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体固定,第二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杆体下端和第四杆体下端,第二支撑轴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滑动轮;
[0008]第二支架放置在第一支架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第二支架中部和与第一支架中部铰接,第一连接杆体和第二连接杆体之间通过手扶面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之间通过至少一根限位固定带连接。
[0009]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本多用助障车放置在地上,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安装的滑动轮着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以铰接处为圆心展开,在限位固定带的作用下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保持一定的角度,限位固定带直接作用在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上,可以防止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受力形变,病人在使用时,上半身略微前拱双手支撑在手扶面上,或者坐在手扶面上,本多用助障车利用滑动轮向前滑行,本多用助障车不会在病人行走时不会对腰腿部位产生额外的压力负担。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大大减轻腰椎、脊椎病患者彳了走时广生的痛楚。
[0011]本多用助障车的第一支撑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滑动轮;所述的第二支撑轴中部安装一个第二滑动轮,第二滑动轮为万向轮;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三个滑动轮使本多用助障车保持稳定,而且第二滑动轮为万向轮可以方便改变前行方向。
[0012]本多用助障车的第二支架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固定连接有载物杆;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增加第二支架的稳固性。
[0013]本多用助障车的载物杆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带与至少一个限位固定带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收起本多用助障车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角度变小,弹性连接带自身弹力作用在对应的限位固定带上,使得限位固定带不会随意摆动。
[0014]本多用助障车的载物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重物挂钩;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方便使用。
[0015]本多用助障车的第一支撑轴表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刹车片,所述的刹车片的位置与第二支撑轴上的滑动轮位置对应。
[0016]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路况不适应滑动轮滑动时,将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折叠至两者之间的角度至最小,第一支撑轴上的刹车片抵靠在第二支撑轴上对应的滑动轮表面,防止滑动轮随意转动。
[0017]本多用助障车的手扶面上固定连接有缠绕带,缠绕带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装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缠绕带缠绕在第一支架的第一连接杆体和第二支架的第二连接杆体上,可以调节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所成的角度,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调节手扶面的高度,当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所成的角度最小时,减小本多用助障车所占空间,而且可以代替普通拐棍使用,作为辅助行走的器械。
[0018]本多用助障车的可拆卸连接装置为尼龙粘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多用助障车实施例的一种使用状态图。
[0020]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1]图3是本多用助障车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
[0022]图4是本多用助障车实施例的又一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至2所示,
[0024]多用助障车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支撑轴3、两个第一滑动轮5、第二支撑轴4、两个第二滑动轮6、两根限位固定带8、载物杆7、缠绕带10和手扶面9 ;
[0025]第一支架I为倒置的U型杆,包括平行的第一杆体la、第二杆体Ib和第一连接杆体lc,第一杆体Ia与第二杆体Ib之间平行放置,并且第一杆体Ia上端和第二杆体Ib上端有第一连接杆体lc。
[0026]第一支撑轴3两端分别与第一杆体Ia下端和第二杆体Ib下端焊接,第一支撑轴3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滑动轮5,第一支撑轴3中部外壁上粘接有一个刹车片3a。
[0027]第二支架2为倒置的U型杆,包括平行的第三杆体2a、第四杆体2b和第二连接杆体2c,第三杆体2a与第四杆体2b之间平行放置,第三杆体2a和第四杆体2b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架I的第一杆体Ia与第二杆体Ib之间距离,第三杆体2a上端和第四杆体2b上端之间有第二连接杆体2c。
[0028]第二支架2中部设置有载物杆7,载物杆7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第二支架2的第三杆体2a和第四杆体2b中部,载物杆7上挂有一个重物挂钩7a。
[0029]第二支撑轴4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杆体2a下端和第四杆体2b下端,第二支撑轴4中部安装有一个第二滑动轮6,第二滑动轮6为一个万向轮。
[0030]第二支架2放置在第一支架I的第一杆体Ia和第二杆体Ib之间,第二支架2中部和与第一支架I中部通过销轴连接,两个销轴的旋转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0031]第一支撑轴3和第二支撑轴4之间通过两根限位固定带8连接,每根限位固定带8中部与弹性连接带7b的一端固定,弹性连接带7b的另一端固定在载物杆7,弹性连接带7b为弹性皮筋。
[0032]第一连接杆体Ic和第二连接杆体2c之间缝有手扶面9,手扶面9下端面上缝有缠绕带10,缠绕带10的长度大于两部手扶面9的长度,缠绕带10上缝有尼龙粘扣,分别公扣IOa和母扣10b,公扣IOa都设置在缠绕带10的反面前端,母扣IOb设置在缠绕带10的正面,母扣IOb的走向与缠绕带10的走向一致。
[0033]如图1至2所示
[0034]使用时,本多用助障车放置在地上,两个第一滑动轮5和第二滑动轮6着地,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以销轴的旋转轴线处为圆心移动,在限位固定带8的作用下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呈最大角度,病人在使用时,上半身略微前拱,双手支撑在手扶面9上,推动本多用助障车向前行走,利用第一滑动轮5和第二滑动轮6分担病人自身重力和本多用助障车的重量,本多用助障车减少病人行走时对腰椎或脊椎的压力,大大缓解病人的行走时产生的痛楚,而且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呈最大角度,病人也可以坐在手扶面上,利用双腿向前滑动(也可适用腿脚残疾的残障人士)。
[0035]如图3所示
[0036]病人可以根据自身的身高臂长调节手扶面9的高度,具体操作为将缠绕带10缠绕在第一连接杆体Ic和第二连接杆体2c上,并通过尼龙粘扣固定,使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上之间所成的角度可调节,手扶面9的位置伴随着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上之间所成的角度变小而抬高,病人因自身身高因素调节手扶面的高度,方便不同病人使用。
[0037]如图3所示
[0038]如果遇到台阶或者不适合滑动轮滑动的地方,则可以折叠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
2,使得第一支架I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所成的角度最小,第一支撑轴3上的刹车片3a抵靠在第二滑动轮6表面,防止第二滑动轮6随意转动,然后将缠绕带10缠绕在第一连接杆体Ic和第二连接杆体2c上,并通过尼龙粘扣固定,保持折叠状态,减小本多用助障车所占空间,而且可以代替普通拐棍使用,作为辅助行走的器械。
[0039]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用助障车,其特征为:它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若干个滑动轮、第一支撑轴、第二支撑轴、至少一根限位固定带和手扶面; 所述的第一支架为倒置的U型杆,包括平行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一连接杆体,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平行放置,并且第一杆体上端和第二杆体上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体固定,第一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杆体下端和第二杆体下端,第一支撑轴上安装有若干滑动轮; 所述的第二支架为倒置的U型杆,包括平行的第三杆体、第四杆体和第二连接杆体,第三杆体与第四杆体之间平行放置,第三杆体和第四杆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支架的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之间距离,并且第三杆体上端和第四杆体上端通过第二连接杆体固定,第二支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三杆体下端和第四杆体下端,第二支撑轴上安装有至少一个滑动轮; 第二支架放置在第一支架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之间,第二支架中部和与第一支架中部铰接,第一连接杆体和第二连接杆体之间通过手扶面连接,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之间通过至少一根限位固定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撑轴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滑动轮;所述的第二支撑轴中部安装一个第二滑动轮,第二滑动轮为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支架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固定连接有载物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载物杆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带与至少一个限位固定带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载物杆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重物挂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支撑轴表面固定有至少一个刹车片,所述的刹车片的位置与第二支撑轴上的滑动轮位置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手扶面上固定连接有缠绕带,缠绕带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用助障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可拆卸连接装置为尼龙粘扣,尼龙粘扣包括相互配合的公扣和母扣。
【文档编号】A61H3/04GK203468971SQ201320507000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0日
【发明者】瞿洪贵 申请人:瞿洪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