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腔穿刺引流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包括:针体,针体由针头和针座构成,针头固定在针座上,针头的头部侧壁上设有第一孔,针头的外围包裹有针套,针套的头部设有第二孔,针座上设有凹槽,凹槽上方设有线座,线座通过连接块与凹槽连接,线座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孔,线座内与第三孔对应处设置有前套环,线座内部设置有通道,通道与连接块连通,线座的顶面设有方形槽,方形槽的两侧设有滑轨,滑轨上设有滑盖,滑盖与滑轨垂直的侧壁上设有刀片,在线座内设有后套环和第四孔,前套环和后套环通过联合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十分方便,省去了繁杂的操作,提高了医生的治疗效率,解决了置入导丝过程中增加了导丝对胸腹腔内脏器及组织的损伤的问题。
【专利说明】胸腹腔穿刺引流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针。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传统的引流步骤较多,操作复杂,需较为熟练的操作医师执行穿刺引流,且置入导丝过程中增加了导丝对胸腹腔内脏器及组织的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更实用,更方便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包括: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由针头和针座构成,针头固定在针座上,针头的头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孔,针头的外围包裹有针套,针套的头部与第一孔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的针座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线座,线座通过连接块与凹槽连接,线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孔,线座内与第三孔对应处设置有前套环,线座内部设置有通道,通道与连接块连通,线座的顶面设置有方形槽,方形槽的两侧设置有滑轨,滑轨上设置有滑盖,滑盖与滑轨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刀片,在线座内以线座重心为对称点与前套环和第三孔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后套环和第四孔,前套环和后套环通过联合线连接。
[0005]所述的滑盖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且橡胶层的厚度和滑盖的厚度之和与方形槽的深度相同。
[0006]所述的联合线一端连接在前套环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孔和第一孔,再穿过连接块和通道,从外部穿过第四孔与后套环连接。
[0007]所述的连接块为圆柱体结构。
[0008]所述的前套环的圆心与第三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
[0009]所述的后套环的圆心与第四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
[0010]所述的凹槽内壁与连接块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螺纹。
[0011]本实用新型操作十分方便,省去了繁杂的操作,提高了医生的治疗效率,解决了置入导丝过程中增加了导丝对胸腹腔内脏器及组织的损伤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线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4]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包括:针体,针体由针头I和针座2构成,针头I固定在针座2上,针头I的头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孔3,针头I的外围包裹有针套17,针套17的头部与第一孔3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孔4,所述的针座2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线座9,线座9通过连接块10与凹槽连接,线座9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孔5,线座9内与第三孔5对应处设置有前套环7,线座9内部设置有通道15,通道15与连接块10连通,线座9的顶面设置有方形槽18,方形槽18的两侧设置有滑轨11,滑轨11上设置有滑盖12,滑盖12与滑轨11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刀片13,在线座9内以线座9重心为对称点与前套环7和第三孔5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后套环8和第四孔6,前套环7和后套环8通过联合线16连接,滑盖12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14,且橡胶层14的厚度和滑盖12的厚度之和与方形槽18的深度相同,联合线16 —端连接在前套环7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孔4和第一孔3,再穿过连接块10和通道15,从外部穿过第四孔6与后套环8连接,连接块10为圆柱体结构,前套环7的圆心与第三孔5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后套环8的圆心与第四孔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凹槽内壁与连接块1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螺纹,针体刺入病人体内,针套17随针头I 一同进入病人体内,然后推动滑盖12,滑盖12沿滑轨11移动,当刀片13经过通道15时,将穿过通道15的联合线16切断,并将通道15堵上,橡胶层14使滑盖12与通道15的密封性更好,此时,手持第三孔5处的联合线16,拉出剩余的联合线16,然后按正常治疗工序操作即可。
[0015]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包括:针体,针体由针头I和针座2构成,针头I固定在针座2上,针头I的头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孔3,针头I的外围包裹有针套17,针套17的头部与第一孔3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孔4,所述的针座2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线座9,线座9通过连接块10与凹槽连接,线座9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孔5,线座9内与第三孔5对应处设置有前套环7,线座9内部设置有通道15,通道15与连接块10连通,线座9的顶面设置有方形槽18,方形槽18的两侧设置有滑轨11,滑轨11上设置有滑盖12,滑盖12与滑轨11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刀片13,在线座9内以线座9重心为对称点与前套环7和第三孔5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后套环8和第四孔6,前套环7和后套环8通过联合线16连接,滑盖12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14,且橡胶层14的厚度和滑盖12的厚度之和与方形槽18的深度相同,联合线16 —端连接在前套环7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孔4和第一孔3,再穿过连接块10和通道15,从外部穿过第四孔6与后套环8连接,连接块10为圆心圆柱体结构,前套环7的圆心与第三孔5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后套环8的圆心与第四孔6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凹槽内壁与连接块10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螺纹,若不需要采用联合线16时,在治疗前可先将线座9取下,可当普通针管使用。
[0016]本实用新型操作十分方便,省去了繁杂的操作,提高了医生的治疗效率,解决了置入导丝过程中增加了导丝对胸腹腔内脏器及组织的损伤的问题。
【权利要求】
1.一种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包括: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体由针头和针座构成,针头固定在针座上,针头的头部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孔,针头的外围包裹有针套,针套的头部与第一孔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的针座上设置有凹槽,凹槽上方设置有线座,线座通过连接块与凹槽连接,线座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孔,线座内与第三孔对应处设置有前套环,线座内部设置有通道,通道与连接块连通,线座的顶面设置有方形槽,方形槽的两侧设置有滑轨,滑轨上设置有滑盖,滑盖与滑轨垂直的侧壁上设置有刀片,在线座内以线座重心为对称点与前套环和第三孔对应位置上设置有后套环和第四孔,前套环和后套环通过联合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盖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且橡胶层的厚度和滑盖的厚度之和与方形槽的深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合线一端连接在前套环上,另一端通过第二孔和第一孔,再穿过连接块和通道,从外部穿过第四孔与后套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块为圆柱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套环的圆心与第三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套环的圆心与第四孔的圆心之间的连线与针体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胸腹腔穿刺引流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内壁与连接块的外壁上均设置有螺纹。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468704SQ201320546692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4日
【发明者】秦靖宜, 王勇, 仝麟龙, 杨文魁, 朱盛兴, 韩文豪, 刘磊, 仝现州 申请人:郑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