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43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在引流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双气囊,该双气囊蘑菇状的双气囊结构;在接近菇柄状的小套囊尾部的一端,且沿引流导管外管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压迫止血的固定夹,引流导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鸭嘴阀,鸭嘴阀深入至球体,内部,在鸭嘴阀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内盖,密封内盖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外盖,密封外盖与球体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有效满足胸腔闭式引流术仪器转运便携、适应范围广等现场急救的需要,同时蘑菇套囊的双套囊结构,能够有效适应固定胸腔内和肋间组织时双套囊之间产生的压力差,以方便固定胸壁内侧组织。特别适用于急性创伤引起的气胸、血气胸救治。
【专利说明】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胸外伤是战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件中发生率较高的创伤。胸外伤主要有肋骨骨折和肺挫裂伤,这两种伤情均会造成血气胸。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气胸又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血气胸是指气胸出血系胸膜粘连带内的血管被撕断所致。当急性失血时,伤员可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另夕卜,中量以上的血胸可因胸腔内血液积存,压迫肺脏,使通气功能受到影响,造成呼吸功能障碍,同时胸膜腔内的大量出血,可压迫纵膈,使纵膈移位,造成血液回流受阻,加重循环功能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胸腔闭式引流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气/积液的有效方法。
[0003]然而,能否及时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是决定急救成功的关键。国内外胸部创伤救治中均强调了早期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必要性。目前军队卫勤急救所采用措施为用手术刀胸腔闭式引流,专业技术强,操作复杂、费时,难于掌握,而且所使用的胸腔引流装置体积大、不便携带。这些特点使得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方法难以应用于现场战地的急救。据统计,美国每年15万例创伤致死患者中,胸部创伤致死患者25%。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截至8月1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0人受伤,失踪17939人。目前,消除地震从现实看近乎不可能,而降低地震死伤危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回顾、总结汶川地震急救时,发现我国创伤救治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一定差距,不仅与缺乏系统救治程序和相关急救知识有关,而且与缺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即时急救装备有很大关系。
[0004]然而,目前现有经皮穿刺置入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经PubMed检索,未发现国外文献报道。然而,国内对经皮穿刺置入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改进主要表现为:引流管固定均是采用内球囊和外挡板设计,内球囊与外挡板之间存在较大距离间隙,这对于不同胸壁厚度的伤员来说,引流管的固定不够严密。引流袋均为单向活瓣的引流袋,单向活瓣只限制了引流袋的回流与污染,但是上述这些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满足胸腔闭式引流术仪器转运便携、适应范围广等现场急救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者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该引流管操作方便,可以一次性使用,且经济成本低廉。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在引流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双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双气囊为一个菇盖型的大套囊和一个菇柄状的小套囊,大套囊与小套囊组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的双气囊结构;在接近菇柄状的小套囊尾部的一端,且沿引流导管外管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压迫止血的固定夹,引流导管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鸭嘴阀,鸭嘴阀深入至球体,内部,在鸭嘴阀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内盖,密封内盖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外盖,密封外盖与球体相连;沿引流导管管壁设置有分别与大套囊和小套囊相连通的充气管,充气管依次与指示气囊、单向阀相串联。
[0008]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其他技术特点:
[0009]所述的固定夹为双卡套嵌于引流导管管壁外侧。
[0010]所述的密封外盖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帽,在球体底部设置有下盖帽。
[0011]所述的靠近菇盖型大套囊远端的表面上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靠近大套囊近端的横截面为矩形。
[0012]所述的球体的容积为300ml。
[00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其他技术优点:
[0014](I)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简化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易于掌握与推广,部队基层卫生人员经简短培训后即可使用。(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管操作简便,步骤简单,能在1-2分钟内完成置管、固定和引流。(3)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管体积小,便于携带,可装备基层卫生连队。(4)使用该胸腔引流管不受体位影响,特别适合战时伤员的后送转运。(5)蘑菇型套囊便于适应固定胸腔内和肋间组织时双套囊之间产生的压力差。(6 )通过分别对大套囊和小套囊进行单向充气,能够有效实现两个套囊之间的压力平衡。(7)可拆卸血液负压引流装置的设计,方便医护人员操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中各符号分别表示以下含义:1、大套囊,2、小套囊,3、固定夹,4、引流导管,5、上盖帽,6、封密内盖,7、封密外盖,8、鸭嘴阀,9、球体,10、下盖帽,11、充气管,12、指示气囊,13、单向阀。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4,在引流导管4的一端设置有双气囊,该双气囊为一个菇盖型的大套囊I和一个菇柄状的小套囊2,大套囊I与小套囊组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的双气囊结构。靠近菇盖型大套囊I远端的表面上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方便气体以及液体的引流。靠近大套囊I近端的横截面为矩形,以方便固定胸壁内侧组织。
[0020]在接近菇柄状的小套囊2尾部的一端,且沿引流导管4外管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压迫止血的固定夹3,该固定夹3为双卡套嵌于引流导管4管壁外侧。固定夹3发挥整体配合,起到固定、压迫止血作用。
[0021]引流导管4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鸭嘴阀8,鸭嘴阀8置入至球体9,内部,在鸭嘴阀8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内盖6,密封内盖6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外盖7,密封外盖7与球体9相连。球体9为手榴弹式血液负压引流装置,容积为300ml,置入球体9内部的鸭嘴阀8为负压引流装置,实现气体和液体单向引流。
[0022]沿引流导管4管壁设置有分别与大套囊I和小套囊2相连通的充气管11,充气管11依次与指示气囊12、单向阀13相串联。分别为大套囊I和小套囊2进行充气目的是为了确保两个套囊的压力均衡,防止两个套囊单独同时充气时造成的套囊表面破损。为了便于协助医护人员使用区分,分别与大套囊I和小套囊2相连通的充气管11所采用的材料颜色不同,可分别将其设置为无色透明状和浅蓝色透明状。
[0023]在密封外盖7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帽5,在球体9底部设置有下盖帽10。设置上盖帽5和下盖帽10便于将引流管引流后的液体转存,导出。
[0024]本实用新型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有效满足胸腔闭式引流术仪器转运便携、适应范围广等现场急救的需要,同时蘑菇套囊的双套囊结构,能够有效适应固定胸腔内和肋间组织时双套囊之间产生的压力差,以方便固定胸壁内侧组织。特别适用于急性创伤引起的气胸、血气胸救治。
【权利要求】
1.一种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包括引流导管(4),在引流导管(4)的一端设置有双气囊,其特征在于:该双气囊为一个菇盖型的大套囊(I)和一个菇柄状的小套囊(2),大套囊(O与小套囊组合在一起形成蘑菇状的双气囊结构;在接近菇柄状的小套囊(2)尾部的一端,且沿引流导管(4)外管壁设置有用于固定、压迫止血的固定夹(3),引流导管(4)的另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鸭嘴阀(8),鸭嘴阀(8)深入至球体(9),内部,在鸭嘴阀(8)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内盖(6),密封内盖(6)的外部设置有密封外盖(7),密封外盖(7)与球体(9)相连;沿引流导管(4)管壁设置有分别与大套囊(I)和小套囊(2)相连通的充气管(11),充气管(11)依次与指示气囊(12)、单向阀(13)相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夹(3)为双卡套嵌于引流导管(4)管壁外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外盖(7)的上方设置有上盖帽(5 ),在球体(9 )底部设置有下盖帽(10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靠近菇盖型大套囊(I)远端的表面上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靠近大套囊(I)近端的横截面为矩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蘑菇套囊式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体(9)的容积为300ml ο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436671SQ20132057800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王强, 髙子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