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2776阅读:7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本实用新型的咬口器包括压舌端、手柄端和环形套;其中,压舌端和手柄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环形套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环形套通过通孔套在压舌端和手柄端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一定直径的棒状咬口器,将患者的口腔打开并保持充分大的状态,有利于对口腔进行吸痰、口腔护理等操作,直至操作完成;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咬口器设置有环形圈,既可以保证压舌端进入口腔的深度,又可以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不被患者咬伤;采用无毒环保的软质材料,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专利说明】—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留置鼻饲胃管、气管插管及气管套管的患者越来越多,许多患者意识清楚,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对此类患者进行的医疗行为如吸痰、口腔护理等,由于操作具有侵入性常使患者抗拒及反抗,从而使医疗操作不易进行。及时吸出痰液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坐重要的方法,口腔护理是插管患者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的护理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命及减少并发症都起到积极作用。患者的抗拒及不配合表现为不张口或者用牙齿咬住操作用具(如吸痰管、血管钳等),使口腔不能充分打开,操作无法进行及彻底完成。在患者抗拒或者不易配合情况下,须在其口腔进行吸痰、口腔护理等操作时,通常采用咬口器将患者的口腔打开并保持充分大的状态,直至操作完成。
[000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咬口器有木质压舌板、勺子、口咽通气管等工具,但这几种工具均存在各自的弊端。压舌板作为口腔护理包内常备物品,在临床上使用意义较小。首先,如图1所示,压舌板作为一种木质材料的板状物品,因其厚度仅为0.15cm,将其放入患者口中并不能使口腔成分打开。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DRE型可控式吸痰管,型号有10#、12#、14#、16#、18#、20#、22#,常用型号为14#,吸痰管的管径为0.4cm,因此在口腔内进行吸痰,必须使口腔充分打开的距离> 0.4cm。而压舌板的厚度仅为0.15cm,因此将其放入口腔不能将口腔打开,完成吸痰。实验证明,当把压舌板放入口腔内,患者处于抗拒状态时,口腔是闭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吸痰或者口腔护理等需在口腔内进行的操作时无法完成的。且压舌板的材料为木质结构,在患者抗拒时能轻易将其咬断,因此材料本身具有危险性。勺子作为咬口器在临床中也有使用,但勺子的材料为金属材质,在患者抗拒情况下放入口腔,会损伤口腔及咽部黏膜,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临床上可用口咽通气导管(如图2所示)使口腔打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口咽通气导管的具有一定弯度和长度,在患者已经经鼻留置气管插管或在咽部留置气管套管的情况下,再从口腔放入口咽通气导管,易增加患者痛苦,加剧其抗拒心理,因此在临床上也不易推广使用。
[0004]鉴于以上现有的各种咬口器均存在弊端,不易被临床上广泛使用,因此急需研制出能够使口腔充分打开的辅助工具。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
[0007]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包括压舌端、手柄端和环形套;其中,压舌端和手柄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环形套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环形套通过通孔套在压舌端和手柄端之间。[0008]连接在一起的压舌端和手柄端为棒状,总长度在8?15cm之间。
[0009]压舌端为扁平状,最前端具有一定的弧度,形成鸭嘴型弧度。压舌端深入至口腔内部,一方面可以向下压住舌头,另一方面患者的牙齿咬住压舌端靠近环形套的部位,可以将患者的口腔打开并保持充分大的状态,直至操作完成。压舌端靠近环形套的一端直径最大,直径的范围在I?2cm之间,以使得吸痰管等工具可以深入口腔内部进行操作。压舌端的长3?5cm之间。
[0010]在压舌端和手柄端之间设置环形套,一方面可以抵住压舌端进入口腔的深度,避免压舌端进入口腔太深伤害患者的口腔,另一方面可以挡住患者的牙齿,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不被患者咬伤,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
[0011]咬口器的材料采用无毒环保的软质材料,如无毒环保的食用级聚丙烯PP、食用级硅胶等,以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并且不损伤牙齿。咬口器的材料如果便宜,可以一次性使用,这样避免交叉感染等;若材料如果相对价格很高,但比较结实耐磨,可以消毒后反复使用。
[0012]进一步,在手柄端设置有表面粗糙的防滑结构,从而可以增大手与手柄端之间的摩擦,方便操作且不易脱落。
[0013]连接在一起的压舌端和手柄端,即可以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也可以为两个分立的部分。压舌端和手柄端为分立的两部分,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个整体。连接部为设置在手柄端的前端的卡槽,压舌端通过卡槽,与手柄端连接成一个整体。或者连接部采用螺旋连接,在压舌端的底部采用突出的外螺纹,并在手柄端的前端采用相应的内螺纹孔。压舌端和手柄端为分立的两个部分,从而压舌端可以为一次性的,手柄端则可以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将压舌端的末端与手柄端连接;使用后,将压舌端取下,下次使用时更换新的,这样不仅避免了交叉感染,而且这种部分更换,节省了成本。
[00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0015]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一定直径的棒状咬口器,将患者的口腔打开并保持充分大的状态,有利于对口腔进行吸痰、口腔护理等操作,直至操作完成;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咬口器设置有环形圈,既可以保证压舌端进入口腔的深度,又可以防止医护人员的手不被患者咬伤;采用无毒环保的软质材料,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压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口咽通气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的实施例二的分立的压舌端和手柄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包括压舌端1、手柄端2和环形套3 ;其中,压舌端I和手柄端2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环形套3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环形套3通过通孔套在压舌端I和手柄端2之间。在手柄端2设置防滑结构21,从而可以增大手与手柄端之间的摩擦,方便操作且不易脱落。
[0023]压舌端I为扁平状,最前端具有一定的弧度,形成鸭嘴型弧度。压舌端I深入至口腔内部;压舌端靠近手柄端的一端直径最大,直径的范围在I?2cm之间,本实施例中,直径为 1.2cm。
[0024]咬口器的材料采用无毒环保的食用级硅胶。棒状的主体长度为9cm,压舌端的长度为 4cm。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压舌端I和手柄端2为分立的两部分,通过设置在手柄端2的前端的卡槽,压舌端I与手柄端2连接成一个整体。压舌端I为一次性的,手柄端2可以反复使用。防滑结构21采用防滑材料,并且表面具有粗糙的结构。
[0027]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公布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用保持口腔张开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口器包括压舌端(I)、手柄端(2)和环形套(3);其中,压舌端和手柄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环形套(3)的中间设置有通孔,环形套(3 )通过通孔套在压舌端(I)和手柄端(2 )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在一起的压舌端(I)和手柄端(2)为棒状,总长度在8?15cm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端(I)为扁平状,最前端具有一定的弧度,形成鸭嘴型弧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端(I)靠近环形套(3)的一端直径最大,直径的范围在I?2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舌端(I)的长度在3?5c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口器的材料采用无毒环保的软质材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防滑结构(21),所述防滑结构(21)设置在手柄端(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在一起的压舌端(I)和手柄端(2)为一个无缝连接的整体;或者所述压舌端(I)和手柄端(2)为分立的两部分,通过连接部连接成一个整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采用螺旋连接,在所述压舌端(O的底部采用突出的外螺纹,并在所述手柄端(2)的前端采用相应的内螺纹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咬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设置在手柄端(2)的前端的卡槽,所述压舌端(I)通过卡槽与所述手柄端(2 )连接成一个整体。
【文档编号】A61M29/00GK203539852SQ201320591064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4日
【发明者】任晓静, 张小兰, 杨丽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