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4152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该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包含一管状保护套、至少一纵向调整件、一调整环以及一固定环。其中,管状保护套为软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一上开口与一下开口,其内周面纵向连接至少一内管。纵向调整件穿过内管,一端连接管状保护套下端且另一端伸出管状保护套上端。调整环为软性材料制成并连接上开口,调整环的外周面环设有一横向调整件。固定环为弹性材料制成且连接管状保护套的下开口。借此,医护人员可以一手拉住纵向调整件伸出管状保护套上端的一端,另一手向下推移调整环即可调整伤口保护撑开器的纵向长度,因此仅需单人即可操作,并且使用上较为简单且方便。
【专利说明】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为关于一种适用于微创手术的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特别是一种可以容易调整长度与固定的保护撑开器。
【背景技术】
[0002]微创手术具有术后伤口较小而痛苦较轻微的优点,因此成为当代外科手术的新趋势。然而微创手术在进行时,例如进行腹腔手术,需先以一穿刺器穿刺腹腔以形成一小开孔,之后医护人员再以拉钩适度使开孔扩张以进行手术。一般来说,手术时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包括上述的拉钩都为金属材质制成,因此在手术进行时,若没有使用保护撑开器,这些医疗器械很容易对开孔附近的组织造成伤害,甚至引发细菌感染。
[0003]保护撑开器在使用时,必须配合病人的皮层与脂肪层的厚度来调整保护撑开器的纵向长度,而传统的保护撑开豁是以翻折保护撑开器的固定环的方式来调整长度,并且保护撑开器本身的触感偏硬,而且医护人员均带着手套,使得医护人员在翻折固定环时必须两个人同时操作而无法单独完成,因此使用上相当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能够单人调整保护撑开器的纵向长度,以增进保护撑开器使用上的便利性。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包含一管状保护套、至少一纵向调整件、一调整环以及一固定环。其中,管状保护套为软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一上开口与一下开口,其纵向连接至少一内管。纵向调整件穿过内管且一端连接管状保护套的下端,另一端伸出管状保护套的上端。调整环为软性材料制成并连接上开口,调整环的外周面环设有一横向调整件。固定环为具有弹性且可适当变形的材料制成,并且固定环连接下开口。
[0006]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中,该调整环与该固定环都呈圆环形。
[0007]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中,该横向调整件为一可调整的束带。
[0008]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中,该管状保护套的材质为聚氨
基甲酸酯。
[0009]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中,该内管与该纵向调整件的数量均为二个。
[0010]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中,该纵向调整件为一拉绳。
[0011]借此,医护人员可以一手拉住纵向调整件伸出管状保护套上端的一端,另一手向下推移调整环即可调整伤口保护器的纵向长度,因此仅需单人即可操作,并且使用上较为简单且方便。[0012]优选地,纵向调整件为一拉绳,而横向调整件为一可调整的束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保护撑开器的立体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保护撑开器的局部剖面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保护撑开器的使用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保护撑开器的局部剖视图。
[0017]【符号说明】
[0018]1-保护撑开器;[0019]10-管状保护套;
[0020]11-上开口;
[0021]12-下开口;
[0022]13-内管;
[0023]20-拉绳;
[0024]30_ 调整环;
[0025]31-束带;
[0026]40-固定环;
[0027]50-拉环;
[0028]C-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能更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第一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所提供保护撑开器I的主要元件包含有一管状保护套10、一拉绳20、一调整环30以及一固定环40,各元件的结构以及相互间的关系详述如下:
[0030]请首先参考图1至图2,管状保护套10呈圆管状并为软性材料制成,例如:聚氨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管状保护套10的上端具有一上开口 11且下端具有一下开口 12,管状保护套10具有一内管13,内管13纵向连接管状保护套10的内周面,在本实施例中,内管13的上端与上开口 11贴齐,而内管13的下端延伸到管状保护套10的下端。
[0031]拉绳20穿设于内管13内,并且拉绳20的一端随着内管13延伸至管状保护套10的下端并与的连接,而拉绳20的另一端伸出内管13的上端并且连接一拉环50。
[0032]调整环30呈圆环形并为软性材料制成,调整环30同轴连接上开口 11,并且调整环30的外周面环设了一束带31,束带31为可调整的设计且其材质为尼龙。由于束带31的调整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0033]固定环40为弹性材料制成,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环40呈圆环形并且同轴连接下开口 12。
[0034]请参考图3,当医护人员在进行腹腔微创手术时,先在病人的腹腔刺穿一开孔,之后将保护撑开器I的固定环40作适当地变形以塞入开孔。固定环40因为弹性的关系会恢复成圆环形进而固定在开孔内而不易被拉出,随后医护人员可插入套管C以固定开孔大小,完成后即可进行保护撑开器I的纵向长度调整作业。医护人员可以一手拉住拉环50,另一手将保护撑开器I的调整环30向下推移,被推移的调整环30会带动管状保护套10顺着拉绳而向下移动,直到靠近腹腔表皮的部分为止,如此即完成长度调整动作。医护人员之后再将位于调整环30上的束带31扣紧,使调整环30能够密合于套管C的外周面,手术医师即可开始进行微创手术。
[0035]因为保护撑开器I的管状保护套10完整地包覆在套管C上,使得套管C并不会直接接触开孔而不会对开孔附近的组织造成伤害。另外保护撑开器I在进行纵向长度调整时,仅需单人双手即可完成长度调整动作,因此使用上较为简单而且方便。
[0036]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第二实施例,请参考图4,第二实施例的主要元件大致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主要差异在于管状保护套10的内管13的数量为二个并且相对地纵向设置于管状保护套10的内周面上并连接管状保护套10的内周面。拉绳20的数量也为二。该二拉绳20分别穿设于该二内管13内并都连接管状保护套10的下端。如此,医护人员可以同时一手拉住该二拉绳20,另一手进行长度调整动作,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该二拉绳20使管状保护套10能顺着该二拉绳20而更规则地往下调整长度。
[0037]最后,必须再次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前述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其他等同元件的替代变化,也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管状保护套,为软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一上开口与一下开口,该管状保护套纵向连接至少一内管,该内管为柔软材料制成; 至少一纵向调整件,分别穿设于该至少一内管内,该纵向调整件一端连接该管状保护套的下端并且另一端伸出该内管的上端; 一调整环,为软性材料制成并连接该上开口,该调整环的外周面环设有一横向调整件; 一固定环,为具有弹性且可适当变形的材料制成,该固定环连接该下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其中该调整环与该固定环都呈圆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其中该横向调整件为一可调整的束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其中该管状保护套的材质为聚氨基甲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其中该内管与该纵向调整件的数量均为二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手术表面伤口用保护撑开器,其中该纵向调整件为一拉绳。
【文档编号】A61B17/02GK203597986SQ201320632455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4日
【发明者】施佳宏, 邱俊达, 叶延铭 申请人:财团法人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 康健生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