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挂设于床架上,包括可折叠的座体和与所述座体拆卸连接的座底,所述座体由前端板、后端板以及可折合的两侧板围成,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后端板上设有挂设于所述床架上的挂钩,于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痰瓶上设置的吸痰管的管夹组件,使用时,将支撑座挂设于床架上,吸痰瓶放置于支撑座内,固定吸痰瓶,不需要使用时,将座体折叠,减少占用空间,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
【背景技术】
[0002]在临床医疗中,许多病人无法自主咳嗽,需要人工辅助吸痰,以保持呼吸道的通常,便于肺部通气,目前,给病人吸痰使用的一次性吸痰装置,包括吸痰瓶和吸痰管,吸痰瓶顶部活动连接有两根吸引管,其中一根与吸痰管相连,并连接病人的呼吸道,另一根与负压管连接,并连接到负压机,吸痰瓶的容积一般在2升左右,吸痰装置在每次为病人吸完痰后扔掉使用过的吸痰管,需要再次吸痰时,再装上吸痰管,痰液储存于吸痰瓶内。
[0003]在使用时,吸痰瓶无处固定,随意放置在病床旁边,带来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痰瓶无处固定,使用不便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的技术方案是,挂设于床架上,包括可折叠的座体和与所述座体拆卸连接的座底,所述座体由前端板、后端板以及可折合的两侧板围成,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后端板上设有可挂设于所述床架上的挂钩,于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痰瓶上设置的吸痰管的管夹组件。
[0006]具体地,所述侧板包括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前端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所述后端板转动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一端设有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条,所述第一插条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孔相对应的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座,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座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设有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条,所述第二插条设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一连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动孔相对应的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三转动孔与所述第四转动孔内。
[0009]具体地,所述后端板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相邻两所述第二连接座形成第三插槽,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另一端设有插可设于所述第三插槽内的第三插条,所述第三插条设有第五转动孔,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五转动孔相对应的第六转动孔,所述第三转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五转动孔与所述第六转动孔内。
[0010]具体地,所述管夹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可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活动板,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后端板的顶端,所述活动板的前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痰管的管夹。[0011]进一步地,所述管夹组件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螺杆,所述固定座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活动板设有通孔,所述螺杆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前端板凸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座底的第一凸块,所述后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的第二凸块,所述座底压设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上。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的有益效果在于:座体可折叠,使用时,将支撑座挂设于床架上,打开座体,将座底安装于座体内,吸痰瓶放置于支撑座内,当不需要使用支撑座时,将座底取出,将座体折合成一体,减小占用空间,活动板上的管夹可用于夹住吸痰管,起到固定吸痰管的作用,活动板相对固定板可转动,即当需要固定吸痰管时,将活动板竖起,将吸痰管安装于管夹内,当需要收合座体时,将活动板倾倒,减小占用空间,操作简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固定吸痰瓶的装配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端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板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活动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座,用于固定吸痰瓶2,支撑座挂设于床架上,支撑座包括座体11和座底12,座体11可折叠,座底12可拆卸安装于座体11内,座体11由前端板110、后端板111以及可折合的两侧板112围成,侧板112的两端分别与如端板110、后端板111转动连接,后端板111上设有可挂设在床架上的挂钩1110,吸疲瓶2设有吸痰管21,支撑座还包括用于固定吸痰管21的管夹组件16,管夹组件16设置于座体11上。
[0025]在本实施例中,侧板112具有折合功能,侧板112的两端分别与前端板110、后端板112转动连接,拉动前端板110,可使侧板112打开或折合成一体,继而实现座体11的打开或折合,当需要固定吸痰瓶2时,将支撑座挂设于床架上,打开座体11,将座底12安装于座体11内,座底12不仅用于承托吸痰瓶2,同时也支撑座体11,座体11不会发生变形,当取出吸痰瓶2,收折座体11时,推动前端板110,使得侧板112折合,继而座体11收合,操作简单,座体11可收纳,占用空间小,此外,吸痰管21与病人的呼吸道连接,由于吸痰管21的长度较长,若吸痰管21出现弯折现象,无法及时为病人排除痰液,导致病人呼吸不畅,产生不良结果,管夹组件16固定吸痰管21,使得吸痰管21不易发生弯折或打结现象,确保吸痰装置的正常使用。
[002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板112包括第一转动板1121和第二转动板1122,第一转动板1121通过第一转动轴13与第二转动板1122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1121通过第二转动轴14与前端板110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板1122通过第三转动轴15与后端板111转动连接,拉动前端板110,第一转动板1121与前端板110的连接处、第一转动板1121与第二转动板1122的连接处、第二转动板1122与后端板111的连接处均发生转动,收合后的座体11占用空间小,收折方便。
[0027]如图1、图4与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转动板1122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条11221,第一转动板1121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插条11221相适配的第一插槽11211,第一插条11221插设于第一插槽11211内,第一插条11221设有第一转动孔112211,第一转动板1121设有与第一转动孔112211相对应的第二转动孔11212,第一转动轴13插设于第一转动孔112211与第二转动孔11212内,当第一转动板1121与第二转动板1122发生转动时,第一插条11221在第一插槽11211内转动,继而实现侧板112收合,座体11收折呈一体。
[0028]如图1、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板110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座1101,相邻两第一连接座1101形成第二插槽1102,第一转动板112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插槽1102相适配的第二插条11213,第二插条11213插设于第二插槽1102内,第二插条11213设有第三转动孔112131,第一连接座1101设有与第三转动孔112131相对应的第四转动孔11011,第二转动轴14插设于第三转动孔112131与第四转动孔11011内,当第一转动板1121相对前端板110发生转动时,第二插条11213在第二插槽1102内发生转动,前端板110向后端板111靠拢,实现收合座体11的目的,当需要打开座体11时,前端板110带动第一转动板1121转动,第一转动板1121带动第二转动板1122转动,即可打开座体11,操作简单。
[0029]如图1、图2与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端板111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1111,相邻两第二连接座1111形成第三插槽1112,第二转动板112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三插槽1112相适配的第三插条11222,第三插条11222插设于第三插槽1112内,第三插条11222设有第五转动孔112221,第二连接座1111设有与第五转动孔112221相对应的第六转动孔11111,第三转动轴15插设于第五转动孔112221与第六转动孔11111内,当拉动前端板110时,第一转动板1121带动第二转动板1122转动,从而完全打开座体11,操作简单。
[0030]如图1与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组件16包括固定板161和活动板162,活动板162可相对固定板161转动,固定板161固设于后端板111的顶端1113,活动板162的前端面设有用于固定吸痰管21的管夹1621,当需要固定吸痰管21时,将活动板162竖立设置,将吸痰管21安装于管夹1621内,此时确保活动板162不会出现转动,固定在管夹1621内的吸痰管21可消除弯折或打结现象,当吸痰瓶2从支撑座内取出,不需要固定吸痰管21时,将活动板162倾倒放置,收纳于座体11内,节省空间。
[0031]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61上设置一转轴,活动板162设置有转动孔,转轴穿设于转动孔内,活动板162可绕转轴转动,在固定座161的侧端设置挡板,挡板可相对固定座161转动,当活动板162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转动挡板使其抵顶于活动板162的侧端,活动板162不会再转动,当需要收合活动板162时,再次转动挡板,活动板162自由转动。
[0032]如图1、图6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夹组件16还包括转动件163,转动件163包括螺杆1631和设于螺杆1631端部的螺帽1632,固定座161设有与螺杆1631相适配的螺纹孔1611,活动板162设有通孔1622,螺杆1631贯穿通孔1622与螺纹1611螺纹连接。
[0033]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操作转动件163实现活动板162的转动,把吸痰管21安装于管夹1621内时,将转动件163从固定座161上取下,将活动板162调整呈竖直状,在旋紧螺杆1631,由于螺帽1632抵顶于活动板162的前端面,因此确保在使用过程中,活动板162不会出现倾斜,当需要更换吸痰管21时,将吸痰管21从管夹1621上取下,将转动件163从固定座161上取下,可以将活动板162倾倒放置,减小管夹组件16的占用空间,且操作简单。
[0034]如图1、图2与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板110凸设有用于固定座底12的第一凸块1103,后端板111设有与第一凸块1103相对的第二凸块1114,座底12的底端面压设于第一凸块1103与第二凸块1114上,座底12拆卸方便。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挂设于床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座体和与所述座体拆卸连接的座底,所述座体由前端板、后端板以及可折合的两侧板围成,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端板、所述后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后端板上设有可挂设于所述床架上的挂钩,于所述座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痰瓶上设置的吸痰管的管夹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一转动轴与所述第二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通过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前端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第三转动轴与所述后端板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一端间隔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一端设有可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的第一插条,所述第一插条设有第一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转动孔相对应的第二转动孔,所述第一转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孔与所述第二转动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座,相邻两所述第一连接座形成第二插槽,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另一端设有可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内的第二插条,所述第二插条设有第三转动孔,所述第一连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三转动孔相对应的第四转动孔,所述第二转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三转动孔与所述第四转动孔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板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座,相邻两所述第二连接座形成第三插槽,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另一端设有插可设于所述第三插槽内的第三插条,所述第三插条设有第五转动孔,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与所述第五转动孔相对应的第六转动孔,所述第三转动轴插设于所述第五转动孔与所述第六转动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组件包括固定座和可相对所述固定座转动的活动板,所述固定座固设于所述后端板的顶端,所述活动板的前端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吸痰管的管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夹组件还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螺杆,所述固定座设有与所述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活动板设有通孔,所述螺杆贯穿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固定吸痰瓶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板凸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座底的第一凸块,所述后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对的第二凸块,所述座底压设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上。
【文档编号】A61M25/02GK203539762SQ20132073971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0日
【发明者】邱锦芳, 邓小嫡 申请人:邱锦芳, 邓小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