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84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包括牵引机构和翻转机构。牵引机构包括U形支架、滑轮Ⅰ、牵引线和牵引重物;U形支架一端固定在翻身床的外圆盘上,另一端连接滑轮Ⅰ;牵引线的一端穿过滑轮Ⅰ并连接牵引重物,另一端穿过翻身床的外圆盘和内圆盘的中心孔进入翻身床。翻转机构包括滑轮Ⅱ、滑轮Ⅲ、连接支架Ⅰ、连接支架Ⅱ、调节杆和定位装置;连接支架Ⅰ一端固定在内圆盘的支撑杆上,另一端连接滑轮Ⅱ;连接支架Ⅱ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的支撑杆上,另一端连接定位装置;调节杆一端与定位装置连接,另一端固定滑轮Ⅲ。牵引线进入翻身床后依次通过滑轮Ⅱ、滑轮Ⅲ后与牵引带相连。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翻身同时不间断牵引。
【专利说明】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种各样的复合伤越来越多,比如车祸致烧伤并骨折、爆炸烧伤并多处骨折、老年骨折患者后期压疮、老年烧伤合并无法手术的陈旧性骨折等多种复合伤。尽管目前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成功率较高,骨折牵引或术后牵引愈合也较好,但对于烧伤复合伤患者,抢救大面积烧伤同时治疗骨折,尚需要持续牵引,抢救成功后及烧伤治疗一定阶段后再行手术治疗,或某些患者只能以持续骨牵引为治疗骨折方法。
[0003]大面积烧伤合并骨折患者的抢救治疗时间较长,一般先行烧伤抢救治疗,再行骨折手术治疗。在烧伤治疗中,使用翻身床给患者翻身为不可替代的预防创面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良好方法。早期不能手术的骨折,如不行持续骨牵引,会并发骨畸形愈合、骨不连等严重并发症;尚有身体条件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需要长期骨牵引,待骨折自行愈合。为了避免不良后果发生或满足某些要求保守治疗的骨折患者,迫切需要在翻身床上持续骨牵引。
[0004]专利号为ZL201120486224.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烧伤翻身床,但没有相应的骨牵引装置,而目前临床所使用的骨牵引器也不能完美结合于该翻身床上,导致在使用该翻身床时存在翻身时必须去除牵引,待翻身完毕后再次骨折对位安置牵引器,不能达到对骨折的持续牵引,严重影响骨折牵引效果的问题。我们考虑设计一套与上述翻身床配合使用的持续骨牵引器,使其达到在翻身时不间断牵引。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临床需要和现有装置的缺陷,设计一套与现有的烧伤翻身床配合使用的持续骨牵引器,以达到翻身时不用拆除、重装牵引器,实现不间断牵引的目的;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包括牵引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U形支架、滑轮1、牵引线和牵引重物,所述U形支架一端固定在翻身床外侧的外圆盘上,另一端连接滑轮I ;所述牵引线的一端穿过滑轮I并连接牵引重物,另一端穿过翻身床上的外圆盘和内圆盘的中心孔而进入翻身床。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滑轮I1、滑轮II1、连接支架1、连接支架I1、调节杆和定位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支架I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的支撑杆上,连接支架I的另一端连接滑轮II,使滑轮II处于翻身床的俯卧床板与仰卧床板之间;所述连接支架II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的支撑杆上,连接支架II的另一端连接定位装置;所述调节杆一端与定位装置连接,另一端固定滑轮III。所述牵引线进入翻身床后依次通过滑轮I1、滑轮III而与牵引带相连。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上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盒、设置于盒内壁的定位凸块和安装在盒内的滑块,其中,所述滑块内侧具有能与定位凸块卡合固定的凹槽,滑块外侧与调节杆连接。通过调节滑块在定位盒内的位置,由调节杆带动滑轮III改变位置,可以实现牵引方向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患者或不同体位的牵引要求。
[0008]进一步的,所述U形支架的一端插入翻身床外圆盘上的套管内而固定在翻身床外侦U。当翻身床翻转时,固定在外侧的U形支架不会随翻身床翻转。
[0009]将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配合翻身床使用,当翻身床的内圆盘带动俯卧床板与仰卧床板旋转180°使它们互换位置时,牵引机构位置保持不变,翻转机构在内圆盘带动下随同翻转180°,实现患者翻身同时不间断牵引;通过调节定位装置带动牵引方向改变,能够满足不同患者或不同体位的牵引要求。
[00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便捷,实现了翻身同时不间断牵引,有利于患者骨折的良好愈合,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牵引线的力走向图。
[0014]附图中:1-U形支架,2-滑轮I,4_牵引线,5-牵引重物,6-滑轮II,7-滑轮III,8-连接支架I,9_连接支架II,10-调节杆,11-定位装置,12-定位盒,13-定位凸块,14滑块,15-外圆盘,16-内圆盘,17-支撑杆,18-俯卧床板,19-仰卧床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包括牵引机构和翻转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U形支架1、滑轮I 2、牵引线4和牵引重物5,所述U形支架I的一端插入翻身床外圆盘15上的套管内而固定在翻身床外侧,另一端连接滑轮I 2;所述牵引线4的一端穿过滑轮I 2并连接牵引重物5,另一端穿过翻身床上的外圆盘15和内圆盘16的中心孔而进入翻身床。
[0017]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滑轮II 6、滑轮III 7、连接支架I 8、连接支架II 9、调节杆10和定位装置11,其中,所述连接支架I 8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16的支撑杆17上,连接支架I 8的另一端连接滑轮II 6,使滑轮II 6处于翻身床的俯卧床板18与仰卧床板19之间;所述连接支架II 9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16的支撑杆17上,连接支架II 9的另一端连接定位装置11 ;所述调节杆10 —端与定位装置11连接,另一端固定滑轮III 7。所述牵引线4进入翻身床后依次通过滑轮II 6、滑轮III 7而与牵引带相连。
[0018]优选的,上述定位装置11包括定位盒12、设置于盒内壁的定位凸块13和安装在盒内的滑块14,其中,所述滑块14内侧具有能与定位凸块13卡合固定的凹槽,滑块14外侧与调节杆10连接,所述滑块14可以为螺帽。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牵引线4的力走向图,其中,虚线为垂直方向的力,实线为水平方向的力。
[0020]将本实用新型的牵引器结合现有翻身床使用,由于牵引机构设置于翻身床的外圆盘15上,翻转机构设置在翻身床的内圆盘16上;翻身床通过内圆盘16的旋转实现床身的翻转,外圆盘15作为支撑结构不随床身翻转;因此,当牵引器的翻转机构随内圆盘16旋转180°使俯卧床板18与仰卧床板19互换位置时,牵引器的牵引机构位置不发生变动;患者翻身前后不用拆除、重装牵引器,实现了骨折处的持续牵引,避免产生骨畸形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后果。根据不同患者或不同体位的牵引需求,医护人员只需在翻身床翻转后检查或调节定位装置11,改变牵引方向以适合牵引需求即可,不需对牵引器进行大幅度调整,从而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1]本实用新型中,牵引重物5的重量可根据需要调整。
[0022]显然,上述描述的所有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机构和翻转机构: 所述牵引机构包括U形支架(I)、滑轮I (2)、牵引线(4)和牵引重物(5),所述U形支架(I)一端固定在翻身床外侧的外圆盘(15)上,另一端连接滑轮I (2);所述牵引线(4)的一端穿过滑轮I (2)并连接牵引重物(5),另一端穿过翻身床的外圆盘(15)和内圆盘(16)的中心孔而进入翻身床; 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滑轮II (6)、滑轮111(7)、连接支架I (8)、连接支架II (9)、调节杆(10)和定位装置(11),其中,所述连接支架1(8)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16)的支撑杆(17)上,连接支架I (8)的另一端连接滑轮II (6),使滑轮II (6)处于翻身床的俯卧床板(18)与仰卧床板(19 )之间;所述连接支架II (9 )的一端固定在内圆盘(16 )的支撑杆(17 )上,连接支架II (9)的另一端连接定位装置(11);所述调节杆(10) —端与定位装置(11)连接,另一端固定滑轮111(7); 所述牵引线(4)进入翻身床后依次通过滑轮II (6)、滑轮111(7)而与牵引带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11)包括定位盒(12)、设置于盒内壁的定位凸块(13)和安装在盒内的滑块(14),其中,所述滑块(14)内侧具有能与定位凸块(13)卡合固定的凹槽,滑块(14)外侧与调节杆(1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翻身床的持续牵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支架(I)的一端插入翻身床外圆盘(15)上的套管内而固定在翻身床外侧。
【文档编号】A61G7/05GK203598156SQ20132080297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彭代智, 何斌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