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型空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40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自进型空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包括导丝手柄、金属导丝、鼻饲管接头及中空管体,其中:鼻饲管接头与管体连接固定,导丝手柄与金属导丝连接固定,金属导丝穿过鼻饲管接头插入管体内;所述管体的前端为负重部,负重部的末端设置有外表面为弧形的堵头;管体靠近负重部的管壁上设置有输送孔;所述负重部的管体内间隔设置有不锈钢钢珠,管体的管壁上还具有用于判断管体进入深度的刻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操作便捷、不会对消化道造成损伤的优点。
【专利说明】自进型空肠营养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置入便捷、高效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0002]危重患者长期卧床,不能正常进食;加之机体因应激、感染、创伤等因素常处于高代谢状态,能量消耗与营养丢失增加,致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而营养障碍会进一步增加感染、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对患者愈后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对于危重病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0003]长期临床观察表明肠内营养并发症相对较少,早期行肠内营养可有效保护患者消化道粘膜,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减少细菌移位及感染的发生。但危重病患者常有胃肠道并发症,例如:严重创伤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因早期胃和十二指肠张力及动力减弱,致使运动障碍、排空迟缓,有可能导致胃扩张;合并脓毒症时由于肠道细菌迁移,可并发腹胀等症状;危重病患者因长期卧床和极度营养不良,致使全身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分解增力口,常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严重创伤患者合并胰腺疾病、胃十二指肠外伤、幽门梗阻、十二指肠瘘等多种并发症。
[0004]由于胃肠道解剖与病理功能的缘故,胃管营养往往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上述情况只有通过空肠营养才能达到较好的改善。
[0005]目前空肠营养管多采用盲插法或在胃镜、X线引导下置入。盲插法置入成功率较低,且易损伤消化道,造成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胃镜引导下置入成功率相对较高,但操作复杂,需要无痛麻醉和一定的技巧才能实现,且重症患者多不能耐受;采用X线引导下置入,需要在DSA下经导丝放置,而部分基层医院未配备DSA设备,因此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急需设计一种简单易操作,且能减少置入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痛苦的空肠营养管。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临床需要和现有器材的缺陷,设计一种能依靠消化道蠕动自主进入并能观察进入深度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具有结构紧凑、操作便捷的优点,同时不会对消化道造成损伤。
[0007]本实用新型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包括导丝手柄、金属导丝、鼻饲管接头及中空管体,其中:鼻饲管接头与管体连接固定,导丝手柄与金属导丝连接固定,金属导丝穿过鼻饲管接头插入管体内;所述管体的前端为负重部,负重部的末端设置有堵头,该堵头包括弧形端和卡接端,其中,卡接端的直径与管体的内圆直径相匹配,弧形端的直径大于管体的内圆直径,当卡接端伸入管体内与管体的内壁形成密封连接时,弧形端位于管体端口之外;管体靠近负重部的管壁上还设置有输送孔;所述负重部的管体内间隔设置有不锈钢钢珠,管体的管壁上还具有用于判断管体进入深度的刻度。[0008]为便于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和防止输送孔堵塞,所述设置在管体上的输送孔为交错排布的通孔。为防止液体反流,及空气进入肠腔引起胀气,上述鼻饲管接头的端口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闭合鼻饲管接头的翻盖。为保证管体负重部的灵活性,防止不锈钢钢珠在管体内滑动堆积,导致其不能顺利地通过鼻咽部和幽门,所述不锈钢钢珠卡合固定在管体内,不锈钢钢珠的直径大于管体的内圆直径,且相邻两个不锈钢钢珠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钢珠的直径。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1、管体的负重部采用间隔设置的不锈钢钢珠,既增加了管体末端重量,又保证了导管的韧性,便于管体随消化道运动进入空肠。2、管体端口设置有弧形堵头,在置入过程中能有效保护消化道黏膜,避免对消化道造成医源性损伤;3、管体管壁带有刻度,方便从营养管外口观察管体插入深度,判断管体插入位置。4、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对人体刺激性小,操作便捷,不会对消化道造成损伤,减少患者痛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管体的A-A剖视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堵头部分的示意图;
[0013]图中:1-导丝手柄,2-金属导丝,3-鼻饲管接头,301-翻盖,4-管体,
[0014]401-输送孔,402-堵头,403-不锈钢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参见附图1和2,本实用新型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包括导丝手柄1、金属导丝2、鼻饲管接头3及中空管体4,所述管体4为柔软的橡胶透明管体,金属导丝2为具有韧性的医用金属丝,其中:鼻饲管接头3与管体4粘接或插接固定,导丝手柄I与金属导丝2通过粘接或插接方式连接固定,也可以一体成型;所述金属导丝2穿过鼻饲管接头3插入管体4内,金属导丝2表面可以涂布润滑液,以减少与管体4内壁的摩擦,导丝手柄I可与鼻饲管接头3胀接;所述管体4的前端为负重部,负重部的末端设置有堵头402,该堵头402包括弧形端和卡接端,其中,卡接端的直径与管体4的内圆直径相匹配,弧形端的直径大于管体4的内圆直径,当卡接端伸入管体4内与管体4的内壁形成密封连接时,弧形端位于管体4端口之夕卜,以避免在置入营养管的过程中损伤消化道黏膜;管体4靠近负重部的管壁上还设置有交错排布的输送孔401,以便于向空肠内注入营养液和防止输送孔401堵塞;所述负重部的管体4内间隔设置有不锈钢钢珠403,既增加了管体4末端的重量,又保证了管体4的韧性,有利于管体4随消化道运动进入空肠;管体4的管壁上设置有用于判断管体4进入深度的刻度,所述刻度可以是在管体4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印制的刻度标尺,也可以是直接在管体4的外表面雕刻加工的刻度标尺,从而方便从管体4外口观察管体4的插入深度,判断管体4的插入位置。
[0017]如图1所示,鼻饲管接头3的端口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闭合鼻饲管接头3的翻盖301,不使用时盖上翻盖301,可以防止液体反流,和避免空气从管体4进入肠腔引起胀气。
[0018]如图2所示,不锈钢钢珠403卡合固定在管体4内,不锈钢钢珠403的直径大于管体4的内圆直径,且相邻两个不锈钢钢珠403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钢珠的直径,优选的该间距为0.5cm-lcm0以防止不锈钢钢珠403在管体4内滑动堆积,保证管体4的韧性及负重部的灵活性。
[0019]上述堵头402可以为塑料或不锈钢材质,通过胀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管体4内。优选的,上述堵头402为不锈钢材质,用以增加管体4前端的重量,利于管体4随消化道运动进入空肠。
[0020]参见附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堵头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堵头402可以是一颗部分伸出管体4端口的不锈钢钢珠,该不锈钢钢珠的直径大于管体4的内圆直径,其伸出管体4的部分不超过钢珠体积的1/2,一方面可以避免在置入营养管的过程中损伤消化道黏膜,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管体4前端的重量,利于管体4随消化道运动进入空肠。
[0021]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首先,手持导丝手柄I将导丝2伸入管体4的空腔中,使管体4呈支撑状;然后,在导丝2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下,使管体4通过人体口腔或鼻腔伸入到胃内;再通过对手柄I的控制决定导丝2走向,引导管体4的负重部接近胃幽门部,然后将导丝2抽出;最后,管体在不锈钢钢珠的重力和胃肠蠕动的双重作用下进入空肠中,实现自进型空肠营养管的放置。在放置过程中,可根据管壁上的刻度从营养管外口观察管体4插入深度,判断管体4的插入位置,或者由管体4吸出液体的pH值大小对管体4插入深度进行粗略估计。由于不锈钢钢珠在X线或CT下呈高密度影,也可以通过X线或CT来确定管体4的前端在人体内的具体位置。
[0022]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对人体刺激性小,置入过程无需依靠胃镜、X射线,能够在体外观察导管插入深度,判断导管插入位置,缩短置入时间、提高置入效率,避免因多次置入对患者造成痛苦。
[0023]显然,上述描述的所有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包括导丝手柄(I)、金属导丝(2)、鼻饲管接头(3)及中空管体(4),其中:鼻饲管接头(3)与管体(4)连接固定,导丝手柄(I)与金属导丝(2)连接固定,金属导丝(2)穿过鼻饲管接头(3)插入管体(4)内;所述管体(4)的前端为负重部,负重部的末端设置有堵头(402),在管体(4)靠近负重部的管壁上还设置有输送孔(401);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部的管体(4)内间隔设置有不锈钢钢珠(403),所述堵头(402)的外表面为弧形,管体(4)的管壁上还具有用于判断管体(4)进入深度的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管体(4)上的输送孔(401)为交错排布的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饲管接头(3)的端口上设置有用于开启或闭合鼻饲管接头(3)的翻盖(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钢珠(403)卡合固定在管体(4)内,不锈钢钢珠(403)的直径大于管体(4)的内圆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管体(4)内的相邻两个不锈钢钢珠(403)之间的间距不小于钢珠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02)包括弧形端和卡接端,所述卡接端的直径与管体(4)的内圆直径相匹配,所述弧形端的截面直径大于管体(4)的内圆直径,当所述卡接端伸入管体(4)内与管体(4)的内壁形成密封连接,弧形端位于管体(4)端口之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进型空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402)为一颗部分伸出管体(4)端口的不锈钢钢珠,该不锈钢钢珠的直径大于管体(4)的内圆直径,其伸出管体(4)的部分不超过钢珠体积的1/2。
【文档编号】A61J15/00GK203598248SQ20132080294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彭代智, 张宜澜, 何斌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