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消毒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9042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肤消毒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皮肤消毒器,包括有外壳和容置于该外壳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擦拭端设置有海绵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容置有消毒液的封闭玻璃管,所述外壳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可挤压所述内管并致其内的消毒液流出的侧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更为简单的结构,通过设置于外壳上的可按压侧翼结构来实现对内管的挤压,保证一次性消毒器的简单易行的操作;而且,在外壳上还设置有防压装置,能够在不使用时防止误操作,提高消毒器的运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另外,外壳上的小孔还可以控制破碎后内管中流出液体的流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控制消毒液的出液量。
【专利说明】一种皮肤消毒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器,特别是一种皮肤消毒器。
【背景技术】
[0002]临床医学上,医生在进行手术前都需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传统的消毒方式主要用镊子夹住纱布,然后蘸取碘酊、医用酒精等消毒液进行手术前的皮肤消毒。这种消毒方法使用前的准备工作较多,而且使用器材较多,可携带性差,消毒液的涂抹也难以做到均匀。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如专利号为ZL200720030502.4的中国实用新型《皮肤消毒器》、专利号为ZL200920350357.7的中国实用新型《医用消毒器》等专利分别公开了一种可用于医用消毒的消毒器,上述专利中所涉及的消毒器内都设置有阀门结构,通过阀门的启闭来控制消毒液的使用,这种结构的消毒器多可以实现反复多次的使用,但是,这种非一次性使用的消毒器对阀门的密封性要求很高,而且便携性差,一旦阀门在多次启闭后失效,会产生消毒液的侧漏或喷洒的问题,造成消毒器无法正常使用,还会给运输和存储带来一定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皮肤消毒器。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皮肤消毒器,包括有外壳和容置于该外壳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擦拭端设置有海绵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容置有消毒液的封闭玻璃管,所述外壳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可挤压所述内管并致其内的消毒液流出的侧翼。
[0006]为了方便操作,作为优选,所述侧翼为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上且呈翅膀状的塑料压杆,所述外壳在所述侧翼的尾部还设有防压装置。防压装置能够起到支撑侧翼的作用,能够防止外力对侧翼的误操作,避免因为误压侧翼而将外壳中的内管挤碎。
[0007]所述的防压装置可以简单地为支撑侧翼和外壳外壁的弹簧或者支撑侧翼外壳外壁的可拆卸杆件,考虑到装配方便且安装可靠,作为优选,防压装置可由以下结构实现:该防压装置包括有圆形的套环和成型于该套环两侧的支撑臂,其中,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侧翼相连。
[0008]为了保证可活动连接和方便拆卸,作为优选,每一所述侧翼的内侧在靠近尾部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每一所述支撑臂的外端设置有能与相对应侧翼的卡槽实现插接配合的卡头。当不使用时,防压装置套设在外壳上,支撑臂上的卡头和侧翼的卡槽插接固定,当需要使用时,将卡头和卡槽分离,防压装置可以整个从外壳上拆卸下来,侧翼能够实现自由伸缩。
[0009]为了尽可能的增大可接触的作用面积,提高消毒液的利用率,作为优选,所述的海绵块呈三角形或圆形或椭圆形。[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外壳侧壁上还开设有可与该外壳内腔相连通的小孔。该小孔可以用来控制破碎后内管中流出的消毒液流速,当手指将小孔完全封闭后,内管中的消毒液流速较慢,当手指移开小孔后,由于外部压力的作用,可以加速内管中流出的消毒液的流速,保证消毒液的出液率。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更为简单的结构,通过设置于外壳上的可按压侧翼结构来实现对内管的挤压,保证一次性消毒器的简单易行的操作;而且,在外壳上还设置有防压装置,能够在不使用时防止误操作,提高消毒器的运输和存储的安全性;另外,外壳上的小孔还可以控制破碎后内管中流出液体的流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控制消毒液的出液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医用皮肤消毒器,该皮肤消毒器包括有筒状塑料外壳I,该外壳I的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开口的擦拭端13,外壳I中容置有内管2,外壳I的擦拭端13设置有海绵块3,为了尽可能的扩大接触面积,并使得消毒液分布均匀,海绵块3可以为三角形或圆形或椭圆形;其中,外壳I为塑料壳体,内管2为容置有消毒液的封闭玻璃管,夕卜壳I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可挤压并使得该内管2破碎的侧翼11,内管2破碎后,内管2中的消毒液可以从内管2流入外壳I内腔中,并最终从外壳I的擦拭端13渗出。
[0017]侧翼11为呈翅膀状的塑料压杆,侧翼11的翅尖固定连接于外壳I上,侧翼11的翅中也连接在外壳I上,该翅中与外壳I之间的连接为可折断的折痕结构,外壳I在侧翼11的翅尾还设有防压装置,防压装置包括有圆形的套环41和成型于该套环41两侧的支撑臂42,每一侧翼11的内侧在靠近翅尾的位置开设有卡槽111,每一支撑臂42的外端设置有能与相对应侧翼11的卡槽111实现插接配合的卡头421,其中,套环41可活动地套设于外壳I之外,支撑臂42的卡头421与对应的侧翼11内侧的卡槽111为可拆卸的插接配合,防压装置能够让消毒器在未使用时避免误操作,防止侧翼11受外力挤压,当使用时,可以将防压装置整个拆下,侧翼11即可通过接触外壳I挤压内管2,使得破碎内管2的消毒液从外壳I的擦拭端13渗出。
[0018]为了控制消毒液的流速,还可以在外壳I的侧壁上开设有可与该外壳I内腔相连通的小孔12,该小孔12可以调节消毒液的流速,当用手指按住而将小孔12封闭时,此时消毒液流速慢,当手指拿开而使得小孔12敞开时,此时消毒液流速快。
[0019]本实施例的消毒器利用手握住消毒器外壳I两侧的侧翼11 (塑料手柄),进而挤压塑料外壳I从而将外壳I中的玻璃内管2挤碎,使得消毒液流至海绵块3进行消毒操作,而且,在消毒器外壳I靠近尾部的地方设有可拆卸的防压装置,能够防止消毒器因受外力误操作而导致玻璃内管2破碎,避免消毒液流出而失效。本实施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具备防止误操作的防压装置,使得运输和存储更为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皮肤消毒器,包括有外壳和容置于该外壳中的内管,所述外壳的擦拭端设置有海绵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为容置有消毒液的封闭玻璃管,所述外壳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可挤压所述内管并致其内的消毒液流出的侧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为一端连接于所述外壳上且呈翅膀状的塑料压杆,所述外壳在所述侧翼的尾部还设有防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肤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压装置包括有圆形的套环和成型于该套环两侧的支撑臂,其中,所述套环套设于所述外壳之外,所述支撑臂与对应的所述侧翼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皮肤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翼的内侧在靠近尾部的位置开设有卡槽,每一所述支撑臂的外端设置有能与相对应侧翼的卡槽实现插接配合的卡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皮肤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绵块呈三角形或圆形或椭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皮肤消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侧壁上还开设有可与该外壳内腔相连通的小孔。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3763243SQ201320876721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陈志成, 柴跃 申请人:宁波美生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