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434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次性穿着物品(1),具有作为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区域的排尿区域(S3)、作为与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区域的前腰围区域(S1)、作为与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区域的后腰围区域(S2),设置有将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在透液性片之间的吸收性片(90)。在前腰围区域或者后腰围区域上,设置有配置了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在比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更靠前后方向内方的位置,设置有变形抑制部,以便抑制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吸收性片传递。
【专利说明】一次性穿着物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性聚合物的一次性穿着物品。

【背景技术】
[0002]短裤型尿布等一次性穿着物品,近年来要求高的吸收性能,因而提出了各种具有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性聚合物的一次性穿着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一种具有作为吸收性聚合物的超吸收性材料的一次性穿着物品。
[0003]该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背面片、配置在背面片上的吸收性构造。吸收性构造包括含有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吸收性层、配置在吸收性层上的起毛层。在吸收层的前端部层叠有吸收性垫,在该吸收性构造的前端部,形成有层叠吸收性层和吸收性垫的厚壁的前部吸收性区域。构成该前部吸收性区域的吸收层以及吸收性垫,包括前述超吸收性材料。根据这样构成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在与穿着者的前侧抵接的前部吸收性区域配置大量超吸收性材料而确保吸收性能,在前部吸收性区域吸收由穿着者排泄的体液。
[0004]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 — 66426号公报(图3,图5,段落0011,0015,0016等)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但是,在上述以往的一次性穿着物品中存在以下问题。
[0009]在前部吸收性区域配置有大量超吸收性材料,能够通过该前部吸收性区域集中地吸收体液。但是,由穿着者排出的体液,向吸收性构造的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央的裆下区域大量排出。前部吸收性区域,与被排出大量体液的裆下区域分离,不能够有效地吸收体液,有时不能够充分发挥前部吸收性区域的吸收能力。
[0010]另外,吸收性构造在俯视下为大致长方形,在配置于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裆下区域、配置有大量超吸收性材料的前部吸收性区域,其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但是,位于穿着者的两腿之间的裆下区域,被两腿压缩,有时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的褶皱。形成于该裆下区域的褶皱,若向前部吸收性区域传递,则在前部吸收性区域也形成褶皱,有时不能够充分发挥配置在前部吸收性区域的超吸收性材料的吸收能力。
[001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该一次性穿着物品能够有效利用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能力,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整体的吸收能力。
[0012]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3] 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一次性尿布I),配置有透液性的表面片(表面片10)、背面片(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配置在前述表面片和前述背面片之间且具有向穿着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以及与前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吸收体(吸收体40),该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作为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区域的排尿区域(排尿区域S3);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后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区域的臀部区域(后腰围区域S2);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区域的腹部区域(前腰围区域SI),其中,在前述臀部区域和前述腹部区域中的至少任一方上,设置有将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在透液性片之间的吸收性片(吸收性片90),在前述吸收性片中,在比配置有前述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述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前后方向内方的位置,为了能够抑制前述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前述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传递,而形成有变形抑制部(收窄部20、变形抑制部21、第二挤压部53B、第二狭缝54B、后腿围弹性部件5R)。
[0014]另外,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一次性尿布1),配置有透液性的表面片(表面片10)、背面片(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配置在前述表面片和前述背面片之间且具有向穿着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以及与前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吸收体(吸收体40),该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作为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区域的排尿区域(排尿区域S3);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后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区域的臀部区域(后腰围区域S2);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区域的腹部区域(前腰围区域SI),其中,前述吸收体设有具有吸收性聚合物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Rl)、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比前述第一区域低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R2),在前述臀部区域和前述腹部区域中的至少任一方的前述吸收体上设置有前述第一区域,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述吸收体上设置有前述第二区域,在比前述第一区域的前述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前后方向内方的位置,为了抑制前述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前述第一区域传递,而形成有变形抑制部。
[0015]发明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由于形成有用于抑制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吸收性片或者第一区域传递的变形抑制部,所以即使在因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排尿区域被两腿夹持等而发生变形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或者第一区域产生褶皱。通过抑制褶皱的发生,将难以阻碍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液,能够提高吸收效率,并且能够确保吸收面积,降低泄漏。通过提高基于吸收面积、吸收效率的吸收性能,能够有效利用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能力,提高吸收性物品整体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即使在吸收体液之后,也能够获得良好的穿着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实施方式I的一次性尿布的概略立体图。
[0018]图2是实施方式I的一次性尿布的展开俯视图。
[0019]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X1-X’ I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截面图。
[0020]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X2-X’ 2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截面图。
[0021]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X3-X’ 3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截面图。
[0022]图6是实施方式I的吸收体的俯视图。
[0023]图7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I的一次性尿布的变形状态的、沿着X1-X’I线的截面图。
[0024]图8是实施方式2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展开俯视图。
[0025]图9是实施方式3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展开俯视图。
[0026]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X4-X’ 4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截面他。
[0027]图11是沿着图9所示的X5-X’ 5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前后方向截面图。
[0028]图12是实施方式4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展开俯视图。
[0029]图13是沿着图11所示的X6-X’ 6线的一次性尿布的宽度方向截面图。
[0030]图14是实施方式5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展开俯视图。
[0031]<第一实施方式>
[0032]接着,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于同一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同一或者类似的符号。但是,附图是示意图,应该注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结构不同这一点。因此,对于具体的尺寸等,应该考虑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也可能包括相互的尺寸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0033]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穿着物品的特征在于,具有用于吸收体液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片设置在作为腹部区域的前腰围区域Si。
[0034](I) 一次性穿着物品的整体概略结构
[0035]图1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一次性穿着物品的一次性尿布I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的展开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所示的Xl — X’ I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截面图。图4是沿着图2所示的YI — V I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前后方向截面图。图5是沿着图2所示的X3 — X’ 3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截面图。一次性尿布I为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
[0036]如图2所示,一次性尿布I在一次性尿布I的前后方向具有:与穿着者的前腰围对应的前腰围区域SI,与穿着者的后腰围对应的后腰围区域S2,与穿着者的裆下对应、作为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区域的排尿区域S3。排尿区域S3是包括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央的靠前侧的区域。后腰围区域S2是比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后方的区域,且配置在排尿区域S3的后方,是作为与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区域的臀部区域。前腰围区域SI是比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靠前方的区域,且配置在排尿区域S3的前方,是作为与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区域的腹部区域。
[0037]前腰围区域SI的位于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前腰围缘部4,与后腰围区域S2的位于宽度方向W的外侧的后腰围缘部6接合,并且,通过接合前腰围缘部4’与后腰围缘部6’,一次性尿布I形成为短裤型。
[0038]一次性尿布I具有表面片10、吸收体40、侧片60、前侧外装顶片70F、后侧外装顶片70R、外装中心片100、前侧外装背片80F以及后侧外装背片80R等,这些片相互通过粘结剂、热熔敷等进行接合。
[0039]前侧外装顶片70F、后侧外装顶片70R、前侧外装背片80F、后侧外装背片80R以及外装中心片100,是构成一次性尿布I的外装部分的片。在前侧外装顶片70F、后侧外装顶片70R、外装中心片100的内侧(皮肤抵接面侧),设置有由棉状纸浆和高分子吸水性聚合物构成的吸收体40。
[0040]表面片10是形成有能够直接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皮肤抵接面的片。表面片10由亲水性无纺布、织物、开口塑料薄膜、开口疏水性无纺布等透液性片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10,通过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23g/m2的亲水性纺粘无纺布而形成。
[0041]在表面片10的非皮肤抵接面侧接合有副片15。副片15配置在表面片10与吸收体40之间。通过设置副片15,能够加快体液的吸收速度,并且能够抑制吸收后的体液的倒流。
[0042]副片15例如使用热风无纺布、开孔薄膜等。本实施方式的副片15,由单位面积质量为30g/m2的热风无纺布(亲水性)形成。
[0043]吸收体40配置在接合表面片10和副片15而成的复合片与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之间。吸收体40具有从前腰围区域SI朝向后腰围区域S2的前后方向、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W、朝向穿着一次性尿布I的穿着者的内方向IN、朝向与内方向相反侧的外方向OUT。吸收体40由粉碎纸浆、高吸收性聚合物等的混合粉体形成。
[0044]吸收体40由位于与穿着者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的第一层41,和与第一层41重叠且位于穿着者的皮肤抵接面侧的第二层42构成。在吸收体40的第一层41上,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形成有中央开口部45。在中央开口部45的宽度方向的两外侧,形成有一对侧部狭缝46。对于吸收体40的结构,将在后述中详细说明。中央开口部,作为后述的弯曲部发挥作用,并且作为引导部发挥作用。
[0045]吸收体40,通过热融型粘结剂接合于复合片和弹性部件包覆片43之间,所述复合片通过表面片10和副片15粘合而形成。热融型粘结剂涂敷在复合片以及弹性部件包覆片43的每一个上,例如通过螺旋涂敷方法分别以5g/m2以及8g/m2进行涂敷。
[0046]在前腰围区域SI中的吸收体40的皮肤抵接面侧,配置有吸收性片90。吸收性片90配置在副片15的前方。吸收性片90是夹持有吸收性聚合物的复合片,在前腰围区域中保持体液,防止由吸收体保持的体液返回穿着者侧。对于吸收性片的构成,将在后述中详细说明。
[0047]一次性尿布1,在一次性尿布I的厚度方向T上具有以与中央开口部45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中央弹性部件44。通过形成于吸收体40的这些弹性部件、狭缝等,在穿着一次性尿布I时,吸收体40能够弯曲。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弹性部件44以及中央开口部45构成弯曲部,该弯曲部形成为能够使吸收体朝向内方向弯曲成凸状。另外,侧部狭缝46形成为能够使吸收体朝向外方向弯曲成凸状。
[0048]侧片60在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端,以一体包覆表面片10、吸收体背面包覆片的方式设置。侧片60由不透液性的无纺布等的片形成。本实施方式的侧片60,是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SMS无纺布(纺粘一熔喷一纺粘无纺布)。
[0049]在侧片60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侧片彼此重叠。在侧片彼此重叠的部分,以沿着前后方向伸长的状态设置有防漏弹性部件50 (参照图3)。通过侧片60和防漏弹性部件50构成防止排泄物的横泄漏的防漏壁。
[0050]防漏壁,在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沿着吸收性物品I的前后方向进行设置。防漏弹性部件50,在折回的侧片60之间,以在吸收性物品I的前后方向伸长的状态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
[0051] 本实施方式的防漏弹性部件50,使用弹性合成纤维,在左右单侧以780dtex的粗细、3.0倍的伸长倍率伸长固定有各两根。侧片60固定在吸收体背面包覆片的非皮肤抵接面侧,从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向表面片侧折回。侧片60利用基于液滴涂敷的方法按照
0.lg/m2的量涂敷有多条热融型粘结剂,以此固定在表面片10上。
[0052]外装顶片具有配置在前腰围区域SI的前侧外装顶片70F、配置在后腰围区域S2的后侧外装顶片70R。在厚度方向T,前侧外装顶片70F配置在前侧外装背片80F与吸收体40之间。在厚度方向T,后侧外装顶片70R配置在后侧外装背片80R与吸收体40之间。在前后方向,在前侧外装顶片70F与后侧外装顶片70R之间,配置有外装中心片100。
[0053]外装中心片100的前端部与前侧外装顶片70F的后端部接合,外装中心片100的后端部与后侧外装顶片70R的前端部接合。外装中心片100跨越前侧外装顶片70F和后侧外装顶片70R进行配置。外装中心片100通过利用狭缝涂敷机连续地涂敷的热融型粘结剂接合在外装顶片的表面侧。
[0054]外装中心片100由无纺布等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顶片通过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SMS无纺布构成。外装中心片100在穿着时位于外装顶片的内侧(皮肤抵接面侧)。
[0055]前侧外装顶片70F以及后侧外装顶片70R,在前腰围区域SI以及后腰围区域S2中,形成为宽度方向W的宽度大于排尿区域S3。前侧外装顶片70F以及后侧外装顶片70R通过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防水薄膜等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顶片,通过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SMS无纺布而构成。
[0056]前侧外装背片80F,在前腰围区域SI中设置在比前侧外装顶片70F靠非皮肤抵接面侧的位置。后侧外装背片80R,在后腰围区域S2中设置在比后侧外装顶片70R靠非皮肤抵接面侧的位置。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外装背片80F(后侧外装背片80R)的一端,向皮肤抵接面侧折回,以包覆前侧外装顶片70F(后侧外装顶片70R)的前后方向的端部的方式设置。
[0057]前侧外装背片 80F以及后侧外装背片80R由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防水薄膜等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前侧外装背片80F以及后侧外装背片80R,通过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7g/m2的纺粘无纺布而构成。
[0058]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相对于前侧外装顶片70F、后侧外装顶片70R以及外装中心片100局部地接合。
[0059]在前腰围区域SI以及后腰围区域S2设置有腰部褶皱3以及腰围褶皱7。腰部褶皱3以及腰围褶皱7,具有以沿着吸收体40的宽度方向W伸缩的方式配设的合成橡胶等的细长腰部弹性部件3A以及腰围弹性部件7A。腰部弹性部件3A以及腰围弹性部件7A,相对于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W以伸长状态,利用粘结剂(例如热融粘结剂)接合在前侧外装顶片70F和前侧外装背片80F之间以及后侧外装顶片70R和后侧外装背片80R之间。
[0060]腰部褶皱3以及腰围褶皱7,从前腰围区域SI中的位于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一方的前腰围缘部4连续到另一方的前腰围缘部4’,从后腰围区域S2中的位于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W外侧的一方的后腰围缘部6连续到另一方的前腰围缘部6’。
[0061]腿部褶皱5以沿着穿着者的腿部的方式形成。腿部褶皱通过以伸缩的方式配设的合成橡胶等的细长腿围弹性部件而形成。腿围弹性部件,通过配置在前腰围区域SI的前腿围弹性部件5F和配置在后腰围区域S2的后腿围弹性部件5R而构成。腿部褶皱5设置为不横截吸收体40。
[0062]腿围弹性部件接合在前侧外装顶片70F和前侧外装背片80F之间,以及后侧外装顶片70R和后侧外装背片80R之间接。
[0063]通过配置腰部褶皱3、腰围褶皱7以及腿部褶皱5,能够在腰周保持一次性穿着物品,能够防止一次性穿着物品整体脱落。由此,即使在通过后述的吸收性片90保持体液、吸收体的前部侧变重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吸收体脱落,抑制在吸收体40与穿着者的身体之间产生间隙。
[0064]本实施方式的腰周弹性部件,在前腰围区域SI以及后腰围区域,都按照940dtex的粗细、3.5倍的伸长倍率伸长固定有6根。另外,腰围弹性部件按照780dtex的粗细、3.0倍的伸长倍率伸长固定。腰周弹性部件以及腰围弹性部件的固定手段,例如有热融型粘结剂。在本实施方式中,以V狭缝方式直接将热融型粘结剂涂敷在弹性部件上。
[0065]本实施方式的腿围弹性部件,按照780dtex的粗细、1.5~3.5倍的伸长倍率伸长固定有3根。腿围弹性部件以对各部分赋予倍率的变化率的状态配置。
[0066]腿围弹性部件通过预先涂敷在外装顶片上的热融型粘结剂进行固定。热融型粘结剂利用螺旋喷涂进行涂敷。腿围弹性部件的涂敷量为7g/m2。在外装顶片的端部附近(从端部开始大约5_的位置)的至少与腿围弹性部件重叠的位置,利用狭缝涂敷机涂敷粘结剂。通过这样涂敷粘结剂,能够防止腿围弹性部件从外装表面片的端部脱离。
[0067]另外,若利用非接触型的螺旋喷涂涂敷粘结剂,则外装顶片的端部附近的粘结剂有可能溢出,发生制造上的故障。但是,通过利用接触型的狭缝涂敷机进行涂敷,能够防止粘结剂的溢出。另外,狭缝涂敷机的涂敷量设定为110g/m2。
[0068]中央弹性部件44沿着前后方向进行设置,在一次性尿布I的厚度方向T设置在与中央开口部45重叠的位置。中央弹性部件44,以朝向内方向IN凸、即吸收体40朝向穿着者弯曲成凸状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与吸收体40重叠地形成。中央弹性部件44以与中央开口部45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使中央开口部45朝向上方(穿着者侧)更稳定地弯曲。中央弹性部件44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中心沿着前后方向以伸长状态配置。中央弹性部件44配置在排尿区域S3中。
[0069]中央弹性部件44以伸长了的状态设置在弹性部件包覆片43与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之间。中央弹性部件44以1.4~3.0倍的伸长倍率配置。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弹性部件,具有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弹性部件、位于中央弹性部件的宽度方向外侧的辅助中央弹性部件。
[0070]中央弹性部件以1.4~3.0的伸长倍率配置。本实施方式的中央弹性部件,按照620dtex的粗细、2.5倍的伸长倍率伸长固定有3根。中央弹性部件的间隔为5mm,接合长度全部为120mm。中央辅助弹性部件以比中央弹性部件的应力低1.2~2.5倍的方式配置。本实施方式的中央辅助弹性部件,按照620dtex的粗细、1.8倍的伸长倍率逐根伸长固定。从中央弹性部件两端在宽度方向空开5_的间隔、在前后方向上在与中央弹性部件相同的位置,按照5mm间隔配置。
[0071]配置中央辅助弹性部件的目的在于,为了使穿着时的排尿区域S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吸收体40的凸状变形平缓。通过设置中央辅助弹性部件,能够提高吸收体40向皮肤的紧贴性。
[0072]中央弹性部件44是弹性合成纤维,通过V狭缝方式涂敷热融型粘结剂。在中央弹性部件44中也可以使用伸缩性无纺布等。弹性部件包覆片43由无纺布等的片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聚丙烯构成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SMS无纺布(疏水性)。
[0073]中央弹性部件44的原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一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稀、氯丁橡胶等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性聚烯烃、弹性合成纤维、发泡聚氨酯等。除此之外,作为中央弹性部件44的材料,可以使用混合聚胺酯类、聚苯乙烯类等弹性体纤维和能够延伸的聚烯烃类、聚酯类等的热塑性纤维,通过实施延伸加工而形成的伸缩无纺布等的弹性片。
[0074]侧端部弹性部件49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通过粘结剂接合在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和侧片60之间。侧端部弹性部件49沿着前后方向进行配置,并且跨越排尿区域S3和后腰围区域S2的一部分地进行配置。
[0075]作为侧端部弹性部件49的固定手段,有热融型粘结剂等。本实施方式的侧端部弹性部件49,使用弹性合成纤维,通过V狭缝方式直接涂敷热融型粘结剂。本实施方式的侧端部弹性部件49,在左右两侧按照780dtex的粗细、2.3倍的伸长倍率以每3根为一组伸长固定。
[0076]另外,侧端部弹性部件49和前腿围弹性部件5F,以及侧端部弹性部件49和后围弹性部件5R,分别以俯视下大致相连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进行配置,能够以包围腿围的方式使其伸缩,具有能够提高腿围的伏贴性、防止尿布的错位、泄漏的效果。
[0077]另外,构成上述一次性尿布I的各部件,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6 - 346439号公报所记载的材料。
[0078](2)吸收性片的结构
[0079]接着,对在后腰围区域S2中配置在吸收体40的皮肤抵接面侧的吸收性片90进行说明。吸收性片90是由两片透液性片92、93夹持吸收性聚合物的复合片。在透液性片92、93中,例如使用纺粘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SMS无纺布等。透液性片92、93需要相对于尿具有透过性,因此最好实施亲水化处理。但是,在将吸收性片90配置在比吸收体40靠非皮肤面侧的情况下,透液性片92、93中的非皮肤面侧的片也可以为不透液性的。在本实施例中,作为透液性片92、93使用实施了亲水化处理的25g/m2的热风无纺布。
[0080]此外,既可以由3片以上的透液性片夹持吸收性聚合物而制作吸收性片,也可以折叠I片透液性片并夹持吸收性聚合物而制作吸收性片。
[0081]吸收性聚合物,例如可以列举淀粉类、丙烯酸类、氨基酸类的粒子状或者纤维状的聚合物。为了防止在由两片透液性片92、93夹持吸收性聚合物后,吸收性聚合物掉落,吸收性聚合物的粒径最好不比透液性片92、93的纤维间隙小。
[0082]吸收性聚合物是吸收水的聚合物,例如是具有水溶性高分子适度交联的三维网孔构造的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这样的吸收性高分子聚合物,虽然能够对吸收水之前的体积的数百倍~千倍的水进行吸收,但是本质上是非水溶性的,一旦吸收了水,即使施加了一些压力也不会漏水。
[0083]在利用两片透液性片92、93夹持吸收性聚合物后,通过接合两片透液性片92、93来制作吸收性片90。在两片透液性片92、93之间配置吸收性聚合物的区域是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没在两片透液性片92、93之间配置吸收性聚合物而是将两片透液性片92、93彼此接合的区域为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在图2中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中标注斜线。
[0084]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是指多个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中的、配置在前后方向最内侧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在图2中图示了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
[0085]通过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之间设置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即使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吸收性聚合物吸收尿而饱和,不能进一步再吸收尿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中使尿通过,利用吸收体40吸收尿。对于不会持续使用至吸收性聚合物吸液饱和的吸收性物品,则没有必要在吸收性片中设置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
[0086]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平面方向的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其在吸收性物品I的前后方向上从前腰围区域SI朝向后腰围区域S2的方向凸出,且在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即,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平面方向的形状,是在吸收性物品I的前后方向上顶点从前腰围区域SI朝向后腰围区域S2的大致V字形状。
[0087]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大致V字形状,容易以宽度方向中心为基点折弯。由此,在沿着穿着者的腹部配置吸收性片时,容易配置成将男性生殖器包入。另外,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大致V字形状,是沿着穿着者的前腹股沟部的形状,因此即使在吸收性聚合物吸收尿之后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也与穿着者的腹股沟部伏贴,难以产生穿着者与吸收性物品I之间的间隙。另外,即使在活动腿的情况下也不会妨碍腿的活动。
[0088]并且,通过将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形成为大致V字形状或者大致圆弧形状,且在前后方向上排列,能够将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的宽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保持为大致一定。
[0089]在透液性片92、93的夹持吸收性聚合物的面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在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接合部(未图示)。接合部能够通过热封、超声波密封、粘结剂等形成,具体来说例如通过以条状涂敷热融粘结剂而形成。
[0090]本实施方式的接合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即,以条状进行配置。接合部中的尿的透过性,与接合部以外的区域相比容易降低,因此为了设置不存在接合部的区域,最好以条状进行设置。另外,若为能够设置不存在接合部的区域的涂敷方法,即,若为能够不连续地配置接合部的涂敷方法,则并不限于条状涂敷方法,也可为欧米茄涂敷等非接触涂敷方法。
[0091]另外,在吸收性聚合物吸液时,透液性片92、93处于湿润状态,因此粘结剂最好是即使在湿润时也能够发挥强度的类型。
[0092]并且,在利用热封接合透液性片92、93彼此的情况下,热封的宽度方向的线压越保持一定,整体的密封强度越均匀。因此,热封的宽度方向的线压最好保持一定。为了均匀地保持热封的宽度方向的线压,最好将密封的区域的宽度方向的合计长度保持为一定。
[0093]通过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内断续地设置接合部,能够防止吸收性聚合物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中偏斜。
[0094]接合部也可以设置在透液性片92、93中的一个透液性片92、93的夹持吸收性聚合物的面上。另外,设置在吸收体40侧的透液性片93上的接合部的邻接的接合部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构成为比设置在表面片10侧的透液性片92上的接合部之间的距离短。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吸收体40侧的透液性片93中,能够大致均匀地固定吸收性聚合物。
[0095]对于两片透液性片92、93彼此的接合,需要能够耐受吸收性聚合物因吸液而产生的膨胀力的强度。例如,有时,若由于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液而导致两片透液性片92、93彼此剥离,则将在两片透液性片92、93之间产生间隙,吸收性聚合物进入该间隙,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消失。
[0096]另外,通过对构成接合部的粘结剂着色,能够在透液性片92、93上设置着色成蓝色等的条状的接合部,通过暗藏条纹状的图案,能够提高装饰性。
[0097]吸收性聚合物若吸收尿则进行吸液膨胀,因此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对于吸收性聚合物,在两片透液性片92、93之间,最好确保吸收性聚合物能够充分吸液膨胀的容积。在两片透液性片92、93之间,如果过度稠密地填入吸收性聚合物,则由于吸收性聚合物不能够完全吸液膨胀,有时会不能够充分利用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能力。
[0098]如果增加吸收性片90中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数量,则虽然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的面积增加,但是吸收性片90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合计量容积将减少,因此吸收性片90能够吸收尿的量变小。另一方面,如果减少吸收性片90中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数量,则吸收性片90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合计量容积量将变大,吸收性片90能够吸收尿的量变大,但是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97的面积变小,在吸收性聚合物吸液膨胀后,有时会发生尿不能透过吸收性片90而被吸收体40吸收的情况。
[0099]考虑到尿的量与吸收性聚合物吸液膨胀后的吸收性片90的尿的透过性之间的平衡,进一步考虑到因吸收性聚合物的种类以及投入量而产生的吸液后的容积,需要选择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数量。例如,在160_X 130mm大小的吸收性片的情况下,将每Ig能够吸收60g生理盐水的吸收性聚合物1.6g分成三个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进行配置,由此能够获得尿的吸收性与吸收性聚合物吸液膨胀后的尿透过性之间的平衡良好的吸收性片。
[0100]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特别是在躺卧姿势下倾斜大、或者俯身较多的幼儿或男性使用的情况下,最好设置在从排尿区域S3的前后方向的中央开始遍及前腰围区域SI的区域,至少应该设置在前腰围区域SI的一部分的区域。通过在前腰围区域SI设置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能够确保前腰围区域SI的吸收能力,能够防止前腰围区域SI处的泄漏。
[0101]吸收性片90可以配置在吸收体40的非皮肤面侧,但是配置在皮肤面侧最理想。在利用吸收体吸收体液的状态下,若对吸收体施加体压,则由吸收体40吸收的尿将因体压而渗出,有可能向穿着者侧回液。但是,通过设置吸收性片,能够使从吸收体渗出的体液难以到达穿着者的皮肤侧。由此,即使在穿着者排尿后,与皮肤的抵接面也不会湿润,能够抑制因排泄的尿而引起的穿着者的皮肤的炎症。
[0102]另外,利用腿围弹性部件产生的吊起效果,即使在吸收性片90吸收液体而变重的情况下,吸收体也不会从皮肤离开。由此,难以产生吸收体与皮肤之间的间隙,特别是能够减少因皮肤传递而产生的泄漏。在构成为吸收体不从皮肤离开的情况下,如果从吸收体40渗出的体液容易到达穿着者的皮肤侧,则特别容易发生皮肤的炎症。由此,将吸收性片90配置在吸收体40的皮肤面侧更好。
[010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腿围弹性部件发挥将吸收性片向穿着者侧提起的吊起效果,但是并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实现吊起效果。此外,提起吸收性片的弹性部件,最好与吸收性片近接地设置。通过与吸收性片近接地设置弹性部件,能够有效地将吸收性片向芽着者侧提起。
[0104](3)吸收体的构造
[0105]图6是吸收体40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吸收体40具有第一层41和与第一层41重叠的第二层42。第一层41位于穿着者的非皮肤抵接面侧,第二层42位于穿着者的皮肤抵接面侧。第一层41相比第二层42在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突出。
[0106]第一层41和第二层42,由棉状纸浆和高分子吸收性聚合物(SAP)构成。吸收体40例如能够混合纸衆O~500g/m2和SAPO~500g/m2而形成。
[0107]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层41通过混合纸衆280g/m2和SAP170g/m2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层42通过混合纸衆260g/m2和SAP160g/m2而形成。
[0108]在第一层41上形成有中央开口部45和一对侧部狭缝46。中央开口部45形成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中央开口部4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侧部狭缝46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长。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开口部的宽度为40mm,侧部狭缝46的宽度各为10mm。
[0109]中央开口部45的前端部与吸收性片邻接。中央开口部45以及侧部狭缝46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纵长形状。中央开口部45以及侧部狭缝46,在排尿区域S3中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发挥将由排尿区域S3的吸收体40吸收的体液向前腰围区域SI的吸收性片90引导的引导部的作用。通过设置引导部,排出到排尿区域的尿被具有大量SAP的吸收性片引导,能够利用吸收性片的SAP集中保持尿。
[0110]中央开口部45的前端部可以以与吸收性片90重叠的方式配置,也可以以与吸收性片不重叠但是近接的方式配置。另外,也可以以在朝向中央开口部的前方的延长线上存在吸收性片的方式配置。
[0111]通过如上述那样配置中央开口部和吸收性片,由吸收体引入的体液能够容易地经由中央开口部45、侧部狭缝46被顺利地引导至前腰围区域SI。通过将体液引导至配置于前腰围区域SI的吸收性片90,能够使体液优先集中到吸收能力高的部分。
[0112]由此,能够有效地使用吸收能力、提高吸收性物品整体的吸收能力。另外,若在裆部集中保持被排出的尿,则在裆部吸收体膨胀,腿将难以并拢、产生较强的不适感,或者难以行走。但是,通过将尿引导至离开排尿区域的较远位置处的吸收性片并集中保持,能够降低因在裆部吸收尿后吸收性聚合物膨胀、吸收体的厚度增大而引起的不适感,并且能够提高吸收效率、降低泄漏。
[0113]在本实施例中,在吸收性片90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与中央开口部45之间,在俯视下存在1mm左右的距离。将该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与中央狭缝端部之间作为中间区域110。中间区域110构成为向配置有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片90引导体液。中间区域最好采用使体液反复移动、能够扩散的结构,具体来说最好使SAP的重量比率为不到80%。本实施方式的中间区域的SAP的重量比率为38%。
[0114]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由形成于吸收体的狭缝等开口构成,但是并不局限于该结构。例如,在吸收体中也可以由单位面积质量比周围的单位面积质量低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构成,或者由将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的挤压部构成。
[0115]例如,在由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构成引导部的情况下,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比挤压部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低,因此即使在反复吸收时,也不会堵塞槽(液体通过的通路),这一点比较好。
[0116]另外,在利用挤压部构成引导部的情况下,由于密度高,所以扩散性优异,与由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构成引导部的情况相比,特别是在逆着重力的方向上也能够积极地扩散,这一点比较好。另外,本发明中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是指,相对于构成周围的吸收体的吸收层的平均单位面积质量,单位面积质量比率为50%以下的区域。
[0117]单位面积质量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法测定。首先,在成为产品的对象的区域中按照宽度10mm、长度50mm的尺寸在表面片上做标记,按照该尺寸对每个片部件切取吸收体,测定初期的重量。将该重量作为A(g)。
[0118]接着,利用甲苯等有机溶剂对一起切取的片部件(表面片,副片,背面包覆片等)进行洗净,在使其干燥后测定重量,求出片部件的总计的重量。将该重量作为B (g)。
[0119]使用初期的重量(A)和片部件的重量(B),按照“(A —B)+采取尺寸”算出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单位面积质量X,能够通过(A — B)/(10X50/1000/1000) (g/m2)计算出。另外,上述重量虽然为包含热融型粘结剂的重量,但是由于与吸收体的重量等相比较极小,所以忽略即可。
[0120]根据利用上述方法求出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算出单位面积质量比率。
[0121]单位面积质量比率=(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周围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X 100
[0122]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是单位面积质量比率为50 (% )以下的区域。
[0123]即,将符合以下条件的区域作为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
[0124](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周围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XlOO 兰 50(% )
[0125]另外,在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位于其它的与构成吸收体的层不重叠的部位(例如,是形成于第一层的区域且不由第二层覆盖的区域)的情况下,利用上述方法求出作为对象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与该层周围的单位面积质量。
[0126]此外,在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处于与其它层重叠的部位(例如,是形成于第一层的区域且由第二层覆盖的区域)的情况下,由于难以测定一个层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单位面积质量,所以求出成为对象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层的重叠部分的单位面积质量XI,接着求出周围的重叠部分的吸收体的单位面积质量X2,然后再求出不重叠的单独层部分的单位面积质量X3,由此测定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单位面积质量。
[0127]另外,在该情况下,(I)在具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层与上述单独层一致时,可以使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符合(X1- X2+X3) +X3X 100≤ 50(% )0
[0128]另一方面,(2)在具有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层与上述单独层不一致的情况下,可以使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符合(X1- X3) + (X2 - X3) XlOO ≤ 50(% )0
[0129]即,能够根据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的构造,利用上述3种方法测定单位面积质量。
[0130]另外,通过形成中央开口部45,能够使吸收体40的中央部分容易朝向穿着者侧、即内方向IN凸状地弯曲。侧部狭缝46形成在中央开口部45的宽度方向外侧。侧部狭缝46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纵长的形状。一对侧部狭缝46,以向外方向OUT凸状地弯曲、SP吸收体40弯曲成与中央开口部45相反的凸状的方式,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在吸收体40上。
[0131]在排尿区域S3中,第二层42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42W,与第一层的侧部狭缝46的内侧端部41W重叠,沿着前后方向进行配置。吸收体40的外侧端部42W的宽度方向外侦牝仅由第一层41构成,外侧端部42W的内侧,除了形成有中央开口部45的部分,由第一层41和第二层42构成。由此,以第一层41的内侧端部41W和第二层42的外侧端部42W为边界,吸收体40的刚性以及厚度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刚性等变化的第二层的外侧端部42W为边界,吸收体发生弯曲。
[0132]另外,在侧部狭缝46中,表面片10和吸收体背面包覆片30被粘合固定,由此能够使吸收体不变形地弯曲。
[0133]在第一层上,在排尿区域S3中形成有在宽度方向内侧收窄的收窄部20。收窄部20是在第一层中宽度形成为最短的部分。该收窄部,作为用于抑制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吸收性片传递的变形抑制部发挥作用。在图6中以虚线包围表示收窄部20。另外,对于第二层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也以宽度沿着收窄部20逐渐变窄的方式形成。
[0134]第二层42是大致沙漏形的形状。在第一层中以包括宽度最短的部分的方式形成收窄部20。在第一层中,宽度最短的部分配置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的后方。另外,在第二层中,宽度最短的部分配置在收窄部20的宽度方向内侧,且配置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的后方。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的后方,设置有作为变形抑制部的收窄部20以及第二层的宽度最短的部分,因此,能够抑制排尿区域中的吸收体的变形向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传递。
[0135]由于排尿区域的变形不直接向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6A传播,所以能够使在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中难以产生皱纹。由于不阻碍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液,所以能够提高吸收效率,并且能够进行吸收的面积变大,能够在大范围内降低泄漏,可通过提高吸收性能而提高穿着感。
[0136](3)吸收体的形状变化
[0137]图7是示意地表示一次性尿布I的穿着状态的截面图(基于图1的Xl — X’l线)。若穿着一次性尿布1,则吸收体的排尿区域S3接触穿着者的裆部。由于穿着者的腿等,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在吸收体上施加力。对于吸收体40,以中央弹性部件44以及中央开口部45、侧部狭缝46为基点,吸收体40发生弯曲,沿着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W的截面形状变形为波状。由此,吸收体40的排尿区域S3形成为规则地折叠的状态。
[0138]在吸收体40中,因中央弹性部件44而朝向内方向IN凸出的吸收体40的顶面与穿着者的裆部抵接。形成有由弯曲部形成的凸状部分的部分,仅由第二层42构成,厚度比较薄。另一方面,在由弯曲部形成的凸状部分和由侧部狭缝形成的凸状部分之间,第一层41与第二层42重叠,厚度较厚,刚性较高。能够利用弯曲部和侧部狭缝之间的刚性高的部分支承由弯曲部形成的凸状部分,能够提高由弯曲部形成的凸形状的稳定性。
[0139]另外,若穿着者将两腿并拢,则对于一次性尿布I的截面形状,吸收体在弯曲部以及侧部狭缝被折叠,以相互紧贴的状态在裆部的下方紧凑地配置。
[0140]此时,由中央弹性部件44以及中央开口部45形成的弯曲部与穿着者的裆部抵接。另一方面,由侧部狭缝46形成的弯曲部,向非皮肤抵接面侧凸出,处于难以与穿着者的排泄口抵接的位置。
[0141]由于在穿着者的裆部吸收体紧贴,所以即使在排出沿着皮肤传递那样的尿速迟缓的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体液的泄漏。另外,在被折叠的状态下,在吸收体的从皮肤离开的部分的弯曲部,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陷,因此能够使体液向前后方向外侧扩散,能够防止横向泄漏。
[0142]由于以形成于吸收体的中央开口部45、侧部狭缝46为基点折弯,所以与在吸收体40上形成厚度薄的部分、作为凸状部分的情况相比,即使在吸收体40吸收液体而膨胀的情况下,吸收体40也容易弯曲。另外,穿着一次性尿布1、吸收体40发生变形时的截面形状,为从非皮肤抵接面侧朝向皮肤抵接面侧变窄的前端尖细形状。由此,能够容易收纳在穿着者的裆部的间隙中、很难施加不适感。
[0143]另外,由弯曲部形成的凸状部分,仅由第二层42构成,与层叠第一层41和第二层42而构成的部分相比厚度较薄。即,由弯曲部形成的凸状部分,厚度薄且高度高,因此容易插入裆部的狭窄的间隙内,容易与排泄口紧贴。由此,由于排尿口和吸收体紧贴,所以能够迅速地吸收排出的尿。另外,由于以在接近穿着者的裆部的皮肤的部分吸收体的厚度薄,在距离皮肤较远的部分厚度变厚的方式进行折叠,所以能够避免不适感地使其伏贴。
[0144]通过形成容易进入身体的裆部的细小间隙内的构造,所以能够缩短中央开口部45与排尿部的距离。通过缩短中央开口部45与排尿部的距离,能够通过中央开口部45使排出的尿向前后方向扩散,并向前腰围区域SI的吸收性片90引导。通过将体液顺利地向吸收性片90引导,能够使体液优先地集中在吸收能力高的部分、更有效地使用吸收能力,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闻吸收性能。
[0145]作为这样地构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例如能够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制造,所述方法包括:成形吸收体的第一层的工序;成形吸收体的第二层的工序;使第一层和第二层合体的工序;利用带式传送机等输送吸收体等,在输送的过程中与吸收性片、表面片等片材接合的工序。此外,其它工序能够按照公知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
[0146]另外,在第一层和第二层双方上设置开口部、侧部狭缝的情况下,有时在使第一层和第二层重合时发生错位。例如,如果在宽度方向上发生错位,则配置于左右的一对侧部狭缝的宽度变窄,有可能不能够进行规则的变形,或者成为左右不平衡的吸收体,对吸收性、穿着感造成不良影响。但是,通过在第一层、第二层中的任一方上设置开口部、侧部狭缝,能够防止侧部狭缝等的错位。
[0147]<第二实施方式>
[0148]接着,参照附图对变形例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0149]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A的展开俯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A,在后腰围区域S2设置有吸收性片90。吸收体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变形抑制部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后腰围区域中的第二层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作为变形抑制部21发挥作用。
[0150]变形抑制部21在侧部狭缝的后方从排尿区域S3开始沿着后腰围区域S2进行配置。变形抑制部21,随着从第二层42的宽度最窄的部分的后端部朝向后方,以从宽度方向内侧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进行配置。在比作为配置有侧部狭缝的区域的变形抑制部21靠前方的区域,仅配置有第一层41,在比变形抑制部21靠后方的区域,第一层41与第二层重叠,在变形抑制部中产生吸收体的刚性差。由此,比变形抑制部21靠前方的位置的变形,难以传递到配置有吸收性片的后方位置。
[0151]通过将吸收性片90配置在后腰围区域S2,特别是在仰卧、横卧的姿势下,能够有效地吸收从排尿区域向后腰围区域被引导的体液。此外,吸收性片90最好配置在从排尿区域S3的前后方向的中央遍及到后腰围区域S2的、至少后腰围区域S2的一部分区域。通过在后腰围区域集中地配置吸收性聚合物、提高后腰围区域S2的吸收能力,能够防止后腰围区域中的泄漏。
[0152]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平面方向的形状,为具有朝向从前腰围区域SI到后腰围区域S2的方向的顶点的凸状,且为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大致V字形状。即,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平面方向的形状,为顶点朝向从前腰围区域SI到后腰围区域S2的方向的大致V字形状。
[0153]向坐着的姿势下的吸收性片施加的体压,从宽度方向中心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向前方施加。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大致V字形状,是沿着施加有体压的部分的形状。通过将吸收性聚合物配置于在坐着的姿势下施加有体压的区域中,在施加有体压的部分中能够保持体液,能够防止施加体压时的回液。
[0154]另外,若存在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则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大致V字形状。例如,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的形状也可以为圆弧形状、圆形、矩形形状、三角形等。
[0155]另外,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的大致V字形状,由于是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形状,因此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与穿着者的臀部伏贴,难以产生穿着者与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之间的间隙。
[0156]<第3实施方式 >
[0157]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B的展开俯视图。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X4-X’ 4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截面图。图11是沿着图9所示的X5-X’ 5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前后方向截面图。第3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B的吸收体40G,与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不同,其是由I层构成的,设有具有吸收性聚合物的第一区域R1、吸收性聚合物单位面积质量比第一区域Rl低的第二区域R2。
[0158]第一区域Rl是吸收体整体中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比较高的区域,设置在前腰围区域中的外装片侧。吸收体中的第一区域Rl周围的区域,成为第二区域。另外,第二区域R2也可以构成为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比第一区域Rl低,也可以是不具有吸收性聚合物(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Og/m2)的区域。
[0159]图9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区域Rl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R1A。在设置有多个第一区域的实施方式中,是多个第一区域Rl中的配置在前后方向最内侧的第一区域Rl的前后方向内侧端部。
[0160]另外,在吸收体40G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挤压吸收体的挤压部53。挤压部53以从外方向朝向内方向挤压吸收体40G的方式形成,并朝向内方向凹陷。
[0161]挤压部53具有配置于排尿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挤压部53A和配置于第一挤压部的后方的第二挤压部53B。第一挤压部53A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作为以朝向穿着者侧使吸收体凸状地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弯曲部发挥作用,并且作为从排尿区域S3向第一区域Rl引导体液的引导部发挥作用。第二挤压部53B随着朝向后方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作为抑制将排尿区域S3的变形向后腰围区域S2传递的变形抑制部发挥作用。
[0162]吸收体通过第一挤压部而朝向内方向呈凸状变形,因此在排尿区域中以与穿着者紧贴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第二挤压部后方的吸收体,通过作为变形抑制部的第二挤压部的作用而难以传递排尿区域的变形,因此配置成平面状。第一区域Rl配置在第二挤压部的后方,以与穿着者相向的状态进行配置。
[0163]<第4实施方式>
[0164]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C的展开俯视图。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X6-X’ 6线的一次性尿布I的宽度方向截面图。第4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C的吸收体40H,由I层构成,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第一区域Rl,和吸收性聚合物单位面积质量比第一区域低的第二区域R2,并且形成有狭缝。
[0165]狭缝54具有:在排尿区域中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一对第一狭缝54A ;配置在第一狭缝54A的后方的一对第二狭缝54B ;配置在第一狭缝54A的前方的一对第3狭缝54C。
[0166]第一狭缝54A沿着前后方向形成,作为将体液从排尿区域向第一区域引导的引导部发挥作用。第二狭缝54B随着朝向后方,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作为抑制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后腰围区域S2传递的变形抑制部发挥作用。第3狭缝随着朝向前方从宽度方向内侧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0167]第二狭缝的后方的吸收体,由于通过作为变形抑制部的第二狭缝的作用而难以传递排尿区域的变形,所以配置成平面状。第一区域配置在吸收体的第二狭缝的后方,以与穿着者相向的状态进行配置。排出到排尿区域的体液,经由第一狭缝被引导至第一区域,在第一区域中被吸收。
[0168]<第5实施方式>
[0169]图14是第5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D的展开俯视图。第5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D的吸收体40J由I层构成,具有包括吸收性聚合物的第一区域R1,和吸收性聚合物单位面积质量比第一区域低的第二区域R2,并且形成有狭缝54。
[0170]第一区域Rl配置在后腰围区域S2的皮肤抵接面侧。狭缝54沿着前后方向形成在排尿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狭缝54,通过在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在宽度方向上横截狭缝54附近的后腿围弹性部件5R的收缩,作为以使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心朝向穿着者侧凸状地弯曲的方式形成的弯曲部发挥作用,并且也作为将体液从排尿区域向第一区域引导的引导部发挥作用。
[0171]对于第4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D的前腿围弹性部件5F和后腰围弹性部件5R,腿围弹性部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部向宽度方向中央延伸,左右的腿围弹性部件相连。该相连的腿围弹性部件,是向宽度方向伸缩的宽度方向伸缩部件。
[0172]通过连续配置左脚用的腿围弹性部件和右脚用的腿围弹性部件,能够联动地提起腿围弹性部件,能够高效地提起后腰围区域。后腿围弹性部件配置在形成于吸收体的狭缝与第一区域之间,作为抑制排尿区域中的吸收体的变形向第一区域Rl侧(后腰围区域侧)传递的变形抑制部发挥作用。
[0173]腿围弹性部件最好设置在比形成于吸收体的狭缝更靠前后方向外侧的位置。例如,如果重叠配置狭缝和腿围弹性部件,则吸收体因腿围弹性部件而在宽度方向上发生收缩,有时狭缝的宽度变短。如果狭缝的宽度变短,则狭缝所发挥的作为引导部的功能有可能会降低。但是,通过使腿围弹性部件和狭缝分离,能够同时实现作为引导部的功能和作为变形抑制部的功能。
[0174]<其它实施方式>
[0175]如上所述,虽然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是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并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根据该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0176]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短裤型的一次性尿布,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用于敞开型的一次性尿布、失禁用垫以及生理用卫生巾等。
[017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吸收体以狭缝、挤压部为起点发生弯曲,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吸收体的厚度薄的部分、吸收体中的刚性发生变化的边界部分使吸收体弯曲。
[0178]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吸收性片或者第一区域,与其它区域相比以高单位面积质量配置吸收性聚合物,但是该配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吸收性片以及第一区域。
[0179]另外,配置吸收性片、第一区域的部位,既可以是吸收体的表面片侧,也可以是外装片侧,还可以配置在吸收体的内部。此外,吸收性片可以配置在比表面片更靠穿着者的皮肤面侧的位置。并且,配置吸收性片、第一区域的部位,既可以是前腰围区域Si,也可以是后腰围区域S2。
[0180]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40是第一层41和第二层42双层构造或者仅有第一层的I层构造,但是本发明的穿着物品的吸收体40,也可以由3层以上构成。
[0181]此外,作为第一区域的例子,表示了通过提高I层吸收体的一部分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而形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仅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吸收性聚合物,或者在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上配置吸收性聚合物,或者从吸收体的截面观察在吸收体的表面侧散布吸收性聚合物而形成。
[0182]由此可知,本发明包括在此没有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由基于上述说明的恰当的权利要求的发明特定事项确定。
[0183]符号的说明
[0184]1----次性尿布(一次性穿着物品),3…腰部褶皱,3A...腰部弹性部件,4,4’…
前腰围缘部,5…腿部褶皱,5F...前腿围弹性部件,5R……后腿围弹性部件,6,6’…后腰围缘部,7...腰围褶皱,7A...腰围弹性部件,10...表面片,15...副片,20...收窄部,21...变形抑制部,30…吸收体背面包覆片,40,40G,40H,40J…吸收体,41…第一层,41W…内侧端部,42...第二层,42W…外侧端部,43...弹性部件包覆片,44…中央弹性部件,45…中央开口部,46...侧部狭缝,49…侧端部弹性部件,50…防漏弹性部件,53…挤压部,53A…第一挤压部,53B...第二挤压部,54…狭缝,54A…第一狭缝,54B…第二狭缝,60…侧片,70F…前侧外装顶片,70R…后侧外装顶片,80F…前侧外装背片,80R…后侧外装背片,90…吸收性片,92、93…透液性片,96…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96A…吸收性聚合物O前后方向内侧端部,97…吸收性聚合物非配置区域,100...外装中心片,110...中间区域,Rl…第一区域,RlA…第一区域乃前后方向内侧端部,R2…第二区域,SL...前腰围区域,S2…后腰围区域,S3…排尿区域
【权利要求】
1.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背面片以及吸收体,前述吸收体配置在前述表面片和前述背面片之间,具有向穿着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以及与前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前述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作为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区域的排尿区域;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后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区域的臀部区域;以及,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区域的腹部区域,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臀部区域和前述腹部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上,设置有将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在透液性片之间的吸收性片, 在前述吸收性片中,在比配置有前述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的前述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前后方向内方的位置,形成有变形抑制部,从而能够抑制前述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前述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传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吸收性片配置在前述表面片与前述背面片之间。
3.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背面片以及吸收体,前述吸收体配置在前述表面片和前述背面片之间,具有向穿着者的身体前侧和身体后侧延伸的前后方向以及与前述前后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前述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作为与穿着者的排尿部抵接的区域的排尿区域;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后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臀部抵接的区域的臀部区域;以及,配置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方,作为与前述穿着者的腹部抵接的区域的腹部区域,其特征在于, 前述吸收体设有具有吸收 性聚合物的第一区域以及吸收性聚合物的单位面积质量比前述第一区域低的第二区域, 在前述臀部区域和前述腹部区域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前述吸收体上,设置有前述第一区域, 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述吸收体上,设置有前述第二区域, 在比前述第一区域的前述前后方向内侧端部靠前后方向内方的位置,形成有变形抑制部,从而能够抑制前述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前述第一区域传递。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变形抑制部,由前述吸收体的侧部在前述宽度方向上向内侧收窄的收窄部、形成于前述吸收体的狭缝、在前述吸收体中单位面积质量比周围的单位面积质量低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在厚度方向挤压前述吸收体而形成的挤压部、在前述宽度方向上伸缩的宽度伸缩部件中的至少任一个构成,或者由前述吸收体的刚性差构成。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变形抑制部从前述吸收体的前述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端部朝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变形抑制部形成为抑制前述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前述臀部区域传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述吸收体上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向前述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用于将向前述排尿区域排出的体液朝向前述臀部区域引导。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前述变形抑制部形成为抑制前述排尿区域的变形向前述腹部区域传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述吸收体上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向前述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用于将向前述排尿区域排出的体液朝向前述腹部区域引导。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引导部,由形成于前述吸收体的狭缝、在前述吸收体中单位面积质量比周围的单位面积质量低的低单位面积质量区域、以及在厚度方向上挤压前述吸收体而形成的挤压部中的至少任一方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排尿区域的前述吸收体上形成有弯曲部,以便使前述吸收体能够向朝向穿着者的内方向弯曲成凸状。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吸收性片配置在前述臀部区域, 前述吸收性片的前述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随着朝向前述前方而从前述宽度方向内侧向前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 前述吸收性片配置在前述腹部区域, 前述吸收性片的前述吸收性聚合物配置区域,随着朝向前述前方而从前述宽度方向内侧向前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文档编号】A61F13/53GK104080427SQ201380006613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7日
【发明者】阿良山贵也, 向井敬智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