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097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谷芽、桑枝、桔梗、石菖蒲、薄荷、荆芥、辛夷、青黛、犀角、枳实、草豆蔻、槟榔、山药、杜仲、黄芩、石膏、枸杞子、佩兰、竹茹、芦荟,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口臭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口臭并发的如牙龈肿痛、便秘、胃痛、消化不良、烦躁等症状也有治疗效果,对于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口腔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多年的口臭也有显著的效果,本药物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根治率高,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专利说明】—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
【背景技术】
[0002]口臭是人口中散发出来的令别人厌烦、使自己尴尬的难闻的口气。有些人,口臭较重,自己就可以闻到自己的口气臭秽;而有些人,通过他人的反应,才知道自己口臭。口臭会使人不敢与人近距离交往,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影响正常的人际、情感交流,令人十分苦恼。
[0003]多数口臭与口腔疾病及口腔的生态环境有关。口腔不洁、菌斑、牙石、牙垢的堆积是造成口臭最直接的原因。患有慢性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患者,由于牙龈肿胀、出血、牙周袋溢脓、口腔卫生状况很差,牙齿上堆积的菌斑、牙石和牙垢在细菌及微生物的作用下,腐化发酵,容易产生难闻的气味。患有坏死性龈炎、恶性肿瘤及拔牙后感染的病人,由于坏死组织分解化脓后产生蚓噪、硫氢基及肢类,所以可有腐败性口臭。另外,口腔中存在没有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等均易积存食物残渣和污垢,产生一种难闻的口臭。口臭容易并发如牙龈肿痛、便秘、胃痛、消化不良、烦躁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
[0004]现在对于口臭的治疗药物较少,服用西药容易出现治疗效果不彻底,容易复发,月艮药后毒副作用大等缺点;而使用中药制剂具有服药时间长,治疗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因此不能被广大患者接受:。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费用低,治疗时间短,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比现有技术制作工艺简单,治愈率高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本发明药物是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经
过科学的组方,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
[0007]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药理分别为:
谷芽:甘,温。归脾、胃经。
[0008]功能主治:消食和中,健脾开胃。用于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炒谷芽偏于消食,用于不饥食少。焦谷芽善化积滞,用于积滞不消。
[0009]桑枝:微苦,平。归肝经。
[0010]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关节。用于肩臂、关节酸痛麻木。
[0011]桔梗:苦、辛,平。归肺经。
[0012]功能主治: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0013]石菖蒲:辛、苦,温。归心、胃经。
[0014]功能主治: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0015]薄荷:辛,凉。归肺、肝经。
[0016]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0017]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
[0018]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0019]羊夷:羊,温。归肺、胃经。
[0020]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
[0021]青黛:咸,寒。归肝经。
[0022]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0023]犀角:酸咸,寒。入心、肝经。
[0024]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0025]枳实: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0026]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0027]草豆蘧:辛,温。归脾、胃经。
[0028]功能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含
[0029]槟榔: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0030]功能主治: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
[0031]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
[0032]功能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0033]杜仲:甘,温。归肝、肾经。
[0034]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0035]黄岑: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0036]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0037]石膏:辛甘,寒。入肺、胃经。
[0038]功能主治: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解肌清热,除烦止渴、清热解毒。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
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0039]枸杞子:甘,性平。归肝经,肾经,肺经。
[0040]功能主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目视一清;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虚劳咳嗽。[0041]佩兰:辛,平。归脾、胃、肺经。
[0042]功能主治: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暑湿表症,头胀胸闷。
[0043]竹茹:甘,微寒。归肺、胃经。
[0044]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0045]芦荟: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0046]功能主治:清肝热,通便。用于便秘,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
[0047]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谷芽3-15份、桑枝5-20份、桔梗3-10份、石菖蒲3_15份、
薄荷5-15份、荆芥10-20份、辛夷8-20份、青黛10-25份、
犀角10-25份、枳实10-20份、草豆蘧5-15份、槟榔3_8份、
山药10-25份、杜仲8-20份、黄芩15-35份、石膏10-30份、
枸杞子10-25份、佩兰5-10份、竹茹5-10份、芦荟5_2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比例称取谷芽、桑枝、桔梗、石菖蒲、薄荷、荆芥、辛夷、青黛、犀角、枳实、草豆蘧、槟榔、山药、杜仲、黄芩、石膏、枸杞子、佩兰、竹茹、芦荟,用清水浸泡6-10小时;
(2)将浸泡过的药物混合放入煎药器具砂锅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药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5倍药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
(3)合并两次煎液装瓶,置于高温≥100°C的消毒容器中进行消毒,即得成品。
[0048]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谷芽5-12份、桑枝10-15份、桔梗5-8份、石菖蒲8_12份、
薄荷8-12份、荆芥12-18份、辛夷10-15份、青黛15-20份、
犀角15-20份、枳实12-18份、草豆蘧8-12份、槟榔4_7份、
山药15-20份、杜仲10-15份、黄芩20-30份、石膏15-25份、
枸杞子15-20份、佩兰6-8份、竹茹6-9份、芦荟10-15份。
[0049]本发明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谷芽8份、桑枝12份、桔梗6份、石菖蒲10份、
薄荷10份、荆芥15份、辛夷12份、青黛18份、
犀角18份、积实15份、草豆蘧10份、槟榔5份、
山药18份、杜仲12份、黄芩25份、石膏20份、
枸杞子18份、佩兰7份、竹茹8份、芦荟12份。
[0050]本发明的口服液对口臭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口臭并发的如牙龈肿痛、便秘、胃痛、消化不良、烦躁等症状也有治疗效果,对于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口腔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多年的口臭也有显著的效果,本药物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根治率高,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0051]实施例1谷芽3g、桑枝5g、桔梗3g、石菖蒲3g、
薄荷5g、荆芥10g、辛夷Sg、青黛10g、
犀角10g、枳实10g、草豆蘧5g、槟榔3g、
山药10g、杜仲8g、黄岑15g、石膏10g、
枸杞子10g、佩兰5g、竹苑5g、芦荟5g ;
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比例称取谷芽、桑枝、桔梗、石菖蒲、薄荷、荆芥、辛夷、青黛、犀角、枳实、草豆蘧、槟榔、山药、杜仲、黄芩、石膏、枸杞子、佩兰、竹茹、芦荟,用清水浸泡6-10小时;
(2)将浸泡过的药物混合放入煎药器具砂锅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药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5倍药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
(3)合并两次煎液装瓶,置于高温≥100°C的消毒容器中进行消毒,即得成品。
[0052]实施例2
谷芽15g、桑枝20g、桔梗10g、石菖蒲15g、
薄荷15g、荆芥20g、辛夷20g、青黛25g、
犀角25g、枳实20g、草豆蘧15g、槟榔8g、
山药25g、杜仲20g、黄岑35g、石膏30g、
枸杞子25g、佩兰10g、竹苑10g、芦荟20g。
[0053]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54]实施例3
谷芽5g、桑枝10g、桔梗5g、石菖蒲8g、
薄荷Sg、荆芥12g、辛夷10g、青黛15g、
犀角15g、枳实12g、草豆蘧8g、槟榔4g、
山药15g、杜仲10g、黄岑20g、石膏15g、
枸杞子15g、佩兰6g、竹苑6g、芦荟10g。
[0055]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56]实施例4
谷芽12g、桑枝15g、桔梗8g、石菖蒲12g、
薄荷12g、荆芥18g、辛夷15g、青黛20g、
犀角20g、枳实18g、草豆蘧12g、槟榔7g、
山药20g、杜仲15g、黄岑30g、石膏25g、
枸杞子20g、佩兰8g、竹苑9g、芦荟15g。
[0057]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0058]实施例5
谷芽8g、桑枝12g、桔梗6g、石菖蒲10g、
薄荷10g、荆芥15g、辛夷12g、青黛18g、
犀角18g、枳实15g、草豆蘧10g、槟榔5g、
山药18g、杜仲12g、黄岑25g、石膏20g、
枸杞子18g、佩兰7g、竹苑8g、芦荟12g。
[0059]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0060]入选病例:经用本药方医治的100例病人中,其中男57例,女43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
[0061 ] 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痊愈临床改善率> 95% ;
显效临床改善率< 95%,≥60% ;
有效临床改善率< 60%,≥20% ;
无效临床改善率< 20% ;
治疗结果见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谷芽3-15份、桑枝5-20份、桔梗3-10份、石菖蒲3_15份、 薄荷5-15份、荆芥10-20份、辛夷8-20份、青黛10-25份、 犀角10-25份、枳实10-20份、草豆蘧5-15份、槟榔3_8份、 山药10-25份、杜仲8-20份、黄芩15-35份、石膏10-30份、 枸杞子10-25份、佩兰5-10份、竹茹5-10份、芦荟5_20份; 制备方法如下: (1)按配方比例称取谷芽、桑枝、桔梗、石菖蒲、薄荷、荆芥、辛夷、青黛、犀角、枳实、草豆蘧、槟榔、山药、杜仲、黄芩、石膏、枸杞子、佩兰、竹茹、芦荟,用清水浸泡6-10小时; (2)将浸泡过的药物混合放入煎药器具砂锅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药量水煎煮3小时,第二次加5倍药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 (3)合并两次煎液装瓶,置于高温≥100°C的消毒容器中进行消毒,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谷芽5-12份、桑枝10-15份、桔梗5-8份、石菖蒲8_12份、 薄荷8-12份、荆芥12-18份、辛夷10-15份、青黛15-20份、 犀角15-20份、枳实12-18份、草豆蘧8-12份、槟榔4_7份、 山药15-20份、杜仲10-15份、黄芩20-30份、石膏15-25份、 枸杞子15-20份、佩兰6-8份、竹茹6-9份、芦荟10-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口臭的口服液,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谷芽8份、桑枝12份、桔梗6份、石菖蒲10份、 薄荷10份、荆芥15份、辛夷12份、青黛18份、 犀角18份、积实15份、草豆蘧10份、槟榔5份、 山药18份、杜仲12份、黄芩25份、石膏20份、 枸杞子18份、佩兰7份、竹茹8份、芦荟12份。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3830645SQ201410102936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李丽红 申请人:李常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