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型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019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折叠型腋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型腋杖,包括腋托、支架和把手,支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为并列设置的两根直杆、中支架为两斜杆、下支架为一根直杆,上支架上端分别与腋托底部固定连接,中支架上端分别与上支架底端连接,中支架下端聚拢后与下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把手横跨在上支架上,其两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上支架和中支架之间、下支架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旋转机构;中支架中部设置有坐垫。这种腋杖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变为凳子,可以帮助下肢骨伤患者和下肢残疾患者行走的需求,组成椅子满足患者休息的需求,操作方便,造价低廉,结构巧妙,能够满足脊髓损伤患者、髋关节手术患者、下肢肌肉无力患者及下肢不能负重患者的步行需求。
【专利说明】折叠型腋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腋杖,具体地说是一种集座椅和腋杖于一体的折叠型腋杖。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交通伤害、竞技性体育造成的运动损伤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脊髓损伤患者和下肢手术患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下肢手术、肌力低下、四肢瘫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功能,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复归。目前对于下肢辅助行走的腋杖有多种,常以普通腋杖和可调式腋杖为多见。而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力低下患者由于持杖行走需要耗费较大的体能,患者容易产生疲劳。在伤患的日常生活和恢复训练过程中,在其锻炼时常需要另外配备座椅,给陪同人员造成负担。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腋杖功能单一化的缺陷,提供一种集座椅和腋杖于一体的折叠型腋杖。这种腋杖是一种适于脊髓损伤患者、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周围神经损伤、髋关节及下肢手术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行走的助具,也可用于由于骨关节疾病造成下肢无力和下肢不能承重者步行的辅助装置。
[0004]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型腋杖,包括腋托、支架和把手,支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为并列设置的两根直杆、中支架为两斜杆、下支架为一根直杆,上支架上端分别与腋托底部固定连接,中支架上端分别与上支架底端连接,中支架下端聚拢后与下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把手横跨在上支架上,其两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和中支架之间、下支架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中支架中部设置有坐垫。
[0005]旋转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铰接在一起的内固件和外固件,内固件的端部为单片状结构,外固件的端部为双片状结构,内固件端部插装在外固件端部内。
[0006]外固件中心设置有一制动销;所述内固件端部片状结构的外边缘设置有两个卡槽,制动销与卡槽对应设置。
[0007]制动销活动插装在外固件中央,制动销端部与外露在外固件外壁的制动销推钮固定连接。
[0008]制动销与外固件之间为滑动配合。
`[0009]内固件外边缘设置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呈90度排布。
[0010]上支架的两根直杆上分别设置一个旋转机构。
[0011]上支架上端到旋转机构的的长度与下支架底端到旋转机构的长度相等。
[0012]腋托上端面的两端设置有底托;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底套。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公开的这种腋杖,结构简单,操作灵活,能够在简单折叠90度之后由腋杖变为供人休息的凳子,不仅可以帮助下肢骨伤患者和下肢残疾患者行走的需求,还可以通过折叠上支架、下支架相对于中支架形成90°夹角,组成椅子满足患者休息的需求,操作方便,造价低廉,结构巧妙,能够满足脊髓损伤患者、髋关节手术患者、下肢肌肉无力患者及下肢不能负重患者的步行需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折叠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发明折叠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发明中旋转机构组合示意图。
[0017]图4为本发明中旋转机构的内固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发明中旋转机构的外固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腋托1,上支架2,上旋转机构3,中支架4,坐垫5,下旋转机构6,下支架7,把手8,销轴9,内固件10,外固件11,卡槽12,制动销推钮13,制动销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21]参见附图1,本发明所公开的这种折叠型腋杖,包括腋托1、支架和把手8,支架包括上支架2、中支架4和下支架7,上支架2为并列设置的两根直杆、中支架4为两根带角度的斜杆、下支架7为一根直杆,上支架的上端分别与腋托I的底部固定连接,中支架上端分别与上支架底端连接,中支架下端聚拢后与下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把手8横跨在上支架2上,其两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上支架2和中支架4之间设置有上旋转机构3,下支架7的中上部设置有下旋转机构6,上、下旋转机构结构相同。
[0022]如图3-5,旋转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铰接在一起的内固件10和外固件11,内固件10的端部为单片状结构,外固件的端部为双片状结构,内外固件端部的片状结构分别与支架的杆体固接为一体。内固件端部插装在外固件端部内,内固件和外固件的片状结构中央分别设置有销孔,通过销轴9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内固件可以在外固件内部随意转动。
[0023]外固件中心活动设置有一制动销14,制动销的一端部与外露在外固件外壁的制动销推钮13固定连接,制动销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它伸出外固件杆体的端面,制动销与外固件之间为滑动配合。内固件端部片状结构的外边缘设置有两个卡槽12,制动销14的自由端与卡槽12对应设置,两个卡槽呈90度排布。为保证制动销的活动和稳定,在制动销上端外部套装一个弹簧。
[0024]中支架4中部设置有坐垫5,本实施例中的坐垫为圆形坐垫,为了方便,也可以设置成靠背可折叠、坐垫为任何形状的座椅。
[0025]上支架上端到旋转机构的的长度与下支架底端到旋转机构的长度相等,这样,将上支架与中支架、下支架沿其各自的旋转机构弯折后,构成的凳子的两个腿的高度相同,如图2所示。为保证折叠后的椅子稳定性,腋托I上端面的两端设置有底托,下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底套,腋托折叠后,两底托和一个底座着地,构成三点支撑座椅,底托和底套起到防滑的作用。
[0026]需要将腋杖折叠成座椅时,滑动制动销推钮,压缩制动销后部弹簧,使制动销脱离位于内固件片状结构端部的卡槽,将上支架和下支架分别旋转90°,松开制动销,制动销在弹簧压力下嵌入内固件片状结构一侧的卡槽内,从而实现支架的弯折,使腋杖变成三点支撑的座椅。
【权利要求】
1.一种折叠型腋杖,包括腋托、支架和把手,支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为并列设置的两根直杆、中支架为两斜杆、下支架为一根直杆,上支架上端分别与腋托底部固定连接,中支架上端分别与上支架底端连接,中支架下端聚拢后与下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把手横跨在上支架上,其两端与上支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和中支架之间、下支架中上部分别设置有旋转机构;所述中支架中部设置有坐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通过连接件铰接在一起的内固件和外固件,内固件的端部为单片状结构,外固件的端部为双片状结构,内固件端部插装在外固件端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固件中心设置有一制动销;所述内固件端部片状结构的外边缘设置有两个卡槽,制动销与卡槽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销活动插装在外固件中央,制动销端部与外露在外固件外壁的制动销推钮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销与外固件之间为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件外边缘设置有两个卡槽,两个卡槽呈90度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上支架的两根直杆上分别设置一个旋转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上支架上端到旋转机构的的长度与下支架底端到旋转机构的长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型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腋托上端面的两端设置有底托;所述下支架的底端设置有底套。
【文档编号】A61H3/02GK103845187SQ201410123422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李丹, 窦娜, 马素慧, 陈长香, 李淑杏, 杨洁, 么远 申请人:河北联合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