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586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包括导管体,导管体为由相互独立的膀胱灌注管、膀胱测压管、尿道测压管、膀胱内气囊充气管、尿道外气囊充气管组成的五腔管结构;膀胱灌注管的上管口开设于导管体的顶端;膀胱测压管的膀胱测压口开设在位于导管体顶端下方的侧壁上;尿道测压管的尿道测压口开设在位于膀胱测压口下方的导管体侧壁上;位于尿道测压口上方的导管体外周面固定套装有膀胱内气囊,位于尿道测压口下方的导管体外周面固定套装有尿道外气囊;膀胱内气囊、尿道外气囊分别与膀胱内气囊充气管、尿道外气囊充气管相连通。本发明优点在于实现可靠、准确地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
【专利说明】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尤其是涉及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
【背景技术】
[0002]膀胱尿道协同失调(detrusor-sphincter dysynergia, DSD)临床多见,临床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尿储留、尿不净和遗尿等多种排尿异常症状。鉴别DSD和非DSD引起的各种排尿异常非常重要,是制定正确治疗方案的前提。传统膀胱测压同步记录外括约肌肌电图(EMG) (Pressure/flow/EMG)是诊断DSD的首选方法,但是EMG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赝像,该方法临床已经不常用。研究显示,同步膀胱尿道测压更能真实反映膀胱尿道在膀胱充盈和排尿过程中是否协调,临床已经有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但是,尿道测压记录尿道括约肌处的压力,导管稍微移动,即导致测压结果不准确,使得现有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不易临床普及应用。此外,如何把同步膀胱尿道测压管的尿道测压孔准确放置在外括约肌的位置也有一定难度。近年来,为了可靠、准确地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中国专利号为:ZL 201010102167.0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尿道口附近的皮肤上。临床上,因为测量时,病人尿道口附近通常是湿润的,胶布固定可靠性不高,不能可靠防止测压管的移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包括导管体,所述导管体为由相互独立的膀胱灌注管、膀胱测压管、尿道测压管、膀胱内气囊充气管、尿道外气囊充气管组成的五腔管结构;所述膀胱灌注管的上管口开设于导管体的顶端;所述膀胱测压管的膀胱测压口开设在位于导管体顶端下方的侧壁上;所述尿道测压管的尿道测压口开设在位于所述膀胱测压口下方的导管体侧壁上;位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lcm-2cm处的导管体外周面固定套装有膀胱内气囊,位于尿道测压口下方0.5cm-22cm处的导管体外周面固定套装有尿道外气囊;所述膀胱内气囊、尿道外气囊分别与所述膀胱内气囊充气管、尿道外气囊充气管相连通;膀胱灌注管、膀胱测压管、尿道测压管、膀胱内气囊充气管、尿道外气囊充气管的下管口分别设置有管接头。
[0005]所述尿道外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下方22cm处的导管体上;所述膀胱内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2cm处的导管体上。
[0006]所述尿道外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下方16cm处的导管体上;所述膀胱内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1.5cm处的导管体上。
[0007]所述尿道外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下方13cm处的导管体上;所述膀胱内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Icm处的导管体上。[0008]所述尿道外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下方4cm处的导管体上;所述膀胱内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2cm处的导管体上。
[0009]所述尿道外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下方2cm处的导管体上;所述膀胱内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3cm处的导管体上。
[0010]所述尿道外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下方0.5cm处的导管体上;所述膀胱内气囊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上方Icm处的导管体上。
[0011]本发明优点在于实现可靠、准确地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达到在测量膀胱压力的同时,准确测量尿道括约肌处尿道压力目的,从而避免了因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移位而造成尿道压力赝象的变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发明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包括导管体I,所述导管体I为由相互独立的膀胱灌注管2、膀胱测压管3、尿道测压管4、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组成的五腔管结构;所述膀胱灌注管2的上管口 7开设于导管体I的顶端;所述膀胱测压管3的膀胱测压口 8开设在位于导管体I顶端下方的侧壁上;所述尿道测压管4的尿道测压口 9开设在位于所述膀胱测压口 8下方的导管体I侧壁上;位于所述尿道测压口 9上方lcm-2cm处的导管体I外周面固定套装有膀胱内气囊10,位于尿道测压口 9下方0.5cm-22cm处的导管体I外周面固定套装有尿道外气囊11 ;所述膀胱内气囊10、尿道外气囊11分别与所述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相连通;膀胱灌注管2、膀胱测压管3、尿道测压管4、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的下管口分别设置有管接头。
[0015]尿道外气囊11与尿道测压口 9之间的距离,根据男性、女性以及成年人或儿童尿道长度选择:
男性成年人在一般在15cm-22cm之间选择,男性儿童一般在13cm_15cm之间选择。
[0016]女性成年人在一般在3cm-4cm之间选择,女性儿童一般在0.5cm_2cm之间选择。
[0017]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本发明经患者尿道15插入膀胱12后,通过所述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向膀胱内气囊10中注入5-10ml生理盐水,然后轻轻向外拔导管体I直至患者感觉阻力时(膀胱内气囊10到达膀胱出口 13处)。此时,尿道测压口 9正好位于外括约肌14处。然后通过所述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向尿道外气囊11充气将导管体I定位,防止导管体I向膀胱12内移动。如果需要,可以根据尿道压力曲线高度了解尿道测压口 9的位置,利用调节膀胱内气囊10和/或尿道外气囊11的大小来调整尿道测压口 9的位置。最后将所述膀胱测压管3、尿道测压管4分别与外部测压仪连接,开始对膀胱12、尿道15进行同步测压;在测定漏尿点压和排尿过程时,把膀胱内气囊10和尿道外气囊11排空恢复到常规的对膀胱12测压状态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包括导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体(1)为由相互独立的膀胱灌注管(2)、膀胱测压管(3)、尿道测压管(4)、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组成的五腔管结构;所述膀胱灌注管(2)的上管口(7)开设于导管体(1)的顶端;所述膀胱测压管(3)的膀胱测压口(8)开设在位于导管体(1)顶端下方的侧壁上;所述尿道测压管(4)的尿道测压口(9)开设在位于所述膀胱测压口(8)下方的导管体(1)侧壁上;位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lcm-2cm处的导管体(1)外周面固定套装有膀胱内气囊(10),位于尿道测压口(9)下方0.5cm-22cm处的导管体(1)外周面固定套装有尿道外气囊(11);所述膀胱内气囊(10)、尿道外气囊(11)分别与所述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相连通;膀胱灌注管(2)、膀胱测压管(3)、尿道测压管(4)、膀胱内气囊充气管(5)、尿道外气囊充气管(6)的下管口分别设置有管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外气囊(11)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下方22cm处的导管体(1)上;所述膀胱内气囊(10)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2cm处的导管体(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外气囊(11)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下方16cm处的导管体(1)上;所述膀胱内气囊(10)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1.5cm处的导管体(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外气囊(11)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下方13cm处的导管体(1)上;所述膀胱内气囊(10)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Icm处的导管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外气囊(11)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下方4cm处的导管体(1)上;所述膀胱内气囊(10)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2cm处的导管体(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外气囊(11)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下方2cm处的导管体(1)上;所述膀胱内气囊(10)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3cm处的导管体(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尿动力学检查的双气囊固定膀胱尿道同步测压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尿道外气囊(11)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下方0.5cm处的导管体(1)上;所述膀胱内气囊(10)固定套装于所述尿道测压口(9)上方Icm处的导管体(1)上。
【文档编号】A61B5/20GK103876724SQ201410134768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4日
【发明者】文建国, 吕宇涛, 文一博, 孙素珂 申请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