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22阅读:1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由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公英30克、地丁15克、野菊花10克、天葵10克、土茯苓45克、蜈蚣2条、蜂房10克、甘草6克、土贝母10克、夏枯草3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山慈菇6克、黄芪6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本发明对耳软骨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由中草药制备而成的治疗耳软骨炎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耳廓软骨炎是较少见的炎性破坏性疾病。病变多局限于耳廓软骨部分,包括耳轮、耳屏,有时可侵犯外耳道,常对称性受累,但耳垂不受累。初期仅表现为耳廓红、肿、热、痛、有红斑结节,常在5~10天内自行消退,可反复发作,久之耳廓塌陷畸形,局部色素沉着。耳廓软骨炎可导致耳松软、变形、弹力减弱,出现结节,外耳道萎缩。外耳道狭窄、中耳炎症、咽鼓管阻塞可致传导性耳聋。后期可累及内耳,表现为听觉或前庭功能损伤。病变累及迷路可导致旋转性头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恶心及呕吐等。目前临床治疗一般以西药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为主,但这些药物副作用大,且疗效多不理想。目前还没有疗效确切的中药组方或成药。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公英30克、地丁 15克、野菊花10克、天葵10克、土茯苓45克、蜈蚣2条、蜂房10克、甘草6克、土贝母10克、夏枯草3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山慈菇6克、黄芪6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
[0005]制备方法:取以上药物,加入10倍、8倍量的水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滤液,浓缩到lg/ml即可。
[0006]服法:一处方为一剂,每日一剂,日2-3次,饭后服。
[0007]本发明中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野菊花、天葵、土茯苓、夏枯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蜈蚣、蜂房、牡蛎、土贝母、山慈菇、黄药子解毒散结,消肿止痛。丹皮、生地、赤芍、紫草清热凉血,化瘀消肿,散结软坚。各药味协同作用,达到了治疗耳软骨炎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1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09]实施例1
取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公英30克、地丁 15克、野菊花10克、天葵10克、土茯苓45克、蜈蚣2条、蜂房10克、甘草6克、土贝母10克、夏枯草3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山慈菇6克、黄芪6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加入10倍、8倍量的水提取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滤液,浓缩到lg/ml即可。
[0010]典型病例病例I
孙某,男,48岁,有6年复发性耳软骨炎病史,曾多次服用中西药,以及静脉用药,均未能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疼痛肿胀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耳廓软骨弥漫性紫暗红色斑块,疼痛如针刺,耳廓增厚粗糙,冬天加重,夏天略有缓解,口淡不渴,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略潘。服用本发明药物30剂,基本痊愈,为了巩固疗效,继续服用治疗2个月。随访I年,一切正常。
[0011]病例2
李某,男,57岁,就诊时,出现双侧耳廓红肿、疼痛,不伴听力下降、眩晕等表现。继而出现左眼发红、疼痛、异物感、复视,伴发热、体温最高38°C,于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服用本发明药物两个月后痊愈,加强服用两个月,随访I年,一切正
常[0012]病例3
钱某,男,63岁,因发热、头痛来诊,治疗过程中出现双耳明显肿胀、发红,最终行耳廓活检,诊断为耳软骨炎,服用本发明药物I个月后痊愈,随访I年,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耳软骨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公英30克、地丁 15克、野菊花10克、天葵10克、土茯苓45克、蜈蚣2条、蜂房10克、甘草6克、 土贝母10克、夏枯草30克、玄参15克、牡蛎30克、山慈菇6克、黄芪6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3860897SQ201410135586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6日
【发明者】魏国 申请人:魏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