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619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按重量份为:头孢特仑新戊酯80~120重量份;淀粉80~100重量份;乳糖5~15重量份;微晶纤维素5~15重量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15~30重量份;硬脂酸镁0.5~2重量份;粘合剂适量。还公开了该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的制备工艺。本发明的头孢特仑新戊酯片,采用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合微晶纤维素,片剂崩解时限和释放效果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使药效更加显著。而粘合剂毒性小,在胃肠道内易于吸收,不干扰药物的含量分析,能显著地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显著改善了药物的溶出行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且成本低廉,生产工序简单,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还涉及该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头孢特仑新戍酯,英文名为Cefteram Pivoxil,化学名为(6R,7R)-7-[(Z)-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氨基]_3-[2-(5_甲基-2H-四唑-2-基)甲基]-8-氧代-5-硫杂-1-氮杂双环[4,2,O]辛-2-烯-2-羧酸新戊酰氧甲酯。头孢特仑新戊酯属于口服第三代头孢菌素,为头孢特仑经酯基结构修饰的前体药物,自身活性较弱,口服吸收后经酯酶水解生成活性头孢特仑而产生抗菌活性。对柠檬酸菌属、沙雷菌属及肠杆菌属等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有光谱抗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变形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的感染,如咽喉炎、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胆囊炎、中耳炎及猩红热等。
[0003]头孢特仑新戊酯难溶于水,溶出缓慢。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常常由溶解的快慢而决定,固体制剂中的药物在被吸收前,必须经过崩解和溶解然后转为溶液的过程。如果药物不易从制剂中释放出来或药物的溶解速度极为缓慢,则该制剂中药物的吸收速度或程度就有可能存在问题。头孢特仑新戊酯难溶于水,遇酸易分解,这大大影响了药物的溶出效果和生物利用度。
[0004]申请号为201110036267.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脂质体固体制剂,其由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的原辅料制成:头孢特仑新戊酯1份、大豆卵磷脂4-25份、胆固醇1-12份、0.5-20份吐温80、1-4份大豆留醇和5_40份药学可接受的载体。该种脂质体固体制剂包封率高、粒径均匀、药物在血液循环中保留时间长,但是脂质体固体制剂的生产控制要求较高,使得临床使用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采用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配合微晶纤维素,片剂崩解时限和释放效果得到意想不到的提高,使药效更加显著。而含有质量分数为I %的羟丙基纤维素和质量分数为0.5 %的泊洛沙姆水溶液作为粘合剂,毒性小,在胃肠道内易于吸收,不干扰药物的含量分析,能显著地增加药物的溶出速率,显著改善了药物的溶出行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000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的制备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MTv ο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按重量份为:
[0008]
【权利要求】
1.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各组分按重量份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其特征在于:各组分按重量份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头孢特仑新戊酯、淀粉、乳糖、微晶纤维素和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混合均匀,用粘合剂制软材、24目湿法制粒;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得到的颗粒置于烘箱中,在60°C鼓风干燥1.5~2小时,控制颗粒水分小于3.0%,24目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投入三维混合机,在转速频率为30Hz条件下混合10分钟,及时装袋密封,取样检查中间体含量、水分,根据中间体含量在旋转压片机中压片,冲片时采用直径为9mm的浅弧圆冲,控制硬度大于10kg,脆碎度〈0.4%,得到素片及时封装即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头孢特仑新戊酯片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三、称取85重量份的纯化水导入包衣液配制桶,搅拌下缓缓加入15重量份的包衣粉,加料完毕后继续搅拌0.5~I小时,使包衣液均匀,包衣过程中维持或者间歇搅拌;将步骤二得到的素片置于高效包衣锅内,随机取样20片检查平均片重,低速转动筛去细粉,启动热风,控制进风温度为60~70°C,片床温度为40~45°C,转速为4~10转/分钟,喷液包衣,先慢喷,基本成膜后加快喷液速度,并加大相应进风量,包衣至素片增重2~3%后,停止进风加热,低速转动,晾片15~30分钟,取样检查包衣增重和溶出度,得到片剂及时封装即得。
【文档编号】A61K9/20GK103919744SQ201410170886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5日
【发明者】王小明, 金晓鲁, 田晓英, 李红莲 申请人:优胜美特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