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73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灯盏细辛8~10g、草川乌6~8g、川芎4~6g、透骨草4~6g、大血藤6~8g、千斤拔6~9g、橘红6~8g、乌梢蛇4~6g、天竺黄4~6g、水红花子6~9g、水蛭1.5~3g、天葵子6~8g、黄精6~9g、老鸭草6~8g、丁公藤3~6g、甘草6~8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除湿化痰、祛风通络、理气活血。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该发明中药适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众所周知,面部神经麻痹又叫面瘫,该病起病急骤,其表现为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口角流涎等,中医称之为中风。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脑血管阻塞、面部血液循环不畅、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致,面神经瘫痪分为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瘫,中医认为:气机阻滞痰湿或风湿之邪、闭阻经络、肌肤,致气机阻滞、脉络不利。前者大多原因不明,与寒冷,风吹,病毒感染有关,可能因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致,后者为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合并症,治疗不及时得当,则给患者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
[000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除湿化痰、祛风通络、理气活血。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该发明中药适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
[0005]为了上述目的,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灯盖细辛8~10g、草川乌6~8g、川弯4~6g、透骨草4~6g、大血藤6~8g、千斤拔6~9g、橘红6~8g、乌梢蛇4~6g、天竺黄4~6g、水红花子6~9g、水蛭1.5~3g、天葵子6~8g、黄精6~9g、老鸭草6~8g、丁公藤3~6g、甘草6~8g。
[0006]本发明中药中的灯盏细辛味辛、微苦,性温。归心、肝经。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的干燥全草。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络止痛,祛风散寒。用于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风湿痹痛,头痛,牙痛。千斤拔的功用主治:祛风利湿,消瘀解毒。治风湿痹痛,慢性肾炎,跌打损伤,痈肿,喉蛾。草川乌的功能治一切瘫痪风。川芎常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广泛,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祛风止痛,效用甚佳,可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透骨草昧辛,性温。归肝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筋肉挛缩,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大血藤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的作用。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
痛.......橘红温;辛、苦;归肺、脾经。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利气,消痰。乌梢蛇味甘,性
平。归肝经。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埚: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天竺黄味甘,性寒。归心、肝经。清热豁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小儿痰热惊痫、抽搐、夜啼。水红花子味咸,性微寒。归肝、胃经。功能主治:散血消癥,消积止痛,利水消肿。用于癥瘕痞块,瘿瘤,食积不消,胃脘胀痛,水肿腹水。水蛭味咸、苦,性平。归肝经。功能主治: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痞块,中风偏瘫,跌扑损伤。天葵子甘、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肿疔疮,乳痈,瘰疬,蛇虫咬伤。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功能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老鸭草味苦,性平。清热解毒,活血祛风。丁公藤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
[0007]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治疗周围性麻痹患者和中枢性麻痹,共治愈60例、好转6例,未愈3例,治愈率88.9%,有效率97.2%,未愈2.7%。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09]实施例1: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灯盖细辛8~10g、草川乌6~8g、川弯4~6g、透骨草4~6g、大血藤6~8g、千斤拔6~9g、橘红6~8g、乌梢蛇4~6g、天竺黄4~6g、水红花子6~9g、水蛭1.5~3g、天葵子6~8g、黄精6~9g、老鸭草6~8g、丁公藤3~6g、甘草6~8g。
[0010]实施例2:—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灯盖细辛8~10g、草川乌6~8g、川弯4~6g、透骨草4~6g、大血藤6~8g、千斤拔6~9g、橘红6~8g、乌梢蛇4~6g、天竺黄4~6g、水红花子6~9g、水蛭1.5~3g、天葵子6~8g、黄精6~9g、老鸭草6~8g、丁公藤3~6g、甘草6~8g。
[0011]临床疗效总结:
[0012]一、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周围性麻痹患者39例、中枢性麻痹33例,其中男32例、女40例,年龄42~79岁,疗效频佳。
[0013]二、诊断标准:分为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瘫,前者大多原因不明,与寒冷,风吹,病毒感染有关,可能因患部神经传导失调所致,后者为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合并症,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或表浅,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颊部被牵向健侧,闭眼、露齿、鼓颊、吹口哨等动作失灵,或完全不能完成。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泪点随下睑而外翻,使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如侵及鼓束神经时,会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0014]三、服药方法:内服药,水煎服,每剂200ml,每日早、晚2次口服,每次100ml,10天为I疗程。外用药均研粉后,每剂用20ml獾油调成膏剂敷患处,每日I次,每次2小时。
[0015]四、疗效评定:
[0016]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0017]好转:临 床症状改善。
[0018]未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0019]五、治疗效果:本发明中药治疗本病,经统计治疗周围性麻痹患者和中枢性麻痹,共治愈64例、好转6例,未愈2例,治愈率88.9%,有效率97.2%,未愈2.7%。[0020]六、典型病例
[0021]1、胡XX,女,65岁,于2010年8月就诊,因面部表情肌麻痹经用土方效果不佳。查体:面部周围性面瘫,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左指鼻试验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阴性。头部CT扫描:未见异常。患者要求内服外用本发明中药1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复发。
[0022]2、王XX,女,52岁。于2010年6月就诊,以口角歪斜7天经在社区医院用山莨菪碱片口服效果不佳。查体:左鼻唇沟稍浅,伸舌轻偏右,头颅CT:左侧大脑脚片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的高度影,内部散在钙化点。患者要求内服外用本发明中药2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再复发。
[0023]3、董X,男,78岁。家人发现,双眼发呆,左右转动不动,次日发现口角左斜并流口水10天,经服用银杏叶片7天效果不佳。查体:双眼外展力弱,右侧面肌、斜方肌无力,双侧软腭提举力弱,构音困难,伸舌偏右,无肌萎缩。患者要求内服外用本发明中药3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 再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神经麻痹症的中药制剂,特征在于中药的原料药组成:灯盏细辛8~10g、草川乌6~8g、川弯4~6g、透骨草4~6g、大血藤6~8g、千斤拔6~9g、橘红6~8g、乌梢蛇4~6g、天竺黄4~6g、水红花子6~9g、水蛭1.5~3g、天葵子6~8g、黄精6~9g、老鸭草6~8g 、丁公藤3~6g、甘草6~8g。
【文档编号】A61P25/28GK103989998SQ20141022779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5日
【发明者】陶素爱 申请人:陶素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