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毒贴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137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毒贴膏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把远红外陶瓷粉、中药微粉、活性炭微粉以及医用压敏胶混合制成特殊的贴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血通络止痛的蜂毒贴膏。具有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的功能,适用于颈肩腰腿疼,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等症状。其特征在于:本发明蜂毒贴膏组成结构为:裱背材料、膏药层和膏面覆盖物。裱背材料为无纺布;膏药层为释放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微粉、中药微粉和医用压敏胶构成;膏面覆盖物为离型纸或离型膜。蜂毒贴膏由上述成份搅拌混合、涂布、分切、包装而成。本发明具有显效快速、过敏率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专利说明】-种蜂毒贴膏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把远红外陶瓷粉、中药微粉、活性炭微粉以及医用压敏胶混合制 成特殊的贴膏,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活血通络止痛的蜂毒贴膏。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黑膏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内病外治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然 而,生产工艺的落后对人体和环境都有较大的损害,对中药的有效成分破坏也很大,甚至还 有对人体造成铅中毒的隐患。同时药的有效成分不准确、药的有效时间较短,自然透气性 差、厚、大、硬,等诸多缺陷,容易对皮肤产生过敏和刺激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显效快速、过敏率低、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肩 周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筋骨疼痛、滑膜炎、 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痛风等引起的酸胀、疼痛、麻木等 症状的活血通络止痛远红贴。
[0004] 本发明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本发明蜂毒贴膏组成结构为:裱背材料、膏药层和膏面覆盖物。裱背材料为无纺 布;膏药层为释放远红外陶瓷粉、活性炭微粉、中药微粉和医用压敏胶;膏面覆盖物为离 型纸或离型膜。中药微粉由药物透骨草1-2份、葛根1-2份、甘草1-2份、牛膝1-2份、蚕 沙10-20份、冰片0. 1-0. 3份、樟脑0. 1-0. 3份、薄荷0. 1-0. 3份、辣椒碱0. 2-0. 5份、全蜂 0. 3_1份组成。
[0006] 使用时揭去离心纸或离型膜,直接贴敷于颈椎、腰椎、肩周等处即可。
[0007]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进步效果在于:蜂毒贴膏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依据中医学、 生物工程学、现代物理学、材料学等学科进展,设计研制而成。
[0008] 贴膏贴敷于人体后,其成分远红外陶瓷粉可以吸收人体和周围环境的能量,发射 出8_14um的生物波,该波是当今世界医学界公认的对人体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它作用于人 体时,通过"吸收"、"透射"、"反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效应,从而激发机体细 胞活性,有效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组织供氧,改善新陈代谢,加速人体所需要的生物酶的 合成,增强免疫力。该贴剂中的有效成分在蜂毒热能、透皮剂作用下,皮肤易于让药物分子 通过,从而进入真皮层渗透到血液,直接对患处给药,减少药物对胃、肝、肾的副反应,达到 1?效的治疗目的。
[0009] 其次医用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较低的玻璃化温度和较好的粘性,同时还具有很 好的生物相容性、皮肤粘附性和对多种药物及其赋形剂优异的相容性,降低了刺激性和过 敏性,在贴膏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而传统的黑膏药和热熔压敏胶均达不到聚丙烯酸 酯压敏胶的上述优点。
[0010] 蜂毒本身也对风湿及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脊椎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 劳损,网球肘,滑膜炎,腱鞘炎等引起的疼痛不适,具有康复保健的作用。
[0011] 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载药量大,适合中药用量大的特点;采用本发明制备工艺 所制备的药膏,不仅其保湿性强、与皮肤的相容性好,而且其亲和性和透气性都非常好,贴 着舒适。
[0012]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蜂毒贴膏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13] (1)通过低温粉碎单味中药,加工成中药微粉;
[0014] (2)按照僵蚕透骨草1-2份、葛根1-2份、甘草1-2份、牛膝1-2份、蚕沙10-20份、 冰片0. 1-0. 3份、樟脑0. 1-0. 3份、薄荷0. 1-0. 3份、辣椒碱0. 2-0. 5份、全蜂0. 3-1份的比 例混合中药微粉,充分搅拌混匀;
[0015] (3)按照远红外陶瓷粉3kg、活性炭微粉1kg、中药微粉4kg和医用压敏胶25kg的 比例混合贴膏原料,充分搅拌混匀,形成药膏;
[0016] (4)利用涂布机将药膏均匀的涂布在无纺布上,并覆盖离型纸或离型膜后压片成 型;
[0017] (5)最后进行分切、检验并进行包装。
[0018]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9] (1)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
[0020] (2)本发明能极大的降低膏药有效成分的损失率,能在降低药量的前提下,充分的 释放有效成分,提高对疾病治疗的效果。
[0021] (3)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药膏,其载药量大,适合中药用量大的特点
[0022] 药理分析
[0023] 透骨草: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0024] 葛根:味甘微辛,气清香,性凉,主入脾胃经。有发表解肌,升阳透疫,解热生津之 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热病口渴、主治外感发热,头项痛强,麻疹透发不畅,温病口渴,消 渴,酒毒,胸痹心痛等病症。
[0025] 干草:性味:甘,平。归经:归心经、肺经、脾经、胃经。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 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0026] 牛膝:归经: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活 血通经。
[0027] 蚕沙:性味归经为甘、辛,温,归肝、脾、胃经。其功效为祛风除湿,和胃化浊。
[0028] 冰片:性味辛苦,凉,归经入心、肺经。功用主治通诸鸾,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 痛。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 蛲虫病。
[0029] 樟脑:辛、热、有毒。归心、脾经。功效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主治疥癣瘙 痒、跌打伤痛、牙痛。
[0030] 薄荷脑:外用可以消炎,止痛,止痒,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浮肿等。
[0031] 辣椒碱(Capsaicin):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碱,是由茄科植物辣椒的成熟果实中提 取得到的有效成分,主要用于镇痛、止痒,其镇痛作用与吗啡等同,但较吗啡作用持久。辣 椒碱及其软膏制剂已经收载于美国药典24版,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背痛、运 动扭伤和带状疱疹后遗留神经痛等疾病。
[0032] 蜂毒:性味归经,辛、苦,平。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疼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膝酸 痛,坐骨神经痛。
[0033] 附图1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1说明,进一步说明本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 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35] 实施例1
[0036]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来制备蜂毒贴膏:
[0037] 根据处方分别称取通过低温粉碎的单味中药微粉,按照透骨草2份、葛根2份、甘 草2份、牛膝1份、蚕沙15份、冰片0. 3份、樟脑0. 1份、薄荷0. 2份、辣椒碱0. 5份、全蜂0. 3 份的比例称取混合的中药微粉,充分搅拌混匀;按照远红外陶瓷粉3kg、活性炭微粉lkg、中 药微粉4kg和医用压敏胶25kg的比例混合贴膏原料,充分搅拌混匀,形成药膏;利用涂布机 将药膏均匀的涂布在无纺布上,加热烘干后,覆盖离型纸或离型膜后压片成型;最后进行分 切、检验并进行包装。
[0038] 实施例2
[0039]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来制备蜂毒贴膏:
[0040] 根据处方分别称取通过低温粉碎的单味中药微粉,按照透骨草2份、葛根2份、甘 草2份、牛膝2份、蚕沙20份、冰片0. 1份、樟脑0. 3份、薄荷0. 3份、辣椒碱0. 2份、全蜂1 份的比例称取混合得中药微粉,充分搅拌混匀;按照远红外陶瓷粉3kg、活性炭微粉lkg、中 药微粉4kg和医用压敏胶25kg的比例混合贴膏原料,充分搅拌混匀,形成药膏;利用涂布机 将药膏均匀的涂布在无纺布上,加热烘干后,覆盖离型纸或离型膜后压片成型;最后进行分 切、检验并进行包装。
[0041] 实施例3
[0042] 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来制备蜂毒贴膏:
[0043] 根据处方分别称取通过低温粉碎的单味中药微粉,按照透骨草2份、葛根2份、甘 草2份、牛膝1份、蚕沙15份、冰片0. 2份、樟脑0. 3份、薄荷0. 1份、辣椒碱0. 4份、全蜂0. 5 份的比例称取混合得中药微粉,充分搅拌混匀;按照远红外陶瓷粉3kg、活性炭微粉lkg、中 药微粉4kg和医用压敏胶25kg的比例混合贴膏原料,充分搅拌混匀,形成药膏;利用涂布机 将药膏均匀的涂布在无纺布上,加热烘干后,覆盖离型纸或离型膜后压片成型;最后进行分 切、检验并进行包装。
【权利要求】
1. 一种的蜂毒贴膏,其结构:裱背材料、膏药层和膏面覆盖物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膏药层由远红外陶瓷粉、药物透骨草1-2份、葛根1-2份、甘草1-2份、牛膝1-2份、蚕 沙10-20份、冰片0. 1-0. 3份、樟脑0. 1-0. 3份、薄荷0. 1-0. 3份、辣椒碱0. 2-0. 5份、全蜂 〇. 3-1份组成的中药微粉、活性炭微粉以及医用压敏胶组成。
2.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毒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医用压敏胶为医用丙烯酸酯压 敏胶。
3.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蜂毒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微粉为150目。
4.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蜂毒贴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微粉为150目。
5. -种蜂毒贴膏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通过低温粉碎单味中药,加工成中药微粉; (2) 按照透骨草1-2份、葛根1-2份、甘草1-2份、牛膝1-2份、蚕沙10-20份、冰片 0. 1-0. 3份、樟脑0. 1-0. 3份、薄荷0. 1-0. 3份、辣椒碱0. 2-0. 5份、全蜂0. 3-1份的比例混 合得中药微粉,充分搅拌混匀; (3) 按照远红外陶瓷粉3kg、活性炭微粉lkg、中药微粉4kg和医用压敏胶25kg的比例 混合贴膏原料,充分搅拌混匀,形成药膏; (4) 利用涂布机将药膏均匀的涂布在无纺布上,加热烘干后,覆盖离型纸或离型膜后压 片成型; (5) 最后进行分切、检验并进行包装。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4107214SQ201410306256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凌中鑫 申请人:凌中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