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1435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混合而成,组份A由白花蛇舌草、蛇床子、土茯苓、黄柏、生百部和当归制成,组份B由冰片、红花、苦参、透骨草、地锦草和雄黄制成,组份C由韭菜、马齿苋、仙人掌和鲜蒲公英。本发明通过选用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材,并从中提取出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同时选用合适的辅助药剂,通过多种药剂的混合,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药效,使得皮肤癣患者在用本发明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快速的杀灭引发皮肤癣的真菌,并促使新的皮肤的生长以使患处皮肤与其它处皮肤肤色一致。经验证,本产品对皮肤癣的治愈率达到100%。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到疾病治疗领域所用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临床上常见者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及癣菌疹等。偶可累及深部组织。引起深部感染。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皮肤科就诊病例中,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在我国,患病人数至少以亿计算,所以积极防治皮肤癣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发明内容】

[0003]为了治疗皮肤癣,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的产品涂抹在患处,可以有效的杀灭引起皮肤癣的病菌,并抑制病菌的再次复发。
[0004]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混合而成,且按照重量份数比,组份A由1-2份的白花蛇舌草、2-3份的蛇床子、4-5份的土茯苓、2-3份的黄柏、3-5份的生百部和3-4份的当归制成,组份B由1-2份的冰片、3-4份的红花、6-7份的苦参、2-3份的透骨草、4_5份的地锦草和0.1-0.3份的雄黄制成,组份C由7-8份的韭菜、3-4份的马齿苋、4-5份的仙人掌和2-3份的鲜蒲公英。
[0005]所述组分A中还含有2-3份的白鲜皮和1-2份的白蒺藜,组分B中还含有1_2份的大蒜和1-2份的桅子,组分C中还含有1-2份的佛手。
[0006]上述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A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8-10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1/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A药液,备用;
2)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B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其中,明矾和冰片粉碎成粉末状后加入,向熬煮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8-10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2/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B药液,备用;
3)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C的药材经切碎和捣泥后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1-2份的水,并在50-60°C的温度下加热Ih后过滤,取滤液即为组分C ;
4)将制得的组分A药液、组分B药液和组分C混合后,在50-60°C、真空度为0.1-0.2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10即制得产品。
[0007]本发明所用的各药材的药理和药性以及部分组分的来源如下:
白花蛇舌草:又名二叶潷,味苦、微甘,性微寒,归心、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喘咳、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毒蛇咬伤、疮肿热痈等症;
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肾经;有解毒杀虫、燥湿祛风之功效,用于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湿疹疥癣、寒湿带下、湿痹腰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等;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经、胃经、脾经;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效;主治: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疗疔疮,痈肿,瘰疬,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经、膀胱、大肠经;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等症;
生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之功效,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風、体風、蛲虫病、阴部骚痒;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症;
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肺经;具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
红花:性温,味辛,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
苦参:为多年生落叶亚灌木植物苦参的根,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杀虫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
透骨草:味辛、苦,性温,归肝经;具有祛风湿、活血、舒筋、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痛,闪挫伤,无名肿毒,阴囊湿疹;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的地锦草,是一种中药材,在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味辛、性平,归肺、肝、胃、大肠、膀胱经;能够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等;
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归肝、大肠经;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之功效,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症;
韭菜(本发明采用全韭菜,即既有韭菜叶也有韭菜根):韭菜根味辛,性温;入肝、胃、肾经,有温中开胃、行气活血、补肾助阳、散瘀的功效;韭菜叶味甘、辛、咸,性温,入肝、胃、肾经,具有温中行气、散瘀解毒的功效;
马齿苋: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
仙人掌:性寒,味苦、涩;入心、肺、胃三经;具有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消肿、解肠毒、凉血止痛、润肠止血、健胃止痛、镇咳之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痔疮,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痈疖肿毒,洗痔,蛇咬伤,烧烫伤;
鲜蒲公英:选取鲜嫩的蒲公英全株(以便于充分利用其内部的汁液),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白鲜皮: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和狭叶白鲜的根皮,味苦、咸,性寒,归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之功效;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入肝、肺经;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明目、行气活血、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风疹瘙痒;
大蒜:性温,味辛平;入脾、胃、肺经;功用主治:解毒杀虫、消肿止痛、止泻止痢、治肺、驱虫;此外还有温脾暖胃、治痈疽肿毒、白秃癣疮、痢疾、泄泻、肺痨、顿咳、蛔虫蛲虫、饮食积滞、脘腹冷痛、水肿胀满、行气消积、杀虫解毒的功效;
桅子:味苦、性寒、无毒;归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佛手:又名九爪木、五指橘、佛手柑,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味辛、苦、甘,性温、无毒;入肝、脾、胃三经,有理气化痰、止呕消胀、舒肝健脾、和胃等多种药用功能。
[0008]枳壳:为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凉,归胃经、脾经;功能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用具有抗菌抑菌作用的中药材,并从中提取出具有杀菌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同时选用合适的辅助药剂,通过多种药剂的混合,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药效,使得皮肤癣患者在用本发明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快速的杀灭引发皮肤癣的真菌,并促使新的皮肤的生长以使患处皮肤与其它处皮肤肤色一致。经验证,本产品对皮肤癣的治愈率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各实施例中所用的药材和组分均来自市售或采摘。
[0010]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混合而成,且按照重量份数比,组份A由I份的白花蛇舌草、2份的蛇床子、4份的土茯苓、2份的黄柏、3份的生百部和3份的当归制成,组份B由I份的冰片、3份的红花、6份的苦参、2份的透骨草、4份的地锦草和
0.1份的雄黄制成,组份C由7份的韭菜、3份的马齿苋、4份的仙人掌和2份的鲜蒲公英。
[0011]上述治疗脚气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A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8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1/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A药液,备用;
2)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B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其中,明矾和冰片粉碎成粉末状后加入,向熬煮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8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2/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B药液,备用;
3)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C的药材经切碎和捣泥后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I份的水,并在50-60°C的温度下加热Ih后过滤,取滤液即为组分C ;
4)将制得的组分A药液、组分B药液和组分C混合后,在50-60°C、真空度为0.1-0.2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10即制得产品。
[0012]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为了使效果更加的优良,可以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如,在所述组分A中还加入有2份的白鲜皮和I份的白蒺藜,组分B中还加入有I份的大蒜和I份的桅子,组分C中还加入有I份的佛手。
[0013]实施例2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混合而成,且按照重量份数比,组份A由2份的白花蛇舌草、3份的蛇床子、5份的土茯苓、3份的黄柏、5份的生百部和4份的当归制成,组份B由2份的冰片、4份的红花、7份的苦参、3份的透骨草、5份的地锦草和
0.3份的雄黄制成,组份C由8份的韭菜、4份的马齿苋、5份的仙人掌和3份的鲜蒲公英。
[0014]上述治疗脚气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A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1/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A药液,备用;
2)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B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其中,明矾和冰片粉碎成粉末状后加入,向熬煮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2/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B药液,备用;
3)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C的药材经切碎和捣泥后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2份的水,并在50-60°C的温度下加热Ih后过滤,取滤液即为组分C ;
4)将制得的组分A药液、组分B药液和组分C混合后,在50-60°C、真空度为0.1-0.2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10即制得产品。
[0015]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为了使效果更加的优良,可以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如,在所述组分A中还加入有3份的白鲜皮和2份的白蒺藜,组分B中还加入有2份的大蒜和2份的桅子,组分C中还加入有2份的佛手。
[0016]实施例3
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混合而成,且按照重量份数比,组份A由1.5份的白花蛇舌草、2.5份的蛇床子、4.5份的土获考^2.5份的黄柏、4份的生百部和3.5份的当归制成,组份B由1.5份的冰片、3.5份的红花、6.5份的苦参、2.5份的透骨草、4.5份的地锦草和0.2份的雄黄制成,组份C由7.5份的韭菜、3.5份的马齿苋、4.5份的仙人掌和2.5份的鲜蒲公英。
[0017]上述治疗脚气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A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9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1/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A药液,备用; 2)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B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其中,明矾和冰片粉碎成粉末状后加入,向熬煮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9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2/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B药液,备用;
3)按照上述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C的药材经切碎和捣泥后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1.5份的水,并在50-60°C的温度下加热Ih后过滤,取滤液即为组分C ;
4)将制得的组分A药液、组分B药液和组分C混合后,在50-60°C、真空度为0.1-0.2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10即制得产品。
[0018]以上为本实施例的基本实施方式,为了使效果更加的优良,可以在以上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改进:
如,在所述组分A中还加入有2.5份的白鲜皮和1.5份的白蒺藜,组分B中还加入有1.5份的大蒜和1.5份的桅子,组分C中还加入有1.5份的佛手。
[0019]病例实验
采用推广的方式,在2013年9月到12月的4个月内供100名脚气患者免费使用本发明的产品,具体用法为:
将本发明的产品涂抹于患处,每天三至五次根据需要,每七天为一疗程。
[0020]实验结果:71名患者在一个疗程治愈;使用两个疗程后,95名患者达到上述治愈效果;剩余的5名患者在四个疗程内也全部治愈。
[0021]典型病例
1、王某某,男,24岁,2013年9月初诊,近两个月来上肢皮肤表面出现小丘疹,继而慢慢扩大成钱币大小的圆形斑,边缘清楚隆起,基地鲜红、中间较平,上覆少许鳞屑,自觉瘙痒,局部皮肤粗糙,真菌阳性,诊断为体癣,使用本产品一个疗程后,皮肤颜色有减,继续服用两个月后疮愈;
2、张某,女,24岁,大腿内侧湿癣1-2寸,发痒时搔后有黄赤水流,疼痛难忍,曾服用中药汤剂,外用皮炎平数月不愈;2013年10月来我处就诊,使用本产品10天后,患处瘙痒极大幅度减轻,坚持服用本产品一个月后皮损消失,两个月后痊愈
3、赵某某,女,46岁,2013年8月发现颈部和腰骶部出现钱币状圆癣,开始有粟粒大小的小丘疹,继而出现斑状,时有痒感,2013年10月开始使用本产品,七天后,瘙痒感消失,20天后患处皮肤恢复原皮状,一个月后完全治愈;
4、吴某,男,35岁,每逢季节性变化,面部干燥瘙痒,有大小不等的斑片,圆形,浅色白或淡红,皮肤角化,经诊断为风癣和桃花癣,2013年11月开始服用本产品,十天后,面部皮肤回复光泽,瘙痒感消失,二十天后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其特征在于:由组分A、组分B和组分C混合而成,且按照重量份数比,组份A由1-2份的白花蛇舌草、2-3份的蛇床子、4-5份的土茯苓、2-3份的黄柏、3-5份的生百部和3-4份的当归制成,组份B由1-2份的冰片、3-4份的红花、6-7份的苦参、2-3份的透骨草、4-5份的地锦草和0.1-0.3份的雄黄制成,组份C由7-8份的韭菜、3_4份的马齿苋、4-5份的仙人掌和2-3份的鲜蒲公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A中还含有2-3份的白鲜皮和1-2份的白蒺藜,组分B中还含有1-2份的大蒜和1-2份的桅子,组分C中还含有1-2份的佛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治疗皮肤癣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A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8-10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1/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A药液,备用; 2)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B的药材放入熬煮容器内,其中,明矾和冰片粉碎成粉末状后加入,向熬煮容器中加入药材重量8-10倍的水并记下此时的水位,加热煮沸直至水位减少到原有水位的2/10,冷却后过滤得到组分B药液,备用;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要求称量选取构成组分C的药材经切碎和捣泥后放入熬煮容器内,然后向其中加入1-2份的水,并在50-60°C的温度下加热Ih后过滤,取滤液即为组分C ; 4)将制得的组分A药液、组分B药液和组分C混合后,在50-60°C、真空度为0.1-0.2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减压浓缩至原有体积的1/10即制得产品。
【文档编号】A61K36/904GK104127774SQ20141034674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吴坚, 柯义方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