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051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该治疗钩虫病的中药,以百部、雷丸、土荆芥、槟榔、南瓜子、石榴皮、乌梅、杏仁、甘草、牵牛子、木香、半边莲、贯众、雄黄和花椒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混合制备而成。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专利说明】 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
[0001](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
[0002](二)

【背景技术】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有缺铁性贫血、肠功能紊乱、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致心功能不全及发育障碍。轻型患者可无症状,仅在粪便中查获钩虫卵,称钩虫感染。本病呈全球分布,以经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为明显,全世界钩虫感染者约10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5,但有明显症状者仅约1%。在我国,钩虫感染为四大寄生虫病之一,约2亿人受累。
[0003]目前,针对钩虫病的治疗,多采用化学药物治疗,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中药治疗则效果欠佳、疗程长。
[0004](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钩虫病的中药。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百部3-9份、雷丸10-20份、土荆芥3-9份、槟榔6-12份、南瓜子10-20份、石榴皮1_3份、乌梅3_9份、杏仁3-9份、甘草4-10份、牵牛子3-9份、木香3_9份、半边莲10-20份、贯众3-9份、雄黄0.1-0.3份、花椒2-6份。
[0006]其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百部6份、雷丸15份、土荆芥6份、槟榔9份、南瓜子15份、石榴皮2份、乌梅6份、杏仁6份、甘草7份、牵牛子6份、木香6份、半边莲15份、贯众6份、雄黄0.2份、花椒4份。
[0007]本发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丸剂,将各原料清洗干净后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剂,定量服用。
[0008]本发明采用的各原料的药用性能为:
百部:润肺止咳,杀虫灭虱。主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
雷丸:杀虫,消积。主治虫积腹痛,小」L疳积;
土荆芥: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活血消肿。主治钩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头虱,皮肤湿疹,疥癣,风湿痹痛,经闭,痛经,口舌生疮;
槟榔: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主治虫积,食滞,脘腹胀痛,泻痢后重,脚气,水肿,疟疾;
南瓜子:杀虫,下乳,利水消肿。主治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产后手足福中,百日咳,痔疮;
石榴皮:涩肠,止血,驱虫。主治泄泻,痢疾,肠风下血,崩漏,带下,虫积,痈疮,疥癣,烫伤;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治久咳不止,久泻久痢,尿血便血,崩漏,虚热烦渴,蛔厥腹痛,疮痈胬肉; 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主治外感咳嗽喘满,肠燥便秘;
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及药物、事物中毒;
牵牛子:利水,泻下,消积,杀虫。主治水肿,腹水,脚气,痰壅咳喘,大便秘结,食滞虫积,腰痛,阴囊肿胀,痈疽肿毒;
木香: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痢疾后重;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毒蛇咬伤,多种癌症,痈肿疔疮,扁桃体炎,漆疮湿热黄疸,臌胀水肿,湿疹足癣,跌打扭伤;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主治风热感冒,乙型脑炎,痄腮,血痢,肠风便血,血崩,带下,产后血气胀痛,驱蛔虫和蛲虫;
雄黄:解毒,杀虫,燥湿,祛风痰。主治痈疽疔疮,疥癣,丹毒,湿疮,痔疮,蛇虫咬伤,喉风喉痹,癫痫,疟疾,积聚痞块;
花椒:温中止痛,除湿止湾,杀虫止痒。主治脾胃虚寒型脘腹冷痛,蛔虫腹痛,呕吐泄泻,肺寒咳喘,龋齿牙痛,阴阳带下,湿疹。
[0009]配方中,选用百部、雷丸、槟榔、牵牛子,用于润肺止咳、杀虫灭虱、消积下气、利水消肿;加配土荆芥、南瓜子、贯众、雄黄,用于杀虫止痒、活血消肿、祛风除湿;又配石榴皮、乌梅、花椒,用于涩肠止血、驱虫、敛肺生津;再配杏仁、木香、半边莲、甘草,用于降气化痰、止咳平喘、行气止痛。
[0010]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钩虫病的辨病及辩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杀虫止痒、涩肠止血、行气止痛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配制而成,对钩虫病有显著的疗效和作用。
[0011]临床观察:
(I)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于2007年至今,对362例钩虫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
[0012](2)治疗方法
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饭后服用,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计算治疗时间,轻度患者服用3-5天,重病患者连服10-15个月。
[0013](3)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判断疗效标准》中有关疗效标准。
[0014]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001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接近正常水平。
[0016]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试验室检查各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体征有改善。
[0017]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18](4)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98例(82.32%),显效37例(10.22%),有效21例(5.80%),无效6例(1.66%),总有效率为98.34%。
[0019]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药效持续时间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0020](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取百部3g、雷丸10g、土荆芥3g、槟榔6g、南瓜子10g、石榴皮lg、乌梅3g、杏仁3g、甘草4g、牵牛子3g、木香3g、半边莲10g、贯众3g、雄黄0.lg、花椒2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剂。
[0021 ]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饭后服用。
[0022]实施例2:
取百部9g、雷丸20g、土荆芥9g、槟榔12g、南瓜子20g、石榴皮3g、乌梅9g、杏仁9g、甘草10g、牵牛子9g、木香9g、半边莲20g、贯众9g、雄黄0.3g、花椒6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剂。
[0023]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饭后服用。
[0024]实施例3:
取百部6g、雷丸15g、土荆芥6g、槟榔9g、南瓜子15g、石槽皮2g、乌梅6g、杏仁6g、甘草7g、牵牛子6g、木香6g、半边莲15g、贯众6g、雄黄0.2g、花椒4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散剂或丸剂。
[0025]用法用量:口服,一日三次,每次5?10g,饭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钩虫病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百部3-9份、雷丸10-20份、土荆芥3-9份、槟榔6-12份、南瓜子10-20份、石榴皮1_3份、乌梅3_9份、杏仁3_9份、甘草4-10份、牵牛子3-9份、木香3-9份、半边莲10-20份、贯众3-9份、雄黄0.1-0.3份、花椒2-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钩虫病的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百部6份、雷丸15份、土荆芥6份、槟榔9份、南瓜子15份、石榴皮2份、乌梅6份、杏仁6份、甘草7份、牵牛子6份、木香6份、半边莲15份、贯众6份、雄黄0.2份、花椒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钩虫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散剂或丸剂。
【文档编号】A61P33/10GK104127776SQ20141036070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张志伟 申请人:济南伟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