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90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包括枕头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前部枕区和后部支撑区,所述前部枕区设有枕部,所述枕部包括脑枕部和与所述脑枕部相通的颈托部,所述脑枕部呈贯穿所述枕头主体的内凹圆形,所述颈托部为与颈部相适配的内凹槽;所述后部支撑区设有牵引调节夹。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对颅骨牵引患者的牵引效果好,而且符合人体头、颈部的形状,患者使用舒适,能有效预防压疮。
【专利说明】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

【背景技术】
[0002]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颈椎骨折脱位者,上颈椎畸形或脱位者等,需要进行颅骨牵弓丨,利用外界的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对肢体或躯干进行牵引,以达到治疗和辅助治疗的目的,在骨科广泛应用,一般至少要牵引一个月。一般由卧床牵引和坐立牵引。对于卧床牵引的患者来说,由于受牵引,下颌会伟抬,长期保持这个姿势,易疲劳,而且容易带动牵引带、牵引砣,影响牵引效果,后脑勺位置由于长期受压与枕头接触,容易产生压疮。专利号为CN2744323的中国专利于2005年12月7日公开了一种颅骨牵引枕,由滑板、连接杆、轴承、滑轨、槽体组成,在滑板上面有柔软层,滑板下面两端各有两个连接杆,与滑板固定连接一体,连接杆与轴承活动固定,在槽体里有两条滑轨,轴承可自由的在滑轨上面来回滑动。由于安装了轴承,其滚动摩擦系数远远小于滑动摩擦系数,从而克服了常规头部牵引枕负荷难以调节的缺陷,因而,可使负荷的调节自如,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牵引效果。但是该牵引枕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牵引效果,却由于滑板可随轴承在滑轨上滑动,难以固定,又会影响牵引效果,而且该牵引枕成本高,使用寿命有限。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牵引枕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稳定牵引效果,病人舒适度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包括枕头主体,所述主体包括前部枕区和后部支撑区,所述前部枕区设有枕部,所述枕部包括脑枕部和与所述脑枕部相通的颈托部,所述脑枕部呈贯穿所述枕头主体的内凹圆形,所述颈托部为与颈部相适配的内凹槽;所述后部支撑区设有牵引调节夹。
[0005]该技术方案利用与人体头、颈部形状相适配的脑枕部和颈托部,提高患者舒适度,预防压疮;通过设置牵引调节夹,固定牵引枕,稳住牵引带,防止其左右滑动,保证牵引效果,减小患者痛苦。
[0006]作为优选,所述牵引调节夹包括上夹片和下夹片以及上、下夹片之间的连接杆,所述上、下夹片之间的距离可调。根据需要调节上、下夹片之间的距离,以满足牵引带与头部的牵引角度的需要。
[0007]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下夹片固定,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夹片并与所述上夹片固定,所述下夹片与所述上夹片之间的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压簧。
[000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的螺母与所述上夹片固定。
[0009]作为优选,所述上夹片的上表面设有牵引带槽。安放牵引带,稳定牵引带,保证牵引效果。[001 ο] 作为优选,所述牵弓I带槽一侧设有牵弓I带压紧件。
[0011]作为优选,所述牵引带压紧件为设置在所述牵引带槽两端的两个。
[0012]作为优选,所述脑枕部与所述颈托部设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呈凸起的弧形。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主体为长方体,所述枕部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中部。
[0014]作为优选,所述主体的长为30-50厘米,高度为10-20厘米,所述颈托部的宽度为5-15厘米。
[0015]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对颅骨牵引患者的牵引效果好,而且符合人体头、颈部的形状,患者使用舒适,能有效预防压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附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如附图1-3所示,包括柔质的长方体状枕头主体1,长为30-50厘米,高度为10-20厘米,本实施例中,长40厘米,高15厘米;枕头主体I包括前部枕区11和后部支撑区12,在前部枕区11的中部设有枕部2,供患者枕头部用,为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以及牵引效果,枕部包括脑枕部21和与脑枕部21相通的颈托部22,颈托部22的宽度为5-15厘米,根据不同人群制定不同规格大小,本实施例为10厘米;脑枕部21呈与头部后脑勺相适配的内凹圆形,贯通枕头主体1,且内凹的圆形的直径从枕头上表面至枕头下表面逐渐减小,以适应人体头部至后脑勺的形状变化,使患者后脑部分处于镂空状态,起到预防压疮的作用;颈托部22为与颈部相适配的内凹槽,在两者过渡区还设有过渡部23,呈凸起的弧形,与人体头与颈部过渡处的形状向适配。后部支撑区12设有牵引调节夹3,用于稳定牵引用的牵引带,固定牵引方向。牵引调节夹3包括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以及上、下夹片31、32之间的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一端与下夹片32固定,连接杆33的另一端穿过上夹片31并与上夹片31固定,下夹片32与上夹片31之间的连接杆33上设有压簧33,连接杆33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设有与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的螺母与上夹片31固定,上、下夹片31、32之间的距离通过螺母及压簧33的弹性而可调。为了进一步固定住牵引带,保证牵引方向,在上夹片31的上表面设有牵引带槽311,牵引带槽311的两端各设一个牵引带压紧件312。
[0019]该牵引枕在使用时,选择合适规格大小的牵引枕,患者头部置于枕部2,选择舒适姿势,将后部支撑区12的牵引调节夹3调至适当位置,牵引带放置在牵引带槽311内,扣住牵引带压紧件312即可。患者使用舒适,能有效预防压疮,而且可以稳定住牵引方向,牵引效果好。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包括枕头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主体(I)包括前部枕区(11)和后部支撑区(12),所述前部枕区(11)设有枕部(2),所述枕部包括脑枕部(21)和与所述脑枕部(21)相通的颈托部(22),所述脑枕部(21)呈贯穿所述枕头主体(I)的内凹圆形,所述颈托部(22)为与颈部相适配的内凹槽;所述后部支撑区(12)设有牵引调节夹(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调节夹(3)包括上夹片(31)和下夹片(32)以及上、下夹片(31、32)之间的连接杆(33),所述上、下夹片(31、32)之间的距离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与所述下夹片(32)固定,所述连接杆(33)的另一端穿过所述上夹片(31)并与所述上夹片(31)固定,所述下夹片(32)与所述上夹片(31)之间的所述连接杆(33)上设有压簧(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3)上设有外螺纹,通过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的螺母与所述上夹片(3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31)的上表面设有牵引带槽(3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槽(311)—侧设有牵引带压紧件(3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压紧件(312)为设置在所述牵引带槽(311)两端的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脑枕部(21)与所述颈托部(22)设有过渡部(23),所述过渡部(23)呈凸起的弧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主体(I)为长方体,所述枕部(2)设置在所述枕头主体(I)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改进后的颅骨牵引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主体(I)的长为30-50厘米,高度为10-20厘米,所述颈托部(22)的宽度为5_15厘米。
【文档编号】A61F5/042GK104173127SQ20141046339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汤丽丽, 胡丹, 魏翠, 周孟云 申请人:汤丽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