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94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蓬莪术、胡椒、细辛、地鳖虫、红花、洛粉、柳桂、丁香、没药、白僵蚕、白附子、甘草、肉豆蔻、泽兰、川当归、牛膝,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以人为本、无毒害、疗效明显,具有健脾补肾、温补阳气、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服用后,药物直到病灶,可有效调节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患处的肿胀、疼痛,消除气滞血瘀,保持经脉畅通,使脏腹协调,最终达到平衡阴阳,消除症状并调节患者全身机能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骨折是指骨头或骨头的结构完全或部分断裂。病人常为一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 发性骨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 能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
[0003] 骨折多合并有周围软组织肿胀,可影响静脉回流,导致肢体活动障碍和疼痛,如果 不及时处理,则引起组织康复时间延长,骨痂生长缓慢等。
[0004] 骨折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软组织肿胀,疼痛本身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肿胀又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环的障碍,局部经络气血瘀滞不通,骨失所养,直接影响骨折愈合 的快慢程度。因此在骨折初期肿胀较甚时,治疗着重以消肿止痛,行气活血,使淤血除去,经 络通畅,骨折早期愈合。
[0005] 现代医学认为肿胀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外伤性炎症反应,损伤后由于组织出血,体 液渗出,同时由于疼痛,反射性造成肌肉痉挛,唧筒作用消失,造成静脉及淋巴管淤滞,回流 障碍;长期肢体固定,肌肉不运动产生肌肉萎缩,肌肉弹力降低,失去肌肉舒缩功能,造成静 脉及淋巴管回流缓慢或淤滞。由于长期静脉、淋巴淤滞,其管壁扩张,通透性增加,造成组织 间水肿,不仅可影响筋脉回流,而且可影响动脉供血,使肢体康复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血液 供应。另外,组织肿胀常使外固定(夹板或石膏)不适合而必须更换或调整夹板松紧度,否 则将影响骨折的治疗结果,并影响患肢的功能锻炼和恢复,耽误骨折的愈合,因此及早消肿 是十分重要的。
[0006] 西医在治疗骨折肿胀、疼痛方面,止痛消炎多采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虽然有一定 效果,但是容易造成肝肾损害,副作用大,对患者身体健康无益;且骨折外伤病人伤后伤处 中肿痛明显,口服西药镇痛药物对肠胃道刺激较大,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效果显著、无副作用、不产生抗药 性的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 -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 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0] 蓬莪术20-30克、胡椒10-20克、细辛10-20克、地鳖虫10-20克、红花10-20克、 洛粉10-20克、柳桂10-20克、丁香10-20克、没药10-20克、白僵蚕10-20克、白附子8-15 克、甘草8-12克、肉豆蘧8-12克、泽兰8-12克、川当归8-12克、牛膝8-12克。
[0011]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2]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3] 蓬莪术20克、胡椒10克、细辛10克、地鳖虫10克、红花10克、洛粉10克、柳桂10 克、丁香10克、没药10克、白僵蚕10克、白附子8克、甘草8克、肉豆蘧8克、泽兰8克、川 当归8克、牛膝8克。
[0014]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5]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6] 蓬莪术30克、胡椒20克、细辛20克、地鳖虫20克、红花20克、洛粉20克、柳桂20 克、丁香20克、没药20克、白僵蚕20克、白附子15克、甘草12克、肉豆蘧12克、泽兰12克、 川当归12克、牛膝12克。
[0017]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8]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19] 蓬莪术25克、胡椒20克、细辛20克、地鳖虫10克、红花10克、洛粉15克、柳桂10 克、丁香20克、没药20克、白僵蚕15克、白附子8克、甘草12克、肉豆蘧8克、泽兰10克、 川当归12克、牛膝8克。
[0020]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21]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2] 蓬莪术25克、胡椒15克、细辛15克、地鳖虫15克、红花15克、洛粉15克、柳桂15 克、丁香15克、没药15克、白僵蚕15克、白附子10克、甘草10克、肉豆蘧10克、泽兰10克、 川当归10克、牛膝10克。
[0023]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24]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25]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取90克,加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 滤去药渣,得到口服溶液。
[0026] 其中:
[0027] 蓬莪术,苦辛,温,入肝、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治心腹胀痛,跌打损伤作痛。 蓬莪术还可抗菌、抗肿瘤。
[0028] 胡椒,味辛、性热,入胃、大肠经。有温中下气,消痰解毒的功效。主治寒痰食积、脘 腹冷痛、反胃、呕吐清水。外敷治疮肿、毒蛇咬伤、犬咬伤。
[0029] 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 碱具有β -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 和升高血糖,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此外,细辛还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作 用。
[0030] 地鳖虫,咸,寒,归肝经。散瘀,止痛,消症瘕,疗折伤,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跌打 损伤及血瘀肿块,血瘀引起的肝脾肿痛及腰肌劳损、扭伤。
[0031]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血 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红花还具有抗疲劳、镇痛、镇静、抗炎作用。
[0032] 洛粉,富含木聚糖及纤维素,还含甘露聚糖、半乳聚糖及木质素等,具有通经活络 之功效。
[0033] 柳桂,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活血止痛 的功效。柳桂利关节、止痛,用于关节筋骨或肌肉疼痛酸麻,局部微肿,缠绵难愈。
[0034] 丁香,辛,温,入脾、胃、肾经。具有温中降逆、暖肾壮阳、行气止痛、醒神开窍、辟秽 杀虫。
[0035] 没药,苦,辛,平,入肝、脾、心、肾经。有散血祛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治胸腹瘀痛、 跌打损伤、目赤肿痛、金疮、筋骨疼痛。没药还可抗菌、抗炎、收敛、消毒、利尿、通经、补身。 [0036] 白僵蚕,辛咸,平,入肝经、肺经、胃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的功效。
[0037] 白附子,味辛、甘,性温,归胃、肝经。能祛风痰、逐寒湿、镇痉,治头痛、口眼歪斜、半 身不遂、破伤风、跌打劳伤、肢体麻木、淋巴结核、蛇虫咬伤。
[0038]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 主倦脾胃虚弱,倦怠乏力,肌瘦面黄,脏躁,心悸气短,四肢挛急疼痛,痈疮肿痛。
[0039] 肉豆蘧,辛,苦,温,入脾,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的功效。肉豆蘧还 有镇静、催眠、抗菌、麻醉作用。
[0040] 泽兰,性微温,味苦,辛,归肝、脾经。具有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
[0041] 川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 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42] 牛膝,性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 下行,利尿通淋。
[0043] 中医认为人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与津液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人体 生命活动是脏腑功能的反映,脏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因此伤科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与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都有密切关系。局部和整体之间相互作用。中医还认为外伤 疾患多由于皮肉筋骨损伤而引起气血瘀阻、经络阻塞、或津血亏损、或瘀血邪毒由表入里, 而致脏腑不和,亦可由于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 伤骨不是单纯的损伤,损骨能伤筋,伤筋亦损骨,且常累及气血伤于内,使脉络受损,血瘀气 滞,为"肿"为"痛"。
[0044] 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以人为本、无毒害、疗效明显,具有健脾补肾、温补阳气、 活血化瘀、行水消肿的功效,服用后,药物直到病灶,可有效调节人体的免疫力,改善患处的 肿胀、疼痛,消除气滞血瘀,保持经脉畅通,使脏腹协调,最终达到平衡阴阳,消除症状并调 节患者全身机能的目的。
[0045] 此外,本发明中药制剂不产生抗药性,无毒副作用,每个疗程为七天,服用一到两 个疗程骨折肿胀疼痛就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加快患处愈合。
[0046]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0047] 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加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滤除药渣,即得口服 液。如需制作片剂、散剂、丸剂或胶囊可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粉碎成末,制成片剂、散 齐IJ、丸剂或胶囊。
[0048]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每天三次,饭前服用,七天为一个疗程。
[0049]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骨折后消肿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我们选择了 120例骨折患者对本发明药物进行临床试验。
[0050] 纳入标准:1.诊断为骨折:局部肿胀、疼痛,压痛(+),骨擦音(+)或(一),X线片 诊断为骨折;2.肿胀为中度肿胀,疼痛为中度疼痛。
[0051] 排除标准:
[0052] 1、开放骨折;2、病例骨折;3、陈旧性骨折;4、不能按规定完成治疗;5、并发骨筋膜 室综合症,血管、神经损伤;6、剧痛、肿胀严重;7、轻微疼痛,轻微肿胀。
[0053] 分组:按随机统计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3例, 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33. 67岁;病程2h?7d,平均2. 7d ;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 18例;股骨骨折11例;肱骨骨折10例;桡骨骨折21例;骨折分型:粉碎性骨折18例,横行 骨折16例,斜形骨折5例,螺旋性骨折4例,嵌插骨折6例,青枝骨折6例,撕脱骨折5例。 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17?66岁,平均32. 48岁;病程1. 5h?7d,平均2. 6d ; 骨折部位:胫、腓骨骨折17例;股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11例;桡骨骨折22例;骨折分型: 粉碎性骨折16例,横行骨折17例,斜形骨折6例,螺旋性骨折5例,嵌插骨折5例,青枝骨 折5例,撕脱骨折6例。两组病例的年龄、病情及病程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0054] 整复方法:
[0055] 骨折端血肿内局麻成功后,手法整复。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骨折类型和移位情 况,分别采用反折、回旋、端提、撩正、分骨和扳正等手法予以复位。皮肤上疏松缠绕绷带和 (或)棉垫,防止压疮及水泡,小夹板外固定。
[0056] 治疗方法:
[0057]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煎后口服溶液,每日一剂,每天三次,每次130毫升,饭前 服用。对照组口服骨肽片,一次1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其他常规用药情况相同。7天为 1个疗程,使用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为了促进骨折愈合,一般使用2个疗程。统计学处理 采用X 2检验。
[0058] 疗效缓解标准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把疼痛定义为:与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 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疼痛程度的评估法有 视觉模拟评分及语言描述评分法。语言描述评分法很简单,病人容易理解,分为四级:无痛、 轻微疼痛、中毒疼痛、剧烈疼痛。本发明中药组合物采用病例属中等疼痛,指患者正常工作、 生活及睡眠受到一定干扰。根据患者疼痛减轻的程度,将其疗效分为五级:未缓解,轻度缓 解(疼痛缓解约1/4),中度缓解(疼痛缓解约1/2),明显缓解(疼痛缓解约3/4),完全缓解 (疼痛消失)。
[0059] 肿胀消退指征为:皮肤质地柔软,弹性恢复,皮肤清晰可见。
[0060] 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程度差异显著(P < 0. 01)见表1。两组治 疗1周后,肿胀减轻程度差异显著(P< 0.01)见表2。
[0061] 时效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时间差异显著(P < 0. 01)见表3。两组治 疗1周后肿胀减轻时间差异显著(P < 〇. 01)见表4。
[0062] 表1两组治疗1周后疼痛减轻程度比较(η)
[0063]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 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蓬莪术20-30克、胡椒10-20克、细辛10-20克、地鳖虫10-20克、红花10-20克、洛粉 10-20克、柳桂10-20克、丁香10-20克、没药10-20克、白僵蚕10-20克、白附子8-15克、甘 草8-12克、肉豆蘧8-12克、泽兰8-12克、川当归8-12克、牛膝8-12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蓬莪术20克、胡椒10克、细辛10克、地鳖虫10克、红花10克、洛粉10克、柳桂10克、 丁香10克、没药10克、白僵蚕10克、白附子8克、甘草8克、肉豆蘧8克、泽兰8克、川当归 8克、牛膝8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蓬莪术30克、胡椒20克、细辛20克、地鳖虫20克、红花20克、洛粉20克、柳桂20克、 丁香20克、没药20克、白僵蚕20克、白附子15克、甘草12克、肉豆蘧12克、泽兰12克、川 当归12克、牛膝12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蓬莪术25克、胡椒20克、细辛20克、地鳖虫10克、红花10克、洛粉15克、柳桂10克、 丁香20克、没药20克、白僵蚕15克、白附子8克、甘草12克、肉豆蘧8克、泽兰10克、川当 归12克、牛膝8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折后止痛消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 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蓬莪术25克、胡椒15克、细辛15克、地鳖虫15克、红花15克、洛粉15克、柳桂15克、 丁香15克、没药15克、白僵蚕15克、白附子10克、甘草10克、肉豆蘧10克、泽兰10克、川 当归10克、牛膝10克。
【文档编号】A61P19/08GK104189773SQ201410483271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9日
【发明者】徐德玲, 张兴花 申请人:徐德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