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111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选取的原料药及其重量组份分别是:龙胆草20-30克、泽泻10-20克、莪术10-20克、桃仁10-20克、栀子10-20克、酒黄芩10-20克、柴胡10-20克、知母10-20克、菊花10-20克、木通8-15克、大黄8-12克、芦荟8-12克、地丁8-12克、百花蛇舌草8-12克。诸药配伍精良,共奏清肝凉血,化瘀消滞,行气活血之功效,经临床应用发现,用于治疗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 红细胞增多症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与血细胞比容明显高 于正常的一组疾病。中国平原地区正常成人,凡红细胞计数:男性> 6. 5X1012/L,女性> 6. 0X1012/L;血红蛋白:男性> 175g/L,女性> 160g/L;血细胞比容:男性>54%,女性> 50%者即为红细胞增多。
[0003] 红细胞增多分为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的多是高原人 群的,而真性红细胞增多是一种骨髓造血机能出问题的疾病,临床以皮肤黏膜红紫,肝脾肿 大伴血管与神经系统症状为特点,并容易出现血栓、出血等并发症。西药常规应用羟基脲、 干扰素 a、潘生丁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维持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易反复,并多因血 栓、栓塞、出血等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因此,根据中医辩证施治、标本兼治的 原则,在注意益气活血养阴的同时,再辅以疏肝解郁之品,定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在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方面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确 切、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的中药制剂。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 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材料组成:
[0006] 龙胆草20-30克、泽泻10-20克、莪术10-20克、桃仁10-20克、桅子10-20克、酒 黄芩10-20克、柴胡10-20克、知母10-20克、菊花10-20克、木通8-15克、大黄8-12克、芦 荟8-12克、地丁 8-12克、百花蛇舌草8-12克。
[0007]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08]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0009] 龙胆草20克、泽泻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桅子10克、酒黄芩10克、柴胡10 克、知母10克、菊花10克、木通8克、大黄8克、芦荟8克、地丁 8克、百花蛇舌草8克。
[0010]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1]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0012] 龙胆草25克、泽泻15克、莪术15克、桃仁15克、桅子15克、酒黄芩15克、柴胡15 克、知母15克、菊花15克、木通12克、大黄10克、芦荟10克、地丁 10克、百花蛇舌草10克。
[0013] 作为这一种优化方案:
[0014] 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0015] 龙胆草30克、泽泻20克、莪术20克、桃仁20克、桅子20克、酒黄芩20克、柴胡20 克、知母20克、菊花20克、木通15克、大黄12克、芦荟12克、地丁 12克、百花蛇舌草12克。
[0016] 本发明中药制剂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中药混合后,1剂/天, 每剂头煎加水400ml,温火煮25分钟,取汁200ml ;二煎加水300ml,温火煮20分钟,取汁 150ml。两煎混合,早晚热服,30剂为一个疗程。
[0017] 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药:
[0018] 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
[0019]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之功效。
[0020] 莪术,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祛风除湿之功效。
[0021] 桃仁,味甘,性平;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燥滑肠之功效。
[0022] 桅子,味苦,性寒;归肺、肾、心、肝、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 肿止痛之功效。
[0023] 酒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0024]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胆、三焦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之功效。
[0025]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之功效。
[0026] 菊花,味微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解毒之功 效。
[0027] 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泄热下乳之功效。
[0028]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活血祛瘀之功效。
[0029] 芦荟,味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肝泄热,泻下通便之功效。
[0030] 地丁,味苦、辛,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
[0031]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归心、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尿 除湿之功效。
[0032] 中医学认为,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病程长,血象红细胞明显增多,全血容量增多,常 伴有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增多,血液粘滞性增加,在祖国医学属于"瘀血"、"湿热"等实证范 畴。故治疗上当以泻肝清热及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本发明中药制剂中,龙胆草、泽泻、木 通可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具降压作用;莪术、桃仁、大黄可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 聚集,抗血栓形成;桅子、酒黄芩、知母、芦荟可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清除体内湿热;柴胡、 菊花可疏散风热,平肝解毒,保护肝胆,降转氨酶;地丁、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诸药配伍精良,共奏清肝凉血,化瘀消滞,行气活 血之功,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冠脉血流及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及转氨酶之效,能 尽快使血(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本中 药制剂治疗红细胞增多症可谓是釜底抽薪,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0033] 在恢复患者体内血细胞、全血容量等正常水平,彻底治愈红细胞增多症的基础上, 同时减少血栓、出血等并发症状的发生,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复发率低、减少并发症等 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0034]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我们选择了 16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其中 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76岁,平均50岁。患者均由不同程度颜面、手 掌、舌体红紫,伴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肝脾肿大6例,肢体麻木5例,皮肤瘙痒4例,高血压 7例,伴有血小板升高者11例,白细胞升高者9例。
[0035] 治疗方法:
[0036] 所有患者均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按照辩证加减进行治疗,水煎两次合并煎液,日 1齐U,分早晚两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停服3天,平均服药3个疗程以上。
[0037] 疗效标准:
[0038]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皮肤、黏膜从红紫恢复到正常,原肿大的肝脾显著回缩至 不能触及,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容量降至正常;
[0039] 临床缓解:临床及血象恢复如上,但红细胞容量尚未恢复正常或仍可触及脾脏;
[0040]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皮肤、黏膜红紫有所减轻,原肿大的肝脾有所回缩,血红 蛋白下降30g/L以上。
[0041]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象无明显变化或者改善不明显。
[0042] 疗效结果:
[0043] 1.近期疗效:
[0044] 16例患者中,治愈9例,临床缓解5例,好转2例,近期显效率为100%。从开始治 疗到取得疗效时间最短者30天,最长者5个月,平均3. 1个月。详细结果见表1。
[0045] 表1 :近期疗效结果表
[0046]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 药原材料组成: 龙胆草20-30克、泽泻10-20克、莪术10-20克、桃仁10-20克、桅子10-20克、酒黄芩 10-20克、柴胡10-20克、知母10-20克、菊花10-20克、木通8-15克、大黄8-12克、芦荟 8-12克、地丁 8-12克、百花蛇舌草8-12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 料组成: 龙胆草20克、泽泻10克、莪术10克、桃仁10克、桅子10克、酒黄芩10克、柴胡10克、 知母10克、菊花10克、木通8克、大黄8克、芦荟8克、地丁 8克、百花蛇舌草8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 料组成: 龙胆草25克、泽泻15克、莪术15克、桃仁15克、桅子15克、酒黄芩15克、柴胡15克、 知母15克、菊花15克、木通12克、大黄10克、芦荟10克、地丁 10克、百花蛇舌草10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 料组成: 龙胆草30克、泽泻20克、莪术20克、桃仁20克、桅子20克、酒黄芩20克、柴胡20克、 知母20克、菊花20克、木通15克、大黄12克、芦荟12克、地丁 12克、百花蛇舌草12克。
【文档编号】A61P7/00GK104189779SQ201410486177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韩鑫 申请人:韩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